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三下期末日积月累汇总
日积月累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谙(音安):熟悉。
词语解释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春日,朝阳照耀下的江畔花朵,红得胜似烈火;江水碧绿的颜色,只有蓝草可以相比。这一切,怎能不撩起我对江南的回忆?
译文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通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
创作背景
日积月累
邯郸学步 滥竽充数 掩耳盗铃
自相矛盾 刻舟求剑 画蛇添足
杞人忧天 井底之蛙 杯弓蛇影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而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滥竽充数: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掩耳盗铃:偷钟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
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画蛇添足:原意为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后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杞人忧天:意思是不要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
井底之蛙:意为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借以比喻见识短浅、思路狭窄的人。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日积月累
chú jiàn
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
yōu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词语解释
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重点讲解
译文: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走近作者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可以按照这个节奏读:
我会读
日积月累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周易》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改过不吝,从善如流。 ——苏轼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
重点讲解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意指劝导人改过。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谁能不犯错误呢 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
改过不吝,从善如流:改正过错不要吝惜, 听从正确的意见要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 一样迅速自然。
日积月累
兵来将挡, 水来土掩。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重点词语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手段,总有相应的对付方法。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进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原指不亲历危险的境地,就不能获得成功。现也比喻不经过艰苦实践就不能认识事物或取得重大的成就。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亲眼看见的比听说的要真实可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日积月累
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重点词语
(1)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
(6)始:才;刚刚。 (7)长恨:常常惋惜。
(8)春归:春天回去了。 (9)觅:寻找。
(10)不知:岂料、想不到。 (11)转:反。
(12)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重点讲解
译文:
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才盛放。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共24张PPT)
三下期末语文园地
复习
日积月累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谙(音安):熟悉。
词语解释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春日,朝阳照耀下的江畔花朵,红得胜似烈火;江水碧绿的颜色,只有蓝草可以相比。这一切,怎能不撩起我对江南的回忆?
译文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作者简介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日积月累
邯郸学步 滥竽充数 掩耳盗铃
自相矛盾 刻舟求剑 画蛇添足
杞人忧天 井底之蛙 杯弓蛇影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而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滥竽充数: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掩耳盗铃:偷钟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
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画蛇添足:原意为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后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杞人忧天:意思是不要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
井底之蛙:意为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借以比喻见识短浅、思路狭窄的人。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作者把含苞欲放的花骨朵给人的那种感觉写出来了。非常生动,传神。
这句话你认为作者写得好在哪里?你认为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把花骨朵写得那么传神、生动?
作者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很有代入感,很逼真、很有画面感。
交流平台
这些动作写得非常细致,尤其修辞语的运用“(款款)地落下来、(顺顺溜溜)地折好膜翅、(严丝合缝)地收拢硬翅”,显得描写就非常细致,妥帖,很有画面感,眼前仿佛看到了这只飞落的瓢虫。
找出文中的动词,说说写得怎么样?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句子积累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
﹒﹒﹒﹒ ﹒﹒﹒﹒﹒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他 :“你真是急死我了!”
“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这次我终于可以好好地玩儿啦!”姐姐
交流平台
《赵州桥》的第3自然段,为了写清楚“赵州桥非常美观”,详细介绍了桥面石栏上精美的图案,把各种姿态的龙写得活灵活现。
交流平台
再如《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第3自然段,写了各种各样的店铺,还写了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清楚地写出了“画上街市的热闹”。
要想把一段话写清楚,就一定要围绕一个意思写。只有这样,整篇文章条理才清楚,思路才顺畅。
教师小结
交流平台
我发现,理解难懂的句子和理解难懂的词语,方法比较相近。
结合生活经验,我理解了《剃头大师》里“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这句话,因为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交流平台
联系上下文,我知道了“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原来是在写小孩子们的样子。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理解难懂的句子,还可以查查资料,或者向别人请教。
交流平台
读一读,说说你看到的画面。
旭日 岛屿 海滨 沙滩
瞭望 巡航 缆绳 铁锚
máo
lǎn
xún
liào
xù
yǔ
情景导入
草丛中的虫子,像在窃窃私语,用的是我听不明白的语言。
我积累了“窃窃私语”这个词,我觉得它用在这里很合适。
自主探究
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清晨到来了,我们看见太阳从遥远的天边升起,就像一个刚刚点燃的火球。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知道了复述故事不是背诵文章,而是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讲出来。
情景导入
我会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样就能按顺序复述,重要情节也不会遗漏。
交流平台(共20张PPT)
三下期末日积月累汇总
日积月累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谙(音安):熟悉。
词语解释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春日,朝阳照耀下的江畔花朵,红得胜似烈火;江水碧绿的颜色,只有蓝草可以相比。这一切,怎能不撩起我对江南的回忆?
译文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通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
创作背景
日积月累
邯郸学步 滥竽充数 掩耳盗铃
自相矛盾 刻舟求剑 画蛇添足
杞人忧天 井底之蛙 杯弓蛇影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而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滥竽充数: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掩耳盗铃:偷钟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
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画蛇添足:原意为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后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杞人忧天:意思是不要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
井底之蛙:意为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借以比喻见识短浅、思路狭窄的人。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日积月累
chú jiàn
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
yōu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词语解释
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重点讲解
译文: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走近作者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可以按照这个节奏读:
我会读
日积月累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周易》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改过不吝,从善如流。 ——苏轼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
重点讲解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意指劝导人改过。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谁能不犯错误呢 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
改过不吝,从善如流:改正过错不要吝惜, 听从正确的意见要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 一样迅速自然。
日积月累
兵来将挡, 水来土掩。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重点词语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手段,总有相应的对付方法。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进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原指不亲历危险的境地,就不能获得成功。现也比喻不经过艰苦实践就不能认识事物或取得重大的成就。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亲眼看见的比听说的要真实可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日积月累
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重点词语
(1)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
(6)始:才;刚刚。 (7)长恨:常常惋惜。
(8)春归:春天回去了。 (9)觅:寻找。
(10)不知:岂料、想不到。 (11)转:反。
(12)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重点讲解
译文:
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才盛放。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