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一课一练(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一课一练(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25 08:40: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选修3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南亚、东亚与美洲等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南亚、东亚与美洲等地区和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重点:从文化史的角度分析各区域文化的特征与贡献(成就)。
(  )1.1905年,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图1所示是20世纪初发现的古印度石刻印章,它的发现印证了古印度文明,同时也使印度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认为印度文明不亚于甚至超过宗主国文明。这一发现在当时
(珍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印度石刻印章)
A.推动了考古事业的新发展 B.印证了印度政治和经济模式
C.有利于推动民族解放运动 D.提高了东方文明的世界地位
(  )2.英国学者查尔斯·埃利奥特说:“印度民族心理特别喜爱宗教,并在宗教中获得充分表现,甚于任何其他国家。”以下史实可以证明上述观点的是
①形成众多的本土宗教 ②诞生歌颂神明的诗集
③建筑艺术宗教色彩浓厚 ④吴哥窟体现佛教和印度教的特征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3.公元600年以后,佛教在印度失去了它的地盘,而婆罗门教则准备好了自己的种种礼仪。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富于哲理性的经典《奥义书》中,提出了他们自己的通往解脱——通往自由和解放的道路。这反映了
A.婆罗门教为教徒指出了有效的解脱方法 B.佛教已经不被印度的民众接受
C.婆罗门教具有较强的创新适应能力 D.婆罗门教满足了各阶层的需要
(  )4.以下是某同学的资料卡片
4世纪时末,儒家的《论语》等经书带到日本 6世纪以后,儒学在日本皇宫贵族阶层之间传播 7世纪初,日本圣德太子制定了受儒学影响的《十七条宪法》 13世纪时,日本僧人从中国带回理学,在民众中得到传播和发展
上述史实反映了
A.古代日本没有形成本土文化 B.中华文化对古代日本影响深远
C.日本对中国文化全方位吸收 D.儒学对日本上层社会影响广泛
(  )5.考古学家在今中国辽宁朝阳、韩国庆州地区的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俑的形象既有来自地中海地区的东罗马人、波斯人,也有中亚地区的回鹘人、粟特人。这表明当时
A.东亚风俗深受西方文化影响 B.中西交流主要依赖于海上交通
C.丝绸之路已延伸到朝鲜半岛 D.中国与东罗马建立了外交关系
(  )6.《拉丁美洲史稿》书中提到:“由于印第安人和古代世界文明的中心相距太远,无法联系……因而,比亚洲、欧洲大陆较发达的区域来说,他们的生产方式和文化要较为落后一步。”这一论述
A.旨在强调欧亚文明的先进性 B.揭示了西方侵略美洲的必然性
C.说明地理环境决定文明兴衰 D.反映了文化交流互鉴的必要性
(  )7.与欧亚大陆相隔绝的美洲的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都像欧亚大陆的文明一样,曾经建立起国家,都有自己的行政系统。这种现象说明
A.人类文明的起源发展都独立进行 B.印第安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交流
C.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客观规律 D.印第安文化深受欧亚大陆文化的影响
(  )8.印第安人在美洲这块土地上创造了别具一格的古代文明,中美洲和南美洲的杰出代表分别对应的是
A.墨西哥文化、印加文化;阿兹特克文化 B.印加文化、玛雅文化; 阿兹特克文化
C.阿兹特克文化、印加文化;玛雅文化 D.阿兹特克文化、玛雅文化;印加文化
(  )9.朝鲜和日本都是中古时期重要的东亚国家。其共同之处不包括
A.都模仿中国建立过中央集权国家 B.都仿效中国唐朝制度
C.其文字都受到汉字的影响 D.都建立了幕府政治统治
(  )10.古代美洲地区与亚欧大陆长期隔离,但印第安文明享誉中外,其中以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为代表,但是到了16世纪,三大印第安文明相继灭亡,造成这一结果的共同原因是
A.内部人民起义 B.殖民者入侵 C.内乱分裂 D.政治腐败
(  )11.下列有关玛雅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建造了长达数千千米的驿道 ②玛雅历以365天为一年
③玛雅文字是一种独特文字 ④创造了20进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12.有中国学者评述说:“日本模仿盛唐制度而不取道教;抄袭我国典章而不用宦官;效法宋明社会礼俗而不学缠足。殊不失为明智。”该学者旨在说明日本学习外来文化时
A.接受中华文明的影响,但并没有全盘接受 B.广泛传播了中国的儒家经典
C.建立起一整套独特的幕府政治统治的机制 D.以锁国统治,抵御中国的影响
(  )13.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说:法隆寺有48座佛教建筑,它们代表了日本最古老的建筑形式,标志着艺术史和宗教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即再现了中国佛教建筑与日本文化的融合。这说明
A.日本的佛教建筑艺术起源于中国 B.法隆寺是日本神道文化的代表
C.日本佛教建筑深受中国文化影响 D.法隆寺由日本政府为鉴真所建
(  )14.白居易最重要的作品《长恨歌》几乎贯穿于整个《源氏物语》中,成为源氏三代人爱情发展的基调。书中仅引用的白居易的诗歌就多达90多处。这说明
A.仅白居易的诗对日本有影响 B.白居易是最有才华的诗人
C.中国文化对日本影响颇深 D.白居易与紫式部交流较多
(  )15.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大约定型于2—4世纪,是漫长的历史积累的产物,是许多人不断加工扩充的结果,其中内容多为神话传说。对该史诗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源自民间口头创作 B.因年代久远而史料价值不高
C.在古代印度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D.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玛雅人给后世留下了宝责的文化遗产。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他们观测天象,制定了精确的历法……玛雅文字被视作神的创造,使用文字的权利均为祭司垄断……尤其是他们的建筑工程已达到古代世界很高的水平。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流感不像钢刀那样寒光闪闪,但印第安人都躲不开它。……天花比所有的枪炮消灭更多的印第安人。四下流行的鼠疫正在使这些地区荒芜。受鼠疫感染的人都倒地身亡:鼠疫吞食人的身躯,啮噬人的眼睛,封住人的喉管。一切都散发出腐臭的气味。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写本被当作“魔鬼的作品”焚毁,祭司遭受掳杀,仅有部分作品传之后世。 ——王斯德《世界通史》
哥伦布命令海地的印第安人凡年龄在14岁以上者,不论男女,每人每3个月就得交纳装满一个鹰脚铃那么多的金砂作为贡品,否则一概处死。
海地印第安人不堪忍受西班牙人的虐待,纷纷自尽,并杀死子女,以免长大后受虐待。在哥伦布到达美洲的第4年,海地印第安人饿死、累死、病死、自杀和遭到屠杀的占全岛人口的1/3。
——《世界古代史辅助读本》(上海教育出版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玛雅文明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印第安文明衰落的可能原因。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C B C D C D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C C B
16.(1)主要成就:建立独特的历法体系“玛雅历”; 发明独特的文字; 修筑壮观的金字塔庙宇。 (2)欧洲传染病的侵袭; 殖民者的掳杀和奴役。
1、【答案】C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初发现的古印度石刻印章,使印度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鼓舞了当时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故选C项;20世纪初发现的古印度石刻印章只是考古事业的内容之一,并未推动考古事业的新发展,排除A项;古印度石刻印章是古印度文明的象征,无法印证印度政治和经济模式,排除B项;印度石刻印章是印度文明发展的印记,不能提高东方文明的世界地位,排除D项。
2、【答案】B 【解析】据材料“印度民族心理特别喜爱宗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形成众多本土宗教,故①正确;印度诞生了歌颂神明的诗集《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故②正确;印度建筑艺术中凸显出宗教色彩,故③正确;吴哥窟是柬埔寨国宝,与印度无关,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3、【答案】C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佛教相对衰落,而为适应当时的社会,婆罗门教进行了创新,说明婆罗门教具有较强的创新适应能力,故选C项;婆罗门教自己适应社会进行了改造,不意味着为其教徒指出了解脱的有效方法,排除A项;佛教虽相对衰落,但仍有很多民众支持,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婆罗门教通过创新适应了当时的社会,并未强调婆罗门教满足了各阶层的需要,排除D项。
4、【答案】B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从公元4世纪到13世纪,儒学传入日本并广泛传播,说明中华文化对古代日本影响深远,故选B项;材料强调中华文化对古代日本的影响,没有体现古代日本形成本土文化,排除A项;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吸收是有选择地吸收,不是全方位吸收,排除C项;据材料可知,儒学不仅对日本上层社会有影响,而且在民众中也得到传播和发展,排除D项。
5、【答案】C【解析】中国古代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是沟通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之间贸易的重要通道,材料中“在今中国辽宁朝阳、韩国庆州地区的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以及发现俑的形象来自中亚、西亚、欧洲的人,可知当时丝绸之路已经延伸至朝鲜半岛,故C正确。
6、【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因美洲文明远离古代世界文明中心,难以吸收借鉴先进文明,故生产方式和文化较为落后,体现出文化交流互鉴的必要性,故选D项;材料的主旨强调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并非是强调欧亚文明先进,排除A项;材料与西方侵略美洲无关,强调的是美洲落后的原因,排除B项;“决定”一词过于绝对,夸大了地理环境的作用,排除C项。
7、【答案】C【解析】美洲文明虽然与亚欧大陆隔绝,但是依然按照亚欧大陆历史演进过程在推进,这说明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故选C项;人类文明的起源发展在地理、历史等诸多方面的作用下都有一定的关联性,并非割裂分离而独立存在,排除A项;材料强调不同地区不同文明在历史上的相似,排除B项;材料主要涉及印第安文化跟欧亚文明一样有自己的国家与行政系统,强调的是其独立发展的一面,排除D项。
8、【分析】本题考查美洲文明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中美洲和南美洲的杰出代表分别对应的是
【解答】印第安人在美洲这块土地上创造了自己别具一格的古代文明,中美洲的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南美洲的印加文化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故D正确。
ABC均对应有误,排除。
故选:D。
9、【分析】本题考查朝鲜和日本的改革。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朝鲜和日本效仿唐朝制度改革的内容。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古时期的东亚,只有日本建立了幕府政治统治,朝鲜没有建立幕府政治统治,故D项是二者的不同点,故D项符合题意。
朝鲜和日本的封建时期,都模仿中国唐朝制度,建立过中央集权国家,两国文字都受到了汉字的影响,故ABC三项是二者的相同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0、【分析】本题考查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结合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及其影响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国家开始了殖民扩张,材料中美洲三大文明相继灭亡都是由于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故B项正确。
虽然美洲地区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内部也出现多种问题,但并未导致文明灭亡,故A、C、D排除。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