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配套教学设计(55)

文档属性

名称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配套教学设计(55)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5-12-17 16:47:17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岩石和矿物》单元的第二课,是在学生对各种岩石进行了初步观察和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岩石的第一课。本课指导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一页岩、砂岩、花岗岩、石灰岩、大理岩的特征。在观察时,不仅观察颜色、光滑还是粗糙、是否透明等这些常见的物质属性方面,还要进一步从岩石的结构、构造等方面进行观察。以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这将为今后理解岩石的特性和成因之间的关系奠定一定的基础。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会观察、描述岩石的粗糙程度、颜色、是否透明、纹理的基础上,并能根据这些特征对岩石进行简单的分类。本课是在《各种各样的岩石》之后,指导学生从岩石的结构和构造这两个重要特征对岩石进行分析,学生易于接受,探究水平也会得到提高。
3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初步认识花岗岩、页岩、石灰岩、砂岩、大理岩石等几种常见岩石的显著特征。
2、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上有不同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常见岩石的颜色、结构和构造。
2、根据岩石的显著特征对照有关资料识别岩石。
3、根据需要对岩石进行观察、比较、以及查阅相关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记录、描述的重要性。
2、通过组内分工合作,描述汇报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质疑意识。
3、培养收集、研究岩石的兴趣。
4教学重点
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岩石的特征并能对它们进行分类。
5教学难点
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资料识别岩石。
6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花岗岩、砾岩、石灰岩、砂岩、页岩、板岩、大理岩,滴管、托盘、稀盐酸、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岩石标本,滴管、托盘、稀盐酸,有关岩石的课件。
7教学过程
7.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谈话引入课题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岩石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山上,泥土里,海底深处都可以找到它,它们严严实实地拼在一起,形成地球的坚硬外壳。
2、上节课我们利用感官来观察了岩石,还给它们分了类,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和媒体资源使用意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和岩石图片,引导学生明白岩石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导入新课。
活动2【活动】观察七种常见的岩石
1、了解各项观察内容。
(1)引入: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七种常见的岩石,每块岩石上都编了号。
地质学家在研究岩石时,一般从哪些方面来观察岩石的特点呢,请同学们分析“岩石观察记录表”,对表中项目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出示表格)
【设计意图和媒体资源使用意图】通过对“岩石观察记录表”进行分析讨论,学生就明确了进一步观察岩石的任务,在观察时目的明确,观察活动就会井然有序。
(2)同学们看看表格中的内容,你有什么疑问。
(3)引导学生对“岩石观察记录表”中所提到的层理、气孔、斑点、生物痕迹等内容进行理解。
【设计意图和媒体资源使用意图】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指名其他在课前查阅了资料的同学利用白板课件对自己搜集到的知识点向其他同学讲解,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白板课件中的超链接功能,将表格内容与“生物痕迹”图片进行链接,同时利用数字白板上的“聚光灯”提示学生明白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生物痕迹”。
(4)强调:滴稀盐酸的反应实验,我们一般把它放在观察活动的最后一步。主要观察岩石被滴上稀盐酸后有无反应,是冒气泡还是不冒气泡。
(5)用课件出示温馨提示:滴稀盐酸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明确在岩石上正确滴稀盐酸的方法。
(6)教师演示在岩石上正确滴稀盐酸的方法。
【设计意图和媒体资源使用意图】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滴稀盐酸的观察方法”的温馨提示,同时教师动手向同学们做一个在岩石上正确滴稀盐酸的演示实验,便于学生明确在岩石上正确滴稀盐酸的方法。
2、在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岩石时,并做好记录,教师对学生的观察活动进行指导。
3、对学生汇报交流的观察结果适时进行指导和评价。
【设计意图和媒体资源使用意图】引导学生利用白板的实物展示台和智能笔对“岩石观察记录表”中的观察结果进行展示、汇报交流,适时对他人的观察结果进行客观评价。
活动3【活动】识别七种常见的岩石
1、过渡:刚才我们通过对岩石的进一步观察,知道了几种不同编号的岩石分别具有的特点,请大家看大屏幕中岩石专家对岩石的描述。(出示课件)
2、请同学们阅读资料后,以小组为单位对照鉴别岩石的方法,对岩石进行鉴别,经过讨论,意见统一后,填写在“岩石观察记录”的“岩石种类”内。
【设计意图和媒体资源使用意图】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有关岩石的资料,加强直观性,让学生了解各种岩石的特点。
3、教师引导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通过多媒体展示在大屏幕上,师生共同点评。)
【设计意图和媒体资源使用意图】学生用实物展示台展示自己小组填好的的“岩石观察记录表”,读记录表岩石特征,汇报根据哪些特征判断岩石的种类。并用智能笔将岩石编号和岩石名称连起来。
活动4【练习】通过岩石颗粒大小及结构识别岩石。
1、通过对照资料,我们初步认识了生活中比较常见的7种岩石。岩石学家常常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岩石薄片的成分和颗粒组成,对岩石种类作出判断。岩石颗粒的大小和结构也是鉴别岩石种类的重要特征。
我们能根据不同岩石的颗粒情况,鉴别岩石的种类吗?
2、课件出示颗粒鉴别图进行说明。
【设计意图和媒体资源使用意图】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颗粒鉴别图,引导学生根据不同岩石的颗粒情况,尝试鉴别岩石的种类。进一步了解岩石颗粒大小和结构也是鉴别岩石种类的重要特征。
活动5【测试】巩固运用、课堂总结
(一)猜猜看
今天,老师还为同学们带来了几种不同岩石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看这几种岩石图片,用今天所学知识,猜猜看它们分别属于哪种岩石。
【设计意图和媒体资源使用意图】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几种岩石图片,加强直观性,通过猜猜是什么种类的岩石的活动,使学生能够切实认识到岩石的特点哪些是最重要的,学习气氛不仅活跃,学生记忆得还比较牢固,进一步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
(二)课堂总结
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岩石还有许多的奥秘,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探究。
【设计意图和媒体资源使用意图】引导学生仔细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认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活动6【作业】课后作业
1、对照教科书中的资料介绍和鉴别方法,对自己收集的岩石进行鉴别。
2、阅读单元资料库《岩石的成因和分类》,尝试把今天观察的几种岩石根据成因分类。
【设计意图和媒体资源使用意图】进一步巩固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岩石鉴别的方法,通过阅读资料库,目的希望学生从中领悟到各种岩石的特征和它的成因是有关系的。
活动7【活动】教学板书设计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2号:花岗岩 5号:砂岩
6号:页岩 7号砾岩
8号:石灰岩 9号:板岩
10号:大理岩
活动8【活动】教学反思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反思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是教科版科学四下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的第二课。是一节以认识岩石为主的部分探究型的实验课,在这一课中学生将更加系统有目的地从岩石的结构和构造两方面观察岩石的条纹、斑点、气孔以及颗粒特点,找出岩石的特性,另外还涉及到岩石与盐酸反应的现象,最后达到会认识一般常见的岩石。
对四年级学生来说一堂课要观察、记录、描述七种岩石,并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有关资料识别岩石是有极大难度的。如果在观察前没做有效指导,学生在观察时会无目的无头绪的,最终探究不出什么结果。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要在学生观察方法、观察内容方面做精心的指导。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字化多媒体教学白板课件辅助教学。具体做法如下:
1、用学生身边常见的岩石作为观察研究对象
课堂上教师学生展示了七种常见的岩石,激起学生对岩石的兴趣。问学生原来对岩石有什么了解 我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现了科学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活动主动建构的。
2、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因此,当我提供几种常见的岩石供学生实验时提问:“大家认识这些岩石吗 你打算认识岩石的哪些方面的特征 你又打算用什么方法进行认识呢 ”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根据学生所说的“摸,看,刻”等方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工具材料,大量的时间进行认识岩石的特征,并随时作好记录,我参与到了整个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困难。同时
3、培养学生质疑、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注重小组合作,交给学生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堂上先利用多媒体数字白板出示岩石观察记录表,然后让学生提出对哪些观察项目有疑问,再由学生和老师采用课件出示图片结合实物展示的方式进行解疑,这样学生很好的理解了疑问和难点。由于盐酸具有腐蚀性,为了安全起见,老师先利用白板课件向同学们介绍在岩石上正确滴稀盐酸的方法,再由教师亲自向同学们做一个演示实验,而后请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汇报,学生对岩石的构造和颗粒形态等内容有了很深刻理解。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交流讨论岩石的特征时,我引导学生对相互之间实验情况、记录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完善、评价。完善对岩石的基本特征的认识。并且让学生及时参与评价,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以便学会更加细致、准确的进行观察。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仅认识了岩石,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认识事物的方法,经历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4、将记录表进行改进,降低填写表格的难度。
教材中,还有一个是表格的设计,我认为在课堂上解释完这个表格就非常困难了,然后学生填写表格也是一个麻烦,我适当修改了实验表格设计,降低了难度:主体采用了打勾的方式;整合了岩石颜色和颗粒颜色,突出颗粒研究;这样一改,清晰明了,学生上课填写得的速度大幅加快。
以上的几点安排使《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的课堂教学紧凑而有效,学生较好地把握住了该课的知识点,不过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疑惑:
1、整堂课中有些知识点仍然有较浓的“讲授”味道
什么叫岩石的层理?判断颗粒粗细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判断岩石颗粒的紧密程度?要想顺利进行对岩石的观察,这些知识都必须在观察前讲解清楚、明白。由不得一点模棱两可。可是要把知识点讲楚明白又必须教师讲授。
2、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
课堂上在指导学生动手在岩石上滴稀盐酸观察发生的实验现象时,虽然用多媒体白板课件出示了滴稀盐酸的方法和温馨提示,老师也做了演示实验,但是学生在动手做实验时有些手忙脚乱,实验现象观察的不够仔细认真。
今后,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多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引导他们多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借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