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 题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课时安排 1 课前准备 实验准备,资料搜索
教材内容 分 析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是第八单元课题3第二课时,本节主要内容为:金属生锈的原理、防锈的一般方法;废金属回收的一般意义。本节在本单元中的地位与作用:通过钢铁生锈的研究性学习,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的欲望和分析、归纳能力。认识处理废金属,回收金属的价值,提高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设计理念 科学素质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化学教学对于加强学生科学素质教育具有独特的作用。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有的金属会生锈,而有的金属却很难生锈?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或多或少的知道一些防止金属生锈的措施,但并不知道采取这些措施的原因、原理是什么。铁钉锈蚀实验需用一周的时间才能完成,无法在课堂上直接演示,将实验过程拍照后用多媒体展示,有利于学生了解铁钉锈蚀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由于本节知识学生要了解的常识性的内容较多,完全可以采用自主上网学习,我尝试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导,以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活动。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在金属锈蚀的原因及防锈方法的教学过程中,我作为教师,只作为学生认知的指导者,引导他们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来发现问题,研究解决自己发现的这些问题,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在于探索金属锈蚀的原因和防止金属锈蚀的方法,在教学中我设计以“抛锚式教学模式”来开展学习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已经上过二年多的信息技术课,在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信息素养方面已经具备进行网络自主探究的能力。铁钉锈蚀的实验需提前一周进行,没有办法在课堂上演示,于是将实验过程用网络展示。铁锈蚀的原因、防锈的方法、废金属的知识与废金属回收等,网络上能搜索到很多相关知识,而是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自主建构获取知识,这样印象会特别深刻。
教学目标 1、知道金属生锈的原因和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办法。 2、认识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3、培养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通过学习,培养交流表达及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探究获取铁锈蚀的原因、防锈的方法、废金属的回收等知识。 【教学难点】 技术难点:建立怎样的网络平台以及如何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 知识难点:金属生锈的原因及防止金属锈蚀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师生活动 展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只搪瓷洗脸盆,盆底因使用不当形成了许多空洞,这些空洞是如何形成的?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被腐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钢铁全年产量的十分之一,金属锈蚀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减少损失,人们应该如何保护金属?如何充分利用金属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营造探索、讨论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环节(二) 师生活动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参考: 1、金属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锈蚀? 2、人们常用什么方法防护金属、避免金属锈蚀? 3、什么是废金属?回收废金属有哪些好处?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环节 (三) 师生活动 引导学生进入“知识讲解”栏目首页,并提供适当帮助和指导,对学生学习和搜索中碰到的问题,作个别辅导。
设计意图 掌握知识,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环节 (四) 师生活动 1、引导学生进入“网上交流”栏目 2、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交流,除对交流起组织作用外,还对交流作点评、点拨,以保证交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3、将有代表性的学生学习成果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 培养协作学习的方式,开发创新性思维,巩固知识。
教学环节 (五) 师生活动 对于已经达成本节课学习目标的学生,引导他们进入知识讲解中的拓展视野栏目,了解一些书本以外的知识,扩展知识面。 1、小节归纳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2、布置课后作业
设计意图 即时反馈,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价,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拓宽视野,进行知识的延伸,培养学生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板书设计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金属的锈蚀 金属的回收
教学反思 1、学生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够熟练进行网页浏览,关键词搜索,会进行网上讨论。如果不具备这几点,自主探究就会受阻。 2、鉴于学生参差不齐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建议在上课之前对本节课用到的计算机相关操作进行简短培训。 3、网络教学需要网络课件的支持,学生要在网络课件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不是漫无目的学习,所以网络课件的设计是网络探究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4、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教学中,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通过师生间的情绪相互感染,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良好的教学效果及对学生心理产生的正面效应,是任何形式的电子媒体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切忌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教师机位置,单纯地操纵机器。应携带随身麦克风、电子教鞭,适当走动,尽量用身体语言来提示、交流教学信息,调动课堂气氛。教学网络只是你手中的一种教学工具,人的要素是第一位的,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