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生物学科
本章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易错点1 细胞内有机物的推断与检测
1.(2024河南郑州月考)如图为真核生物体内不同化学元素组成化合物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①是大分子化合物,则①不可能具有物质运输功能
B.若③是豌豆细胞内的核酸,则③初步水解和彻底水解的产物种类的数量相同
C.若②为储能物质,则②可能是固醇、淀粉、糖原
D.若③彻底水解的产物中含有糖类,则该化合物有两种
2.(2024江西抚州月考)酸奶由于口味独特、营养丰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为检测市场上销售的不同酸奶的营养价值,某兴趣小组同学对甲~戊5种品牌原味酸奶进行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原味酸奶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各不相同
B.可利用双缩脲试剂来鉴定不同品牌原味酸奶中是否含有蛋白质
C.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后,可发现乙种酸奶的砖红色最浅
D.加入苏丹Ⅲ染液后,丁种酸奶的红色较其他种类酸奶深
易错点2 种子发育、成熟、萌发等过程中化合物的含量变化
3.(2024北京大峪中学期中)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减少,脂肪的含量逐渐增加;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的含量逐渐减少,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需要大量的氧元素
B.同等质量的花生种子和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耗氧较多的是花生种子
C.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含量和种类一直减少
D.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转变为脂肪,更有利于能量的储存
4.(2024河南三门峡月考)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图所示,将不同成熟阶段的种子制成匀浆后检测,结果正确的是( )
选项 取样时间 检测试剂 检测结果
A 第10天 斐林试剂 不显色
B 第20天 双缩脲试剂 不显色
C 第30天 苏丹Ⅲ染液 橘黄色
D 第40天 碘液 蓝色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本章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1.B 2.D 3.C 4.C
1.B 由图可知,①的元素组成为C、H、O、N、S,可以表示蛋白质,如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A错误。③的元素组成为C、H、O、N、P,若③是豌豆细胞内的核酸,则为DNA和RNA,DNA和RNA初步水解产物为4种脱氧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共8种;DNA和RNA彻底水解的产物为5种碱基(A、U、G、C、T)、磷酸、核糖和脱氧核糖,共8种,B正确。②的元素组成为C、H、O,若②为储能物质,则可能是脂肪、淀粉、糖原,固醇不是储能物质,C错误。③可能是DNA、RNA、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等,不是两种,D错误。
2.D 双缩脲试剂可与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故可用双缩脲试剂来鉴定不同品牌原味酸奶中是否含有蛋白质,B正确;五个品种中,乙中的还原糖含量最少,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后,乙种酸奶的砖红色最浅,C正确;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丁中脂肪含量最多,橘黄色最深,D错误。
易错分析
(1)常见有机物的元素组成
叶绿素:含N、Mg等。
血红素:含N、Fe等。
甲状腺激素:含I等。
(2)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和功能分析
生物大分子 淀粉、糖原 DNA(RNA) 蛋白质
基本组成单位 葡萄糖 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氨基酸
功能 储能物质 携带遗传信息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3)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
①还原糖的检测原理
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②脂肪的检测原理
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③蛋白质的检测原理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3.C 脂肪中氧的含量远远低于糖类,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需要大量的氧元素,A正确。花生种子富含脂肪,小麦种子富含淀粉;脂肪的含氢量高于糖类,而含氧量低于糖类;与糖类相比,在氧化分解时,脂肪耗氧量大,故同等质量的花生种子和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耗氧较多的是花生种子,B正确。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总量减少,种类增加,C错误。脂肪是花生种子的主要储能物质,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转变为脂肪,更有利于能量的储存,D正确。
4.C 油菜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可溶性还原糖和淀粉可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第10天时种子中仍然存在较多的可溶性还原糖,可溶性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会出现砖红色沉淀,A错误;种子细胞中含有蛋白质,在第20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会出现紫色,B错误;在第30天时,种子中脂肪含量较高,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C正确;在第40天时,种子中的淀粉已经消耗完,用碘液检测不会发生显色反应,D错误。
易错分析 不同有机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分析过程可以根据物质的相对变化进行。一般来说,若A物质上升的过程中,B物质下降,则可能存在B→A的转化过程。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