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戊戌变法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戊戌变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18 09:5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温故知新:1、洋务运动的时间?领导阶级?2、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3、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2)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3)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4)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4、洋务运动的结局是什么?标志是?(1)破产;
(2)标志: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地主阶级洋务派第7课戊戌变法变封建君主专制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学习目标:1、什么是公车上书?它的地位和作用怎样?
2、戊戌变法主要内容有哪些?
3、戊戌变法103天就失败了,原因是什么?重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第一幕:公车上书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自学提纲(阅读<公车上书>)回答问题
1、公车上书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2、公车上书发生在什么时间?
3、公车上书的领导人是谁?
4、公车上书的内容有哪些?
5、公车上书的结果及影响是什么?
公车上书
汉代用公家的马车接送被选拔的读书人赴京,后来就以“公车”作为进京应试举人的代称。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内容: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结果:没有达到目的影响: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要救中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习外国”——康有为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时间/地点:1895年/北京 “公车上书”虽没有成功,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却将它印发
全国,引发了各阶层人士的广泛关注,促进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1895年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思想由书生议政,
舆论宣传发展成为社会请愿、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并由此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公车上书这件事反映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什么样的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二幕:精心准备自学提纲:
康有为在“公车上书”失败后,为实现改革愿望又作了哪些准备活动?维新派积极宣传维新思想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与顽固派论战《中外纪闻》强学会万木草堂制造变法舆论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进行的活动:继续上书百日维新材料: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
……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
乱机遍伏,既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1、清帝是指谁?2、“瓜分豆剖”和“揭竿斩木”各指什么?3、当时的清帝为什么会同意变法?光绪帝帝国主义的瓜分和中国人民的起义反抗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的关系光绪,名叫爱新觉罗·载湉(tian)
(公元1871—1908年),道光帝之孙,同治帝从弟。他是慈禧太后的外甥(妹妹的儿子)。
当年轻的同治帝死后,慈禧太后为了继续掌握政权,于是就让当时只有四岁的光绪继承皇位,由她再度进行“垂帘听政”。
直至光绪长到十九岁时,慈禧太后才只好声称“撤帘归政”,但是她仍操纵实权不放,光绪实际上仍是个傀儡皇帝。 光绪皇帝梦夺权光绪皇帝为什么支持变法呢?
1.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光绪帝不愿做亡国之君,要变法图强。
2.光绪帝想利用维新变法之机,夺取实权,改变傀儡地位。结合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百日维新发生在哪一年?
2、百日维新的内容是什么?
3、结果怎样?
4、戊戌变法有何意义?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高潮第三幕:大展宏图1、时间:
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历时103天。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文化教育: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 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训练新式军队。打击了封建
官僚制度
反映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需求2、内容:3、结果: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下令逮捕维新人士。戊戌变法失败了。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逮捕了维新派人士,掌握清政府全权,标志戊戌变法失败。结果:变法失败标志——戊戌政变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暴崩,享年38岁.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杨锐西太后弄权政变
六君子人头落地同学们,你们认为他的死是否值得呢?“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而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戊戌变法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是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是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作用:戊戌维新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
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1)客观原因: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2)主观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态度、方法、力量)
(3)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性质,没有为变法提供良好的环境历史启示: 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议一议,“贼”指谁?为什么“无力回天”?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这次变法失败说明了什么? 课堂练习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小,变法运动缺乏群众基础,所以很难成功谭嗣同想做第一个中国因变法而牺牲的人,希望唤醒人们的觉醒。(彰显出强烈的爱国思想和为追求理想勇于牺牲的精神。说明改良主义在中国行不通,只有推翻腐朽的清王朝才能摆脱列强的侵略,使国家富强。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及侵华列强戊戌变法的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封建势力进行阻挠破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公车上书揭开序幕创办报刊建强学会百日维新实行变法戊戌政变变法失败戊戌变法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万国公报》创办
C.强学会成立 D.戊戌政变A 2.康梁组织“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始是( )
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B. 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
C. 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D. 《马关条约》的签订D3.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的根本原因是( )
A. 变法触动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
B. 光绪帝借“变法”向慈禧太后夺权
C. 变法不利于清王朝统治稳固D. 变法改变了祖宗的例律A4.“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这段材料反映了这次改革的性质是( )
A.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B.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C. 人民群众的反封建斗争
D. 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斗争B5.某中学排演一场《戊戌变法》的历史剧,张军饰演变法时期的一位商人,那么他应最赞同下列哪项法令
A. 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B.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C.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 训练新式军队C6.下列戊戌变法的法令中,与洋务派采取的措施相似的是( )
A.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B.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D.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D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变者,天下之公理。”
材料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回答:
(1)维新派为了开展变法,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2)材料二这段话是谁说的?
(3)你认为他们无力回天的原因是什么?
答:公车上书、创办《万国公报》、组织强学会、与顽固派论战。答:谭嗣同。答:顽固派势力强大,维新派力量弱小思考:
假如你是农民,你会支持变法吗?为什么
假如你是政府官员, 你会支持变法吗?为什么?
假如你是资产阶级,你对变法满意吗?
假如你是光绪皇帝,你对变法满意吗?
提示:
农民:农工商总局;没有土地问题。
官员:裁汰冗员;澄清吏治。
资产阶级:上书言事;发展工商等;无君主立宪。
光绪:可以大展宏图,但步履维艰;落实难;受牵制,没实权;没军权。力量单薄。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