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 题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8课《电脑美术》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材内容 分 析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内容,本课结合学生用电脑“画图”中的圆形、方形等工具和填色的“油漆桶”工具,来表现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电脑画图的乐趣。教材中,提供了两种“同工异曲”的表现方法。所谓“同工”,指的是两种方法都需要先用图形工具选择合适的图形,圈画出构成画面的基本形状,然后,再根据需要把这些图形组成自己需要的画面。所谓“异曲”则指的是创作的结果。方法一,使用与轮廊相同的色彩填充图形,所以创作的结果,是不同色彩形状组合,而方法二,则是在图形内,用其他色彩镇充,形成有轮廊的图形结合。“异曲同工”的目的,是在尽可能简单操作的前提下,为丰富学生的创作,提供不同的方法。
设计理念 1、是否标新立异,大胆、积极地思考。
2、是否能利用矩形、椭圆形等工具进行绘画创作。
学情分析 学生现实生活中使用电脑机会较少,对电脑以及电脑软件熟悉度较差,本节课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从头开始让学生接触电脑美术。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打开电脑并进入操作系统画板程序的界面。
2、指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简单的绘画游戏。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积极大胆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敢于上机操作,并能利用矩形、椭圆形等工具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师生活动 1.师通过电脑屏幕引导学生巩固认识画图程序窗口。
2.师打开有关花边的电脑美术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并请学生思考: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是运用了菜单栏中的哪项功能制作出来的?
3.复习排列与重复的知识内容。
设计意图 请学生按程序打开电脑进入画图界面复习复制和粘贴的操作过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
教学环节(二) 师生活动 1.分析与讲解:
师通过电脑屏幕向学生进一步说明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并演示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设计意图 第一步像学生讲解图画工具的使用途径,让大家简单了解
教学环节 (三) 师生活动 2.欣赏与思考:
指导学生欣赏教材作品,学生根据图示中的制作步骤思考:单独纹样是采用工具箱中的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一个单独纹样如何变成一条漂亮的花边图案,它采用什么方法制作出来的?(师通过演示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选取、复制、粘贴的制作要点)
师通过电脑屏幕向学生展示一幅花边图案,并提问:这组花边图案还有其它的排列方式吗?(导出翻转的功能)。师演示翻转的制作过程(复制—粘贴—翻转)。
请学生看书说说翻转后形成新的单独图案是如何继续制作花边图案的?(师通过演示进一步补充说明)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电脑像学生演示花边的翻转排列方式,用电脑演示会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复制-粘贴-翻转)是如何操作。
教学环节 (四) 师生活动 3.学生归纳步骤:
打开画图程序。(开始—程序—附件—画图)。打开工具箱的各种工具画出一个形象后上色,并打开编辑进行复制、粘贴、翻转、变化和排列。
设计意图 经过前面环节的讲解,学生已经对电脑美术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开始进行操作。
教学环节 (五) 师生活动 布置作业:
让学生利用复制、粘贴、变化和翻转制作一副独特、有趣的花边图案。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作和绘制。作业完成后可让学生互评、互欣赏。
设计意图 经过学习,学生已经简单可以进行电脑美术的设计和操作,本环节将进行简单的操作。
教学反思 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使学生进一步熟练使用鼠标 ,学会利用教学软件中提供的绘图工具及颜料进行基本构图,配色,能设计制作出相对完整,比较综合的绘画作品。〞是教学的主要目的,由于一年级学生识字星有限,金山面王因形化界面,各种工具及功能按钮简单形象,初学者能够比较容易的入门。 此外丰富的背景图库和形家角色,学生们能够比较容易的拼凑出漂亮的图国,容易操作,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兴趣小组则有所不同,目的在于选拔和培养有良好天赋和浓厚兴趣的同学,是一种特长教育,难度层次相对较高。今年考虑到有较大一部分同学是低年级学生,所以我选择了windows自带的“国图”软件,作为学习电脑绘国的基本工具。国图界面也非常简洁明了,工具相对较少,但能够实习小学生绘画的基本要求,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手绘能力,让有特长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挥。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兴趣小组还可以 入Flash或者Photoshop软件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