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 狼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积薪(xīn) 屠大窘(jǒng) 眈眈相向(dān)
B.假寐(mèi) 目似瞑(míng) 苫蔽成丘(zhàn)
C.尻尾(kāo) 意暇甚(xiá) 狼亦黠矣(xiá)
D.变诈(zhà) 倚其下(yǐ) 顷刻两毙(qīng)
2.下列句子停顿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止有剩骨 止:仅,只 B.顾野有麦场 顾:看,视。
C.其一犬坐于前 犬:狗 D.一狼洞其中 洞:挖洞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 B.乃悟前狼假寐
C.一狼洞其中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卿今当涂掌事 ②但当涉猎
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C.①见往事耳 ②止增笑耳
D.①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大惊曰
6.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翻译: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谨慎地跟着走了很远。
理解:寥寥数语,勾画出危急的处境,紧张的气氛,实在扣人心弦,为后面描述屠户的斗争策略做了铺垫。
B.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翻译: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理解:该句表现了屠户陷入“迁就退让”和“奋起反抗”的两难选择,他决定丢掉幻想准备抵抗,也突出了他的机智勇敢。
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翻译: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理解:文中的狼做出悠闲假象,是在耍弄诱敌包抄的花招,该句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出狼的狡诈形象。
7.下列对《狼》的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狠、狡诈、愚蠢的恶人。
B.本文说明对待这种象狼的恶人就应该象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C.狼虽然狡诈阴险,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
D.文中的狼虽然贪婪凶恶,但最后被屠户砍死,作者认为狼还是值得同情的。
二、填空题
8.填空。
《狼》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 ,是 代人,“聊斋”是他的 ,“志”是 的意思,“异”是 的意思。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一狼得骨止
(2)恐前后受其敌
(3)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4)一狼径去
(5)其一犬坐于前
(6)意暇甚
(7)一狼洞其中
(8)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0.请翻译文中的划线语句。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第二部分 语言、综合素质
三、语言表达
11.同学们搜集到了很多关于狼的成语、谚语、诗词等,从下列材料中,你能概括出“狼”的特性吗?
词语:狼藉,传说中狼群垫草而卧,起来时把草踏乱以消灭痕迹。
谚语:狼的头伸进羊圈,决不会谦虚地把身子留在外面。
诗词:瓦剌穷胡真犬豕,敢向边疆挠赤子。狼贪鼠窃去复来,不解偷生求速死。([明]于谦《出塞》)
12.第四小组开展重新设计作品人物命运的活动,请你仿照例句的形式重新设计教材第六单元某一个作品中的一个人物的命运。
例句:假如屠户没有勇敢斗争,他最终的命运只能是葬身狼腹。
假如
四、综合性学习
13.狼是一种我们十分熟悉的凶猛狡猾的动物,班级开展“狼”专题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成语积累】活动中,小丽同学搜集到两幅图,可她却猜不出与图片相关的狼的成语,请你告诉她。
(2)【“狼”与自然】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至少三条)
材料一:据动物学家介绍,狼是最团结的动物,当狼群不得不面对比自己强大的敌人时,定会群起而攻之。虽然狼通常独自活动,但你不会发现哪只狼在受伤时独自逃走。
材料二:一群狼突然向驯鹿群冲去,其中的一匹狼斜冲到鹿群中,抓破一头驯鹿的腿,又放开。然后,狼群耐心地等待时机。受伤的驯鹿渐渐失去大量血液、力气,当这头驯鹿已极为虚弱,再也无力反抗时,狼群开始出击。
材料三:据统计,狼群十次狩猎中只有一次是成功的,九次未果的狩猎不会让它们气馁,因为它们知道还有第十次,或者第十一次,甚至第十二次,胜利总会属于它们。
第三部分 阅读能力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
【甲】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A)。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乙】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①,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B)。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②(C)!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厅事:住所的堂屋。②贻患:留下祸患。
14.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参照今义推断 缀行甚远
结合字形推测 将啮其喉
联系本义引申 信不诬哉
根据语境理解 阳为亲昵
15.请将“矣”“耳”“耶”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 B.( ) C.( )
16.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稍 长 亦 颇 驯 竟 忘 其 为 狼
17.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18.请从甲文中摘录一句话,评价乙文中“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的行为。
19.甲乙两文中都有“杀狼”的情节,乙文写得简略,甲文则较详细。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说说甲文描写杀狼的情节好在哪里
第四部分 作文素养
六、作文
20.作文。
一屠晚归,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屠暴起,数刀毙之。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亦毙之。
上面是蒲松龄小说《狼》的主要故事情节。请根据情节提示,展开联想,合理想象,另拟一个题目,运用本学期学到的写人、记事方面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屠大窘(jǒng)——jiǒng;
B.苫蔽成丘(zhàn)——shàn:
D.顷刻两毙(qīng)——qǐng;
故选C。
2.D
【详解】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A.句意为: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其一”为指示代词,指两只狼中的另外一只,中间不能断开。“犬坐”意为像狗一样蹲坐,中间不能断开;正确划分为“其一/犬坐于前”;
B.句意为: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而”为连词,表示转折,应在其前断开。“又至”意为再次来到,中间不能断开;正确划分为“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句意为: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变诈”为名词,指的是“欺骗手段”,中间不能断开。正确划分为“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句意为: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意将隧入”是动作,“以攻其后也”是目的。划分正确;
故选D。
3.C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C.“其一犬坐于前”句意: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故选C。
4.B
【详解】本题考查词类活用。
A.句意: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地;
B.句意: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寐:睡觉;
C.句意: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洞:名词作动词,打洞;
D.句意: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隧:名词作状语,从柴草堆中打洞;
故选B。
5.C
【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动词,掌管/动词,应当;
B.介词,用/动词,认为;
C.两个“耳”都是语气词,罢了;
D.形容词,年长/副词,非常;
故选C。
6.C
【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A.“缀”是“紧跟;追随”的意思,本项译为“谨慎”有误;
B.“窘”是“处境困迫,为难”,本项译为“窘迫”有误;
故选C。
7.D
【详解】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
D.从“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可以看出,选项“作者认为狼还是值得同情的”的说法是错误的。文中并没有体现作者认为狼值得同情,文章通过写屠户杀狼,主要表现了屠户的勇敢镇定和狼的狡猾贪婪。
故选D。
8. 蒲松龄; 清; 书斋名; 记述; 奇怪的故事。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文学常识。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称,“志”是指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所写内容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郭沫若评价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9. 停止 攻击 名词作动词,上前 离开 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 神情、态度 动词,挖洞 名词作状语,从通道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为: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止:停止;
(2)句意为: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敌:攻击;
(3)句意为:两只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4)句意为: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去:离开;
(5)句意为: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
(6)句意为:神情悠闲得很。意:神情、态度;
(7)句意为: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洞:动词,挖洞;
(8)句意为: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隧:名词作状语,从通道。
10.(1)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前面。(2)禽兽的诡诈手段能与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详解】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少时:一会儿;径,径直;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坐,蹲坐;于,在;前,前面。
(2)句重点词语: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这里是“能有多少”的意思;哉,语气词,相当于“啊”;止增笑耳,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11.示例:狡猾、贪婪、凶恶、本性难改等。
【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传说中狼群垫草而卧,起来时把草踏乱以消灭痕迹”的内容可知,狼非常狡猾;
结合“狼的头伸进羊圈,决不会谦虚地把身子留在外面”可知,狼的野心一旦膨胀,将全部展示出来,可看出狼十分贪婪;
“瓦剌穷胡真犬豕,敢向边疆挠赤子。狼贪鼠窃去复来,不解偷生求速死”,意思是瓦剌这穷胡实在是犬豕,竟敢向边疆挠乱我百姓。像鼠狼般盗窃去了又来,不知道逃生却想来送死。狼贪鼠窃:像狼那样,像鼠那样盗窃。去复来:往返多次。由此可看出狼恨凶恶、本性难改。
12.示例一:假如皇帝认识到了错误,他一定会严惩骗子,奋发图强。
示例二:假如赫尔墨斯不那么爱慕虚荣,他一定不会自讨没趣。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作品的改编和句子仿写。按照例句的内容,可知对《狼》中的屠户设计了与原文不同的结局,用的是假设关系的复句。要求使用例句的句式,重新设计教材第六单元某一作品中一个人物的命运,结合第六单元一个作品的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想象合理即可。
示例:假如蚊子不那么得意忘形,他也许能够避开蜘蛛的陷阱。
13.(1)图一:引狼入室图二:狼狈为奸
(2)【示例】学会团结;学会勇敢;学会合作;学会等待;要不怕失败,百折不挠。
【详解】(1)本题考查成语积累的能力。
作答本题,首先要分析图片内容,然后由此推测有关狼的成语即可。图一,一个女孩和一只狼合租,允许狼和自己同住,由此推知相关成语是“引狼入室”;图二,结合文字提示可知,是一只狼和一只狈合作进羊圈吃羊,由此推知相关成语是“狼狈为奸”。
(2)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结合材料一内容,“狼是最团结的动物”“群起而攻之”可知,狼是团结的动物,群体意识很强;
结合材料二内容,“一群狼突然向驯鹿群冲去”可知,狼敢于以个体冲击驯鹿群,可见其勇敢;“当这头驯鹿已极为虚弱,再也无力反抗时,狼群开始出击”可知,狼群耐心地等待着时机,当目标无力反抗时才出击,可见其懂得等待、合作;
结合材料三内容,“因为它们知道还有第十次,或者第十一次,甚至第十二次,胜利总会属于它们”可知,狼群十次狩猎中只有一次是成功的,但它们从不畏惧失败,可见其不怕失败,百折不挠。据此作答即可。
14.(1) 紧跟 (尾随、连接) (2)咬 (3)确实(的确) (4)表面 15. 耳 矣 耶 16.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17.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18.狼亦黠矣 19.甲文运用了一系列动词,描绘了屠夫果断、迅速、连贯的动作,表现了屠夫丢弃幻想后,抵抗行动之坚决,使杀狼情节扣人心弦。
【解析】1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句中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第一空,该句意为:紧随着他走了很远。“缀”在现在有连接、组合的意思,再联系句意可推断此处“缀”意为:紧跟(尾随、连接)。
第二空,该句意为:要咬他的喉咙。“啮”这一字由“口”和“齿”组成,其意也应该与此有关,联系句意可推断此处“啮”意为:咬。
第三空,该句意为:确实不是诬蔑。“信”本义有诚实,真实;凭证;信用;相信等,这里联系句意可知此处“信”意为:确实(的确)。
第四空,该句意为:表面上假装亲昵。联系后文“而阴怀不测”可知,这句话是说狼子野心的人表面上假装亲昵,而背地里却心怀不轨。据此可推断此处“阳”意为:表面。
15.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使用。
A处,应使用“耳”。“耳”作为一个文言虚词,常用于句尾,表示限制或仅仅如此的意思,有时也用来加强语气。“止增笑耳”能够描述出前面“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的情况仅仅带来了笑声或者笑料,没有其它实质意义。“耳”字能够准确地传达出“仅仅增加笑料”的意思,并且符合文言文的表达习惯,同时加强了句子的语气,使嘲讽的语气更生动。
B处,应使用“矣”。“矣”作为文言虚词,常用于句末,表示感叹、陈述已毕或事情的发展变化。“更不止于野心矣”是对前面狼表面上假装亲昵,背地里却心怀不轨这一狼子野心行为的总结。在“更不止于野心”后使用“矣”,可以强调狼“不止于野心”这一观点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增强语气的力度。
C处,应使用“耶”。“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个人为什么要收养这两条狼给自己留下祸患呢?”这里明显表达了一种反问的语气。而“耶”是一个常见的疑问语气词,用于句尾表示疑问或反问。在这里它可以用来增强句子的反问语气,使句子意思更加完整和准确,语气更强烈。
16.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该句意为:稍微大了点,还是很驯服,竟然就忘了它们是狼。这句话中,“稍长”是一个完整的时间状语,表示小狼长大了些。“亦颇驯”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其中“亦”是副词,表示“也”,“颇”是程度副词,表示“很、相当”,“驯”是形容词,表示“温顺、驯服”。这个句子描述了小狼长大后的性格变化。“竟忘其为狼”是一个独立的句子,与前文形成逻辑上的转折关系,这里的“竟”表示出乎意料的结果,即主人竟然忘记了它们原本是狼。据此可断句为: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17.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
该句重点词: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这里是“能有多少”的意思。同时还应注意翻译出反问句的句式。
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乙文中“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意为: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察觉,要咬他的喉咙。联系前文“亦颇驯吗,竟忘其为狼”可知,两只狼经过长时间的驯养后,与家犬杂畜相安无事,给人一种温驯的错觉。但是从后来主人假装睡觉的时候才发现,两只狼竟然想要趁着他没察觉的时候咬他的喉咙。由此可知,两只狼“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的行为是十分阴险狡黠的,所以可以甲文中“狼亦黠矣”一句话进行评价。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19.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与赏析。
根据题干定位甲文描写杀狼的情节在第④段“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这句话中的“暴起”和“劈”两个动词,生动地展现了屠夫在抛却幻想后,突然跃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狼发起攻击的场景,既写出了他迅猛、连贯的动作,也凸显了屠夫的机警和果敢。其中的“断”字,既准确又形象地描绘了屠夫从狼的后方攻击,斩断狼的大腿,最终杀死狼的过程。整个杀狼的抵抗行动十分坚决,一系列动词将杀狼情节描述地扣人心弦。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甲:
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乙:
有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豢养,也和狗相安无事。稍微大了点,还是很驯服,竟然就忘了它们是狼。一天,主人白天躺在客厅里睡觉,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察觉,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于是就杀了狼取它们的皮用。这事是堂侄虞敦说的。狼子野心,这样的说法确实是可信的,确实不是诬蔑。它们凶恶的本性只不过是被深深地隐藏罢了,表面上假装亲昵,而暗地里却心怀不轨,更不单单有这么点野心。野兽有这样的情况不并足以说什么,为什么连人都会这样而留下祸患呢?
20.例文:
屠户与狼
一个屠户晚上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小路上。白天生意不错,担子中的肉被抢购一空,只剩下几根骨头了。他边哼着小调儿,边快步前行。
突然,屠户发现身后尾随着两只凶恶的狼,这两只狼眼睛冒着绿光,看样子是准备从屠户身上弄吃的。 屠户害怕极了,边走边在心里想办法。最后,屠户决定把骨头丢给狼,自己好趁机逃跑。不料一只狼有了骨头不追了,另一只仍然尾随其后,屠户只好又扔了一根骨头,后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先得到骨头的狼又追上来了。
“唉,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啊!”屠户恐惧地想着。不一会儿,骨头丢完了,可那两只贪得无厌的狼还是像刚开始一样一同跟在屠户后面……
屠户见两只狼不走,心里越来越害怕,心想:“我今天怎么这么倒霉啊,遇着这俩家伙,它们要是现在给我来个突然袭击,前后攻击我,可怎么办啊!要不干脆和它们拼了!”正想着,屠户往旁边一看,不远处的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中间还有场主堆积得像小山一样的柴草。屠户不由暗自庆幸,连忙飞奔到柴草旁边。屠户松了一口气,从肉担中抽出一把锋利的屠刀握在手中,等待着狼的进攻。
狼看到屠户这架势,瞪着双眼紧盯着屠户。过了一段时间,屠户惊奇地发现有一只狼走开了,只剩下一只狼像只狗似的蹲坐着,并且神情悠闲得很,眼睛都闭上了。屠户趁机一个箭步窜过去,猛一挥刀,砍在了狼的头上,然后又猛砍了几刀,终于把狼砍死了。屠户杀死狼后正准备回家,忽然想起:原先是两只狼啊,怎么只剩一只了呢?他转到柴草堆后面看了看,发现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面奋力地打洞,准备趁屠户不备,从后面攻击他。屠户不禁抹了一把冷汗,挥刀向身子已经钻进去一半的狼身上砍去,斩断了它的后腿,把这只狼也杀死了。
屠户这时才真正明白了之前那只狼的意图:它制造出的假象原来是为了诱惑自己啊。
天色更晚了,屠户趁着月亮的光辉,挑起扁担,继续上路了……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结合材料“一屠晚归,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屠暴起,数刀毙之。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亦毙之。”可知其基本情节为:一个屠户很晚回家,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屠户非常害怕,就把骨头投给狼。骨头扔完了以后,两只狼还像之前那样并排追赶。屠户处境非常窘迫,看到田野里有打麦场,就奔跑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和手里的刀。不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在前面。屠户突然起身,砍了几刀将狼杀死。转头看到堆积的柴草堆后面,一只狼正在其中打洞,就也将其杀死。结合“请根据情节提示,展开联想,合理想象”可知,应当采用想象和联想的手法对材料的情节进行扩展,“运用本学期学到的写人、记事方面的写作方法”可知,应当注重对人物行为、动作、神态、语言等刻画,以及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第二,选材构思。根据要求应当注意基本意思不要改变,可以在翻译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如可以在其中加入对屠户心理的描写,例如看到狼的跟随的害怕,看到狼假寐那种狡猾,屠户会想些什么,增加环境描写、增加狼的神态和动作描写……还可以描写狼以及屠户的动作等等。叙述情节既可以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如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情节展开,也可以以时间的变化为线索展开,如傍晚——夜深——后半夜,还可以以空间的转换为线索,叙述情节,如路上—田野—路上,注意故事情节的曲折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