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 回忆我的母亲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佃户/缅甸 劳碌/俸禄 籍贯/慰藉
B.挑担/挑逗 勉强/倔强 累累/劳累
C.妯娌/轴心 朴素/占卜 蛮横/横竖
D.豪绅/呻吟 辍学/啜泣 和蔼/雾霭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
B.他独自走着,低着头,分不清天上下的是雨,是雪,还是雪珠儿?
C.庚子年(1900)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
D.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
3.下面句子采用的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B.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C.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D.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春伊始,浯溪公园内一片生机盎然,前来游园和探访神秘碑林的人络绎不绝。
B.生活告诉我们,那些为富不仁的人,最终不会有好结果的。
C.爷爷待人宽厚仁慈,经常帮助有困难的人,他是我精神上的导师。
D.母亲不仅吃苦耐劳,还是一个安居乐业的妇女。
5.下列语句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
②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
③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④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⑤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A.①⑤④③② B.⑤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⑤ D.③①④②⑤
6.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A.“仍然、劳作、应该”分别是连词、名词、介词。
B.“军事生活、脱离劳动”分别是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
C.“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这句话的宾语是“劳动”。
D.“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这句话的主干是“母亲煮饭”。
二、填空题
7.文学常识填空。
《回忆我的母亲》的作者是 ,字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 家、政治家、 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 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8.请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
(1)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 )
(2)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
(3)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 )
第二部分 语言、综合素质
三、语言表达
9.云上名人馆计划给朱德母亲撰写了一副对联。根据对联要求,请从以下句子中选出下联。
(1)明事理,宽厚仁慈有真情 (2)识大体,勤劳俭朴爱劳动
(3)有远见,一生勤劳最节俭 (4)明大义,任劳任怨爱子女
上联:顾大局,勤劳俭朴促革命 下联:
10.很多作家都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比如邹韬奋《我的母亲》、老舍《我的母亲》等。找来进行比较阅读,看看不同作者笔下的母亲形象、文章的写作手法、作品的语言风格等方面各有什么不同。
四、综合性学习
11.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感情,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感恩、回报母亲,在今年母亲节前,我校八年级准备开展“献给母亲的歌”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吧!
(1)[营造氛围]下面是本次活动主题词的上联,请你对出下联。
品味无私母爱,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活动]为了让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为了让同学们能多角度地感受母爱的伟大,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两种形式。
活动一:
活动二:
(3)[仿写母爱]根据材料提供的情景,仿照前半句,把后半句补充完整。
每天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坐在床角,将仅仅20瓦光的灯泡吊在头顶,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补缀衣裤。
(梁晓声《母亲》)
母爱是儿女离家时亲切的叮咛,那份牵挂陪伴我们远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阅读能力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回忆我的母亲》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哩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里留有深刻的印象。
12.文中“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是如何体现的?
13.比较下面两句的句式,原句有什么作用?
原句: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
改句:到八九十岁还要耕田。
14.根据选文内容,谈谈“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
15.这是一封现藏于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中朱德写给当时在四川泸州的好友戴与龄的信。请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与龄老弟:
我们抗战数月,颇有兴趣,日寇虽占领我们许多地方,但是我们又去恢复了许多名城,一直深入到敌人后方北平区域去。日夜不停地与日寇打仗,都天天得到大大小小胜利,差堪告诉你们。昨邓辉林、许明杨、刘万方等随四十一军来晋,已到我处,谈及家乡好友,从此话中知道好友行迹,甚以为快,更述及家中近况,颇为寥落,亦破产时代之常事,我亦不能再顾及他们。唯家中有两位母亲,生我养我的均在,均已八十,尚康健。但因年荒,今岁乏食,恐不能度过此年,又不。能告贷。我十数年实无一钱,即将来亦是如此。我以好友关系向你募贰百元中币,速寄家中朱理书收。此款我亦不能还你,请你作捐助吧!望你收到复我。
此候近安
朱德
11月29日于晋洪洞战地
阅读回答问题。
闻到白兰花香
丁祖荣
①闻到白兰花香,我就想起了老母亲。母亲,大字不识,极明理。人瘦弱,却坚韧。
②母亲八十岁了,仍然去水边洗衣,一捶棒一捶棒,声音大,有节奏,我一回去,母亲立即抓个菜篮子去大塘边上,一会儿工夫,时令蔬菜就上了桌。春天的时候,老人家花白的头上还斜插一朵栀子花。搬入安置区,母亲选了一楼,进出方便南面,就是幼儿园,小童的声音如天籁。
③那年春节,母亲说,田征了,垛子上的房子拆了,我们住在小区里,现在房子好是好,楼上楼下,电视电话,就是像个鸽子笼。你帮我买一盆白兰花吧,我见见青,闻闻香。
④我买了一盆盛花期的白兰花,母亲开心得像个孩子。仲春时节,发苞了。母亲专门打个电话,与我说白兰花事。
⑤母亲一生,早年极苦,对物质享受很淡,喜欢农事,有事没事到田地里,莳草,浇水,与青菜、茄子、南瓜讲讲话。老屋垛子四周都栽了树,最多的是香椿树。早春,第一茬香椿头,紫红、赤红的叶子,在晨光中抖动。不说吃,光是想象,就让人沉浸。搬离后,母亲常回到垛子上看老屋基,看到曾经热气腾腾的灶膛里,长出一棵大青蒿,眼泪流了出来。
⑥老屋的后院也被母亲用起来,栽过西洋参,种过花生,我都尝过。还栽了栀子花、金银花、桂花,这些寻常花,香味浓郁。母亲肯定不知道什么“花是人的精神支柱”的高深哲理。她说,闻到了香,日子就好过,生活就美满。
⑦我还买了两株一米多高的玉兰树,栽在我住房的南面阳台上。一黄玉兰一白玉兰,树叶深绿,长得精神旺盛。四五月就开,持续好几个月。一黄一白,不仅香,还有几分雅致。一吹东北风,幽香入室。当夏日街头响起叫卖白兰花的吆喝声时,我家的白兰花也在传递阵阵清香。我接母亲来住的由头,也是白兰花要开,场面很吸引人。母亲听了,笑笑,但并不行动。催急了就说,我这一盆正开着哩。
⑧后来,我的房子渗水,2012年底,南面阳台改造,把这一黄一白两株玉兰树,移栽到靠东面的北阳台。开花时节,依旧清香醒人。突然,有一天,母亲电话,要把她的玉兰树搬到我家来,声音弱弱的。其时工作繁忙,只能一月回家一次。母亲平时达观,声音洪亮,笑声不断,常嘱不用回,安心工作。这次我听声音虚弱,感觉不对,立即回去陪她到医院检查。情况不好,住院。母亲说,我只是不舒服,哪里要住院?
⑨这医院,是住不得的。一住就没有出来。住院期间,白兰花正开。我摘了几朵,放在她床头,她喃喃说,好香。然后,闭上眼,甜甜地笑了。送别母亲时,她是慈祥和安宁的。那一年,母亲八十四岁。
⑩三个月后,我到新疆和田,成了京津皖援建的一分子。我们常说寿比南山,这南山就是昆仑山。每年昆仑山下,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玫瑰花开时节,我想母亲若健在,头上插一朵昆仑山下的大马士革红玫瑰,该多写意呀。我也起念,立志苦干不苦熬,把贡献和精神长留和田。
母亲走后,那盆玉兰花凋零了。玉兰花喜温不耐寒。我家北阳台的一黄一白两棵玉兰冻伤了,第二年春天没发枝,也枯了。我有些伤感。
还有一树广玉兰,立于东北角。含苞时,野红野红的,有几分矜持。盛开时,风吹花摇,颇自得。晨曦打在花的端口,流莹阵阵。微香只能偶得,哪怕你凑近鼻子,亦闻不到。在玉兰花树殒命后,这棵野野的广玉兰,竟也枯死。五层楼上,这些花草树木生长不易。我不胜唏嘘。
“百步清香透玉肌,满堂和气自心知。”心和世界就好,人世就美,花香遍地。前些年,阳台上栽的金银花,也叫忍冬花,爬满东北两墙。两株桂花应时开放,花盛香溢远。从和田回来,我又栽了一棵石榴树,一年三开花,火热又喜庆。
春天来了,又一季白兰花要盛开。
(选自《光明日报》2023-03-31)
16.文章围绕白兰花,写了我和母亲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17.“白兰花香”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作用?
18.赏析第 段画线的句子。
含苞时,野红野红的,有几分矜持。盛开时,风吹花摇,颇自得。
19.同样是写母亲,说说本文和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有哪些异同?(可以从主要内容语言表达等方面比较)
第四部分 作文素养
六、作文
20.“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是本文的开篇,采用倒叙式的开头方式。假如要你以“美好的回忆”为题写一篇叙事散文,请模仿这种方式写一个开头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注音。
A.diàn/diàn、lù/lù、jí/jiè;
B.tiāo/tiǎo、qiǎng/jiàng、léi/lèi;
C.zhóu/zhóu、pǔ/bǔ、hèng/héng;
D.shēn/shēn、chuò/chuò、ǎi/ǎi;
故选B。
2.B
【详解】考查标点运用。
B.没有疑问语气,不是疑问句。应将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故选B。
3.B
【详解】本题考查表达方式。
B.其他三项不同。本项采用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其他三项采用的表达方式是议论。故选B。
4.D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使用正确;
B.为富不仁:要聚敛财富便不会讲仁慈。指剥削者唯利是图,心狠手毒。使用正确;
C.宽厚仁慈:宽仁慈爱,宽容厚道。使用正确;
D.安居乐业: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不能形容人的性格,用错对象;
故选D。
5.D
【详解】考查句子排序能力。
这是一个记叙文语段,全文都围绕劳动展开,主要写“我”跟随母亲学习劳动,而③句“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写的是母亲的劳动,和整个语段表达内容联系不是那么紧密,显然是承接上文的表达,因此应放在段首;接下来的语段按照时间顺序在写,①句里的“四五岁”早于其他句子的时间,因此在③后面;④句写放学后参加劳动,②句则突出部分季节逐渐扩大劳动时间,时间范围逐渐扩大,因此④在前,②在后;⑤句的“这个时期”即是总结上文,所以应该放在段尾。正确的排序为③①④②⑤;
故选A。
6.D
【详解】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A.“仍然”是副词,“劳作”是动词,“应该”是动词;
B.“军事生活”是偏正短语;
C.“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是这个句子的宾语;
故选D。
7. 朱德 玉阶 革命 军事 缔造者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忆我的母亲》的作者是朱德。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汉族,四川仪陇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等职务。1976年7月6日,朱德在北京逝世。
8. (1)叙述 (2)议论 (3)描写
【详解】本题考查表达方式的辨析。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1)叙述母亲早起干活,属于记叙;(2)评价母亲,属于议论;(3)描述布的颜色和形状,属于描写。
9.明事理,宽厚仁慈有真情
【详解】本题考查拟写对联。
(1)“明事理”与上联“顾大局”相对,都是动宾短语;“宽厚仁慈”与“勤劳俭朴”相对,都是并列短语;“有真情”与“促革命”相对,都是动宾短语。该联符合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2)“识大体”与上联“顾大局”有相同的字“大”,“勤劳俭朴”与上联也重复,不符合对联的特点;
(3)“一生勤劳”是主谓短语,上联“勤劳俭朴”是并列短语;“最节俭”是偏正短语,上联“促革命”是动宾短语。不符合对联结构相同的要求;
(4) “爱子女”的“女”是仄声,不符合对联上仄下平的要求;
故答案为:明事理,宽厚仁慈有真情。
10.这几篇文章中的母亲形象都是旧时母亲的形象,但也各有特点。
①形象上:朱德笔下的母亲,勤劳一生,宽厚仁慈,反抗压迫,坚强不屈,深明大义,同情、支持革命,有着朴素的阶级意识;邹韬奋笔下的母亲,是一位善良、有同情心、对子女无比慈爱、督促子女学习、具有奉献精神却不幸早逝的母亲;老舍笔下的母亲,是一位勤劳俭朴、善良真诚、宽厚隐忍、坚韧刚强的母亲。
②写作手法上:朱德《回忆我的母亲》抓住人物本质特征,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通过议论深化主题;邹韬奋《我的母亲》截取自己记忆中最典型的几段经历来写母亲;老舍《我的母亲》通过白描手法记叙母亲的身世、经历、性格及遭遇,刻画母亲的形象。
③作品的语言风格上:朱德《回忆我的母亲》质朴无华中蕴含深情;邹韬奋《我的母亲》语言质朴,直白坦诚,褒贬分明;老舍《我的母亲》采用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的形式,流畅朴素,亲切自然,富有表现力。
【详解】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①形象上:
结合朱德《回忆我的母亲》“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朱德笔下的母亲,勤劳一生,宽厚仁慈,反抗压迫,坚强不屈,深明大义,同情、支持革命,有着朴素的阶级意识;
结合邹韬奋《我的母亲》“现在想来,才感觉到母亲的情感的丰富,并觉得她的讲故事能那样地感动着妹仔。”“母亲觉得非请一位‘西席’老夫子,总教不好,所以家里虽一贫如洗,情愿节衣缩食,把省下的钱请一位老夫子。”“母亲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留下了三男三女。在临终的那一夜,她神志非常清楚,忍泪叫着一个一个子女嘱咐一番。她临去最舍不得的就是她这一群的子女。”“我的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但是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都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否则她一定可以成为社会上一个更有贡献的分子。” 可知邹韬奋笔下的母亲,是一位善良、有同情心、对子女无比慈爱、督促子女学习、具有奉献精神却不幸早逝的母亲;
结合老舍《我的母亲》“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 可知老舍笔下的母亲,是一位勤劳俭朴、善良真诚、宽厚隐忍、坚韧刚强的母亲;
②写作手法上:
结合朱德《回忆我的母亲》“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写了关于母亲四件事:第一件事,乙未年(1895年)地主逼着退佃,又加天灾,家庭受到”“ 最悲惨的一次遭遇”,在灾难面前,母亲没有退却,不但“没有灰心”,反而还增强了“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并“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第二件事,庚子年(1900年)前后四川饥民吃“大户”,农民的自发抗争,遭到了黑暗社会“官兵”的血腥镇压,“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第三件事,1905年是“支撑门户”,节衣缩食,送子读书。第四件事,是1908年对儿子宣传科学和民主思想,献身于革命事业,不但不反对,还给他许多“慰勉”,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通过议论深化主题;
邹韬奋《我的母亲》截取自己记忆中最典型的几段经历来写母亲,母亲背我看花灯,母亲讲小说声泪俱下,母亲为我流泪,母亲熬夜为我做新鞋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寄托了对母亲的深切思念之情;
老舍《我的母亲》围绕母亲写了三件事,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通过白描手法记叙母亲的身世、经历、性格及遭遇,刻画母亲的形象。
③作品的语言风格上:
结合朱德《回忆我的母亲》“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可以看出文章语言质朴无华中蕴含深情;
结合邹韬奋《我的母亲》“我的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但是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都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否则她一定可以成为社会上一个更有贡献的分子。我也觉得,像我的母亲这样被埋没葬送掉的女子不知有多少!”表现出对封建社会妇女地位低下的批判,可知文章语言质朴,直白坦诚,褒贬分明;
结合老舍《我的母亲》“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是书面语,“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是口语,可知文章采用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的形式,流畅朴素,亲切自然,富有表现力,表达出对母亲深刻的思念之情。
11.(1)(示例)感恩无限亲情
(2)(示例)母爱歌曲我来唱 母爱诗文我来诵
(3)(示例)母爱是黑暗微光下细密的针线,那份关爱伴随我们成长
【详解】(1)考查拟写对联。答题时,可以紧扣“献给母亲的歌”的主题,按照所给出的上联的句式特点,二字动词+二字形容词+二字名词,根据对联“一相对”的特点进行拟写为“感恩无限亲情”。
(2)此题考查主题活动的设置。针对中学生的主题活动一般有以下几个:朗读比赛、图片展、读书报告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主题歌咏比赛、古诗文朗诵大赛、办期手抄报等,任选其中两种即可。如:母爱故事我来讲;母爱名言我来说。
(3)此题考查句子的仿写仿写句子时,要仿句式、仿修辞,语言风格要致,话题要一致,字数、结构要相近,重复关键字,并做到语意连贯。作答此题,可以先理解题干中所给出的情景材料,概括出母亲在灯下为子女缝补衣服的情景;再仿照所给出的例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描述即可。如,母爱是黑暗微光下缜密的针线,那份感动陪伴我们奋斗。
12.祖父坚持劳动,祖母分派工作,全家各行其事,相处和睦。 13.改句为一般陈述句,而原句为双重否定句,表肯定的意思,强调祖父热爱劳动的习惯终生不可改变。 14.勤劳俭朴,任劳任怨,性格和蔼,宽厚仁慈(意对即可) 15.这封信体现了朱德无私无畏的坦荡胸怀和廉洁清正的高贵品质,也深蕴着朱德牵挂热爱母亲的情深。
【解析】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可知,家庭成员各自有明确的分工。从选段中可以看出,祖父是家庭的主要劳动者,坚持到晚年还耕田劳作;祖母则是家庭的组织者,负责分派和管理一切生产事务。这种分工让家庭运作井然有序,保证了家庭生活的顺利进行。家庭成员早起劳作,形成规律的生活习惯。文中提到,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大家也都纷纷离开床铺,开始各自的工作。这种早起的习惯不仅体现了家庭成员的勤劳,也展现了家庭生活的规律性和组织性。
结合“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哩相处都很和睦”最后,家庭成员和睦相处,互相支持。尽管家庭成员众多,但文中提到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这得益于母亲性格和蔼、任劳任怨的品质,以及她对家庭成员的关心和照顾。这种和睦的氛围进一步体现了家庭的有组织性。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13.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原句“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和改句“到八九十岁还要耕田”在句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原句采用了双重否定的句式,即“非……不可”,这种句式在表达上更加强烈和坚定,具有更强的肯定意味。相比之下,改句则是一个普通的陈述句,虽然意思相近,但在强调程度上却不如原句。具体来说,原句通过双重否定的形式,强调了祖父对耕田的执着和热爱,即使到了八九十岁的高龄,也依然坚持耕田,不可改变。这种句式不仅传达了祖父对劳动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勤劳一生的品质。而改句虽然也表达了祖父要继续耕田的意思,但缺乏原句那种强烈的肯定和执着的情感色彩。因此,原句在句式上的选择更能够凸显祖父热爱劳动、勤劳一生的形象。
1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根据选文内容,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人。她每天早起劳作,任劳任怨,是家庭的组织者和主要劳动者之一。她性格和蔼,从不打骂孩子,也从不与人吵架,使得家庭氛围和睦融洽。此外,她还具有朴素的阶级意识,同情并周济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展现出了她的仁慈和善良。在生活中,她非常节省,不允许家人染上不良习惯,这种俭朴的生活态度也对她的孩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综合来看,母亲是一个充满勤劳、慈爱和智慧的女性形象,她的品质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1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把握。
结合材料内容可知,这封朱德写给戴与龄的信,字里行间充满了深厚的情感。首先,我们可以读出朱德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沉热爱与坚定信念。他详细描述了抗战数月来的战况,尽管日寇占领了我国许多地方,但我国军队也恢复了许多名城,并深入到敌人后方作战,每天都取得大大小小的胜利。这种抗战的豪情壮志和对胜利的渴望,展现出了朱德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同时,信中也流露出朱德对家乡和亲友的深深思念与牵挂。他通过邓辉林等人的叙述,得知家乡好友的行迹和家中近况,感到十分欣慰。同时,他也对家中的两位母亲表达了深深的忧虑和关切,担心她们因年荒而缺乏食物,无法度过这个艰难的年份。这种对家人的深情牵挂,体现出了朱德作为儿子的孝心和作为长者的责任感。
此外,朱德在信中向戴与龄提出募捐的请求,也展现出了他的坦诚与无私。他明确表示自己十数年实无一钱,将来亦是如此,无法偿还这笔款项,希望戴与龄能将这笔钱作为捐助。这种不避讳自己的困境,坦诚向友人求助的态度,体现出了朱德的无私无畏和廉洁清正的高贵品质。
16.“我”买了一盆盛花期的白兰花,母亲很高兴;母亲生病让“我”照顾玉兰花;“我”摘了几朵白兰花,放在母亲的床头,母亲甜甜地笑了;闻到白兰花香,“我”想起了母亲。 17.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白兰花香代表着母亲对美好(生活)自然的向往和回忆,白兰花香象征着母亲明理、坚韧的性格,白兰花香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18.运用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玉兰树含苞绽放的美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19.相同点:都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和思念之情。不同点:《回忆我的母亲》具体阐述了母亲对“我”的教育意义,表达了“我”效忠民族和人民的决心。
【解析】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根据第④段“我买了一盆盛花期的白兰花,母亲开心得像个孩子”可知,“我”买了一盆盛花期的白兰花送给母亲,让她非常开心。
根据第⑧段“母亲电话,要把她的玉兰树搬到我家来,声音弱弱的”“立即回去陪她到医院检查。情况不好,住院”可知,母亲在生病期间,依然关心着她的白兰花,让“我”帮忙照顾。
根据第⑨段“住院期间,白兰花正开。我摘了几朵,放在她床头,她喃喃说,好香。然后,闭上眼,甜甜地笑了”可知,在母亲住院期间,“我”摘了几朵正在盛开的白兰花,放在她的床头,让她感到欣慰和喜悦。
根据第①段“闻到白兰花香,我就想起了老母亲”和第 段“春天来了,又一季白兰花要盛开”可知,每当闻到白兰花的香味,“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母亲,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
17.本题考查文学作品中意象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识别并分析“白兰花香”这一意象在整篇文章中的作用,包括作为线索贯穿全文、象征人物性格、传达情感和主题等。
“白兰花香”在文章中不仅作为线索贯穿全文,还具有更深层次的作用。根据第③段“你帮我买一盆白兰花吧,我见见青,闻闻香”以及第⑥段“母亲肯定不知道什么‘花是人的精神支柱’的高深哲理。她说,闻到了香,日子就好过,生活就美满”可知,白兰花香代表着母亲对美好生活、自然的向往和朴素的生活哲理。通过白兰花香,读者能够感受到母亲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根据第①段“母亲,大字不识,极明理。人瘦弱,却坚韧”以及全文对母亲的描述可知,白兰花香也象征着母亲明理、坚韧的性格。母亲一生经历了许多苦难,但她始终保持着乐观、坚强的态度,就像白兰花一样,在困境中依然能够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根据第①段“闻到白兰花香,我就想起了老母亲”以及全文对“我”和母亲之间深厚情感的描绘可知,白兰花香还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白兰花香成为“我”回忆母亲的一个重要载体,每当闻到这股香气,“我”就会想起和母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感受到母爱的温暖和力量。
18.本题考查词句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
“野红野红的”形容玉兰花含苞待放时的色彩鲜艳、自然野性的美;“有几分矜持”则赋予了玉兰花以人的性格特点,表现出它含苞时的娇羞和矜贵。而“盛开时,风吹花摇,颇自得”则进一步描绘了玉兰花盛开时的自信、自在,与风共舞的场景,展现了它的生命力和美丽。整句话不仅描绘了玉兰花的形态美,还通过拟人的手法,让读者感受到了玉兰花的情感和生命力,从而引发了读者对玉兰花的喜爱之情。
1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对比阅读分析。
相同点:两篇文章都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和深深的思念之情。在《闻到白兰花香》中,作者通过白兰花这一线索,串联起与母亲共度的时光和对母亲的怀念;在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中,作者则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现了母亲的勤劳、坚韧和善良,表达了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
不同点:根据《回忆我的母亲》“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等句子可知,朱德在文章中不仅回忆了母亲的生平和对自己的影响,还具体阐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意义,以及这些教育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如何影响自己的革命道路。而《闻到白兰花香》则更多地是通过白兰花这一意象,来传达对母亲的思念和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没有过多地阐述母亲对自己的具体教育意义。根据《回忆我的母亲》中“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等句子可知,朱德在文章的结尾表达了自己效忠民族和人民的决心,这也是对母亲深恩的一种报答。而《闻到白兰花香》则没有这样的政治色彩和明确的效忠表态,它更多地是一种个人情感的抒发和对母亲的怀念。
20.提示:此题要求用倒叙方式,能点明全文中心。示例:多年以后,我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懵懂少年,然而那次经历,依然影响着我的一生。
【详解】“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确定了写作的顺序,即倒叙。“特别是她勤劳一生”确定了写作内容。“我爱我母亲”确定了写作对象与中心。所写的开头段落,要模仿这种开头语句的内容与结构,但不要在词语上重复,且要扣住“美好”二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