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古诗三首
(部编版)六年级
上
www.21cnjy.com
第6课时
一
素养目标
目录
学习活动
二
理解诗意
三
体会诗情
四
课后作业
五
六
课堂板书
一
素养目标
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
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
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节奏美。
拓展了解有关诗词的文学知识,掌握诗人的抒情方式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
想象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感受自然的美好。
二
学习活动
猜一猜:
小时有牙,老来有牙,半老不少,反倒没牙。
(打一天体)
你还知道哪些望月思故乡的古诗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张继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张九龄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三
理解诗意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体会诗情
根据下面的朗读节奏,自己再读一读古诗。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
/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 轼
/
/
/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运用多种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能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验证自学时的理解是否准确。
借助想象到的画面内容,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自主学习理解诗意
四
体会诗情
全班同学自主分成四个古诗交流小组。每一个小组围绕着古诗中景”与“情”展开讨论,重点交流哪些景物引发了作者的情思,作者是如何触景生情、融情于景的,深入理解诗词表达的情感。
宿建德江
诗人写诗的时间是在——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
诗题意思、时间、地点、大致内容
宿
我们在学习古诗时一般会运用哪些方法?
(大声朗读、边看插图边想象、借助注释、查阅工具书,同学之间相互相探讨……)
回顾方法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注 释
【泊】停船靠岸。
【烟渚】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渚,水中间
的小块陆地。
翻 译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沙洲边上,正是日暮时
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愁新
诗人的这种“新愁”是怎么产生的呢?
因为日暮,江面上会烟雾迷蒙,诗人被迫夜宿江边。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作者心里为什么会“愁新”?他满怀愁绪向谁诉说呢?
诗中的“客”指的是谁呢?
(诗人自己)
孟浩然,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诗人踌躇满志地去往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实现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结果科举未中,他孤身一人失意东归,开始了漫游吴越的生活。
背景资料
齐读后两句诗,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读了这首诗后,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
孤独、沧桑、凄凉……
讨论交流
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呢?
愁
人在旅途,漂泊不定,许多诗人都留下了满怀惆怅和绵绵愁绪的诗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宿建德江》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带着这种感觉,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五
课堂板书
宿
建
德
江
泊舟烟渚
日暮愁新
野旷天低
江清月近
日暮愁生,触景生情
清江明月,借景抒情
羁旅他乡
失意孤独
六
拓展作业
1.背诵并默写《宿建德江》
2.通过ppt展示、诗词配画等多种形式汇报本小组对古诗词学习讨论的结果。
课程结束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
课题:宿建德江
内容分析:本课由三首极富画面感的古诗词组成。《宿建德江》刻画了秋江暮色,写出了诗人的羁旅之思;《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述了西湖雨中奇景,将一场突然而至的夏雨写得十分生动;《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则写出了乡村夏夜的宁静优美。
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节奏美。 ②语言运用:拓展了解有关诗词的文学知识,掌握诗人的抒情方式。 ③思维能力: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 ④审美创造:想象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感受自然的美好。
学习重点难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爱恋之情; 2.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活动流程:根据“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要求,本单元学习大任务就可以确定为,“开启奇思妙想研学之旅”并根据大任务设计了三个分任务,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任务驱动中主动学习,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语文学习经验,建构适应未来学习和生活所需的基本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情境导入:时光荏苒,快乐的暑假结束了,新的学期悄然而至。为了迎接新学期的开始,老师给同学们安排了一次充满奇思妙想的研学之旅,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啦! 第二站:穿越时空的古诗之旅(活动一:打卡古诗中的画面)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趣味导入: 出示课件:小时有牙,老来有牙,半老不少,反倒没牙。(打一天体) 2.教师创设情境:“古时明月在,故人何时归”。在中国人的心中,故乡深深植根,他们将思乡之情寄托于那明亮的月光之上。张继在《枫桥夜泊》中写道:“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望月思故乡的古诗吗? 诗词中也有许多写景的句子,绝妙逼真,让后人赞叹不绝。“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接下来我们将在月色中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透过诗人的视觉来欣赏大自然的美丽。 猜谜语,根据情境联想古诗。为后边的学习新课激发兴趣
设计意图:以“谜语”导入新课,以诗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兴趣与热爱,为学好本课古诗词作情感铺垫。
板块二 初读诗歌,读出节奏
1.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指名读,教师范读,指导正音。 (1)教师范读,划分节奏。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读古诗,注意字音和节奏
设计意图:读古诗,正确划分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律感,初步了解古诗的韵律美,想象古诗所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我国古诗词的情感。
第三节:自主学习,理解诗意。
1.回顾方法,自主学诗 教师引动提问:同学们,请你想一想我们在学习古诗时一般有哪些方法? 学生自由发言,多次阅读、边看插图边想象、借助注释、查阅工具书、同学之间相互探讨) 教师布置任务: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自学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意。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批注。 2.拓展知识,展开想象。 (1)能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验证自学时的理解是否准确。再次阅读四首古诗词,借助想象到的画面内容,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思考古诗学习的方法都有哪些。 自主学习古诗,初步了解古诗大意能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验证自学时的理解是否准确。 边读边想象画面,借助想象到的画面内容,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第四节:学习探究 分享感悟
教师布置任务:每位同学选择一首最想与同学交流的古诗,全班同学自主分成四个古诗交流小组。组织每一个小组围绕着古诗中的“景”与“情”展开讨论,重点交流哪些景物引发了作者的情思,作者是如何触景生情、融情于景的,深入理解诗词表达的情感。 自主探究一:《宿建德江》 1.理解诗意:结合文中注释和课本插图,指定学生说一说从这首诗中你读到了什么信息?(诗题意思、时间、地点、大致内容等)随文识字(“德”字要写得左窄右宽,“心”上面的一横不能丢。) 学生预设:借助工具书、注释、插图理解:“宿”,住;“移舟”,划船;“泊”,停靠;“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日暮”,黄昏时分。 2.探究交流:利用搜集到的资料理解“日暮客愁新”的意思。“客”指诗人,“愁新”指新的愁绪。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赏读诗句:诗人此时科举失利,仕途受到打击,孑然一身漫游他乡,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不免顿生愁绪,谁来读一读这满怀的愁绪?(齐读后两句) 3.想象画面。 (1)赏读诗句:齐读后两句诗,想象意境。你眼前浮现出什么画面? (2)出示图片,理解“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齐读古诗,同学们,此时,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教师引导想象: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这幅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感觉? 学生预设:孤独、沧桑、凄凉。 (4)齐读古诗。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融入诗的字里行间。 4.体会诗情。 展开讨论:你觉得诗中哪个字眼最能打动人心呢?(愁) (1)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诗句感受“愁”:人在旅途,漂泊不定,许多诗人都留下满怀惆怅和绵绵愁绪的诗句。(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2)体会诗情:夕阳西下、飞鸟归林的黄昏时刻,也正是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返回家中的时刻,而此时的诗人则只能在停靠岸边的船上过夜,因此新的羁旅之情便油然而生。满怀愁绪无处诉说,似乎只有江月知晓他孤寂的心情。整首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诗人自己心中的愁绪。 5.背诵积累:出示背景画面联想诗句,背诵整首诗。 探究阅读第一首古诗《宿建德江》 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情 回忆学过的诗句感受“愁” 学生带着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背诵古诗
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情,使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层次分明。这样既能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又有助于学生深入体会诗人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中指导学生习得学法,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课堂板书:
拓展作业:1.背诵并默写这一首诗词。 2.通过ppt展示、诗词配画等多种形式汇报本小组对古诗词学习讨论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