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中考专题复习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1.辨析搭配对象。
有时,两个近义词之间的意义并无明显差别,但是搭配的对象全然不同,
或者范围差异很大。如“擅长”的内容往往比较专业,“善于”的内
容就比较宽泛。
2.去除同类项,就区别项组词区分。
有时,两个近义词具有相同的语素,如“遏止”和“遏制”。这时就可
以将相同的语素“遏”去掉,将剩下的语素组词,前者可组词“停止”,
后者可组词“控制”。通过组词加以区分,对于大多数拥有相同语素的
近义词都是相当有效的辨析手段。
3.寻找关键词中的反义词。
有些近义词,如“真谛”和“精髓”,一个强调的是“真”,一个强调
的是“精”,这时就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真”的反义词是“假”,
“精”的反义词是“粗”,即一个探讨的是真假问题,一个探讨的是粗
精问题。讨论的问题不一样,运用的语言环境自然也不一样。
4.将二字词变成四字词。
如“钟情”“包罗”这样的词语,将其扩展为四字词时反而容易看穿
其本来面目。“一见钟情”仅指爱情,“包罗万象”则明示了“包罗”
的范围之广。
5.从词义的轻重程度上辨析。
如“激动”比“感动”的词义程度重。
6.从词义的侧重点上辨析。
如“诡辩”侧重“诡”,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来为自己的谬论
辩护;“狡辩”侧重“狡”,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
解。
7.从词义的范围上辨析。
如“战争”“战役”和“战斗”,范围由大到小。
8.从词语的感彩上辨析。
如“爱护”是褒义词,“袒护”是贬义词。
9.从词语的语体色彩上辨析。
如“祖父”用于书面语,“爷爷”用于口头语。
10.从语法功能上辨析。
如“公然”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公开”在句中还可以作谓语
和定语。
11.从词语的习惯搭配上辨析。
在语言实践中,词和词组的搭配有一定的习惯,不能任意
组合。如“发扬”的习惯搭配有:优良作风、传统、精神、
民主。“发挥”的习惯搭配有:作用、威力、(积极)创造性。
“改进”的习惯搭配有:工作、方法、技术。“改善”的习
惯搭配有:生活、条件、关系。
1.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义不仅仅是字面意义,有时还用其引申义或比喻义,如
果不了解成语的内在含义,而按成语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并且运
用于说话或文章里,就容易出现望文生义的错误。
如:我本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
人意吗?(这个成语在报刊中的误用率较高,常被人理解为“不
能使人满意”,其实它的意思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
·
·
·
2.对象错位
成语有固定的使用范围,如果不顾成语使用的对象和范围而乱用,
很容易造成“牛头不对马嘴”的后果。
如: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
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此处用于“人”,犯了对象错位的错误。)
·
·
·
·
首先,要明确关联词语所表示的关系;其次,在读懂句意的基础上,明确分句间的关系;最后,根据分句间的关系选择恰当的关联词。
【注】要配对使用关联词语。有些关联词是固定搭配,不可随意改换。常用关联词语搭配见语法专题。
×
【解析】前后矛盾。“人迹罕至”指荒凉偏僻的地方,与后面的“络绎不绝”矛盾。
×
【解析】对象误用。“美不胜收”多指自然景物或工艺品,用在此处形容“孩子们”不恰当。
×
×
×
【解析】不合语境。“不毛之地”指贫瘠或荒凉的地带。“操场”不属于贫瘠或荒凉地带。
【解析】语义重复。“忍俊不禁”指忍不住笑,与后面的“笑了”重复。
【解析】对象误用。“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中极为突出。“鹤立鸡群”指人,不能修饰“高楼”。
×
×
×
【解析】“叹为观止”用来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叹为观止”只能用在好的事物上。
【解析】望文生义。“鸠占鹊巢”特指“强占”,此处为借住,使用不恰当。
【解析】不合语境。“信手拈来”指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假思索,就能写出来。不能用来修饰“摘花瓣”。
近义词辨析练习
选择与语境关系最为密切的词语,填入横线处。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
________(标志 标本)。
标本
【解析】“标志”侧重于事物的最明显的特征。“标本”侧重于某一事物可以作为同类事物的代表。本句旨在表明“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代表,宜选用“标本”。
2.“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年,是人生中生命力最旺盛的
时期,也是最富想象力、精力最________(充裕 充沛)
的时期。
充沛
【解析】“充裕”,不仅足够,而且宽裕。一般只与时间、资金、物资、经济等搭配。“充沛”多与表示精神方面的抽象概念搭配,如体力、精力等。
3.他的个人行为不过是为了________(应和 迎合)老师,
而我们应该明辨是非,帮助他树立正直、真实的品质。
迎合
【解析】“应和”侧重于(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中性词。“迎合”侧重于有意使自己的言语或举动适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根据语境“帮助他树立正直、真实的品质”可知,第一个分句应含有贬义,宜选用“迎合”。
4.残疾夫妇张顺东和李国秀的事迹,感动了中国万千人
民,他们________(带动 煽动)无数平凡的人,更加珍
惜且热爱生活。
带动
【解析】“带动”侧重于带头做并使别人跟着做,含褒义。“煽动”侧重于鼓动(别人去做坏事),含贬义。本句赞美了张顺东夫妇,应用褒义词“带动”。
5.经过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我国荒漠化扩展的态势整体
得到有效________(控制 限制),全国荒漠化和沙漠化
面积均呈现由重度向轻度转变的趋势。
控制
【解析】“控制”强调对事物起因、发展及结果全过程的一种把握。“限制”强调规定范围,不许超过。
中考链接
1.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太空探索永无止境。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赓续载人航天精神,牢牢抓住战略_____,为航天强国建设注入更多创新力量。
②中国科技创新之火已成燎原之势,科研成果不断______,体制机制、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一系列护航科技发展的关键系统不断得到完善提升。
③石油藏在仅有头发丝直径1/270大小的岩层缝隙里,在胜利油田,这样的页岩油不仅能被开采出来,而且多口油井实现高产,展现了良好的勘探开发______。
④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商品展示技术项目亚军罗丽萍说,从零起步到
“世赛”夺牌,这里有她个人的刻苦努力,更有国家的________支持。
A. 时机 涌现 前景 尽力
B.机遇 展现 愿景 尽力
C.机遇 涌现 前景 倾力
D.时机 展现 愿景 倾力
C
【解析】时机:多指有利的带有时间性的客观条件。机遇:时机;机会(多指有利的)。涌现:(人或事物)大量出现。展现:显现出;展示。前景:将要出现的景象。愿景:所向往的前景。尽力:用一切力量。倾力:倾注全部力量。第一空,牢牢抓住的应该是战略“机遇”。第二空,科研成果应该是大量出现,应选“涌现”。第三空,展现的是将要出现的景象,应选“前景”。第四空,有国家的支持,根据语境应选“倾力”。
2.材料中括号处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目前山东正积极打造沿黄河文化体验廊道,“黄河大集”成为重要
载体。“黄河大集”( )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 )重点
景区、遗址遗迹、古城古镇古村等节点,( )“山东手造、山东智造”
优质产品。“黄河大集”之兴展现了老百姓物质生活富足和消费品位的
提升。
(节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A.整合 贯通 汇集 B.融合 贯通 集合
C.整合 连通 集合 D.融合 连通 汇集
D
【解析】整合:通过整顿、协调重新组合。融合: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第一空,根据语境,此处是把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合成一体,应使用“融合”。贯通:连接,沟通。连通:连接而又相通。第二空,根据语境,此处是互相连接,相互有联系往来的意思,应使用“连通”。汇集:聚集。集合:许多分散的人或物聚在一起。第三空,根据语境,此处是聚集的意思,应使用“汇集”。
A
B.忍俊不禁:忍不住笑。与后文“笑出声来”重复。C.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句中形容观众的掌声激励了队员,不合语境。D.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句中形容河水,望文生义。
C
【解析】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使用对象错误,不能用来形容号角声。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教授正在为同学们上古典诗词鉴赏课,他旁征博引,各种典故信手
拈来,让人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B.旧城改造中,一间间棚屋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摧枯拉朽,住在这里的
居民终于看到了告别危房、搬进新居的希望。
C.让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需要品读相关经典文献,浮光掠影不行,浅
尝辄止不行,需要系统品读,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D.观看电影《长津湖》后,让我们不由感慨,正是志愿军战士的前仆后
继、浴血奋战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B
【解析】摧枯拉朽:摧折枯草朽木。比喻迅速摧毁腐朽势力。不能用于棚屋的倒塌,使用对象错误。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