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庆祖国华诞,颂青春年华
——九上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通过初一初二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阅读相当数量的诗词歌赋具备一定的诗歌知识和诵读技巧。他们对节奏、韵律有所掌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进行自学活动,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动。学生已基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初步具有独立的审美鉴赏能力。
初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热爱想象且具备一定的创造性。学生对新诗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基本能够有感情地朗读新诗,对新诗创作具有浓厚的兴趣,这对开展本次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具有积极作用。
【单元教学目标】
为更好地开展本单元教学,遵循大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原理,参照新课标对第四学段诗歌教学的要求,以及教材中设定的三个单元任务,将单元目标设计如下:
一、能运用阅读策略,自主欣赏诗歌,学会从多角度鉴赏诗歌。
二、掌握朗诵技巧,处理好重音、停连等,读出感情与韵律。
三、了解诗歌特征,发挥想象,借助意象,大胆创作,表达情思。
【情境设置】
同学们马上就是国庆节了,为了迎接祖国华诞,激发大家学习动力,展现青春活力,我校要举行“庆祖国华诞,颂青春年华”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请同学们通过鉴赏第一单元五首诗歌,破解诗歌创作的密码,创作一首新诗,参与朗诵比赛。我们共同评选出优秀诗作和朗诵者,并发挥创造力,将诗作进行编排和插图设计制作成精美诗刊,分发给每一位学生留作纪念。
【教材分析】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新诗单元,亦是“活动·探究”单元,本单元以“现代诗歌”为主,共有6篇文章:《沁园春·雪》《周总理,你在哪里》《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四月天》《我看》。本单元的诗词或借描绘雪景抒情,或深情呼告直抒胸臆,或赋予土地象征意义,或抒发浓浓的思乡之情,或抒发爱的赞颂,或抒发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
教材设计了学习鉴赏、诗歌朗诵、尝试创作三个学习任务。从单元教学目标看,适合通过开展整合学习实施单元整体教学,促进学生全面、深入地把握诗歌这一文学体裁的特点与魅力,学会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对诗歌进行二次创作和演绎。不仅如此,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还可以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避免单篇诗歌教学对诗歌内容的肢解和破坏。
【课时安排】六课时
【教学实施】
第一课时 感悟诗歌情感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思
同学们马上就是国庆节了,为了迎接祖国华诞,激发大家学习动力,展现青春活力,我校要举行“庆祖国华诞,颂青春年华”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请同学们通过鉴赏第一单元五首诗歌,破解诗歌创作的密码。
活动一:阅读初体验
同学们,自由阅读本单元的五首诗歌,在不翻阅任何参考资料的情况下“裸读”,谈一谈你的最初感受,说一说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主要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
阅读提示:
感情基调:指作品所表达的基本的情感取向,或者说情感态度。感情基调或悲哀、或欢快,或忧愁、 或喜悦,或寂寞、或热烈,或深沉、或奔放,或闲适、或昂扬进取……
富有感彩的词:动词、形容词、叠词……
预设 1:我读《沁园春·雪》,感受到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和豪壮之感,主要通过 “莽莽”“滔滔”。
预设 2:我初读《乡愁》,认为感情基调为哀伤、忧愁的,文中的“这头”与“那头” 让我感受到两地相隔。
初读阅读任务表
诗歌 初读感受(内心感觉) 感情基调 表现词语
《沁园春·雪》 豪迈、雄壮、奔放、激昂 昂扬进取 “莽莽”“滔滔”
《周总理,你在哪里》
《我爱这土地》
《乡愁》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我看》
活动二:品读悟情感
同学们,通过以上的分析大家都有了自己的体会,那么请同学们谈一谈这几首 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在文中找出重要语句作为证据。
预设:通过阅读《我爱这土地》,体会到诗人对祖国浓烈的热爱之情,作者反复设问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活动三:朗读传情感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应该如何朗诵才能读出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
以《我爱这土地》为例,小组成员分别有感情地朗诵,其他成员记录不同的朗读策略,同学们先在小组内合作交流,一会儿请小组代表回答。
示例一:
朗诵篇目 原文摘录 朗诵策略
《我爱这土地》 为什么 / 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 为 我 对 这 土 地 /爱得深沉...... 这是诗歌的结尾,也是情感表达最浓郁的句子,整体上应该读得缓慢而深沉。“为什么”要重读,与“ ?”相呼应;“爱得深沉”可一字一顿地读;“沉”应适度拖音,给听者回味的空间。......
预设1:我们组在朗读《我爱这土地》时发现,诗人用“嘶哑”来修饰喉咙,在朗读时,应该用低沉有力的语调来表现鸟儿不知疲倦、竭尽全力地为土地歌唱。
预设2:我们组注意到“打击”“汹涌”“刮着”这类动词,这一类动词应该读出力度,感受到这片土地长期遭受困苦。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能够体会到诗歌情思。诗歌是为了表达某种感情,因此也
具有了不同的感情基调,或悲哀、或欢快、或忧愁、或喜悦等,可以通过不同的词语来 表达不同的情思,在朗诵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一些富有感情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根据以上讨论分析完成表格。
课后作业:
同学们对现代诗歌有了初步认识,每个同学都都有一个诗人梦,敢不敢用自己的
笔撰写一首属于自己的诗,选择一个事物如“蝉”“秋天”或者“粉笔”等,也可自选,写一首小诗,要求运用富有情感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二课时 分析诗歌的意象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围绕诗歌学习了什么?
预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可以通过诗歌中的特殊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叠词感 受诗歌的感情基调与诗人情感表达。
预设 2:我们通过学习尝试创作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活动一:.分享交流小诗,师生评价修改
上节课我们一起尝试创作小诗,有没有同学想要展示?
预设:分享交流小诗。
同学们都非常有自己的想法,创作出来的诗歌都极富感情,看到同学们的作品,老师为大家感到欣喜。但在意象表达上还需要加强,通过接下来的学习同学们一定会有所收获。
活动二:对比阅读诗歌,探究诗歌意象
接下来,进入我们的活动二,请同学们阅读五首现代诗歌,找出这五首诗歌运 用了怎样的意象?(板书:意象)
所谓意象,通常指诗歌中融入作者情感的自然之景或特定物品等客观物象。
1.小组合作,细读《沁园春·雪》《周总理,你在哪里》《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看》,找出意象,概括其特点,并结合背景、旁批和关键词句分析其蕴含的情感,共同完成下面表格。
示例:
诗歌 意象 意象特点 描绘画面或营造的意境
《沁园春·雪》 雪、山、原、日、历史帝王 壮阔、有生机和活力
《周总理,你在哪里》
《我爱这土地》
《乡愁》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我看》
合作探究这些诗歌表达的情感及其抒情方式有何共同点。
1. 都是描写自然之景或特定物品,借此抒发个人情感。
2.
2.同学们,都找到了这些意象,那么这些意象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预设 1:《我爱这土地》中,意象都具有饱受摧残的特点。
预设 2:我认为修饰“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的形容词是“小”“窄”“矮” “浅”,这些是意象的特点。
同学们,意象是意义的形象,与物象不同,强调作者赋予了心理意义。读者阅读后获得的是诗人内心感觉。那么同学们这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一下画面。(板书:意境)
预设 1:《我爱这土地》中的意象给我展现出祖国大地正遭受苦难,人民悲愤不已。“鸟”象征着诗人自己,迎来黎明意味,人民终将迎来属于自由的曙光。
预设 2:在《沁园春·雪》中,描绘出祖国山河壮阔的特点,展现了祖国山河一片大好,感受到作者内心激昂。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已经能够描绘出意境构成的画面。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在自己所写的小诗基础上,通过选择、添加、丰富意象的方式,提升小诗的意境。
第三课时:赏读诗歌表现手法及形式
复习回顾导入,师生评价小诗
上节课我们通过意象,营造意境,更好地表达思想情感。请同学们分享自己修
改的小诗。
预设:分享小诗。
同学们的诗歌创作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如果稍加在表现形式与表现手法的运用,
一定会大放光彩。
活动一:读诗歌,比异同
1.接下来请阅读五首诗歌,独立思考表现形式与方法的共性与特点。
预设 1:我认为共同点是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在形式上诗歌的书写都分行 排列,我们在创作诗歌也可以运用这些共同点。
预设 2:虽然有共同点,但每首诗都有其特点。比如《我爱这土地》多次运用设问和反复的手法。在《乡愁》当中有运用比喻、比兴和反复的手法。
2.小组讨论交流这些表现形式和手法的表达效果。完成表格内容。
篇目 共同点 特点 表达效果
预设 1:《沁园春·雪》中比喻拟人的运用,表现出诗人心中的豪情壮志,表达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预设 2:在《我爱这土地》中,反衬与设问等手法的融入,强调出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强烈表达出作者对人民的同情与对祖国大陆的热爱与思念之情。
是呀,同学们都很有想法,表现手法与形式的运用使得诗歌情感强烈,增强了 诗歌的意蕴。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改变诗歌的表现形式,或运用一些表现手法,增强诗歌的艺术魅力。
第四课时:品读诗歌语言
活动一:分享小诗,师生修改
1.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更加对诗歌创作更有信心,经过多次修改后的诗歌,一定会更好。有没有同学主动与大家分享修改后的小诗。
预设:分享诗歌。
2.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看一首经典诗歌时,我们能够猜出作者是谁?
预设:因为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语言具有特点。
很对,因此我们在创作诗歌时,我们可以在语言上下功夫。
活动二:巧设品读活动,体味语言特点
1.请同学们任选一首诗歌,品读诗歌的特点,小组讨论交流并举例分析。
预设 1:《我看》中“春风”“青草”“晴空”等词语,富有情趣,描绘出万物生生不息、生命的蓬勃之感。
预设 2:《我爱这土地》言简意丰,“土地”象征正在遭受欺凌的国土,“风”象征人民对侵略者的暴行,“河流”象征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愤怒。
师:同学们都能够体会到语言特点。
2.请同学们反思诗歌语言的特点,整理归纳。
诗歌语言的特点:言简义丰、优美典雅、新颖别致、富有情趣、简洁凝练
课后作业:
并修改自己的小诗,使诗歌语言充满意蕴。
第五课时 艾青诗选
活动一:交流小诗,师生共评
1.通过前几次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学会如何鉴赏与创作诗歌。大家经过修改后
小与最初创作的诗歌相比,也一定有了很大进步,请同学们自主分享自己的小诗。
预设:学生自主表达分享。
经过多次修改与表达,同学们的诗歌越来越具有韵味。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能够发挥想象的翅膀,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诗歌。
活动二:读艾青诗选,学习鉴赏诗歌
1.请同学们参照《沁园春·雪》鉴赏示例,小组合作,从《艾青诗选》任选一首
进行多角度鉴赏。
示例:《沁园春·雪》,全词读来有一种畅快、奔放、豪迈、激亢之感。作者目接“千里”“万里”,“冰雪”“大河”“山原”的描绘,胸中有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抒发了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也抒发了作为领袖毛泽东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
鉴赏篇目推荐:《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光的赞歌》《煤的对话》《向太阳》《吹号者》《火把》《黎明的通知》《鱼化石》《刈草的孩子》
2.阅读诗选小结,布置朗诵任务
刚刚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诗歌鉴赏,可得大家已经学会了如何鉴赏诗歌。接下
来,请同学们阅读《艾青诗选》思维导图,深入体会艾青诗歌。
预设:学生默读。
课后作业: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自主鉴赏,并在鉴赏过程中提高了自身诗歌创作 能力,接下来我们班将以小组形式参加诗歌朗诵比赛,请同学们组队分工,课下练习。
第六课时 诗歌朗诵大赛(90分钟)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接下来我们班开展诗歌朗诵班级初赛,选出最优秀的参赛选手,代表班级参加学校总决赛。
活动一:制定朗读评价量表
1.设想一下,假如你是评委,你会从哪些方面评价一个朗诵作品,小组合作讨论
制定评分标准。
预设 1:我们小组从思想内容角度出发,认为内容健康,主题鲜明深刻才能到分数。
预设 2:我们组讨论得出,可以从形象风度出发,要求举止从容大方,态度亲切,张扬有度精神面貌好。
预设 3:我们认为可以从朗诵技巧出发,要求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语言生动,语气、语调、声音、节奏富于变化,通过轻重缓急表达诗歌情感。
预设 4:可以从形式创新上考虑,选择适合诗歌内容的方式,或用个人朗诵或小组合作等形式。
朗读评价量表
评分等级 A(8-10分) B(5-7分) C(0-4分)
朗诵内容 内容健康,积极向上 内容健康 比较健康
情感饱满 情感比较饱满 情感欠缺
语言表达 口齿清晰,表达自然流畅 口齿比较清晰,表达比较流畅 口吃不大清晰,表达不够流畅
仪表风范 姿态挺拔、精神风貌好,动作、表情准确、鲜明、恰当地表达朗诵的内容和情感 姿态挺拔、动作、表情比较准确、鲜明、恰当地表达朗诵的内容和情感 没有挺拔的姿态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动作、表情准确、或姿态、动作、表情较少,未能表达朗诵的内容和情感
辅助手段 有恰当的背景视频或背景音乐、背景图片等,辅助手段起到烘托朗诵效果的作用 背景简单,有效果 没有使用辅助手段
活动二:撰写主持人串词
1.请同学们观看诗歌朗诵比赛流程,特别要注意主持人的语言。(播放视频)
预设:观看诗歌朗诵比赛视频片段。
2.通过观看视频,我们基本了解了诗歌比赛的流程。小组讨论开场白、串场词和
结束语的撰写要注意什么。
预设 1:开场白要与主题贴合,语言富有激情
预设 2:串场词既要能够点出前后节目的特点,又要简洁明了。
预设 3:结束语要与开场白呼应,并再次点题,表达对各位参与者的感谢。
3.现在我们已经明了开场白、串场词和结束语的特点,基本能够写出主持词。假设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来为本次朗诵比赛撰写主持词。
(1)主持人开场白:
(2)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为以下两个节目撰写串场词。
《沁园春·雪》 表演者小王
《你是人间四月天》 表演者小李
(3)主持人结束语:
活动三:开展朗诵比赛
1.学生自主进行“庆祖国华诞,颂青春年华”主题诗歌朗诵比赛。
活动三:书写观后感
1.作为观众,全程参与了本次诗歌朗诵活动,哪一位朗诵者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他进行简单的评价。
预设 1:我比较喜欢 X 同学的朗诵,因为……
预设 2:X 同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因为……
2.同学们,关于本次诗歌朗诵活动,说说自己的感受。
预设:学生分享感受。
课后作业:
最后小组合作,完成班级诗刊创作,要求图文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