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8张PPT。 群星闪耀的历史
——人类登顶珠峰50周年回眸 人类与珠峰的激情碰撞
——揭开尘封的历史 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边界、海拔8848.13米的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主峰,也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在藏族神话中被认为是五位仙女中的第三女神。她是万山之尊、地球之巅。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人类与珠峰的激情碰撞
——人类第一次成功登顶攀登英雄星光闪耀 1953年5月29日,英国登山队(队长约·汉特)由十人组成, 希拉里(新西兰人)和诺尔盖登顶,在海拔8848.13米处激情相拥。 队员埃文斯和布尔吉朗到达8720米的高度。 50年前人类第一次成功登顶,首次站在地球第三极。埃德蒙·希拉里丹增·诺尔盖上午11时30分,新西兰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 和尼泊尔夏尔巴人丹增·诺尔盖 ,克服千难万险,从珠穆朗玛南坡携手登上顶峰,完成了人类登上地球之巅的梦想。 50年间,世界各地的登山者先后向珠峰发起挑战。他们中的许多人还别出心裁,不断选择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线,或者尝试别人没有进行过的下山方式。珠峰已经成为挑战极限和张扬个性的地方。每一次别出心裁的壮举,都是人类与珠峰的激情碰撞。这些不断刷新攀登记录的人,无疑都是耀眼的明星,闪烁在50年的朗朗夜空中。☆第一次跨越珠峰:美国珠峰登山队威利·翁泽尔德与汤姆·霍恩宾由西脊转北壁登顶由东南山脊下山,1963年; ☆第一位登顶的女性:日本人田部井淳子,1975年5月16日; ☆第一次无氧登顶:奥地利人彼德·哈贝尔和意大利人赖因霍尔德·梅斯纳,1978年5月8日; ☆首位登顶的盲人:埃里克·维亨迈尔,2001年5月24日; ☆第一对同时登顶的夫妻:斯洛文尼亚夫妇安德列斯·什特雷姆费尔和马丽亚·什特雷姆费尔,1990年10月7日;☆第一对同时登顶并用滑翔伞下山的夫妇:法国夫妇罗克·贝特朗和克莱尔·贝特朗从珠峰顶用滑翔伞下山,8分钟便到达大本营,2001年5月22日;☆第一个从顶峰滑雪下山的人:斯洛文尼亚人卡尔尼卡用5个小时,从顶峰滑雪到山脚的营地,2000年10月7日;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作为珠穆朗玛峰南北两侧的主人,中国人和尼泊尔人也在珠峰攀登史上留下了众多的第一☆首次从“不可逾越”的北坡登顶珠峰的人:中国人王富洲、贡布、屈银华,1960年5月25日; ☆ 首位从北坡登顶的女性;中国人潘多,1975年5月27日; ☆首次实现南北两侧双跨并在顶峰上会师:中国、日本和尼泊尔三国联合登山队,1988年5月5日; ☆在顶峰上停留时间最长的人:尼泊尔夏尔巴人巴布·奇里成为首位在顶峰上睡觉的人,并创造了停留21小时30分钟的最长时间记录,1999年5月26日; ☆最多登顶次数记录:尼泊尔夏尔巴人阿帕以第十二次登顶刷新了自己保持的登顶次数记录,2002年5月17日。 ☆最年轻的登顶者:16岁的尼泊尔夏尔巴人坦巴·特什里,2001年5月22日 ☆据不完全统计,50年间,共有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720多人(次)到达珠穆朗玛的顶峰,但同时也有将近200名勇士献出自己的生命。尽管登山的目的和观念在发生变化,登顶所能带来的名利效应已变得越来越淡漠,但登山者们依然接踵而来。他们带着人类社会高度发达的文明和伴随文明滋生的困惑而来,在珠峰表现出人类最原始也是最可贵的冲动。这种冲动不是鲁莽,是人类在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支配下的行为表现,是贯穿于人类发展史的那种勇敢不屈、自强不息精神在和平年代里的一种体现。 被誉为万山之尊、地球之巅的珠峰云雾缭绕的珠穆朗玛峰从万米高空俯瞰珠穆朗玛峰偶露峥嵘的珠穆朗玛峰5月12日早晨的珠峰勇过冰裂缝 走过冰瀑区攀登北坳下的雪壁攀
登无限风光在险峰 北坳下的雪壁为了心中的梦想 群星闪耀的历史
——人类登顶珠峰50周年回眸 因为他在那里
——走在前面的人 50年后的今天,仰望珠峰,人们想到的还有走在前面的马洛里和欧文。 1924年6月8日,马洛里和欧文在队友放弃登顶之后,离开6号营地向顶峰进发。队友奥德尔目送他们缓慢地向上走去,并被越来越多聚拢而来的云雾所笼罩。直到第二天,这两位优秀的登山家依然没有回来。队友山姆威尔在日记中写道:“马洛里和欧文死了,这是悲伤的事实。我们所有的努力和牺牲都白费了吗?不,失去这些优秀的人是保持探险精神和生命力的代价的一部分。没有人能阻止大自然留下这些出类拔萃的生命。”此前,曾有人问马洛里为什么要攀登世界最高峰,他回答说:“因为它在那里。”马洛里发现的马洛里遗骸我们不能不感动攀登珠峰第二台阶马洛里失踪的地方 虽然马洛里和欧文永远长眠于珠峰上,但是“因为它在那里”,越来越多的登山者踏上了漫漫险途。珠峰成为检验人类智慧、勇气和体能的神圣考场。攀登珠峰的过程,已不仅仅是体育活动,而成了人类回归自然、挑战极限、战胜自我的精神象征。 群星闪耀的历史
——人类登顶珠峰50周年回眸 中国人的骄傲 ☆首次从“不可逾越”的北坡登顶珠峰的中国人是: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他们于1960年5月25日北京时间4时20分从北坡登上顶峰。 壮观的珠穆朗玛峰北侧充满死亡的路线眺望远方的珠穆朗玛峰北侧飞鸟也无法越过的地方王富洲屈
银
华 贡 布刘连满幕后英雄 我国首次成功征服珠峰的登山运动员(右起)王富洲、贡布(藏族)和屈银华。胜利的喜悦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登上地球之巅攀
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7028米的C4营地攀登珠峰第二台阶 1975年5月27日,我国九名登山运动员:索南罗布、罗则、侯生福、桑珠、大平措、贡嘎巴桑、次仁多吉、阿布饮、潘多从北坡登上珠峰。潘 多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从北坡登顶成功的女性 我国运动员潘多(左)和队友于1975年5月27日成功登顶。潘多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从北坡征服珠峰的女性。 1975年6月,我国科学工作者对珠峰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研究冰雪地貌。 1987年3月,西藏代表才旦卓玛(左)和江苏代表潘多(右)及林兰英代表(中)一起出席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二次大会。 1988年5月5日,中国、日本、尼泊尔三国联合登山队员在珠峰顶上拍照留念。他们从南、北两坡成功跨越珠峰,完成了世界登山史上的一项创举。1988年5月31日,中国、日本、尼泊尔三国联合登山队中方登顶队员(自左至右)次仁多吉、仁青平措、大次仁、李致新胜利归来,受到首都人民热烈欢迎。5月5日,三国联合登山队员从南、北两坡成功跨越珠峰,完成了世界登山史上的一项创举。英雄凯旋 1999年5月27日,仁那(右)和吉吉夫妇站在珠峰顶上。当日,10名西藏登山队员登上顶峰,成功采集第六届民运会圣火火种,仁那和吉吉也成为中国第一对同时登上珠峰的夫妻。 2003年5月21日,中韩联合登山队的中方队员在珠峰顶上举起国旗。 2003年5月21日,在中国业余登山队第一组成功登上珠峰后,位于海拔6500米前进营地人员等举杯庆贺胜利。 群星闪耀的历史
——人类登顶珠峰50周年回眸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勇士壮志豪情永远不言“征服” 全世界都在纪念希拉里和丹增登上珠峰的那一时刻,各国登山者在珠峰的漫漫长路上艰难攀登,以这种特别的方式向50年前的英雄致敬。他们的心态平和而稳重,他们的脚步坚实而沉着。 入夜,珠峰大本营的数百顶帐篷就像灯火通明的船只停泊在静静的港湾里。这时,所有的喧嚣都真正归于寂静。思考50年的攀登历史,人们或许会说,登山就是登山,攀登的过程远比登顶过后的轰轰烈烈更为重要,平和、纯真才是登山的精髓。 珠峰自古屹立于喜马拉雅山脉,而人类与它亲密接触的历史屈指可数。真正的登山者,包括为登山运动献身的人,无一不对高山珍存着热爱、尊重和景仰。他们懂得,只有在自然规律的许可下,人类才可以驻足于高山之巅。人尽可自以为把山踩在脚下,但又何尝不是山把人顶托起来呢?人类的英雄代代相传,而山却依旧在那里。一位登山者曾有过这样的感悟:“也许登山者来时抱的是一颗征服大自然的心,但走时带去的却是一颗被大自然征服的心。” ☆美国登山者米勒认为:“登山是人类与大自然最为贴近的一项运动,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还要有不屈不挠的勇气和毅力。” ☆“登山是勇敢者的运动,也是永无止境的运动。没有任何人敢说他可以登完世界上所有的山。登山是为了挑战人类的极限,挑战人类的恐惧心理。”奥地利登山者威利如是说。 亚洲首位、世界第八位登上14座8000米以上高峰的韩国人严弘吉说:“大山是我的老师。在登山中我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比如如何识别天气,在山上如何穿、如何吃、如何安排自己的行动。上山后,由山来教我做什么,我永远是大山的学生。” 美国人沃尔姆说:“登山是很棒的一件事。当你远涉重洋来到世界上最神秘的喜马拉雅山脉,攀登地球最高峰,这本身就是一种勇气的体现。我会尽我所能向上攀登,享受克服自己的恐惧心理、挑战身体极限的感觉,我认为这就是我登山的目的。”毕竟50年过去了,人类变得更加自信和强大,如今的登山运动已然不再是造就一世英雄的途径,更多的则是在登山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体验超越自我的满足,登山中的功利色彩在渐渐褪去。人们变得能够更加客观地认识大自然、看待登山运动。登山,只是一种人类与自然的对话方式,而不再是曾经惯用的“征服”二字。曾几何时,人类与大山的对话被称作征服,登顶就是人类战胜大自然。历经50年的风霜雨雪之后,登山者在重新审视自身盲目的“自信”了。 当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者会聚珠峰南北两侧,纪念人类登顶珠峰50周年的时候,依然健在的埃德蒙·希拉里也许没有意识到,他在1953年5月29日11时30分踏上珠峰顶上的那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巍峨高耸的珠穆朗玛已经存在了亿万年。对于人类而言,登上珠峰意味着一个时代的到来:喜马拉雅登山运动的“黄金时代”。50年间,有无数登山者来到梦寐以求的珠穆朗玛,用脚步丈量她的高度,甚至不惜用生命实现理想。50年的珠峰登山史,可以说是一部英雄的历史,是人类不断认识珠峰、认识自然、认识自身的历史,也是人类实现其精神不朽的历史。 一群野生黄羊在珠峰上旁若无人地觅食,珠峰的野生动物和植物受到我国严格保护。环境与资源 基础知识 1、正确朗读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 耸立sǒng 砭骨biān
崔巍cuī wēi 匍匐pú fú
阴霾mái 余暇xiá 2、辨别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形体的异同。?缭绕——缠绕 ?
斩钉截铁——锲而不舍 ?
养精蓄锐——齐心协力 ? 阴霾——阴晦 ?
梦寐以求——孜孜不倦 ?
迫不及待——难以弥补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履践:踩踏。?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阴霾:本文指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侵袭:侵入和袭击。?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寄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情上。?哀思:悲哀思念的感情。 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1960年,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地了解了许多感人故事,本文就选自他的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 作者介绍试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5月24日上午9时,登山队员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向珠峰最后380米高度冲击。他们艰难地向前行进着。两个多小时后,著名的“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他们冒着严寒,花了五个多小时,用搭人梯的方式,爬上了“第二台阶”。这时,队员们又得面对黑夜的挑战。他们借着雪夜的反光,一步一步地前进。由于前面用时过多,氧气已经不多了,他们又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反应最强烈的是刘连满,他每前进一步都非常困难了。为了争取时间,大家决定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速度突击登顶。严重缺氧的刘连满躺着休息,开始进入半昏迷状态。他冒着生命危险,决定把自己不多的氧气留给登山的同志,并留下了一封感人的短信。此时,三位登山队员正搏斗在前进的道路上。他们借着星光和雪光,辨认路途,艰难地匍匐前进。到8 830米时,氧气全部用完,他们果断地抛掉空氧气筒,开始了艰难而危险的无氧攀登。他们的四肢更加沉重,行动更加迟缓,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要用半个多小时。凌晨,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坡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登顶过程中对生命构成极大威胁的三大困难是什么? ◇寒冷、黑夜和缺氧 ◇登山英雄是靠的什么来克服上述困难的? ◇靠意志、毅力、团结合作和牺牲精神 课文内容把握 1、 从全文看,三位队员最后的胜利,是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结果,是集体主义精神的胜利。 ☆靠意志、毅力、团结合作和牺牲精神☆重点写了征服“第二台阶”。☆还重点描写了刘连满同志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由这一个人的行为,可以窥见全体登山队员的优秀品质,也可以推断这样的队伍是不可战胜的。 课文中不少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课文中,作者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的用闲笔来描写珠穆朗玛峰的景色。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的紧张之余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峰景色。在阅读效果上可谓一张一弛,给人美的享受。 刘连满的形象令人感动难忘,他的哪些行动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为队友做人梯,疲劳过度,体力衰竭,放弃登顶;面对死亡的威胁把最后一点氧气留给队友;一封感人的信。?自然段中引用杨赫斯班在《埃非勒士峰探险记》中的那段话作用是什么?是否离题?为了表现珠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突出登山队员所遭遇的巨大的困难和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