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安顺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6.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25 08:5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贵州省安顺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古典法理学认为海洋是由全人类共享的财产,直到13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才分别宣称对亚得里亚海北部和利古里亚海拥有管辖权,试图确保所有的货物都通过其港口,以便在港口征收关税和其他费用。据此可推知(  )
A.海上贸易推动了海权意识发展 B.意大利最早确立海洋霸主地位
C.私权观念促成国际法体系形成 D.新航路开辟冲击传统海洋观念
2.“在一个世纪里,西班牙的物价上升了约四倍,获利最大的是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即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的新贵族,还有缴纳定额货币地租的富裕佃农。”材料所述的这种现象(  )
A.造就了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 B.引起了社会阶层的变动
C.促进了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 D.壮大了封建地主的力量
3.20世纪30年代初期,美国迁居国外的人数每年超过迁入的人数。苏联在纽约的苏美贸易公司,平均每天收到350份申请书,要求移居苏联。该公司刊登广告招募6000名熟练技术工,结果报名的竟然达10万人之多。对此历史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A.美国经济危机造成民生困境 B.苏联致力于改善民众生活
C.胡佛政府鼓励美国移民海外 D.苏联工业化急需技术人才
4. 日本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是电车,日本铁路公司的电车只要晚1分钟,车内必定播放道歉的广播,而新干线的到达和出发时刻则是以15秒为单位设定的。这反映出日本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  )
A.增强了人们的时间观念 B.完善了城市交通规划体系
C.大大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D.推动了生活方式的时尚化
5.17世纪中期以来,随着英国殖民不断扩展,爱尔兰人只能耕种于贫瘠之地,高产的马铃薯逐渐成为了爱尔兰的单一粮食作物。19世纪,一种南美鸟粪肥料里携带着的病菌传入欧洲,感染了大批马铃薯,引发了爱尔兰大饥荒,这一事件说明(  )
①马铃薯具有优良性状
②单一粮食作物种植会提高粮食安全风险
③世界市场的发展增添了疾病传播的途径
④英国与南美间形成了生产工业制成品与生产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16世纪初,身处墨西哥的殖民者发生骚乱,要求当地殖民政府供应小麦面包。于是,当地殖民政府鼓励种植小麦,“确保新西班牙能够生产足够的小麦与其他粮食,以喂饱自己这些人口”。殖民政府的举措在客观上(  )
A.有利于缓解美洲的粮食短缺问题
B.为欧洲工业革命的开展准备了原料条件
C.开启了欧洲饮食文化的传播进程
D.丰富了墨西哥地区的农作物和饮食结构
7.1935 年,罗斯福发起草原州林业计划,希望打造一个林木防护带以阻止或减少狂风裹挟沙尘现象的发生。此后七年间,美国政府、部分民间环保组织和 3 万多农场主“在长达 1.8 万英里的防风带种植了 2.1 亿多棵树”。该计划的实施(  )
A.基本消除了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B.有利于克服自由主义的不足
C.强化了美国冷战中的竞争优势 D.旨在改善美国民众就业问题
8.19世纪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其《人类的由来》一书中,引用了《本草纲目》中关于金鱼颜色形成的资料来说明动物有人工选择的问题。据统计,在达尔文的著作中,提到中国中医学和植物学资料的达104处之多。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中西方文化在交流融合中不断发展
B.中国的中医药学受到世界广泛认可
C.西方生物科学深受中医药学的影响
D.西方科学在理论研究领域早于中国
9.1948年,英国颁布的《国民救济法》规定,没有收入或收入较低而无力缴纳国民保险金者,可申领的救济金额要少于参与保险的国民;此后,又颁布了《国民医疗保险法》《国民保险法》等。这表明英国(  )
A. 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减少 B.防范社会风险意识的增强
C.民主化程度的日益提高 D.重视国家救济体系的建构
10.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运用,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下列关于信息时代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电子商务迅速发展 B.更多劳动力集中于生产线
C.世界成为了“地球村” D.生产过程自动化和智能化
11.哥伦布在欧洲大陆上岸的时候,带着的是由骡子托着的少量的金鼻栓和其他“印度”纪念品,还有几名健壮的印第安俘虏作“标本”。哥伦布带来的“印度”纪念品中可能会有(  )
A.小麦 B.玉米 C.葡萄 D.甘蔗
12.蒙古西征的途中,大量使用了中原工匠制造的先进的工程器械和火器,这些技术通过蒙古人传播到欧洲,影响了以后欧洲战争形态;同时,欧洲基督教的传教士也带着医药跟随蒙古军来到中国。由此可见,蒙古西征(  )
A.推动了中外文化技术交流 B.引发了大规模民族迁徙
C.增进了中欧之间友好关系 D.客观上促进了思想解放
13.“有迹象令人担忧地表明印第安人表面上热情地接受了新的信仰,但仍然秘密地崇拜他们的老偶像。在那些地方,传教士企图灌输与久已确立的行为典范相冲突的基督教道德方面的教义,也碰到顽强的反抗。”由此可知,当时在拉丁美洲(  )
A.不同文化相互交融 B.文化差异逐步消失
C.本土文化已被取代 D.文化侵略遭遇抵制
14.罗马统治时期的希腊历史目前仍是希腊史和罗马史研究领域之间的“两不管”地带。罗马的征服使希腊城邦和希腊化王国的主权不复存在,希腊史至晚写到希腊化时代为止;而罗马史的撰写和研究又以罗马国家的发展为显性或隐性的主轴,缺乏以希腊人为本位的系统论著。“两不管”状况形成的原因是(  )
A.以国家为古代文明研究单位的学术传统
B.西方学者不能坚持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
C.罗马统治下的希腊人无法维持民族认同
D.希腊文化已经彻底融入罗马的社会生活
15.神庙在苏美尔社会中的地位问题一直是学者们讨论的热点。一些学者依据吉尔苏发现的泥板提出这个时期的城邦是“神庙国家”,认为各城邦的土地都属于神庙,其居民也附属于神庙。20世纪中叶,有学者对这一观点提出尖锐批评。他们指出,仅以一个地方的文献、一个时期的情况,就推断出整个早王朝时期的城邦状况是非常主观的,并以同样在吉尔苏发现的大量反映土地买卖情况的石碑证明,有许多土地是不属于神庙的。据此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关苏美尔的“神庙国家”说已彻底被推翻
B.对史料进行充分辨析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前提
C.多重史料相互印证才能得出趋向客观的结论
D.只有在不断的历史争辩中才会发现历史真相
16.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以下关于各区域文明成果表述正确的是(  )
A.西亚:苏美尔人用楔形文字在莎草纸上写下洪水传说
B.埃及:首陀罗们用象形文字在泥版上计算泛滥季时间
C.印度:佛教对种姓制度形成一定的冲击,发明了“0”
D.希腊:斯巴达是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代表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道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50 年英国城镇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21%,1851 年增加到 52%,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同时,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加,1851 年,英国已有 580 多座城镇,十万人以上的城市已有 7 个,移民人数约 1790 万人。这时期推动城市增长的因素有很多,如大型纺织和钢铁工业,海外贸易和服务业的急速扩张,铁路的延伸等,制造业城镇、港口城镇和休闲城镇层出不穷。英国的近代城市化并无先例可循,此时的英国又是处在自由主义时期,城市化发展产生了区域的非均衡性、城市基础设施不足和组织混乱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摘编自彼得·克拉克《欧洲城镇史》
材料二 20 世纪中后期,在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的西方发达国家中出现了逆城市化的趋势。这里的“逆”,并不是指城市人口的农村化,而是指大城市中心人口过度聚集,开始逐步向城市周边迁移,同时城市中心的部分工业、商业等经济活动也向周围蔓延扩散。随着逆城市化现象的发展,城市周围农村地区发展迅速,而城市中心出现了衰退趋势。
——摘编自曹立杰《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逆城市化研究》
材料三 1978 到 2017 年,中国城镇人口从 1.7 亿增长到 8.1 亿,中国经历了大规模快速城镇化过程。1984 年 10 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出台《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要求“城市政府应该集中力量搞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强各种公用设施的建设,进行环境的综合治理。”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根据实际,合理控制人口密度。建设一批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推动多中心、郊区化发展。同时,有序推动数字城市建设,提高智能管理能力,逐步解决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过密问题。”
——摘编自《百年党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城市化的特点和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逆城市化现象出现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治理的经验。
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西方近代企业制度生成的过程中,公司制度的缘起较之于工厂制度要早。大致上从16 世纪起,西方社会就开始出现最早的特许制公司组织,其主要的经营领域是对外贸易,其中如1555年获得特许状的俄国公司,1600年获得王室特许状的著名的东印度公司等。1720年《泡沫法案》对公司的设立进行了强制性的规制。英国海外贸易法人的建立一般被认为是世界近代公司制度的起源。18世纪 60年代,纺织、冶炼、机器制造、造纸、玻璃等行业建立了一系列工厂,工厂制度开始形成。工厂制度与公司制度在制造业领域普遍化的内在结合是在19 世纪 70年代之后。随着技术的进步,机器使用的扩大,固定资产规模大大扩大了,股份公司制度就被引入工业制造业。
——摘编自张忠民《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生成来源》
材料二
与西方工厂制度脱胎于旧有的工场手工业,并且最早产生于棉纺织业不同,西方的近代工厂制度传入中国之后,由于中国的近代工业最早产生于国家特许、甚至是国家经营的军用重工业,资金耗用以及生产规模的巨大,使得近代中国最早的工厂制度一开始就走上了与公司制度相结合的演进道路。只不过当时的中国,由于尚无明确的经济立法,无论是工厂制度还是公司制度,都缺乏相应的适用法律调整,使得当时的近代工厂企业显现出明显的早期制度特征。
——摘编自张忠民《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生成来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近代企业制度兴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工厂制度的特点,简析其影响。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加坡最初是马来土著部落的领地,后来葡萄牙、荷兰相继入侵过这里,19世纪初被英国占领,成为英属殖民地。中国东南沿海的许多人很早就来新加坡谋生,使新加坡成为华裔最多的国家。多种族带来了多种宗教信仰。华裔多信佛教、道教;马来人多信伊斯兰教;印度人多信印度教、锡克教;欧洲人则信基督教、天主教。因而新加坡面对复杂而又分化融合的种族群体,提倡“以东方传统文化来强化维持和谐和服从权威的意识,以西方现代文化精神来鼓励公平竞争、勇于开拓和遵纪守法的意识”。新加坡人对当今流行的各种“星”十分热衷,特别是对港星,对各种“星”极具渲染,给人以一种正义感很强的感觉。但是新加坡的华人有些还是很迷信,不少人相信“命运”“风水”,对于这种“俗”文化,新加坡更是表现出宽容。
——摘编自陈中《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材料二 在我国当前社会文化发展中,西方文化的影响更为深入。比如,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把好莱坞电影作为文化消费的首要选择,中国年轻一代对西方快餐视为家常。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的同时,文化的发展也相伴而来。中外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作为市场经济基础的跨国公司最充分地体现着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但是跨国公司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由于战略目标和实施行为的矛盾,多元的国际文化环境和文化摩擦,使得我国经济文化市场面临困扰。在西方文化体系中,欧洲人注重权力和地位,美国人欣赏创新精神和成就;在东方的中国,人们崇尚谦虚谨慎,追求随遇而安,同时倾向于照顾大众情绪。为了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冲击中获得成功,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摘编自罗静《改革开放以来中外思想文化冲击与策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加坡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外文化交流受到冲击的表现及应对举措。
20.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贵州建省以后,明朝政府在采取各种措施重点培养和教育土司子弟之外,还大力创办社学,发展初等教育。自永乐以后,明廷严督贵州各属长官司于衙门附近及少数民族聚居区创办社学,令少数民族蒙童入学,读书习礼、接受儒学文化。明朝统治者为普及社学教育,一再提高社学的社会地位。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规定,社学中优秀学生可以直接升入各级儒学校学习,语令社学中“有俊秀向学者,许补儒学生员”把社学与府、州、县儒学在学制上衔接起来,调动了地方创办社学和民间子弟踊跃入学的积极性。弘治十七年(1504年),再次重申,要求全国各地抓紧创办社学,是年;“令府、州、县建立社学,选择明师,民间幼童十五岁以下者送入读书”.在中央政府的三令五申下,贵州出现大办社学的热潮。自弘治年间贵州按察使钱钺带头创办社学以后,各级地方官吏、社会贤达及民间有识之士纷纷出资也出力创办社学。据明代贵州各地方志书记载,明政府在各府州县治地、土司辖区与土流并治地区广泛设立的社学约有200所。未见于记载者肯定还有很多,可见当时社学的发达。
——摘编自张羽琼《贵州古代教育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贵州社学教育发展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贵州社学教育发展的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1.A
2.B
3.A
4.A
5.A
6.D
7.B
8.C
9.B
10.B
11.B
12.A
13.D
14.A
15.B
16.C
17.(1)特点:速度快、规模大;伴随工业化而来;无先例可循,具有创新性;缺少监管,具有自发性、不平衡性;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生。
原因: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圈地运动的开展;工业革命的开展;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2)背景:城市过度膨胀导致“城市病”的出现(人口密集、环境恶化、就业困难、生活成本高、生活舒适度下降等);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通讯发展迅速,缩短了城乡距离。
(3)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制定法律法规保障城市治理;做好城市规划,加强公用设施建设;控制人口密度,推动卫星城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城市智能化管理水平。
18.(1)①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②政府奉行重商主义政策,推动公司制产生和发展。③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工厂制度形成;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公司制与工厂制度的结合。
(2)特点:
①受西方近代工厂制度的影响。 ②在洋务运动重工业中起步。
③一开始就与公司制度相结合。 ④缺乏适用法律调整,保留了早期制度特征。
影响:
①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②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③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④促进了中国阶级结构的变动; ⑤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⑥推动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19.(1)特点:多样性、多元化;中西交融,和谐共生。原因:新航路开辟后,新加坡交通地位重要,各种文化和信仰传入;郑和下西洋后,大量华侨移民南洋;新加坡政府的引导和文化宽容政策;新加坡国际贸易、金融业发达,思想开放和经济现代化的推动。
(2)表现:经济和文化交流融为一体;西方文化冲击传统文化;思维习惯和价值取向存在巨大差异。应对举措: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以积极心态学习;推进不同文化的交流,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突出人民主体,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
20.(1)条件:贵州建省后,社会总体稳定,经济发展;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受科举制的影响,社会向学风气渐浓;出版印刷业的发展;民间力量的支持。
(2)作用:扩大儒家文化在贵州的影响力;有利于整体提升贵州民众的文化素养;促进贵州基层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推进民族交融;有利于明朝贵州学制的完善;有助于贵州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利于贵州社会风俗的改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