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标分析
《高中音乐鉴赏》的课标指出:“音乐鉴 ( http: / / www.21cnjy.com )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我们高中学生,在音乐中要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进而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钢琴音乐的奇葩——肖邦和《c小调练习曲》这一课的具体课程实施的标准是:
第一,要聆听音乐,从中体验钢琴音乐之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时享受欣赏音乐的乐趣,增进对钢琴音乐,甚至是对古典与浪漫时期的钢琴音乐的热爱,通过学习最终达到养成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的目的。
第二,能够认识、理解《c小调练习曲》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首钢琴作品的题材内容所属的表演形式为独奏,通过这首钢琴作品了解学习拍子、拍号、节奏、速度、力度、旋律、织体、与和声等音乐要素,同时,学习指挥的挥拍动作,简单的作曲等技能。
第三,通过鉴赏这首《c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调练习曲》,让学生感受体验其波兰的民族音乐的风格;同时,通过这首作品也了解浪漫主义时代的音乐风格,认识肖邦,了解肖邦的生平,了解他的作品对全人类的贡献。
第四,学习、感受、体验世界钢琴民族 ( http: / / www.21cnjy.com )音乐的特征,认识、理解波兰钢琴的音乐与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了解,肖邦钢琴音乐是波兰人们革命的武器,是“花丛中的大炮”。
第五、通过学习《c小调练习曲》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首钢琴和肖邦生平,了解西方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了解浪漫主义时期在 西方音乐史中的位置。让学生感受钢琴音乐的魅力,了解世界钢琴文化的发展。
第六,聆听与《c小调练习曲》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的肖邦钢琴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对聆听音乐作品的音乐风格、文化特征作比较,并进行综合评论,从而,增进学生文化素养。
第七,通过学习《c小调练习曲》和肖邦,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习音乐美学的一般常识,了解音乐的艺术特征,能够对标题音乐和非标题音乐有基本的认识,对练习曲和音乐会练习曲的定义有初步的了解。
第八,用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对学生学习的《c小调练习曲》这首钢琴作品对社会音乐生活现象做出恰当的评价与选择。
第九.学习视唱乐谱,熟悉《c小调练习曲》的音乐主题。
第十,利用多媒体课件, ( http: / / www.21cnjy.com )计算机技术全面的、多维度的展示钢琴音乐,并通过互联网搜索和下载与本节课有关的音乐知识和音乐资料,以供学生上课讨论和自学。
2教材分析
一、作者介绍
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 ( http: / / www.21cnjy.com )·肖邦(法语:FrédéricFran oisChopin,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波兰作曲家和钢琴家,生于华沙。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肖邦幼年的时候,曾向一位捷克音乐家学习钢琴,8岁时公开演奏钢琴。1824年,师从德国音乐家、华沙音乐学院院长埃尔斯纳学习音乐理论。1826年入华沙音乐学院学习,同时开始其早期创作活动。1830年肖邦携带一杯朋友们赠送的波兰泥土离开了华沙,从此便永远的离开了祖国。1831年9月,他准备赴巴黎,后来定居巴黎,生活比较的稳定。在这里,他结识了一批文艺名人,其中有李斯特和他的妻子乔治·桑。其中,乔治·桑对肖邦的生活和创作都影响很大。肖邦的一生创作了大量钢琴作品,如4部叙事曲、十余部波兰舞曲包括《军队》、《英雄》,26首钢琴前奏曲包括《雨滴》,27首钢琴练习曲其中包括《离别》、《革命》,4部谐谑曲、3部钢琴奏鸣曲,至少32首多夜曲等。因为肖邦一生的创作大多是钢琴曲,所以被誉为“钢琴诗人”。
1849年,因健康急剧恶化,病逝于巴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临终前嘱咐其亲友:死后将其心脏运回祖国华沙安葬。肖邦一生献身于一种乐器的作曲家,十分爱国,因此被称为“从一而终”的爱国音乐家。
二、作品分析
1,《c小调练习曲》创作背景
18世纪末、19世纪初,波兰被俄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普鲁士、奥地利三次瓜分。尤其是俄国的侵略,使波兰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对这段历史,肖邦不仅有着刻骨铭心的了解,而且有着被俄国侵占的切肤之痛。
1830年11月,肖邦听从老师、华 ( http: / / www.21cnjy.com )沙音乐学院院长埃尔斯纳的建议,到国外去旅行演出。通过他的演出,宣扬波兰的民族精神永存。他离开祖国后时刻关心着波兰 的事态发展。一路上,他写下了许多怀念祖国命运的作品。在维也纳演出之后,肖邦动身前往巴黎。途径德国斯图加特时听到华沙起义失败的消息,俄军占领华沙的消息,这是他感到十分震惊和强烈的悲愤。悲愤之余,奋笔疾书写下了《c小调练习曲》,又称为《革命练习曲》。
2,《c小调练习曲》的作品分析
①.引子部分
这首乐曲为4/4拍,快板速度,用复三部曲式写成。乐曲的开头是一段引子:
这段引子是由强烈的、森严的属七和弦开始。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伴随着一连串用十六分音符组成的、上下翻滚的流动音型所组成的下行乐句,表现了作曲家悲愤的、震惊的、用语言难以言表的心情。
②.第一部分——A
这是一个刚毅的、带有英雄性格的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它是用右手在高声部奏出的主题旋律,令人联想到华沙起义的英雄们是怎样与敌人浴血奋战的,也让人想像作曲家那是的心情是怎样的激昂慷慨和起伏难平。这个主题进行了反复、变化和发展。好像波兰人民在侵略者面前无所畏惧、顽强反抗。这里面蕴含着号召、战斗、悲壮、痛苦的情绪,但它绝不消沉。这种起伏向上的情绪一次次地把人们引向高潮,好像在人们面前展现着一幅又一副反抗侵略者的战斗图画。
③.第二部分——B
乐曲的中间部分出现了一个略带悲痛的旋律。它好像是人们对为国捐躯的烈士们的哀悼:
④.第三部分——A
这是乐曲的第三部分再现了第一部分英 ( http: / / www.21cnjy.com )雄性的主题。它象征着人民的斗争仍在继续,抗击侵略者的火焰并未熄灭。乐曲的连接处用了一些三连音,再通过强弱对比的力度变化,更加强了乐曲火热的气氛。表现了作曲家对民族解放战争必将获得胜利的期望。
⑤.尾声部分
最后,乐曲以极强的力度(f ( http: / / www.21cnjy.com )ff),以雷霆万钧之势猛然地结束在C大调的主和弦上。在这里,作曲家表现了对民族解放战争必将获得最后胜利的坚定信心。
三、相关的音乐知识
练习曲
通常,练习曲有两类。一类为练习器乐、声乐技巧的专业练习曲;另一类为音乐会练习曲。
有两种:一种为乐器演奏的技术训练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的乐曲,常有特定的技术上的目的,如训练音阶、琶音、八度音、双音、颤音等;一种为音乐会练习曲,由前者派生而来,并逐渐演变为一种炫技性的艺术作品而在音乐会上演奏。M.克莱门蒂的《前奏曲和练习曲》与《通向诗国之路》(一译《艺术津梁》),是近代最早的钢琴练习曲。继起写作钢琴练习曲的有J.B.克拉默、C.车尔尼、I.莫谢勒斯、H.贝尔蒂尼等人;写作小提琴练习曲的有R.克鲁采、P.罗德、N.帕格尼尼、D.阿拉尔、C.-A.de贝里奥等人。F.F.肖邦的作品10和25,熔技术性和艺术性于一炉,为音乐会练习曲的范例。继作者有F.李斯特的《高级练习曲》,А.Н.斯克里亚宾的作品8、42、65以及C.德彪西的12首练习曲等
肖邦,12首练习曲,作品10号,1832- ( http: / / www.21cnjy.com )1836年间的作品,1837年出版。献给李斯特的夫人阿古尔特伯爵夫人,后来他们的女儿科西玛嫁给理查特·华格纳。虽然作品10和作品25是在同一时间写成的,但是作品25相比起来更像音乐作品,而不是一些技术难题的攻破。
四、拓展与探究的意图
1,聆听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进而认识其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具体表现。
2,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3学情分析
近年来,由于声像技术的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益革新,网络、媒体的渐次普及,青少年学生了解音乐的渠道也日趋丰富。正是这些渠道宣传的古典和浪漫音乐少于流行音乐,我担心学生接受肖邦和《c小调练习曲》有很大的困难,作为高中音乐教师,美育工作的实施者,如何通过传统载体音乐教材,给学生感染、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如何了解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与教学现状的差距,改进我们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使之更好的服务于音乐教学呢?我设计调查总共包含以下内容,本次学生研调查的题目为:《高中学生对音乐及音乐课的兴趣和需求调查问卷》,主要探究的以下几个问题:(一)学生对音乐和音乐课的兴趣;(二)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与发展情况;(三) 喜欢流行歌曲情况;(四)学生对音乐教师的需求。
一、调查结果
(一)学生对音乐和音乐课的兴趣
喜欢音乐。喜欢的人数占到97%。他们对音乐课也比较喜欢,约占79%。
(二)基本音乐素质与发展情况调查。
调查结果发现,他们每年学唱的歌曲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37.02%的同学达到了10首以上。有85.34%的学生可以通过影视广播、音像制品自学歌曲。37.25%的同学能经常听古典音乐和浪漫时期的钢琴音乐。听过《c小调练习曲》的只占总人数的2.1%。
(三)喜欢流行歌曲与古典音乐情况的调查。
调查结果发现,有74.68%的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喜欢唱流行歌曲,58.19%的学生喜欢听流行音乐,54.44%喜欢古典音乐,56.67%喜欢浪漫时期钢琴作品。
(四)学生对音乐教师的需求的调查
调查结果发现:有95.45%学生喜欢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知识、幽默,责任心强的教师;90.23%学生喜欢年轻帅气的男老师;85.54%的高中学生喜欢间周上一次课。
二、学生调查情况分析
1、高中学生音乐学习心理分析
由于学校音乐教育的多种原因,使得部分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音乐学习兴趣产生了弱化。普通学校艺术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的,他必须经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的过程,从声、乐、色、线、情的感知能力,到逐渐掌握音乐的各种基本要素,从单纯的依靠模仿和简单再现的直观性学习音乐,到能从情感和心灵中去理解音乐,这中间都必须依靠每个时期音乐教学的功能和所取得的效果的连接。
高中阶段的音乐教学目标,不仅包含了你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音乐各要素的准确认识和把握,而且需要学生有意识的对音乐作品进行聆听,并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音乐修养和审美趣味作出判断和评价,从中获得美感和教育。高中生面对这样的教学目标,学习心理表现出极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实际上是由于音乐语言的把握,相关知识的积累和学习经验的短缺,以致无法形成新一轮学习的动力源所造成的,也是致使兴趣减弱、无法将兴趣上升为志趣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是要学习好肖邦和《c小调练习曲》的阻碍所在。
2、价值观、审美观造成了高中生自身音乐学习心理上的差异性
音乐艺术不同于文学和美术,情感性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音乐的主要特征。高中生们喜爱什么样的音乐、选择如何接受音乐的教育,都带有浓重的个人感情倾向,通过调查发现喜欢古典音乐的占的比例不过半,浪漫音乐的略微高些。也就是说,高中生较过去更多了一份经验。他们中的有一些人聆听音乐,是为了借助音乐调剂和愉悦身心,而另一部分则是为了心目中的偶像……他们的喜好和选择完全受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及个人对音乐的理解程度的制约。他们音乐学习心理活动的中心,会偏向于他们较为熟悉的“文字”和极富“感染力”的音响刺激,他们自身的价值趋向更多的是追求外表上的“听得懂”,很少去思考音乐的真正内涵。在一部分高中生的心目中,流行歌曲就是所有音乐的代名词,但都发出了“音乐即简单又复杂的感叹!” 对于古典和浪漫的音乐,学生更是“赶鸭上架”的感觉,如果提起肖邦学生可能知道这位钢琴家,“钢琴诗人”,但是《c小调练习曲》学生就很少知道了,这也是次节课难点所在,没有共鸣的克点。
3、城乡结合部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给了学生更多了解音乐、学习音乐的途径,同时也给了学生不少的迷惘。
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本身无疑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某种潜在的教育价值,这种教育因素的社会影响,大大的超过了学校的音乐教育。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文化交流日益增多,高中生从社会中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已越来越多,通过大众传媒影响,那众多的国内外“排行榜”及“歌手秀”成了青年学生们“研究”音乐的方向,崇拜歌星的音乐演唱到狂热的追逐模仿,于是,原本清纯亮丽的自然之美,在审美的偏差中,产生了“另类”感觉。尽管流行音乐作为直接面对广大民众的一种音乐形式,给人们带来了通俗易懂的理解,但也使求知欲很强的高中生对学校的音乐教育产生了疑惑,他们觉得流行音乐使他们“情感上得到了满足”,而“学校的音乐教育太程式化”,离他们心目中所期待的音乐教育有着太大的距离。何时能够让学生的素质能达到象喜欢流行音乐一样的喜欢古典和浪漫时期的音乐,象喜欢刘德华、安在旭、玖月奇迹一样的喜欢肖邦和李斯特,我们的音乐教学和教育也就成功了。
总之,我们相信,高中学生思维很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阔的时期,具有理性分析能力,尽管对《c小调练习曲》这首作品生疏,但相信学生能够逐步的接受并喜欢这首世界佳作。
4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肖邦,聆听、分析《c小调练习曲》,感受、体验其音乐情感,使学生的爱国热情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朋友等一切的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思考并规划人生,树立终身学习和报效祖国的愿望。
2.过程与方法:
①.体验。完整而充分地体验《c小调 ( http: / / www.21cnjy.com )练习曲》,学生在音乐形态与音乐情感积极体验中,教师启发学生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爱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②.比较。通过分析《c小调练习曲》各段落表达的情感进行比较,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的能力。
③.探究。引导学生对钢琴曲《c小调练习曲》的研究与创造活动,用开放式、问题式和研究性的学习方法,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④.合作。在教学实践过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引导学生学会以钢琴曲《c小调练习曲》为音乐媒介,加强与同学与老师的合作交流,增强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3.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欣赏钢琴曲《c小调练习曲》学习作曲家创作钢琴曲的手段;通过学习肖邦音乐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进一步认识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②.通过模仿钢琴家的演奏方法,参与教学中的表演及创作活动,培养多元联系后的创作能力。
③.课后自学“练习曲”和“音乐会练习曲”的概念。
5重点难点
重点:①.聆听作品,感受乐 ( http: / / www.21cnjy.com )曲的意境与内涵,以及作者在作品中所体现的歌人内心世界的情感,采用的是分组讨论法,集体探究、实践的方法突破重难点。②.分析作品:分段落分析,引子、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和结尾。师生互动法,实践体验法,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创作体验法,师生交流法等等,完成本课的重点突破。
难点:①.曲式分析图式。②.对作品艺术形象的理解。
6教学过程
6.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1.组织教学 视频导入
师生问好。
播放2012春晚李云迪和王力宏“斗琴”视频《金蛇狂舞》。
[设计意图]:由于中西文化上的差异,外国的音乐作品,尤其是钢琴作品,
对学生的吸引力通常不如当今流行歌曲。上课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始,通过中西合璧的钢琴表演,能很大程度上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此来调动学生对钢琴的探索和研究兴趣。
活动2【讲授】2.出示课题 认识肖邦
作者介绍。
①.请同学谈谈对肖邦的认识情况。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学生搜集的关于肖邦的资料,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②播放肖邦资料片。
[设计意图]:对肖邦更加深入、全面、细致的了解。
教师小结:肖邦,1810—1849,波兰作曲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钢琴家,被誉为“钢琴诗人”, 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带了一把故乡的泥土离开波兰,死后将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华沙安葬,这两点就足以说明肖邦是一位很爱国的音乐家。
【学生活动】:师生互动,掌握肖邦的生平,获得《c小调练习曲》创作的背景信息。
[设计意图]:了解一部音乐作品很直接的一个方法就是感同身受,通过对作者背景的分析介绍,逐步让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
活动3【活动】3.初听全曲 感性认识
教师播放课件中国著名钢琴家石叔城演奏的《c小调练习曲》。
谈谈音乐表达是怎么样情感?总结出曲式结构图?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前后桌为一组讨论教师提出的两个问题。
[设计意图]:初听音乐,让学生大胆猜想,谈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实现“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的教学理念。
教师小结:《c小调练习曲》是肖邦于1830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9月离开波兰赴法国,途中11月在德国斯图加特得知祖国争取民族独立的华沙起义失败,悲愤之余,奋笔疾书写下了这首著名的《C小调练习曲》。
活动4【活动】4.分析乐曲 课堂实践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后总结:引子+A+B+A1+结尾。
引子:
【学生活动】:讨论引子表达怎样的情感?
讨论结果:由强烈的、森严的属 ( http: / / www.21cnjy.com )七和弦开始。它伴随着一连串用十六分音符组成的、上下翻滚的流动音型所组成的下行乐句,表现了作曲家悲愤的、震惊的、用语言难以言表的心情。
【学生活动】:道具是:“废旧的答题卡”
(1).模仿作曲家练习弹钢琴的左、右手的姿势,右手弹和弦,左手拿个卡从右到左,演绎音乐的下行。由这个动作联想到四四拍子的指挥图式。
(2).练习四四拍子的指挥图式。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引子的两种音型,一是和弦,二是下行的十六分音符。指挥的图式为第二段的音乐活动做下铺垫。
[设计意图]:身临其境的体验引子的两种音型。
第一部分——A
【学生活动】:讨论第一部分描写的情感是什么?
讨论结果:是一个刚毅的、带有英雄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格的主题。令人联想到华沙起义的英雄们是怎样与敌人浴血奋战的,也让人想像作曲家那是的心情是怎样的激昂慷慨和起伏难平。
第二部分——B
【学生活动】:(1)学习指挥的图式应用在第二段中,随着音乐做四四拍子的指挥动作,体验下行旋律表达的情感。
(2).分组讨论,如果将乐曲中表现忧伤地情绪的下行的旋律走势变为向上,那么乐曲的情绪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3).根据一个简单的生活素材,比如是“做 ( http: / / www.21cnjy.com )错了事,受到老师的批评,或者是的手机让班主任给收去了等等做为素材。”用旋律下行走向方式创作一段旋律,体验悲伤的情感。
(4)学生作品展示。
教师小结:第二部分出现了一个略带悲痛的旋律,好像是人们对为国捐躯的烈士们的哀悼.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体验下行音乐旋律表现的情感和写作简单的旋律片段。
第三部分——A1
学生讨论后集体小结:再现了第一部分英雄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的主题。它象征着人民的斗争仍在继续,抗击侵略者的火焰并未熄灭。表现了作曲家对民族解放战争必将获得胜利的期望。
结尾:
【学生活动】:师生互动掌握结尾的C大调的主和弦的色彩和意义。教师小结:最后,乐曲以极强的力度(fff),以雷霆万钧之势猛然
地结束在C大调的主和弦上。在这里,作曲家表现了对民族解放战争必将获得最后胜利的坚定信心。
[设计意图]:用动作来体验乐曲结束的情感
活动5【练习】5.复听全曲 延伸内化
【学生活动】:用一首小诗或者一幅图画表达作品的意境。题目自拟。
活动6【活动】6.拓展资源 回扣主题
播放马克西姆演奏现代版的《c小调练习曲》。
活动7【练习】评测练习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播放2012春晚李云迪和王力宏“斗琴”视频曲目是 。
2、肖邦,1810—1849,波兰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曲家、钢琴家,被誉为“ ”, 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3、《c小调练习曲》又称为革命练习曲,曲式结构是 。
4、下面的旋律片段是《c小调练习曲》第一部分,表现的情感主题是 。
5、以下旋律是肖邦创作的《c小调练习曲》的第二部分,下行的旋律,表现的是 的情绪。
答案:1、《金蛇狂舞》;2、钢琴诗人;3、引子+A+B+A1+结尾。
4、英雄性;5、哀伤
二、多选题:(共20分。每题10分。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漏选、少选得5分,错选不得分。)
第一题:关于肖邦的说法正确的是:
A、肖邦是法国人,作曲家、钢琴家,有“钢琴诗人”之称。
B、李斯特和肖邦同称为西方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C、肖邦一生的作品除了练习曲外,还有《叙事曲》、《圆舞曲》、
《即兴曲》、《谐谑曲》和《夜曲》等。
D、他带了一把故乡的泥土离开波兰;他的遗言是:死后将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华沙安葬。
答案:ABCD
第二题:关于《C小调练习曲》的说法正确的是:
A、《c小调练习曲》是肖邦于1830年9月离开波兰赴法国,途中11月在德国斯图加特得知祖国争取民族独立的华沙起义失败,悲愤之余,奋笔疾书。
B、《c小调练习曲》的曲式结构图式是:引子+A+B+A1+结尾。
C、引子由强烈的、森严的属七和弦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始。它伴随着一连串用十六分音符组成的、上下翻滚的流动音型所组成的下行乐句,表现了作曲家悲愤的、震惊的、用语言难以言表的心情。
D、乐曲最后以极强的力度(fff),以雷霆万钧之势猛然地结束在C大调的主和弦上。
答案:ABCD
三、例举肖邦的作品:除了《练习曲》还有哪些作品?(共10分)
答案:《叙事曲》、《圆舞曲》、《即兴曲》、《谐谑曲》和《夜曲》等等。
四、本节课学习了肖邦的生平,听了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给你的人生有哪些启迪?(共10分)
答案:主要从爱国情感和创作这两个方面回答。
活动8【导入】7.课堂总结 布置作业
课堂总结:音乐能使人迸发出坚定的信念和胜利的信心,也能够推动全人类不断地追求光明,勇往直前。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很精彩!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学习的《C小调练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曲》的特点,自主学习音乐知识:练习曲和音乐会练习曲。请问,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属于练习曲还是音乐会练习曲?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