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论语》十二章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亦说乎(shuō) 不愠(yùn) 三省吾身(xǐng)
B.传不习乎(chuán) 逾矩(jù) 学而不思则罔(máng)
C.好之者(hào) 论语(lún) 思而不学则殆(dài)
D.为人谋(wéi) 曾子(zēng) 乐之者(lè)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博学而笃志 B.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
C.择其善者而从之/人不堪其忧 D.学而时习之/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易错题)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学/而不思/则罔 D.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下列古文默写有错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则告诉我们认知和兴趣是成正比的,这里强调了“乐之”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B.“一箪食,一瓢饮”,“三军可夺帅也”二则都是讲个人修为,前者讲的是颜回安贫乐道的品质,后者讲的是人要有远大的目标和志向。
C.“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则说明在孔子眼中,别人不了解,并不影响一个有修养的人的心境。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一则强调学习无论什么环境都可以发生。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见人之不善就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境界。
二、填空题
6.《论语》是 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体裁)著作。它与《 》《 》《 》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孔子,名丘,字仲尼, 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不亦说乎( ) (2)吾日三省吾身( )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4)温故而知新( )
(5)思而不学则殆( )(6)逝者如斯夫( )
(7)曲肱而枕之( )(8)博学而笃志( )
8.翻译下面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第二部分 语言、综合素质
三、语言表达
9.学校的校训是“明志、博学、尚善”,请结合校训,参考示例给班级取名。
[示例]日知班。每日有所知,方能博学长智。《论语》有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四、综合性学习
10.请完成手册的分类辑录和命名推荐工作。
【分类辑录】 【命名推荐】
(1)编辑组成员已拟定学习手册内容大纲,请你补写。 第一篇: 第二篇:修身正己篇 第三篇: 第四篇:为政治国篇 (2)请给手册取一个响亮的名字,并写作50字左右的推荐语。
第三部分 阅读能力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①相逢,治具毕张②,拔去凶邪,登崇畯良③。占小善④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⑤。爬罗剔抉⑥,刮垢磨光⑦。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⑧。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选自韩愈《进学解》,有删改)
【注释】①圣贤:圣君和贤臣。②治具毕张:治国的措施都得以实施。治具,治国的措施。③登崇畯(jùn)良:重用贤能之士。④占小善:这里指具有一点点长处。⑤庸:同“用”,任用。⑥爬罗剔抉:认真鉴别筛选人才。⑦刮垢磨光:指精心培养人才。⑧不扬:不被任用。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学而时习之( ) (2)人不知而不愠( )
(3)盖有幸而获选( ) (4)诸生业患不能精( )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博学而笃志”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 B.孰云多而不扬 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溪深而鱼肥
1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14.【甲】【乙】两文均涉及我们的学习与成长。小秦准备以两文的相同之处为论据来拟写一篇演讲稿。你认为小秦演讲稿的论题是什么?请写下来。
第四部分 作文素养
六、作文
15.按要求完成片段写作。
《论语》中的经典名言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启发作用,请你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影响。(200 字左右)
参考答案:
1.C
【详解】考查字音。
A.不亦说乎(shuō)——yuè;
B.逾矩(jù)——jǔ,学而不思则罔(máng)——wǎng;
D.为人谋(wéi)——wèi;
故选C。
2.D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连词,表转折,可译作“却”/连词,表并列;
B.介词,替/动词,做,担任;
C.代词,他的/代词,那种;
D.都是代词,它;
故选D。
3.C
【详解】本题考查划分朗读停顿。文言语句的划分朗读停顿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C.本句的意思是: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学而不思”是主语,“则罔”是谓语,中间可断开,故根据句意即可断句为:学而不思/则罔;
故选C。
4.C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
C.“则其善者而从之”中的“则”应为“择”;
故选C。
5.B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理解和分析。
B.“要有远大的目标和志向”有误,“三军可夺帅也”是强调一个人要有坚定的目标和意志,不可轻易动摇。
故选B。
6. 儒家 语录体 大学 中庸 孟子 春秋时期 思想 教育
【详解】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理解。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体裁)著作。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
7. 通“悦”,愉快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真诚,诚实 这里指新的理解与体会 有害 这,指河水 胳膊 忠实,坚守
【详解】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说:通“悦”,愉快;
(2)句意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3)句意为: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信:真诚,诚实;
(4)句意为: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新:新的理解与体会;
(5)句意为: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殆:有害;
(6)句意为: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斯:这,指河水;
(7)句意为:弯着胳膊枕着它睡。肱:胳膊;
(8)句意为: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笃:忠实,坚守。
8.(1)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3)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
(4)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
(5)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6)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7)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忠实地记住,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详解】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知,了解;愠,生气;不亦,不也是。
(2)句重点词语:行,行走;必,必定;师,老师。
(3)句重点词语:吾,我;有,通“又”;立,指立身行事;惑,迷惑,疑惑。
(4)句重点词语:不义,不正当;与,对于;如,好像。
(5)句重点词语: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信,诚信;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6)句重点词语:三军,指军队;夺,改变;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7)句重点词语:博学,博览群书广泛学习;笃志,坚守自己的志向;切,恳切;仁,仁德。
9.示例1:博志班。少年博览群书、志向远大,是谓博志。《论语》有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示例2:宁远班。少年须宁静专心,一心向学,方能达成宏远目标,是谓宁远。《诫子书》有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示例3:向善班。少年当与人为善,见贤思齐,修身自律。《论语》有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详解】本题考查拓展运用能力。要结合校训给班级取名。校训“明志、博学、尚善”的意思是“明确志向、学识渊博、崇尚善良美好”。结合示例“日知班。每日有所知,方能博学长智。《论语》有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可知,给班级取的名字应照应校训的内容,同时又出自名篇里的名句。
例如:鹏飞班。少年如大鹏展翅高飞,应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志向。《上李邕》有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10. 示例:求学为道篇 教育治学篇//礼乐制度篇 示例1:知新思齐 一部《论语》,千古流传;一位老师,万世师表。中国人的仁德智慧,两千年的风骨性格,都蕴藏在孔子和他学生的对话里。示例2:见贤思齐《论语》中蕴含的中华文明精华,仍在历史时空中凝望着我们,让我们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悟得生命的智慧,继续前行。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
(1)根据《论语》十二章的内容分析,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属于学习方面的,所以可以概括为“求学为道篇”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讲的是治学和教育方面,可以概括为:“教育治学篇”。
(3)取名字要围绕《论语》的主题,推荐语要阐明《论语》的重要价值,激发同学们对这本书的热爱和学习的兴趣。
示例: 尚友古人
一本书,能流传千古,奉为经典,一定有蕴含于文字中的精神内在。《论语》里面的孔子是妙趣横生,气度非凡的,是百折不挠,矢志固穷的;是威而不猛,敦厚亲切的。读这本书,总让人感动不已。
11. 按时 生气,恼怒 大概 担心,忧虑 12.D 13.(1)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因)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的学业)有疑惑。
(2)具有一点点长处的人都已被录取,拥有一技之长的人没有不被任用的。 14.示例一:勤学与思考是我们学习有成的两个关键。
示例二:成长的秘诀:勤于学习,善于思考。
【解析】1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译为:学习了并且时常复习它。时,按时;
②译为: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愠,生气,恼怒;
③译为:大概只有侥幸被选上的。盖,大概;
④译为:各位学生只怕学业不能精进。患,担心,忧虑。
12.本题考查虚词含义。
“博学而笃志”译为: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连词,表并列;
A.连词,表顺承;
B.连词,表转折;
C.连词,表转折;
D.连词,表并列;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①罔,迷惑;殆,危险。
②占,具有;率,都;录,录用;名,自命,自称;庸,被任用。
14.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甲文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明确指出了学习和思考相互依存的关系,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强调两者要紧密结合;乙文中“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中“行成于思”也体现了思考对于行为养成、学业精进的重要性,反映了思考在学习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由此可知,两文都体现了勤学与善思的重要性,据此写一个论题即可。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示例:学习与成长离不开勤奋学习与深入思考。
【点睛】参考译文:
【甲】孔子说:“学习了并且时常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乙】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当今圣君与贤臣相遇合,各种治国的措施都得以实施,拔除凶恶奸邪之人,提拔任用优秀人才。具有一点点长处的人都被录用,自命有一项技艺的人没有不被任用的。认真鉴别筛选人才,精心培养人才。大概只有幸运地被选拔,谁说有才能的人多了就不会被任用呢。各位学生担心学业不能精进,不要担心主管部门不明察;担心德行不能养成,不要担心主管部门不公正。
15.示例:《论语》十二则中,我最喜欢“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一则。字面的意思是孔子站在河岸上说,过去的就像这流水,白天和夜晚都在流,强调了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慨人生世事变换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这是孔子在考察宇宙,体触万物时生发出的精粹思想,有更为普遍的意义,那就是要我们珍惜时光。时光如流水,在我们身边静静地淌过,我们一不留神便失去了最美好的时光。所谓青春易逝、韶华难在正是这样的道理。所以我们在如今的生活与学习中,应当要好好珍惜时光,把握好当下的每分每秒,好好学习,让人生有价值有意义。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片段写作。注意是写对《论语》的读后感,“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根据题目要求,从《论语》中选择自己最有感悟,最为感动的一面,联系自身生活,表现自己从《论语》中得到的感悟或是体会到的美好来创作即可。
示例:我喜欢《论语》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一则。字面意思是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我以前学习的时候,喜欢一味地学习新知识,却忽视了旧知识。我们应该像论语这种所说的意义,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就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