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6.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25 12:0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父亲的病》一文中的“父亲”不是( )
A.小说中虚构的 B.生活中真实的
C.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 D.戏剧中的主角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与“怪哉” 这个典故无关的人物是( )
A.汉武帝 B.东方朔 C.魏征 D.刘伯温
3.鲁迅上课时常趁先生不注意用荆川纸绣像,绣得最多的是( )
A.《荡寇志》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4.《五猖会》写的是一种( )
A.迎神赛会 B.祭祀活动 C.民间艺术 D.杂技表演
5.下列神话不是出自《山海经》的是( )
A.精卫填海 B.夸父追日 C.大禹治水 D.愚公移山
6.《朝花夕拾》正文后的“后记”讲的是( )
A.本书的写作过程 B.本书的编纂过程
C.本书的修改过程 D.与《二十四孝图》相关的内容
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百草园”在( )
A.“我家的”后面 B.“我家的”前面 C.“我家的”左面 D.“我家的”右面
8.《狗 猫 鼠》写到了作者何种生活经历( )
A.养狗 B.养猫 C.养隐鼠 D.都不是
9.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
A.鲁迅写《范爱农》只为了回忆过去,记住以及想念爱农。
B.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发电报。
C.鲁迅记忆中的范爱农很坏。
D.《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第二部分 语言、综合素质
二、语言表达
10.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朝花夕拾》包含了鲁迅先生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有人根据这个内容拟写了一幅对联,请你根据上联内容,完成下联。
上联:朝花夕拾记录温馨回忆,兴味盎然
下联:
三、综合性学习
11.班级正在开展“走进《朝花夕拾》”读书汇报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工作。
活动前:
(1)班级准备以《阿长与〈山海经〉》为蓝本,把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部分内容编排成一个课本剧,请你完善编排流程。
第一步:认真研读《阿长与〈山海经〉》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演员认真排练
第五步:准备服装、道具和布景,进行彩排
(2)老师要求同学们认真倾听别人的汇报,并强调了倾听的意义。请你帮助老师补全下面的句子,要求句式和修辞手法前后一致。
倾听是一泓清泉,能滋润干涸的心田;倾听是一缕轻风,能吹散心头的迷雾; , 。
活动中:
(3)请你以“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开头、为即将开展的“《朝花夕拾》阅读分享课”写一段开场白。 (要求:紧扣活动主题,语句流畅、有文采;不超过100字)
(4)小语在阅读《五猖会》时,在下面的语段后作了批注:有谁在乎“我”的心里有多苦。请你分析:作者是如何写出“我”的“苦”的。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第三部分 信息整合能力
四、名著阅读
12.阅读《朝花夕拾》,完成下列表格。
阅读方法 助读资料 阅读任务
插图识文 此图为《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插图,该篇名为① 。
关注人物 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 选段中“他”的名字是② 。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选段体现了寿镜吾老师③ 的性格。
13.人,是可以一瞬间长大的。《朝花夕拾》中有不少瞬间对鲁迅的人生选择产生了深远影响,请写出其中一个,结合具体内容,分享你的阅读感受。
14.同学们在阅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时发现了下面两段文字中的“和蔼”,读一读,比一比,写出它在语段中的表达效果
文段 表达效果
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藤野先生》 (1)
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琐记》 (2)
15.在《朝花夕拾》里,鲁迅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对这部文学作品,有下面两种理解,你赞成哪一种,请结合作品的相关内容说明理由。
①《朝花夕拾》拾起的是真情。 ②《朝花夕拾》拾起的是反思。
16.《朝花夕拾》多侧面地反映了鲁迅先生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叙述了他性 格志趣形成的过 程和寻求民族光明的历程。如《五猖会》中① (事件),让我们在对比中知道了现在学习氛围的宽松和对学生个性的尊重;《② 》 (篇名)里作者回忆了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让我们在对比中明白自己现 在学习环境的优越;而《父亲的病》中③ (事件), 则会让我们在对 比中了解现在医学的发展和对生命的关注。
17.请从下列作品中选择一部,结合相关情节分析其中的父亲形象。
《朝花夕拾》“我”的父亲 《儒林外史》——匡超人之父匡太公
参考答案:
1.ACD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识记。
《父亲的病》出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不是小说,不是诗歌,不是戏剧,其中的“父亲”就是生活中鲁迅真实的父亲。
《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通过对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记述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是人们了解少年鲁迅的可贵篇章。
故选ACD。
2.ACD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掌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关于“怪哉”的原文是:“不知从哪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因此“怪哉”这个典故与东方朔有关,与其他三人无关;
故选ACD。
3.AB
【详解】考查名著内容。
根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可知,绣得最多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故选AB。
4.A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识记。
《五猖会》中原文为“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五猖庙名目就奇特。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因此“五猖会”是一种迎神赛会;
故选A。
5.D
【详解】考查名著内容。
A.出自《山海经》;该成语原意是神鸟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B.“夸父逐日”的意思是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该成语构词方式是主谓式;在句中作定语。成语出处《山海经·海外北经》;
C.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出自《山海经》;
D.愚公移山,出自战国·列御寇《列子·汤问》。这则成语形容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比喻努力不懈,不畏艰难,自能成事。
故选D。
6.D
【详解】考查名著内容。《后记》既是对“插图”的解释说明,也是对前文的补充交待。其中对插图的解释与《二十四孝图》相关。故选D。
7.A
【详解】考查名著内容。
根据原文中的“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可知,百草园在我家的后面;
故选A。
8.C
【详解】考查名著内容。
《狗·猫·鼠》讲述鲁迅仇猫的原因,写鲁迅饲养的小隐鼠被猫吃掉,鲁迅得知后便开始仇猫,并且想尽办法袭击它们。故选C。
9.D
【详解】A.《范爱农》是鲁迅于1926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追叙自己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迫害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选项中“只为了回忆过去”等内容表述有误;
B.阅读原文可知,范爱农不主张发电报是因为他觉得清政府对他们的电报没有任何反映,就算是发了也不会有任何效果。范爱农当时很清醒地看清了世界的本质,再加上他这个人非常倔直,所以便不加遮掩地说了出来,可见选项表述错误;
C.结合原著可知,“我”同范爱农在东京初识便产生了误会,觉得他“很可恶”,甚至以为“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到辛亥革命前一年,故乡重逢时,笑谈各自经历,便加深了彼此的理解。文章在留日学生的反清运动和辛亥革命后绍兴社会动荡的背景下,描写了范爱农热爱祖国,不随波逐流的性格特点,他是众多怀有激烈的爱国热情的战士之一,是个思想激进、个性倔直、不趋炎附势的正直青年,选项表述有误;
故选D。
10.旧事重提呈现理性批判,引人深思
【详解】本题考查对联和名著内容理解。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上联结构为“书名+动词+偏正短语+四字成语”;内容上:“记录温馨回忆”是该书的主要内容之一,“兴味盎然”是对这一内容的评价;
结合“《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朝花夕拾》包含了鲁迅先生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可拟写下联为:旧事重提展现理性批判,斗志昂扬。
11.(1) 改编故事内容 分配角色
(2) 倾听是一颗流星 能给予前行的希望
(3)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让我们走进《朝花夕拾》,走进鲁迅先生为我们勾画的一幅幅优美的生活画卷,走进他多姿多彩的童年吧!
(4)通过其他人的等待,衬托我急于看会却不得不背书的痛苦;通过对我的心理描写,表现作者急切而又痛苦的心情;通过在背书前盼望观看五猖会的兴奋心情与背书后的扫兴的鲜明的对比,突出我的痛苦。
【详解】(1)本题考查活动设计。题干要求为课本剧表演完善编排流程。课本剧就是把课文中叙事性的文章改编为戏剧形式,以戏剧语言来表达文章主题。表演课本剧首先要选合适的课文编写成剧本,然后组队分角色、熟背台词、准备道具等,而后进行排练。具体流程:
第一步:首先确定好课本剧,从学过的课文中选择最感兴趣的故事来表演,而且所选的文章要有故事情节和教育意义。选剧时要注意选择故事性强,情节波澜起伏。人物不多,性格鲜明突出。时空较集中,矛盾冲突尖锐。主要通过对话刻画人物的剧本;
第二步:对故事进行改编。我们要根据表演需要对故事内容进行改编。改编不能脱离课文主题。设计人物的台词、动作、表情,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让表演的舞台人物更加生动形象。
第三步:角色分配:根据剧本将角色分配给不同的学生,确定每个角色的演员,让他们对自己的角色进行深入了解,并在表演中充分发挥角色的特点。
第四步:排练。根据剧本进行排练,分别练习台词、动作和表情等,要注意人物形象的刻画和语言表达的自然流畅,通过多次的反复排练,让表演更加精彩。
第五步:准备服装、道具和布景,进行彩排。在表演中适当的使用舞美设计元素,比如舞台布置、服装、道具、音乐等,能够更好地展现故事的情节和气氛,让表演更加生动形象。
本题第一步认真研读《阿长与〈山海经〉》后,要对故事进行改编。主题要突出阿长对我的关心和她没有文化的身份、性格,我对阿长由不信任到震惊再到感激的情感。然后,分配角色,两个角色即阿长和我,要让演员熟悉角色的身份、性格、心理等。以便更好地发挥。
(2)本题考查仿写的能力。
仿句,要求有四,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四是写作手法或修辞方法相同。要先分析例句的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本题要围绕“倾听”的主题,形式上,运用比喻的修辞,按照划线句的结构形式“倾听是……,能……”仿写即可。
示例:倾听是一颗水珠,能折射出热情的光芒。
(3)本题考查拟写开场白。开场白,是活动开始之前,主持人用来导入节目、渲染气氛、调动观众情绪的话。拟写时要注意措辞和气氛的配合,注意要贴合主题。这道题要紧扣“走进小说天地”这一主题,注意修辞的运用,以让开场白富有文采。还要注意语言要有现场感,情感真挚等。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鲁迅先生,漫步在历史古老的海滩上,拾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珍藏起他童年美好的回忆。俗话说,读一书,开一扇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追随先生的脚步去感受那一缕缕的美好吧,我宣布,以“走进《朝花夕拾》”为主题的读书汇报活动正式开始!
(4)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
结合第一段“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可知,通过其他人的等待,衬托我急于看会却不得不背书的痛苦;结合“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可知,通过对我的心理描写,表现作者急切而又痛苦的心情;结合原文和最后一段“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可知,通过在背书前盼望观看五猖会的兴奋心情与背书后的扫兴的鲜明的对比,突出我的痛苦。
12. 《阿长与〈山海经〉》 范爱农 慈祥和蔼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和人物情节。
第一空。结合图片上一个妇人和一个小孩可知对应的是《朝花夕拾》中《阿长与〈山海经〉》中的内容。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书《山海经》之后,对她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和对儿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第二空。结合“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可知选自《朝花夕拾》中的《范爱农》一篇,作者通过追叙自己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迫害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第三空。结合“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可知:寿镜吾先生有一条戒尺,也有罚跪的规则,说明他是一个比较严格、严厉的老师。“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说明他对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有时只是瞪几眼,吓唬一下学生,提醒他们要注意纪律,由此可见寿镜吾先生内心善良,是个慈祥和蔼的老师。
13.示例一:《父亲的病》中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名医”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最终父亲被庸医治死,(庸医误人为要点)鲁迅决定去日本学医救国。示例二:《藤野先生》中回忆日本学医的经历,“匿名信事件”和“看影片事件”使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伤害,更看到中国人的愚昧麻木,鲁迅决定弃医从文,去解救国人的思想。(其他答案结合名著内容言之有理亦可。)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结合原著具体内容,不必面面俱到,选择对他产生影响的情节来分析,要点明这种影响是什么。
示例1:《阿长与<山海经>》。主人公阿长,是童年鲁迅的保姆,为他买来《山海经》,使他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影响了他的一生。
示例2:《父亲的病》。由于父亲的病而奔走药铺与当铺,看到那些所谓的“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他们勒索钱财、巫医不分、故弄玄虚、草菅人命的实质,使鲁迅在世态炎凉中引发了对国民性的深刻思考,走上了学医救民的道路。
示例3:《藤野先生》。一方面,藤野先生对鲁迅热情,尊重,毫无民族偏见,对鲁迅的治学态度和对日本的观念都产生了深切的影响;另一方面,“匿名信事件”和 “看电影事件”改变了鲁迅学医的想法,认识到“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从而有了鲁迅后面的弃医从文。
14.示例:(1)《藤野先生》中的“和蔼”写出来藤野先生的温和可亲、平易近人,表现了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怀;
(2)《琐记》中的“和蔼”是褒词贬用,讽刺了衍太太虚伪、心术不正和喜欢使坏的嘴脸。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
(1)《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认真负责、热诚待人、没有民族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的好老师,他曾为鲁迅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验,临别时还赠送给鲁迅照片,对鲁迅先生影响深远。阅读文段可知,这里写的是藤野先生给“我”纠正解剖图的事情,此处的“和蔼”写出了藤野先生在指导“我”纠正解剖图时的温和可亲、平易近人,表现了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怀,也表现了成年后的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念。
(2)《琐记》中的衍太太喜欢使坏,怂恿孩子们冬天吃冰;鼓励孩子们“打旋子”,孩子摔倒了又推卸责任;给“我”看不健康的画;挑唆“我”偷母亲的首饰卖钱并散播谣言。这里的“和蔼”并非是称赞衍太太,而是褒词贬用,强烈地讽刺了衍太太虚伪、心术不正和喜欢使坏的嘴脸,借以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某些阴暗面和人性的弱点,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这类人的强烈不满和批判。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15.示例一:《朝花夕拾》拾起的是真情。②《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对长妈妈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③《藤野先生》抒写对亲切关怀和严格教诲自己的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范爱农》是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深切同情;全文处处流露着真情。
示例二:《朝花夕拾》拾起的是反思,②《五猖会》写父亲在看五猖会前要求“我“背书的事,表达了对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的批判和不满,展现了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巨大鸿沟,是鲁迅对封建教育的深刻反思和批判。③《无常》是对生活中“人格”不如“鬼格”现象的反思,《二十四孝图》是对封建孝道的批判和反思。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名著内容。从下面两种理解中选择一种,结合名著内容说明理由即可。
例如:选《朝花夕拾》拾起的是真情:《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回忆了长妈妈给自己买《山海经》的经历,表达了对长妈妈深深地怀念之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回忆了在百草园的景物、玩耍的经历和在三味书屋学习的时候,表达了对百草园的喜爱和对童年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 还有《藤野先生》一文中的藤野先生,当鲁迅在仙台医专求学遭遇种种不公与歧视时,是他给予了及时的安慰与劝导,他的关心,他的热情,他的无私,“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都不可遏制地让鲁迅孤寂的心理充盈温暖。 还有《范爱农》一文里的范爱农,这个外冷内热、倔强得有点极端的同龄人,从前似乎是有意处处为难鲁迅先生,当冰释前嫌,二人引为知己,无话不说,因而这篇文章里还有鲁迅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深切同情和怀念之情。这本散文集处处流露出真情,因而说《朝花夕拾》拾起的是真情。
又如:选《朝花夕拾》拾起的是反思:《藤野先生》一文中写了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备受歧视,在“看电影”事件中看到中国人精神上的麻木、国家的落后与国民的愚昧让他倍感痛苦。于是毅然觉醒,认识到第一要紧事便是改变中国人精神上的愚昧与麻木,最后决定弃医从文,要从思想上拯救国民的落后,这里体现了他对封建落后社会的反思;《五猖会》中,当小鲁迅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会,却被父亲要求背《鉴略》,父亲的这种行为遏制了孩子的天性,体现了鲁迅对封建教育的批判和反思;《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对《郭巨埋儿》《老莱娱亲》等封建孝道故事中不顾儿童性命和幼稚封建的愚孝进行了批判,这体现的是作者对封建孝道的批判和反思。这篇文中多处充满着批判和反思,因而说《朝花夕拾》拾起的是反思。
16. 父亲让“我”背《鉴略》 琐记 父亲在庸医延误下丧命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五猖会》记述的是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情绪,而这种少年的欢快心情却因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而冲淡,从而展示了旧式教育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
《琐记》介绍了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为追求新知识,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一段生活经历。文章从作者切身感受出发,写出了进化论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对进步青年的影响。
《父亲的病》讲述父亲患严重的水肿病,家里请了两位人称“神医”的医生来看,父亲最终还是死了。作者用讽刺的笔调写了庸医误人,以两个“名医”的药引一个比一个独特,表现了某些中医的故作高深,通过他们的相继借故辞去,体现出父亲的病一步步恶化,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名医们庸医误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深切的痛恨。
17.示例1:《朝花夕拾》中“我”的父亲:严厉和迂腐。对于鲁迅的教育,他十分重视,从不懈怠,在《五猖会》中父亲一味地强迫“我”背诵诗文《鉴略》。
示例2:《儒林外史》匡太公:正直刚正,有气节。让匡超人寻一门亲事,要穷人家的女儿,不可贪图富贵,攀高结贵。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结合名著内容分析其中的父亲形象即可。
《朝花夕拾》——“我”的父亲:《五猖会》一文中展现出来的“我”的父亲是严厉迂腐的形象。他重视鲁迅的教育,在“我”急切的想去看五猖会时,父亲却拦住“我”,让“我”背诵苦涩难懂的诗文《鉴略》,从此处可以体现出鲁迅对“旧式教育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的批判,表达了鲁迅先生强烈指责封建旧式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趋于封建旧式思想、不了解孩子心理的人。
《儒林外史》——匡太公:教子有方。儿子匡超人最初是一个首孝悌、好读书的清秀书生,与他的教育分不开。正直刚正,有气节。他让匡超人娶穷人家的女儿,不可贪图富贵,攀高结贵。临死之前叮嘱匡超人,功名是身外之物,德行要紧,不可改变初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