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浏览内容、梳理游踪,能欣赏文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2.通过了解背景、比较类文,能体会“别具一格”的游记特色;
3.通过朗读与想象,改写诗歌,能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诗意语言。
【教学过程】
u导入
直入课文:今天我们来阅读本单元最后一篇游记,一起读课题《一滴水经过丽江》。我们已经跟随课文,游览了雄浑壮美的壶口瀑布、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美丽又神奇的勃朗峰,今天我们一起游历丽江这座西南古城。
u浏览文章,梳理游踪
1.请大家快速浏览文章,边读边圈画,作为“一滴水”,我都经过了丽江的哪些地方?请根据示例,完成“一滴水”的时空旅行图。
示例:“一滴水”时空旅行图
学生初读课文,感知内容,梳理游踪。在自己梳理好以后,参照评价量表,继续完善图表。与同桌交流讨论,然后班内分享。
游踪预设:玉龙雪山——马帮驿道——纳西族村庄——丽江坝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大水车—中河—银器店、玉器店、字画店、纳西人院子)——城外的果园田地——丽江坝——金沙江
注意时间跨度:由古至今,白天、黄昏、黑夜至第二天黎明。
评价量表
评价维度
具体指标
(一)空间
1.游踪全,无遗漏。
2.关注高度(海拔)差异。
(二)时间
3.包含古今、昼夜两个时间跨度。
明确:
2.梳理好“一滴水”时空旅行图,请你以“一滴水”的口吻,概述自己的经历,解读时空图。
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完成对课文的整体认知。
u纵深研读,发现独特
1.丽江古城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人文历史,这里住着哪个少数民族?纳西民族。作者为什么用“一滴水”经过丽江?而不是“一个纳西族少年”经过丽江。我们用表格的方式梳理探究。
思考角度
一滴水
一个纳西族少年
(一)叙事线索
优势?
劣势?
优势?
劣势?
(二)所见所闻
(三)作者角度
(四)读者角度
(五)丽江特征
(六)自身特征
问:你们觉得哪个角度最难?教师示范。
细读课文,谈谈你的想法。
学生再读文章,结合文本、表格和刚刚所绘“一滴水”时空旅行图,思考本文视角的独特性。
明确:
(1)“一滴水”通古贯今,顺高而下,把时间和空间两条线索融为一体;
(2)超越时空限制,视角自由灵活,更全面立体地表现丽江的美,包括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历史发展、当代风貌、文物古迹、民风民俗,乃至国际化程度;
(3)叙述自由,笔法多变,或浓墨重彩,或简笔勾勒;
(4)将水拟人化,融情于景,“一滴水”既是观察者,也是“丽江故事”的讲述者,或娓娓道来,或直抒心臆;
(5)雪、冰、雾气、瀑布,多种水的样态完美契合了丽江的自然属性。丽江古城依水而建,丽江人的生活离不开水,“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因此,水最能突显丽江的自然风光与人文特色,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u了解背景,比较类文
1.同学们从多方面分析了文章为什么用“一滴水”的视角游览丽江古城,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写作目的和写作对象很特别,那就是:
出示“写作背景”:2012年6月,阿来到丽江做社会调查,当地政府邀请阿来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章。面对着众多写丽江的佳作,面对着丽江的千头万绪,他觉得“这篇文章是非写不可了,如何着手,依然心下茫然”。最终,阿来写出了这篇文章。
特别的写作对象和特别的写作目的,成全了这篇“别具一格”游记作品。请你结合写作背景,再与本单元其他三篇游记比较,先独自思考,再与身边同学研讨:这篇游记到底哪里“别具一格”?你读出了怎样的“别具一格”?(建议从游记的要素——所至所见所感和游记特点、内容、语言等方面来思考)
示例: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学生再读课文,先独自思考,再与同学研讨,这篇游记的“别具一格”之处。
教师引导学生扣住文本细谈。或追问:既然是写给小学生的作品,你作为已经初二了的初中生,你喜欢这篇文章吗?
明确:
(1)游踪复杂,内容丰富;
(2)联想想象,儿童感觉;
(3)近似童话,有趣好玩;
(4)知识性强,点到为止;
(5)语言精致,诗意浓郁。
u朗读想象,改写诗歌(选教)
同学们发现了这篇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像诗歌。的确,阿来本身就是一位诗人,他的文风干净隽永,富有诗意。那么我们就尝试将美文改编成诗,边朗读边想象丽江古城之美。
示例:
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
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
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
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
一路上,经过了许多
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
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
叫作杜鹃,叫作山茶
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
经过纳西族村庄里的人们
他们都在说:那真是一个山间美丽的
大盆地,丽江坝,丽江坝……
从玉龙雪山脚下,一直向南
铺展开去。视线尽头
几座小山前,人们正在建筑一座城
村庄里的木匠与石匠,正往那里出发
赏析:在这首诗里,我读出了:节奏明快的韵律,丰富多彩的自然,灵动活泼的生命,淳朴勤劳的人民。语言的重复,既是儿童文学的特色,也是诗歌的本色,突出了趣味性与抒情性。
学生朗读诗歌,教师解读诗歌。
学生参照示例,寻找优美的富有诗意的语句,改写诗歌,朗读并体会其中的情味。二三学生分享美好。
明确:
(1)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
(2)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经过售卖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被蘸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
(3)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4)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重点品读)
结课:感谢能够发现美、创造美、分享美的孩子。这篇“别具一格”的游记为我们的游记学习和本学期的所有课文画上句号,但书本的知识是有限的,有机会一定要出去游览一番,增长阅历和见识,用眼睛、用脚步去见证这世界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