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
2024年天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为第1页至第4
页,第Ⅱ卷为第5页至第8页。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卷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
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
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你考试顺利!
第I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2.本卷共11题,共29分。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9分。14小题,每题2分:5~11小题,每题3分)
(一)积累与运用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鉴赏(jiàn)
丰饶(yao)
鞠躬尽瘁(cui)
B.娴熟(xidn)
飘逸(yi)
气冲斗牛(dòu)
C.斟酌(zhu6)
停滞(zhi)
戛然而止(gá)
D.坍塌(tan)
伫立(zhù)
栩栩如生(x心)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近年来,借助虚拟的数字空间开展年俗活动越发受到人们的欢迎。数字空间的年俗
活动虽以虚拟形式呈现,但其
的共通情感和文化认同却是真实而深沉的,而且
它在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上更灵活,更贴近当代审美,因而备受
。这种当代与
传统的双向奔赴,
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创新的道理。
A.装载
吹捧
印证
B.承载
青睐
印证
C.装载
青睐
印记
D.承载
吹捧
印记
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3.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①极端气候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全球极端气候
仍将频繁出现。③我国气候类型复杂,气候风险交织,应对极端气候的能力有待增强。
④因此,我们要重视对气候变化的研究,推进相关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水平。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诸葛亮 诫子书 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淡泊”是一种看淡
财富和名利的态度,一种不为外界诱惑的品质 “宁静”则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修身
养性之道。面对外界的诱惑,唯有固守本心,以淡泊为桨,以宁静为帆,才能不为名利
所绊,行稳致远。
A.“”
B.“
。
C.《》
。
D.《》
(二)诗词鉴赏
5.下面对《望岳》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开篇两句以问答形式,写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表现了泰山雄伟
阔大的气势。
B.第四句写泰山割开了“昏”“晓”两个天地,“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
C.五、六句描写静景,勾勒出一幅层云生起、飞鸟归林的画面,此景触发了诗人的
归隐之情。
D.最后两句写诗人决心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表现出诗人的远大志向和广阔胸怀。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大风车原来是这样发电》一文,回答6一8题。
大风车原来是这样发电
胡帆陈海伦
①“大风车吱呀吱哟哟地转…”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近些年来,山川田野间、
荒漠戈壁滩、蔚蓝海面上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组拔地而起。它们在装扮风景的同时,也在
源源不断地为人们提供能源。
②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风能、建设“风车”了。公元前2世纪的波兰,人们
就建有碾米的风车磨坊:元明时期,中国建有风力水车,用来灌溉农田。现代风车的雏
形,则来源于1890年丹麦提出的风力发电计划,给风磨安装了发电机。工业革命期间,
蒸汽机的出现,让风力发电机的发展遇冷。直到20世纪下半叶,化石能源告急,生态环
境恶化,风力发电再次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