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同步练习
1.下图所示为太阳神(右)授予汉谟拉比(左)象征权力的魔杖的雕塑。这反映了( )
A.古巴比伦王权呈现集中的趋势 B.古代两河流域王权的普遍衰落
C.古巴比伦王权的君权神授色彩 D.古巴比伦政治受到神权的控制
2.19世纪70年代发现的史诗《吉尔伽美什》代表了古巴比伦文学的最高成就,它比《荷马史诗》还要早1000年左右。关于《吉尔伽美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的集体智慧
②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③是一部内容丰富的神话汇
④在两河流域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阿拉伯人足迹遍布亚、欧、非三大洲,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阿拉伯人在文学、科学等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下列关于阿拉伯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终成眷属》是《天方夜谭》的故事之一
②伊本·西那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
③《医典》长期作为欧洲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④白塔尼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德国学者卡尔·魏特夫认为:在落后的条件下,大规模的治水(灌溉与防洪)必须依照严明的纪律,动用整个国家的力量,组织大规模协作。于是一个遍及全国的资源和关系网组建起来了,控制这一网络的人就顺理成章掌握国内实权。这一观点可用来说明下面哪一事物的形成( )
A.埃及法老的至上权威 B.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C.苏美尔人的洪水传说 D.斯巴达的寡头政治
5.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三大宗教,它们的产生虽然有时间上先后差异,但是产生的地域上却有一定相似性,就是都起源于( )
A.欧洲大陆 B.亚洲地区
C.地中海地区 D.美洲地区
6.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整个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下列哪项不是经阿拉伯人西传到欧洲的( )
A.印刷术 B.火药 C.指南针 D.造纸术
7.阿拉伯人创造了辉煌的阿拉伯文化;对欧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能够提供佐证的有( )
① “悬诗” ② 《天方夜谭》
③ 《萨比天文历表》 ④《医典》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8.公元前6世纪以后,两河流域的书写材料泥版逐渐被轻便而便于携带、保存的纸草和羊皮等材料替代,原来流行的楔形文字也逐步让位于阿拉马字母系统中的一种字母。引发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
A.亚述帝国实行了专制统治 B.埃及建立地跨亚非两洲大帝国
C.古巴比伦王国的残酷压迫 D.波斯人征服了西亚和北非地区
9.下图中的日文(片假名)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
A.王羲之 B.颜真卿 C.张旭 D.怀素
10.“威力无穷的命运给古希腊人带来了困惑与恐惧,也培养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和个体精神。此外,他们在与命运的抗争中激化出了蓬勃的生命活力。”这段话表明古希腊人的自由与斗争精神( )
A.源于同命运抗争的过程 B.以繁荣的商品经济为基础
C.是雅典民主政治的产物 D.受传统人文主义思想影响
11.有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光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这一时期应是( )
A.古代希腊时期 B.文艺复兴时期
C.宗教改革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12.随着庄园的普遍建立,庄园主为了扩大领地,经常要去强占别人的土地;被别人强占土地的领主要保护自己的利益,都要诉诸武力,武士应时而生。由此可见,武士的性质是( )
A.私人武装 B.政府武装
C.治安力量 D.散兵游勇
13.据考察,一个玛雅家庭平均有五口人,如果一个玛雅农民一个家畜都不养,那么他用四十八天的劳动时间就能生产出他和全家全年食用的玉米。材料表明( )
A.玛雅文明在美洲发展程度最高
B.玛雅人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较高
C.农业发展为手工业提供了原料
D.畜牧业影响玛雅人的劳动生产
14.中世纪的欧洲地图将地球绘成光盘状,中心为耶路撒冷,一些奇形怪状的图形向四周辐射开来,代表三座已知的大陆,标注着伊甸园和《圣经》记载的其他地方。这说明( )
A.欧洲缺乏对世界其它地区的了解
B.中西方当时从未有过任何的联系
C.宗教在中世纪欧洲占据支配地位
D.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异常缓慢
15.对于有抱负的古希腊年轻人来说,修辞技巧是一种重要的技能。不过,并非所有的雅典人都认可修辞学传授的价值观,有的雅典人指出其弊端,认为过于强调了修辞在教育体制中的作用,雅典曾被斯巴达占领,很多雅典人把战争失败归于教育:“不是因为公民不懂得投什么票,而是因为修辞技能让某些人说服议会做出了错误的决定。”这种观点( )
A.反思了修辞学对理性的忽视
B.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法律
C.防范了修辞学派垄断权力
D.纠正了民主偏离正义的方向
16.下图所示为某同学制作的资料卡上的关键词。该资料卡的主题最可能是( )
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史诗 洪水和方舟的传说 6O进位制
A.古代西亚文化成就 B.古代埃及文化成就
C.古代印度文化成就 D.古代希腊文化成就
17.阅读欧洲文化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教材p25学习拓展:希罗多德在《历史》第一卷开头语中说:“在这里发表出来的,乃是哈利卡尔那索斯人希罗多德的研究成果, 他所以要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特别是为了把他们发生纷争的原因给记载下来。”
被誉为“中国史学之父”的司马迁在阐述《史记》撰 写宗旨时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讨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希罗多德《历史》和司马迁《史记》的撰史宗旨, 思考东西方史学传统之异同。
材料二 罗马法上下千余年,期间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化很大,法律也由产生、发展逐步趋于完善,它经历了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帝政前期、帝政后期四个阶段。罗马法主要分为人法、物权法、继承法、债法、诉讼法等方面。人法包括自由权、市民权、家族权、名誉、婚姻、夫妻财产、儿童监护等;物权法包括动产、不动产等;继承法包括遗嘱继承、法定继承、赠予等;诉讼法包括法定诉讼、程式诉讼、诉讼程序、诉讼非常程序等。
——周枏《罗马法原论》
(2)获取材料信息,并据此指出罗马法的特点。
材料三 罗马人热爱集体,讲求实效,他们富有军事和组织的天才。他们不事幻想,处处显示重具体、务实际的实用主义风格。……他们不大热衷于科学和哲学的理论探索,而更注重于自身语言的发展和传播,更倾向于军事、法律、交通、建筑等方面的文化建设。
——杨共乐《罗马文化:古典文明的光辉》
(3)依据材料指出古罗马文化的特色有哪些?
材料四 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恩格斯
(4)运用相关史事“实证”“基督教信仰成为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 。
材料五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拜占庭皇帝们始终缅怀罗马帝国的光荣,特别是在拜占庭帝国早期,皇帝们无不以恢复和重振罗马帝国昔日辉煌为己任。拜占庭帝国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不仅在经济上独享东西南北商业汇集的便利,而且使它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动。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成为拜占庭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应该说,拜占庭文化的开放性也是其历史演化的必然结果。
——陈志强《论拜占庭文化的独特性》
(5)获取材料信息,并据此指出拜占庭文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自19世纪英美编撰整体文明史以来,至今已有近百部著作问世,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总结有所贡献。但英美世界文明史编撰存在诸多问题:早期文明史书写缺失印度、中国等东方文明;极力贬低东方文明或亚洲文明,将其视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幼年期”以衬托西方文明的优越性;西方与非西方文明失衡,西方文明是主要内容;存在史实错误,认为东方民族非文明的源头;缺乏历史书写的严肃性和客观性,将中国王朝的衰退归结于中国语言文字的复杂性,将印第安文明的毁灭归结于其不适应西方文明。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即是西方霸权式的文明观始终存在:或大肆宣扬欧洲海外扩张和殖民带来的“世界性影响”,或将16世纪以来的时代统称为“西方统治时代”,甚至将人类从古至今的文明完全置于西方主导的“全球化”浪潮中,一种新型欧洲中心论日渐凸显。
——摘编自杨清《英美“世界文明史”编撰述评》
根据材料,结合中外历史知识,对早期英美的“世界文明史”编撰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参考答案:
1.C2.B3.D4.A5.B6.A7.D8.D9.B10.A
11.D12.A13.B14.C15.A16.A
17.(1)同:实事求是精神;实地调查精神;理性叙述精神;视野开阔;都有继承也有创新;有作者认知;
异:司马迁为代表的中国史学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史学编撰中具有浓厚的等级思想;希罗多德受古希腊人文精神影响,具有一视同仁的民主思想。
(2)溯源悠久、与时俱进、体系完善、重视实际、注重程序。
(3)重具体、务实际的实用主义风格。更注重于自身语言的发展和传播,更倾向于军事、法律、交通、建筑等方面的文化建设。
(4)基督教控制西欧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人们的方方面面,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基督教。举例略。
(5)特点:开放性。
成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统治阶层的重视和努力。
18.示例:
观点:早期英美“世界文明史”编撰具有明显的欧洲中心色彩。
评述:近代以来,西方通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工业革命等一系列思想、器物变革,逐渐摆脱了封建的政治格局和宗教的思想束缚,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迅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同时西方国家不断进行海外殖民扩张,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欧洲成为人类文明的象征。因而在早期英美编撰的文明史书中,东方要么被忽略,要么被贬低,要么成为被西方发现和殖民的对象,要么成为衬托西方文明优越性的他者,具有典型的欧洲中心色彩,存在极其狭隘的民族中心主义甚至种族主义思维,这种编撰形式值得我们警惕,不利于全面客观地认识东西方历史进程。
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很多民族都作出过巨大贡献。最初的文明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欧洲只是诸多文明之一,当欧洲处于中世纪时,东方的中华文明辉煌灿烂,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圈”;阿拉伯文明随着帝国的扩张遍布亚、非、欧三洲;美洲的印第安人独立培育出很多其他大陆没有的农作物。因此世界的历史是各个民族共同书写的历史,我们不能忽略欧洲之外其他文明的成就。
综上所述,19世纪以来的英美“世界文明史”编撰体现了明显的欧洲中心色彩,忽略了其他文明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贡献,值得反思。作为中国青年,我们更应树立正确历史观念,坚定文化自信,积极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助力呈现多元共生、美美与共的世界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