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折射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使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折射角。
2. 使学生掌握折射规律,并能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折射现象。
3. 知道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热爱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规律。
(二)难点: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三、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用:激光演示器,水槽,水,玻璃杯,投影仪及画有碗底硬币的光屏,筷子,动画演示课件。
学生实验用:碗,硬币,水,玻璃茶杯,方形玻璃缸,直尺,铅笔。
四、教学过程
【导入】
让学生做两个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实验1:在空的茶杯里放一枚硬币,移动杯子,使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慢慢地向杯里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观察者看到了硬币,还会看到硬币升高了。
学生实验2:取一玻璃茶杯,倒入约半杯水,把一支铅笔斜插入水中,会看到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了折射。
上述实验中,学生疑窦顿生,将引起学生思考,从而引出新课──光的折射。
【新课讲解】
1. 知识点详细讲解和具体操作
(1)折射现象
演示实验1:将激光笔固定在铁架台上,往水槽内加一定量的开水,把激光笔发出的光射向热开水上面的“白汽”中,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结论: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折射光线与法线所夹的角叫折射角。
(2)折射使池水“变浅”
演示实验2:通过投影仪,在屏幕上形成清晰碗底硬币的像,由同学向碗中缓慢注水,从屏幕上观察到的像有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分析:碗中没有水时,屏幕上的像是碗底硬币反射的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加水后,由于光从空气到水中发生了折射,看上去碗底“升高了”,硬币的像上移,水深比实际深了。所以,当我们站在游泳池边时,不要贸然下水,因为池水比看起来要深,贸然下水容易发生溺水事故。
画出光折射时的光路图,为分析折射规律作准备。
(3)折射规律
演示实验3: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教师补充:如果光从水(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出: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光垂直射向其他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教师讲述: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①插入水中的筷子为什么会弯折?(学生看演示并讨论)。
②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当从岸上看清水底、在岸上用竹竿“够”水里的鱼时,有什么经验?(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小结:从岸上看清水底,人会感到水深比实际浅一些,这是光的折射现象造成的。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所以用竹竿“够”水里的鱼时,实际上并不是我们认为的鱼的位置,而是鱼的虚像。因此,在捕鱼时,往往瞄准看到的鱼的稍下方位置,才能用鱼叉叉到鱼。
③为什么有经验的渔民在叉鱼时,总是向看到的鱼的下方投叉?(学生讨论后回答)。
④为什么会产生海市蜃楼现象?(学生看课件后讨论回答)。
(5)光速
教师指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慢。光在空气中的速度近似于在真空中的速度,光在水中的速度为在空气中速度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在空气中速度的2/3。
2. 实验操作步骤
(1)光的折射实验
步骤一:将激光笔固定在铁架台上,使激光笔发出的光能够射入水槽中的水面。
步骤二:向水槽中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水面形成清晰的“白汽”。
步骤三:打开激光笔,观察光线在“白汽”中传播的路径。
步骤四:改变入射角的大小,重复步骤三,观察折射角的变化。
(2)硬币“升高”实验
步骤一:将一枚硬币放入空碗中,调整碗的位置,使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
步骤二:保持眼睛和碗的位置不变,向碗中缓慢注水。
步骤三:随着水面的升高,观察硬币的位置变化。
(3)折射规律实验
步骤一:在玻璃砖的一侧画出一条直线,表示入射光线。
步骤二:在入射光线上确定一个点,表示入射点。
步骤三:通过入射点画出法线,与玻璃砖的另一侧相交。
步骤四:在法线的另一侧画出折射光线,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步骤五:改变入射角的大小,重复步骤四,观察折射角的变化。
【学生互动环节】
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规律。
2. 学生交流实验结果,讨论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加深对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规律的理解。
【总结提升】
1. 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
2. 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3.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插入水中的筷子弯折、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海市蜃楼等。
4. 光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慢。
五、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小孔成像
B. 岸上树木在水中的倒影
C. 黑板反光
D. 从岸上看池中的水变浅
2. 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某透明物质中,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30°,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射角的大小也是30°
B.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C. 折射角一定小于30°
D. 折射角一定大于30°
(二)填空题
1.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_______的。
2. 光从一种介质_______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_______现象叫光的折射。
3.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_______偏折,折射角_______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_______。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将_______法线偏折,折射角_______入射角。
六、教学反思
1. 本节课通过多个实验和生活实例,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加深了对光的折射特点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3. 通过课后练习,发现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掌握较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折射现象。
4.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优化实验设计和学生互动环节内容,提高实验的趣味性和探究性,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可以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方法的训练和指导,提高其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熟练度以及分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5. 另外,可以结合生活实例和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可以引入更多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光的折射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光的折射原理及其应用价值。同时,也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虚拟实验、动画演示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