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5】中考语文一轮 句子衔接与排序 课件(共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5】中考语文一轮 句子衔接与排序 课件(共1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65.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25 09:3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专题 句子衔接与排序
考点1
句子衔接
1.第一步,阅读已经给出的语段内容,明确语段所描述的对象,理清横
线前后的语境,把握语段的表达方式。
(1)记叙性语段,可根据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
经过、结果)来衔接。(2)说明性语段,可根据说明对象、说明顺序(时
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来衔接。(3)议论性语段,可根据中心
论点、分论点、论证思路(先总后分、先分后总等)来衔接。(4)描写性语
段,可根据描写顺序、语言风格来衔接。
2.第二步,根据横线前后的逻辑关系,将部分句子代入横线处,排除干
扰项。
3.第三步,分析语境,确定句子先后顺序。
(1)主语是否一致。一般情况下,在一句话中要保持前后主语不变,这样
可以避免句意混乱。
(2)句式是否一致。句子的结构、修辞、短语类型要保持一致。
(3)前后语句是否照应。语句间的照应,包括答句和问句间的照应、上下
句词语间的照应、前后语句间的照应和暗示。如代词:人称代词“他(她)”“他(她)们”和代指事物的“它”“它们”的出现,意味着前面一定会有关于这个“人”或者“物”的表述;指示代词“这”“这种”的出现,意味着代词后的内容一定是刚刚提到的。
(4)逻辑是否一致。上下句子保持因果、递进、总分、主次等关系的一致性。“同时”“与此同时”表示并列关系;“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相反、相对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词语;“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不可倒置;“过去”“现在”“将来”表示时间先后;“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表示得出结论。
考点2
句子排序
1.第一步,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体裁和中心,来确定首句或尾句。
首先,要认真阅读语段,明确体裁,把握语段特点。其次,明确材料的
中心。思考语段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抓住了中心,就抓住了要害。
中心句常在段首,有时在段尾,极少在中间。最后,我们可以根据“中
心句”或“总领句”来确定首句或尾句。
【注】①代词不适合做首句。指示代词的指代内容通常要往前找,所以
不能做首句。常见代词有人称代词“他、他们、人家、我、我们”等,
疑问代词“谁、怎么、什么、多少、哪”等,指示代词“这、那、这些、
此”等。②以关联词开头的句子不适合做首句。③补充类表述通常不
做首句。
2.第二步,抓语言标志,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
先将其中连缀特征明 显的句子连接成若干个小句群,然后再把这些
小句群连成大句群。句子之间的关系往往体现在一些语言标志上。
(1)关联词语的呼应,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
或因果等。
(2)暗示性词语的使用。“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
的顺序,不可倒置;“过去”“现在”“将来”,表示时间先后;
“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表示得出结论。
(3)有指代意义的词语。有指代意义的词语往往紧跟在所指代的内容
后面。
(4)句子之间的过渡、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也往往体现语言顺
序的一致性。
(5)陈述对象前后一致。
抓住这些语言标志,可以把握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尽快
地确定出必然相连接的句子。
3.第三步,检查调整确定。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分
析思路是否清晰,结构是否相对完整,句间层次关系是否恰当。若
检查出有不当之处,立即调整。在整体审视之后,可最终确定答案。
中考真题精选
1.(2023·滨州)依次在横线处填入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游园观景,
如看中国画的长卷一样,次第接于眼帘,观之不尽。
①这就是景物组合形成的不同空间感觉,有开朗、有收敛、有幽深、有明畅
②还可利用长廊云墙、曲桥漏窗等,构成各种画面,使空间更加扩大,层次分明
③因此,游过中国园林的人会感到庭园虽小,却曲折有致
④中国园林,除山石树木外,建筑物的巧妙安排,十分重要,如花间隐榭、
水边安亭
A.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③ C.④②③① D.④②①③
C
【解析】这段文字介绍的是中国园林景物的布局安排。首先,④句介绍建筑物的巧妙安排,起统领作用,应放在首句;②句的“还”字承接④句,进一步说明建筑物的巧妙安排;③句写人游园时所得到的感受;①句总结,说出人游园时所得到的感受的原因。故排序是:④②③①。
2.(2023·东营)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里的“大同”概念,也来源于《礼记·礼运》。
②小康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用“小康”这个概念来确
立发展目标,既符合中国发展实际,也容易得到广大人民理解和支持。
③借用“大同”概念来形容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的境界和担当,彰显了推
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思想根基、提供文化支撑,而
且还可以直接提供一些形象的概念和提法。
⑤党中央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
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
⑥例如,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小康”这个概念,就出自《礼记·礼运》。
A.④⑤③①⑥② B.⑤③①④⑥② C.⑤⑥③②④① D.④⑥②⑤①③
D
【解析】④句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式现代化起到的作用,应作为首句;接下来文段围绕“小康”“大同”来叙述,①句中“也”字,表明顺序为先讲“小康”,后谈“大同”;⑥句举例“小康”选自《礼记·礼运》,②句阐述“小康”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⑤句写党中央强调的内容其中包括“大同”,接着用①句论述“大同”的概念也是源于《礼记·礼运》,最后③句阐述“大同”的概念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质要求是一致的。故排序为:④⑥②⑤①③。
3.(2022·日照改编)在下面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位印度诗人面对中国瓷器由衷地感叹:“聪明的中国人,你们使脚下的泥土成为珍奇的艺术。”的确,就是这毫不起眼的泥土,中国人把它做到了极致;________开窑的瞬间,一个个艺术生命破茧而出,完美呈现。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叩拜窑的恢宏大度,燃烧自己,成就臻品。
①点火,是烧窑的点睛之笔;温控,是烧窑的关键所在。
②先要制作匣钵、垫片,以此托起瓷坯,窑便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一个个新生命。
③特别是从泥坯升华到瓷器,每一道工序都要精益求精。
④经过数天数夜的燃烧,接下来就是充满期待的自然冷却。
⑤上了釉的瓷坯,不能随便放进窑炉,装烧也是有严格讲究的。
A.③①②⑤④ B.③⑤②①④ C.②⑤①④③ D.⑤②③①④
B
【解析】这五个句子,是按照瓷器烧制的工序排列的。③句“特别是从泥坯升华到瓷器,每一道工序都要精益求精”紧承“中国人把它做到了极致”,总领下面的句子,为首句;⑤句“上了釉的瓷坯,不能随便放进窑炉,装烧也是有严格讲究的”先介绍装窑是有严格讲究的;②句
“先要制作匣钵、垫片,以此托起瓷坯,窑便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一个个新生命”接着介绍装窑的过程;装窑后是烧窑,即①句“点火,是烧窑的点睛之笔;温控,是烧窑的关键所在”;最后是烧制完成到冷却,④句“经过数天数夜的燃烧,接下来就是充满期待的自然冷却”。因此排序为:③⑤②①④。
4.(2023·淄博)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I就是人工智能,最早在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上被正式提出。_______
①经过数十年的发展,AI已经被广泛应用在生活当中,如手机搭载的智能
语音助手、人脸识别等功能都离不开AI的参与。
②甚至在一些普遍认为AI难以取代人类的领域,如绘画、作曲等,也开始
被AI渗透,其作品的完成度让人惊叹。
③温斯顿教授对AI的定义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
智能工作”。
④在医疗、物流、生产、交通等高精尖领域,它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⑤它是对人的意识和思维过程的模拟,是人类用以了解智能本质的手段。
A.③⑤④②① B.⑤③①④② C.⑤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⑤③
B
【解析】文段首句引出“AI”这一概念,⑤句是对“AI”的解释,紧承开头,应放在首句;③句具体列举了温斯顿教授对“AI”的定义,是对⑤句的进一步解释;①句承上启下,点明了AI已经被广泛应用,并列举了其在生活中的功能;④句中的“也”表并列,是对①句的补充说明,说明AI在高精尖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应排在①句之后;②句“甚至”一词表示递进,进一步说明了AI的应用领域之广。故排序为:⑤③①④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