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隋朝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巩固培优学案
一、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学习中国先进文化
二、鉴真东渡(日本)1、目的:传播文化弘扬佛法。鉴真在唐招提寺去世。
2、 意义;为中日两国友好交往做出卓越贡献
三、新罗派遣留学生最多。新罗物产居唐朝首位,新罗的音乐也传到唐朝。
四、玄奘西游天竺(主要指印度)
1、皇帝:唐太宗;
2、目的:学习文化求取佛经;
3、修行最高学府:那烂陀寺。
4、相关著作《大唐西域记》;
五、交流频繁的原因(吸引世界各国来华的原因)
A、唐朝政权强大,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唐代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C、玄奘、鉴真等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D、唐朝海陆交通发达。
六、唐朝的对外政策:对外开放和友好交往的政策。
七、对我们今天的启示:A.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达,文化先进才能对于国外产生辐射力和吸引力。
B.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积极交流才能有所得益,有所进步.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有这么一本书,他的口述者是一位僧人,他的部分经历如下:公元628年的秋天,从长安出发,开始茫茫西行之旅,……19年的时间,5万多里的行程,大唐、西域、中亚和印度,100多个国家见证了他的身影。这本书是( )
A.《大唐西域记》 B.《西游记》
C.《徐霞客游记》 D.《老残游记》
【答案】A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贞观年间,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天竺,在天竺,玄奘用大约17年的时间遍游各地,寻师访友,研习佛法,在他晚年的时候,他的弟子根据他的口述写成《大唐西域记》,把印度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介绍到中国,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A项正确;
明代吴承恩的作品是《西游记》,排除B项;
明代徐霞客的作品是《 徐霞客游记 》,排除C项;
清代刘鹗的作品是《 老残游记 》,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大唐西域记》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唐朝一位高僧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大唐文化。这位高僧是( )
A.玄奘 B.鉴真 C.蔡伦 D.毕昇
【答案】B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 由材料“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大唐文化”可知,这位高僧是鉴真。鉴真应日本圣武天皇的约请,六次东渡,历尽艰辛,终于在天宝十三年(754年)携同弟子到达日本,鉴真不仅把律宗传到日本,而且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也传到了日本,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B项正确;
玄奘西行天竺取经,排除A项;
蔡伦发明造纸术,排除C项;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鉴真东渡日本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汉代时人们将输入中 原的物种冠以“胡”字,如胡麻、胡瓜、胡椒、胡萝卜等:到了唐代,则通常冠以“海”字,如海棠、海石榴、海珠(波斯湾珍珠)等。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唐朝与汉朝习俗迥异 B.唐朝崇尚西洋文化
C.唐朝开辟了丝绸之路 D.唐朝对外交往扩大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根据材料汉代时人们将输入中原的物种冠以“胡”字,如胡麻、胡瓜、胡椒、胡萝卜等:到了唐代,则通常冠以“海”字,如海棠、海石榴、海珠(波斯湾珍珠)等。对此解释合理的是唐朝对外交往扩大。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D符合题意;
唐朝与汉朝习俗迥异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不符合题意;
唐朝崇尚西洋文化与材料主旨无关,B不符合题意;
汉朝开辟了丝绸之路,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知道唐朝对外交往扩大。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4.下列出土于唐朝墓葬的文物反映出唐朝( )
A.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B.国内民族关系友好融洽
C.科学技术发展领先世界 D.诗歌繁荣艺术璀璨夺目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A项,依据图片材料信息,大食人,东罗马,非洲黑人,说明涉及中外交往现象,由陶俑与金币,反映了经济文化交流;
B项,图片信息反映的是中外关系,与国内民族关系无关;
C项,题干所得信息没有涉及科技,无法判断领先与否;
D项,材料与诗歌艺术没有关联;
所以,A项正确,BCD不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与海外交往关系及其影响,解答时紧扣题眼“唐朝墓葬文物”,是指在中国出土的文物,是一手史料,其次是几个关键“大食”“东罗马”“非洲”词,都与海外有关,而陶俑体现了文化艺术,金币反映了经济关系。所以此题考生要有一定的分析运用能力。
5.唐招提寺是仿唐制建造的寺院,被誉为“海东无双的大伽蓝”、“绝尘名刹”,寺院的金堂和讲堂是8世纪建立的古建筑物,都是日本国宝。该寺院的建造可用以说明( )
A.法显西行取经 B.玄奘前往天竺取经
C.空海来华求法 D.鉴真东渡传授佛法
【答案】D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高僧鉴真历经六次东渡,才到达日本。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他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以及寺内的鉴真塑像,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唐招提寺的建造可用以说明鉴真东渡传授佛法,D项正确;
法显是东晋时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是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
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印度)求取佛经,与题干地点信息不符,排除B;
公元804年7月,日本空海大师随第十六次遣唐使船来华求法,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时期中日之间友好交流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6.古代朝鲜的政治制度、日本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度、越南的科举制度多以唐制为蓝本。唐朝服装传入日本后,被改造为“和服”。唐人的打马球、角抵、围棋等体育活动先后传入日本,这反映出唐朝( )
A.文化影响广泛 B.民族政策开明
C.政治制度先进 D.崇尚阳刚力量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题干反映的是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受到唐朝文化的影响,这体现出唐朝文化影响广泛,故A项正确;
材料涉及的是唐朝时期的对外交往,不是民族关系,无法体现“民族政策开明”,排除B;
材料不仅仅反映了唐朝政治制度,还反映了唐朝的服饰和体育活动,排除C;
材料反映的是唐朝文化影响广泛,不能说明唐朝“崇尚阳刚力量”,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繁荣而开放的大唐文化。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7.小丽是唐朝的“粉丝”,她对自己喜爱的朝代进行了知识梳理,部分内容如下图。下列描述最能概括以上主题的是( )
政治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经济 曲辕犁、筒车、唐三彩
对外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A.国家的繁荣和统一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政权分立民族融合 D.近代的前夜与危机
【答案】B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盛唐经济的繁荣;鉴真与玄奘
【解析】根据图片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开元盛世”是唐玄宗前期出现的盛世局面;曲辕犁、筒车、唐三彩都是唐朝的经济成就;玄奖西行、鉴真东渡是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所以小丽梳理的朝代是唐朝,唐朝的时代特征是繁荣与开放。故B项正确;
国家的繁荣和统一没涉及对外交往,排除A;
政权分立民族融合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C;
近代的前夜与危机反映的是清朝前期,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朝经济的繁荣、玄奘西游、鉴真东渡,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最能表格主题的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8.陕西西安出土的唐代何家村遗址中发现的钱币,既有唐代流行的开元通宝,又有日本元明天皇铸造的和同开珎,还有波斯的萨珊银币、东罗马金币等。这一发现可用于说明唐朝( )
A.丝绸之路开通 B.民族交融深化
C.货币制度混乱 D.对外交往活跃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根据材料“既有唐代流行的开元通宝,又有日本元明天皇铸造的和同开珎,还有波斯的萨珊银币、东罗马金币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何家村遗址出土了日本、波斯、东罗马的货币,这说明唐朝与东亚、西亚、欧洲的经济交往活跃,D项正确;
丝绸之路开通于西汉武帝时期,排除A;
材料反映的国家间的交往,没有反映国内的民族交融,排除B;
这些外国货币不属于唐朝的货币体系,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9.“五万里的尘土与寒暑,长安与(天竺)那烂陀寺相遇的机缘……你,才是真正的行者!”对诗歌中的你精准评价( )
A.中日文化友好交流的使者 B.中非文化友好交流的使者
C.中印文化友好交流的使者 D.中阿文化友好交流的使者
【答案】C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玄奘西行天竺,到达天竺的那烂陀寺 ,学习佛法,后来回到长安,带回大量的佛教经典,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中日文化友好交流的使者 ,不符合题意;
B. 中非文化友好交流的使者 ,不符合题意;
D. 中阿文化友好交流的使者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词,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人物,在分析备选项进行回答。
10.唐朝的对外开放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唐朝“开放”的表现包括( )
①鉴真东渡日本 ②玄奘西行天竺 ③日本遣唐使来华 ④文成公主入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知识点】遣唐使;鉴真与玄奘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这一时期,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日本遣唐使来华、新罗与唐朝关系密切等,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词,拿它来分析题肢,细心分析辨别,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11.中国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开放包容。下列对此叙述有误的选项是( )
A.玄奘西行取经地点被称为波斯
B.玄奘西行取经学佛,译经著书,为中印友好交流作贡献
C.鉴真东渡传佛法,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D.朝鲜半岛的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唐太宗时高僧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为中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A叙述错误,故A符合题意;玄奘西行取经学佛,译经著书,为中印友好交流作贡献;鉴真东渡传佛法,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朝鲜半岛的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BCD叙述正确,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唐代对外交流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 的能力。唐代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流频繁,如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等。
12.唐朝时,随着对外交流的发展,中国的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出现了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其中,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的国家是( )
A.新罗 B.日本 C.天竺 D.波斯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随着对外交流的发展,中国的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出现了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来往频繁。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A符合题意;BCD与材料不符,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唐朝对外交往的有关内容。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13.下列关于鉴真和玄奘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唐朝的僧人 ②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做出重大贡献
③西行求取佛法 ④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
【答案】B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高僧鉴真六次东渡,最终到达日本,传播佛法和中国文化;唐太宗时期,僧人玄奘西行天竺,历尽千辛万苦,学成回国,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共同点”,拿它来分析题肢,细心分析辨别,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4.下列图片不是反映唐对外交往和民族往来关系的是( )
A.唐招提寺
B.大运河第一桥
C.步辇图
D.大雁塔
【答案】B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图片B是隋朝的大运河,依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隋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故B不是反映唐对外交往和民族往来关系的图片。故B符合题意;
唐招提寺反映了唐代中日交往,故A不符合题意;
步辇图反映了唐朝与吐蕃的交往,故C不符合题意;
大雁塔是玄奘西行求法、归国译经的纪念建筑物,反映的是唐朝与天竺的交往,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比特币主要考查唐代民族交往和对外交往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唐代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交往频繁,如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唐代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交往频繁,如文成公主入藏。
15.各国把中国人称为唐人,这是因为:( )
①唐朝前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
②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③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唐朝经济文化对各国影响大
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把唐朝看成中国象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各国把中国人称为唐人,这是因为唐朝前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唐朝经济文化对各国影响大,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把唐朝看成中国象征。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唐代对外交往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唐代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交往频繁。
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6.梦回唐朝,千古一梦……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朝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材料一:“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秋色满苍梧。”
——李白:《哭晁卿衡》
材料二:中国古代有“学而优则仕”,“十年苦读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等这些社会现象,这些社会现象反映的是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所带来的变化,它改变了无数底层学子的命运。
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材料一中提到的晁衡是日本留学生。他来唐朝学习时还有一个什么身份?与此同时,唐朝学者也纷纷到世界各国去交流与学习,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两个重要事件。
(2)材料二中反映的哪一制度所带来的变化?唐太宗和武则天为这种制度分别做出什么贡献?
(3)结合三则材料说说唐朝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4)上述材料给我们今天国家的发展有哪些启示?
【答案】(1)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2)科举制;唐太宗:增设进士科。武则天:创立殿试。
(3)繁荣与开放。
(4)对外开放;民族团结;重视人才。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女皇武则天;盛唐经济的繁荣;遣唐使;鉴真与玄奘
【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唐朝学者也纷纷到世界各国去交流与学习,比较有名的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法;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日本派往唐朝的遣唐使。
(2)根据材料二可知这是科举制度带来的变化,隋朝时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形成。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
(3)根据材料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知,唐朝的经济空前繁荣,唐朝的对外政策空前开放。 因此唐朝最大的特点是繁荣与开放。
(4)本题属于启示类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坚持对外开放, 民族团结 ,重视人才。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唐朝对外交往、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唐朝科举制的有关内容。
17.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治世盛世】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魏征
材料中魏征是唐朝最著名的谏臣,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创了唐初的盛世局面,请列举两例措施。唐朝的鼎盛局面又是什么?
(2)【技术革新】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写出当时两件新式农业生产工具的名称。
(3)【和同一家】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我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材料中大唐公主指谁?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4)【海内知己】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
为了学习中国先进文化,日本派遣到中国的使节被称之为什么?请列举一个中日文化交流的代表人物。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为什么如此繁荣?
(5)【耀星暗淡】盛唐的升平景象,在唐玄宗统治后期急转而下,爆发了大规模的动乱。请说说什么事件造成唐朝由盛而衰?
【答案】(1)唐太宗;措施: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④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⑤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⑥反击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开元盛世。
(2)筒车、曲辕犁。
(3)文成公主: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4)遣唐使;鉴真:原因:唐朝的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对外开放和统治者的博大胸怀。
(5)安史之乱。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盛唐经济的繁荣;遣唐使;鉴真与玄奘;安史之乱;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解析】(1)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唐太宗时期,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政治上,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制定法律 , 减省刑罚 ;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鼓励士人报考; 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上,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国力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唐朝经济繁荣 , 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 ,如曲辕犁和筒车;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多次到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 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 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
(4)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为了学习中国先进文化 , 日本派遣到中国的使节被称之遣唐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高僧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到达日本传播佛法和中国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繁荣的原因有: 唐朝的政治清明 、 经济繁荣 、 对外开放和统治者的博大胸怀 ;
(5)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持续了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
故答案为:(1)唐太宗;措施: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④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⑤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⑥反击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开元盛世。
(2)曲辕犁和筒车;
(3)文成公主: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4)遣唐使;鉴真:原因:唐朝的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对外开放和统治者的博大胸怀。
(5)安史之乱。
【点评】(1)(2)(4)(5)属于同一类型,考查学生的准确记忆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
18.在历史长河中,货币以不同形态流通与商贸体系中,连接了政治、经济、和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交子的诞生,与经济繁荣有莫大的关系,可谓大时代与小地区的因缘巧合。最早的纸币诞生在四川,除了北宋本身的时代背景,也在于四川的特殊性。四川因为躲避隋唐战乱,经济相对独立,贸易繁荣,因缺铜而依赖铁钱,铁钱与铜钱的比价根据记载似乎在10:1,携带不便。最终,四川茶叶和马匹等贸易的发达以及四川的铁钱的笨重,导致交子在相对独立和特殊的四川诞生。
--摘编自徐瑾《白银帝国》
材料三:
时期 基本描述
春秋 战国 青铜货币大量出现且货币形状繁多,其中赵国铲币、齐国刀币、泰国圆形方孔钱、楚国蚁鼻钱较著名。
秦汉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废除汉初邦国制币权,由中央统一铸五铢钱。
唐朝 621年,唐高祖下令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结束了秦汉以来以重量铢两定名的钱币体系,出现具有高级铸币形态性质的年号钱币,大小钱币的兑换进一步明确。
宋朝 1023年,宋仁宗下令在成都设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一二人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钞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这便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与口本货币的共同点,并分析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交子产生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钱币演变的趋势。
【答案】(1)共同点:形制都是圆形方孔形状,材质都是金属货币,文字都是汉字。日本学习唐朝文化或日本深受唐朝文化影响。
(2)北宋商品经济繁荣、四川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四川经济相对独立,贸易繁荣)。铁钱笨重、使用不便。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
(3)趋势:货币呈现形状繁多渐趋统一,由金属货币向纸质货币发展,由地方铸币向中央统一铸币的演变。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1)根据材料一图片“唐朝开元通宝”和“日本和同开珎”概括可知,唐朝与日本货币的共同点表现在形制都是圆形方孔形状,材质都是金属货币,文字都是汉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日本学习唐朝文化,深受唐朝文化影响。
(2)根据材料二“交子的诞生,与经济繁荣有莫大的关系,可谓大时代与小地区的因缘巧合。最早的纸币诞生在四川,除了北宋本身的时代背景,也在于四川的特殊性。四川因为躲避隋唐战乱,经济相对独立,贸易繁荣,因缺铜而依赖铁钱,铁钱与铜钱的比价根据记载似乎在10:1,携带不便。最终,四川茶叶和马匹等贸易的发达以及四川的铁钱的笨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北宋交子产生的背景主要是北宋商品经济繁荣、四川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四川经济相对独立,贸易繁荣);铁钱笨重、使用不便;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
(3)根据材料三表格内容概括可知,中国古代钱币演变的趋势是货币呈现形状繁多渐趋统一,由金属货币向纸质货币发展,由地方铸币向中央统一铸币的演变。
故答案为:
(1)共同点:形制都是圆形方孔形状,材质都是金属货币,文字都是汉字;现象:日本学习唐朝文化或日本深受唐朝文化影响。
(2)北宋商品经济繁荣、四川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四川经济相对独立,贸易繁荣);铁钱笨重、使用不便;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
(3)趋势:货币呈现形状繁多渐趋统一,由金属货币向纸质货币发展,由地方铸币向中央统一铸币的演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与日本货币的共同点以及反映的问题、北宋交子产生的背景、中国古代钱币演变的趋势等知识。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东亚有日本、新罗,中亚有波斯、大食……印度半岛的天竺以及东南亚各国……日本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派遣使节到中国。中国也有很多人到日本,传播中国文化。
材料二:他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先后六次东渡才到达日本,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由他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被确定为日本国宝。
材料三:贞观年间,他历经千辛万苦到达天竺。十余年后,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根据他口述写成的著作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1)材料一中日本派遣的“使节”在当时目的是为什么?
(2)材料二中描述的中日民间交往事件是什么?他在日本除了传授经外,还做出了什么贡献?(写出一例)
(3)材料三涉及的是唐朝哪一历史事件?“根据他口述写成的著作”指的是什么?
【答案】(1)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2)鉴真东渡。
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绘画;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玄奘西行;《大唐西域记》
【知识点】遣唐使;鉴真与玄奘
【解析】(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派遣到唐朝的“使节”在当时被称为“遣唐使”。他们主要是为了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
(2)根据材料“先后六次东渡才到达日本”可知,它涉及的是唐朝僧人鉴真。鉴真不畏艰险,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了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
(3)根据材料三“贞观年间”“到达天竺”可知,它涉及的是唐朝高僧玄奘西游的史实。根据他的口述写成的著作是《大唐西域记》。《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以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故答案为:
(1)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2)鉴真东渡。 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绘画;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玄奘西行;《大唐西域记》。
【点评】本题学生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唐朝时期的对外交流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隋朝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巩固培优学案
一、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学习中国先进文化
二、鉴真东渡(日本)1、目的:传播文化弘扬佛法。鉴真在唐招提寺去世。
2、 意义;为中日两国友好交往做出卓越贡献
三、新罗派遣留学生最多。新罗物产居唐朝首位,新罗的音乐也传到唐朝。
四、玄奘西游天竺(主要指印度)
1、皇帝:唐太宗;
2、目的:学习文化求取佛经;
3、修行最高学府:那烂陀寺。
4、相关著作《大唐西域记》;
五、交流频繁的原因(吸引世界各国来华的原因)
A、唐朝政权强大,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唐代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C、玄奘、鉴真等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D、唐朝海陆交通发达。
六、唐朝的对外政策:对外开放和友好交往的政策。
七、对我们今天的启示:A.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达,文化先进才能对于国外产生辐射力和吸引力。
B.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积极交流才能有所得益,有所进步.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有这么一本书,他的口述者是一位僧人,他的部分经历如下:公元628年的秋天,从长安出发,开始茫茫西行之旅,……19年的时间,5万多里的行程,大唐、西域、中亚和印度,100多个国家见证了他的身影。这本书是( )
A.《大唐西域记》 B.《西游记》
C.《徐霞客游记》 D.《老残游记》
2.唐朝一位高僧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大唐文化。这位高僧是( )
A.玄奘 B.鉴真 C.蔡伦 D.毕昇
3.汉代时人们将输入中 原的物种冠以“胡”字,如胡麻、胡瓜、胡椒、胡萝卜等:到了唐代,则通常冠以“海”字,如海棠、海石榴、海珠(波斯湾珍珠)等。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唐朝与汉朝习俗迥异 B.唐朝崇尚西洋文化
C.唐朝开辟了丝绸之路 D.唐朝对外交往扩大
4.下列出土于唐朝墓葬的文物反映出唐朝( )
A.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B.国内民族关系友好融洽
C.科学技术发展领先世界 D.诗歌繁荣艺术璀璨夺目
5.唐招提寺是仿唐制建造的寺院,被誉为“海东无双的大伽蓝”、“绝尘名刹”,寺院的金堂和讲堂是8世纪建立的古建筑物,都是日本国宝。该寺院的建造可用以说明( )
A.法显西行取经 B.玄奘前往天竺取经
C.空海来华求法 D.鉴真东渡传授佛法
6.古代朝鲜的政治制度、日本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度、越南的科举制度多以唐制为蓝本。唐朝服装传入日本后,被改造为“和服”。唐人的打马球、角抵、围棋等体育活动先后传入日本,这反映出唐朝( )
A.文化影响广泛 B.民族政策开明
C.政治制度先进 D.崇尚阳刚力量
7.小丽是唐朝的“粉丝”,她对自己喜爱的朝代进行了知识梳理,部分内容如下图。下列描述最能概括以上主题的是( )
政治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经济 曲辕犁、筒车、唐三彩
对外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A.国家的繁荣和统一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政权分立民族融合 D.近代的前夜与危机
8.陕西西安出土的唐代何家村遗址中发现的钱币,既有唐代流行的开元通宝,又有日本元明天皇铸造的和同开珎,还有波斯的萨珊银币、东罗马金币等。这一发现可用于说明唐朝( )
A.丝绸之路开通 B.民族交融深化
C.货币制度混乱 D.对外交往活跃
9.“五万里的尘土与寒暑,长安与(天竺)那烂陀寺相遇的机缘……你,才是真正的行者!”对诗歌中的你精准评价( )
A.中日文化友好交流的使者 B.中非文化友好交流的使者
C.中印文化友好交流的使者 D.中阿文化友好交流的使者
10.唐朝的对外开放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唐朝“开放”的表现包括( )
①鉴真东渡日本 ②玄奘西行天竺 ③日本遣唐使来华 ④文成公主入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中国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开放包容。下列对此叙述有误的选项是( )
A.玄奘西行取经地点被称为波斯
B.玄奘西行取经学佛,译经著书,为中印友好交流作贡献
C.鉴真东渡传佛法,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D.朝鲜半岛的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12.唐朝时,随着对外交流的发展,中国的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出现了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其中,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的国家是( )
A.新罗 B.日本 C.天竺 D.波斯
13.下列关于鉴真和玄奘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唐朝的僧人 ②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做出重大贡献
③西行求取佛法 ④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
14.下列图片不是反映唐对外交往和民族往来关系的是( )
A.唐招提寺
B.大运河第一桥
C.步辇图
D.大雁塔
15.各国把中国人称为唐人,这是因为:( )
①唐朝前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
②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③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唐朝经济文化对各国影响大
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把唐朝看成中国象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
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6.梦回唐朝,千古一梦……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朝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材料一:“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秋色满苍梧。”
——李白:《哭晁卿衡》
材料二:中国古代有“学而优则仕”,“十年苦读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等这些社会现象,这些社会现象反映的是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所带来的变化,它改变了无数底层学子的命运。
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材料一中提到的晁衡是日本留学生。他来唐朝学习时还有一个什么身份?与此同时,唐朝学者也纷纷到世界各国去交流与学习,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两个重要事件。
(2)材料二中反映的哪一制度所带来的变化?唐太宗和武则天为这种制度分别做出什么贡献?
(3)结合三则材料说说唐朝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4)上述材料给我们今天国家的发展有哪些启示?
17.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治世盛世】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魏征
材料中魏征是唐朝最著名的谏臣,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创了唐初的盛世局面,请列举两例措施。唐朝的鼎盛局面又是什么?
(2)【技术革新】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写出当时两件新式农业生产工具的名称。
(3)【和同一家】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我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材料中大唐公主指谁?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4)【海内知己】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
为了学习中国先进文化,日本派遣到中国的使节被称之为什么?请列举一个中日文化交流的代表人物。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为什么如此繁荣?
(5)【耀星暗淡】盛唐的升平景象,在唐玄宗统治后期急转而下,爆发了大规模的动乱。请说说什么事件造成唐朝由盛而衰?
18.在历史长河中,货币以不同形态流通与商贸体系中,连接了政治、经济、和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交子的诞生,与经济繁荣有莫大的关系,可谓大时代与小地区的因缘巧合。最早的纸币诞生在四川,除了北宋本身的时代背景,也在于四川的特殊性。四川因为躲避隋唐战乱,经济相对独立,贸易繁荣,因缺铜而依赖铁钱,铁钱与铜钱的比价根据记载似乎在10:1,携带不便。最终,四川茶叶和马匹等贸易的发达以及四川的铁钱的笨重,导致交子在相对独立和特殊的四川诞生。
--摘编自徐瑾《白银帝国》
材料三:
时期 基本描述
春秋 战国 青铜货币大量出现且货币形状繁多,其中赵国铲币、齐国刀币、泰国圆形方孔钱、楚国蚁鼻钱较著名。
秦汉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废除汉初邦国制币权,由中央统一铸五铢钱。
唐朝 621年,唐高祖下令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结束了秦汉以来以重量铢两定名的钱币体系,出现具有高级铸币形态性质的年号钱币,大小钱币的兑换进一步明确。
宋朝 1023年,宋仁宗下令在成都设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一二人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钞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这便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与口本货币的共同点,并分析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交子产生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钱币演变的趋势。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东亚有日本、新罗,中亚有波斯、大食……印度半岛的天竺以及东南亚各国……日本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派遣使节到中国。中国也有很多人到日本,传播中国文化。
材料二:他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先后六次东渡才到达日本,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由他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被确定为日本国宝。
材料三:贞观年间,他历经千辛万苦到达天竺。十余年后,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根据他口述写成的著作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1)材料一中日本派遣的“使节”在当时目的是为什么?
(2)材料二中描述的中日民间交往事件是什么?他在日本除了传授经外,还做出了什么贡献?(写出一例)
(3)材料三涉及的是唐朝哪一历史事件?“根据他口述写成的著作”指的是什么?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