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大雁归来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9大雁归来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6.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25 11:42:5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9 大雁归来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雾霭(ǎi) 纠正(jiū) 缄默(xián)
B.迁徙(xǐ) 撤回(zhé) 沼泽(zhǎo)
C.黑鹂(lí) 半蹼鹬(yù) 弥漫(mí)
D.喧闹(xuān) 频繁(bīn) 偶尔(ěr)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寒喧 赌注 偷偷摸摸
B.瞄准 守猎 一声不响
C.纠正 邀请 目空一切
D.滑翔 凋零 有益无陨
3.下列选项中,句子主干提取有误的一项是(  )
A.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主干:春天来到。
B.1946年4月11日,我们记录下来的大雁是642只。
主干:我们记录大雁。
C.单调枯燥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
主干:数字能激发感伤。
D.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
主干:孤雁是单身。
4.下列句子中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始终缄默无言。
B.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
C.返回的雁群,像凋残衰落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
D.上课迟到了,他向老师报告后,就偷偷摸摸地回到座位上。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大雁归来》标题中“归来”意味着曾经离去,在离去与归来中蕴涵着生物对气候、环境的反应。
B.《大雁归来》一文表达了作者对野生动物的喜爱之情,呼吁人们保护野生动物。
C.《大雁归来》一文做到了形象性、知识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
D.利奥波德是一个热心的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和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也是一个有着国际威望的科学家和环保主义者,被称为“英国的先知”。
二、填空题
6.本文《大雁归来》作者 ,生态学家,现代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誉为 国籍)“生态伦理之父”。
A.利奥波德 B.马克·吐温 C.美国 D.英国
7.大雁归来的季节是 ,飞行的路线是 ,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 ,十一月份的大雁 ,爱寻食 ,常六只列队飞,四月的夜间,大雁会一阵阵 。
8.解释下列词语或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缄默:
(2)凋零:
(3))雾霭:
(4) :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5) :―点儿声音都不发出,不吭一声。
第二部分 语言、综合素质
三、语言表达
9.仿照示例拟写句子。
【示例】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四、综合性学习
10.综合性学习。
(1)根据日常积累,正确选择“燕”与“雁”,填在下列诗句中的横线处。
①鸟啼芳树丫, 衔黄柳花。
②鸿 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③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 子傍谁飞。
④乡书何处达?归 洛阳边。
(2)小明默写古诗词时,总是区别不了“燕”与“雁”,很是苦恼,请你结合自己平时的积累,帮他总结出一些规律。
第三部分 阅读能力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大雁归来(节选)
①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②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撒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
③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紧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英里直达最近的太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
④3月的大雁则不同。尽管它们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着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11.文章在写大雁时还写到了主红雀、花鼠和乌鸦,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2.作者说“3月的大雁则不同”,3月的大雁与11月份的大雁有什么不同?
13.请从语言的特点方面品析下面的句子。
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14.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链接材料】
“沙乡”坐落在威斯康星河畔,是利奥波德精神上的栖居之地。他在此地买了一片被废弃的农场,其后多年间,他与家人在这里种树育林,重新恢复土地健康。《沙乡年鉴》问世时正值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黄金时代,人们狂热地消耗与改造自然,充满自信与乐观色彩,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自己是比自然更高高在上的存在。而利奥波德反其道而行之,他认为个人和个人以外的部分共同生活在同一共同体中。《沙乡年鉴》凝结了利奥波德前期的乡村感受与生活经历,他将与人类“共生”的范围扩大,由此形成了自身的土地伦理观。
阅读理解
冬口北国鸟
徐培学
①一日里,北方的麻雀是值得我们把它当作鹰来看待的。
②数九寒天,麻雀用一抹褐色,氤氲着不屈的情怀,在枝头曼妙地摇曳,温暖着我们的心情。它们是寒风中光秃秃的枝梢上印象派的花朵,用小小的身姿,俯仰间点缀着清冷的时光。
③麻雀原本是再普通不过的鸟儿,它形不惊人,声不迷人,平凡得像坊间的小狗小猫和一大片叫狗蛋的孩子。
④但麻雀又是值得我们敬重的。冬日麻雀最值得称颂的是它的坚守,与生它养它的土地不离不弃。麻雀——孤独的舞者,在北方冬日的天幕下,跳着并不优美但还算是灵动的舞。
⑤麻雀的聒噪,源于它们严寒中坚守的孤独。此时,鸟儿们都在冬日里噤了声,除了麻雀,谁还会来活跃冬日的气氛?
⑥忘记说一句,麻雀也叫北国鸟。
⑦不管首肯与否,我们都不得不承认,麻雀是城乡冬日里最活跃的意象,夸张一点说,麻雀几乎是冬日天空中唯一活跃的意象。
⑧冬日,皑皑白雪覆盖了一切,麻雀们如何寻找果腹的东西呢?冬日的麻雀是素食主义者,只能以草籽果腹。这个时候,人,乘虚而入,在雪地里,支上一只箩筐,下面撒上点谷粒,就等着麻雀上钩。那些不幸落入人手中的麻雀,任你威逼利诱,不吃不喝,目不斜视,视死如归。
⑨有人说:麻雀是动物界中最后的烈女。此话不假,麻雀不媚人,特立独行,是公认的唯一不向人类屈服的鸟儿。
⑩今天上午,我正在书房里写字,听到阳台上麻雀们欢快的叫声。抬头,隔了窗上的玻璃,就见十几只麻雀拥拥挤挤地站在窗台上,你挤我挨。像一串跃动的音符。间或一直丛墨自得地梳理着诅毛,还会忙中偷闲地跟伙伴们整理妆容。
饭后外出,走在路上,就有一群麻雀落在我的身前,我往前走,它们就往后退,等到我前进的速度足以大过它们跳跃着后退的速度时,它们便旋风般地飞起来,然后降落,再次在前面迎候着我。
想起去法国巴黎旅游时,在广场上,那几只站在我手上的麻雀,鑫焦惆怅;如果这群麻雀也会站在我的手上,哪怕只有一只。只有短短的一秒,那该多好啊!
它会站在我的手上吗?
鸟类学家亨德森说:“如果没有鸟类的作用,人类就不能在地球上生存!”
仿佛是突然间,我心里打一冷战:某一天,没有麻雀陪伴,我们的生活是一个什么样子呢?我有些惶恐。
15.为什么说麻雀是值得我们敬重的?
16.体会第⑩段画线的句子的表达特点及效果。
17.说说第 段的深层含义。
18.为什么作者直到第⑥段才交代麻雀也叫北国鸟?
第四部分 作文素养
六、作文
19. 不息的流水,是大自然的神奇之物。潺潺流水,激发着人们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之情;悠悠流水,引发人们对历史长河中无数英雄的怀想;滔滔江水,让人感悟到生命的时起时落……生命因流水而鲜活,景色因流水而秀美,情感因流水而丰富,艺术因流水而灵动……
请针对“流水”谈谈自己的感受。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的能力。
A .缄默(xián)——(jiān);
B.撤回(zhé)——(chè);
D.频繁(bīn)——(pín);
故选C。
2.C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形的能力。
A.寒喧——寒暄;
B.守猎——狩猎;
D.有益无陨——有益无损;
故选C。
3.B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主干。
B.“1946年4月11日”为时间状语,“我们记录下来的”为定语,修饰主语“大雁”;谓语“是”,宾语“642只”。因此句子主干为:大雁是642只;
故选B。
4.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缄默无言”沉默不说话。多因有顾忌,不便启口。这里用来形容他在敌人面前的表现,体现了他的顽强不屈,符合语境;
B.“目空一切”形容妄自尊大,一切都不放在眼里。这与句子里“高高飞过”相照应,符合语境;
C.“凋残衰落”指花木凋谢、植物凋零,也形容事物衰败、残破无存。这里用来形容大雁从空中落下来的状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符合语境;
D.“偷偷摸摸”形容瞒着人做事,不敢让人知道。句子里说他向老师报告后回到桌位,并没有瞒着人,不敢让人知道。因此“偷偷摸摸”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
故选D。
5.D
【详解】试题分析:对文学常识及文章内容的考查。D项,利奥波德是美国人而非英国人。故答案为D。
6. A 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大雁归来》,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环保先驱人物,“保护野生生物之父”“美国野生生物管理之父”,被称为“美国的先知”,被称为“一个热心的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故选AC。
7. 三月春天 笔直的 叫,喧嚷 一声不吭 玉米粒 喧闹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概括。
根据课文《大雁归来》第①段“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到了”概括可知,大雁归来的季节是:三月春天(春季)。根据第③段“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概括可知,大雁的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
根据第④段“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概括可知,大雁一接触到水就会:叫嚷起来。
根据第③段“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概括可知,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吭(一声不响)。
根据第③段“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捡食”与第⑥段“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从早到晚,它们一群一群地喧闹着往收割后的玉米地飞去”概括可知,大雁爱寻食:玉米粒。
根据第⑨段“在四月的夜间,当天气暖和得可以呆在屋外时,我们喜欢倾听大雁在沼泽中集会时的鸣叫。……刺耳的雁叫声出现了,并且带着一阵急促的混乱的回声。有翅膀在水上的拍打声,有蹼的划动而发出来的声音,还有观战者们激烈的辩论所发出的呼叫声。随后,一个深沉的声音算是最后发言,喧闹声也渐渐低沉下去”概括可知,四月的夜间,大雁会一阵阵:喧闹。据此作答即可。
8. (1)闭口不说话。 (2)(草木)凋谢零落。 (3)雾气。 (4)目空一切 (5)—声不响
【详解】缄,封闭。缄默:闭口不说话。
凋,衰败,衰落。零,(草木花叶)枯萎而落下。凋零:(草木)凋谢零落。
霭,云气;雾气。雾霭:雾气。
目空一切,汉语成语,拼音是mù kōng yī qiè,意思是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极端骄傲自大。出自《镜花缘》。
—声不响,汉语成语,拼音是bù shēng bù xiǎng,意思是指不说话;不出声。出自《子夜》。
9.【示例一】一棵树的叶子落光说明不了冬天,但当一片树林受不了十一月寒风的折磨时,冬天就来了。【示例二】一片落叶的飘零说明不了秋天,但当一层层叶子依偎在金黄的大地的怀抱时,秋天就来了。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此题作答时可以先列举一种自然现象,然后用具体的描写表现出其代表了哪个季节的特点。
10.(1) 燕 雁 燕 雁
(2)①“燕”多用于歌咏春天;“雁”多用于写秋天景象的诗歌中。②“燕”多用来表达对时序更迭、年华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雁”多用来表达游子的思乡之情。③“燕”多用以象征爱情;“雁”多用以象征边塞。
【详解】(1)本题考查理解诗句的能力。
①结合横线后的“衔”字,可推断此处应为在衔泥筑巢的“燕”;
②“几时到”写出一种期盼,故此处应是“鸿雁”传信;
③结合“旧家”“傍谁飞”可知,此处应是“燕”;
④结合“乡书”可知,此处应是诗人用以寄托对故乡的思念的“雁”。
(2)本题考查理解意象内涵的能力。结合积累可知,“燕”多用来歌咏春天,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大雁入秋南徙,所以“雁”多用于描写秋天景象的诗歌中。“燕”多用来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变迁、国破家亡的感慨和悲愤;“雁”则多用来寄托对故乡的思念,表达游子思乡之情。另外,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闻名,以此成为爱情的象征;大雁容易引发悲愁的意绪,故成为边塞诗中的典型意象,用以抒发羁旅情愁。
11.写主红雀和花鼠,衬托了迁徙时的大雁下定决心迁徙的风险和不易和信念的坚定,写乌鸦突出了大雁的飞行路线笔直。 12.3月份的大雁飞行路线是自由的,时飞时停,飞行的心态是自在安全的、轻松的;11月份的大雁飞行路线是直线,是一直飞行不敢停歇,飞行的心态是紧张的,有目的的。 13.用拟人手法,赋予大雁人的情感,写出了大雁对土地的深情。 14.作者把雁当做我们的客人,表现了对大雁的爱和尊重,作者认为大雁和人类一样,都是土地共同体的成员。
【解析】11.本题考查手法的运用。
结合第②段“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可知,将主红雀、花鼠与大雁进行对比,写出了大雁是真正的报春使者,对季节判断非常准确,所以它“一旦起程”就不再“撤回去”。主红雀和花鼠突出大雁一旦开始迁徙就不能停止的特点,表明大雁北归的决心之大。
12.本题考查分析内容概括要点。
根据第④段“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可知,三月份的大雁飞翔是拐来拐去的,自由惬意的飞翔。
根据第③段“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紧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英里直达最近的太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可知,大雁的飞翔是一条直线;根据“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可知,大雁的飞翔是一直不停歇的。
13.本题考查品析句子的能力。
“拐来拐去”意思是一会儿到这里,一会儿又到那里。“低语”低声地说话,这是拟人手法的运用,富有大雁以人的行为。“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也是拟人手法的运用。这里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重回的热情向大地问好的情景,表达了大雁对于大地的深情眷恋。
14.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理解。根据链接材料句子“而利奥波德反其道而行之,他认为个人和个人以外的部分共同生活在同一共同体中”,再结合文中的“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可见作者对于大雁的感情是充满“爱”的,像客人一样朋友他们。再结合链接材料中的“人们狂热地消耗与改造自然,充满自信与乐观色彩,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自己是比自然更高高在上的存在”可知表达了作者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作者认为大雁和人类一样,都是土地共同体的成员。
15.严寒中它仍坚守在生它养它的土地上;它是冬日天空中唯一活跃的意象;它是唯一不向人类区服的鸟儿。 16.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拥拥挤挤的麻雀”比喻成“一串音符”,又赋予麻雀以人的神态、动作,如“自得”“整理妆容”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麻雀的活泼可爱以及它们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17.表达了“我”对人与鸟类不和谐关系的失望和遗憾;也表达了“我”对人与鸟类之间建立和谐关系的渴望和向往。 18.前文介绍了麻雀虽然是平凡的,但它们是北国冬天唯一的坚守者。这正是它们被称为北国乌的原因。有了这样的铺垫,第⑥段的交代就显得自然,易于被读者接受。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的理解和运用,在熟悉和理解短文的基础上回答此题不难。
(1)此题从以下方面回答。①严寒中它仍坚守在生它养它的土地上;②它是冬日天空中唯一活跃的意象;③它是唯一不向人类区服的鸟儿。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第⑩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拥拥挤挤的麻雀”比喻成“一串音符”,又赋予麻雀以人的神态、动作,如“自得”“整理妆容”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麻雀的活泼可爱以及它们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能力,第 段表达了“我”对人与鸟类不和谐关系的失望和遗憾;也表达了“我”对人与鸟类之间建立和谐关系的渴望和向往。
(4)此题联系上下文来回答,作者直到第⑥段才交代麻雀也叫北国鸟,因为前文介绍了麻雀虽然是平凡的,但它们是北国冬天唯一的坚守者。这正是它们被称为北国乌的原因。有了这样的铺垫,第⑥段的交代就显得自然,易于被读者接受。
19.参考例文
我静静地展开书卷,吟诵着,感叹着。流水犹如那不可名状的豪情,流入了我的心扉。
是的,当我踏入屈原生命最后一刻的故事时,我是震撼的,我眼前的一片滔滔流水在奔腾。这位伟人高昂着头,坦然地面对奔腾的江水,将自己高超的志节与流水融为一体,向东奔去。他并没有消逝,是流水,拥抱了他的热情;也正是流水,接纳了他的洁白。
从那一刻起,我对流水充满了敬意,一种对历史长河中的豪情的折服。
水在汹涌,在奔流,流动着激情与生命的活力……
【详解】本题考查话题作文。
针对“流水”谈谈自己的感受。题干的材料已经给出了写作方向。所以要仔细分析材料中关键性的提示语。如“生命因流水而鲜活,景色因流水而秀美,情感因流水而丰富,艺术因流水而灵动”这几句。可以实写流水,也可以虚写流水。实写流水要以写景为主。虚写流水要以写人的精神、情感、艺术风格为主。如果要写得深刻,自然选择后者来写。如,“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我们感受到了朱敦儒强烈的亡国之痛,从而更激发了自己深厚的爱国精神;“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们看到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让我们坚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让我们看到在中华几千年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里,有多少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值得我们去敬仰,去追随……以此写景、记人、叙事、抒情,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