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 配套教学设计(29)

文档属性

名称 浮力 配套教学设计(29)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5-12-18 09:47:05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到通过有序整理和复习对科学整体理解的重要性,养成对知识进行整理反思和再思考的态度习惯,激发学生对沉与浮的进一步的探究兴趣。
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3.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4.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5.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容易沉。
6.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7.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就上浮,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2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认知,重的物体容易下沉,轻的物体容易上浮。所以接受本单元内容比较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材设计出发,首先学习同种材料的物体在水中的沉和浮,然后,不同材料物体的沉和浮。通过学习,学生明白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他们的体积大小沉浮是不变的。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情况下,重量大的容易沉,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容易沉。然后分别从排开的水量、液体相同、液体不同来研究沉和浮。积极调用学生感兴趣的科学课本中实验图,进行知识的整理、提升和联结,通过观察实验图片回忆实验关键内容,整理得出科学原理,深化原理生成,使学生得到复习的同时也对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度理解。
3重点难点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达成沉与浮的单元梳理,实现对知识的再思考、和有效提升。通过师生共勉,实现学生对沉与浮的整个单元的知识巩固和整理。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沉和浮单元复复习以及梳理
上课,今天我们要来复习第一单元《沉与浮》,通过平时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已经对这一单元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解。今天我们要沿着课堂主线,对单元知识进行梳理和提高,我希望同学们能一起参与进来。
活动2【活动】学生活动谈感想
同学们个别谈谈自己所掌握的第一单元知识,说得越多越好!
活动3【活动】小组合作
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的方法整理第一单元知识。尽可能有不同的方法,要求整理得精炼并且全面。活动结束,请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发言,展示研究成果,同时主要谈谈小组是如何分工合作,采用怎么样的手段来梳理单元知识的。
活动4【讲授】沿着课堂单元主线进行单元整理和巩固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师:同学们,关于物体的沉与浮我相信同学们在课堂上和生活中都对它进行过研究,具体在理解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思考中,我们从多方面进行思考研究,发现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时有一定的标准。
师生:我们发现同种材料的沉浮有一定的规律。用课件导出实验图景课本P3切割图,启发学生发现和描述实验前后的沉浮状况,并得出观察和思考结果,课件导出概念(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进行切割,沉浮状况状况不变。)
师生:同种材料切割时发现有规律,那么同种材料进行组合会怎样?用课件导出课本P4组合图,启发学生回忆课堂实验说一说其中的原理,课件导出概念(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进行组合,它们的沉浮状况不变。)
师生:。教师引导学生对刚才的两组结论进行归纳总结,然后总结性概念(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并请学生读一读概念原理。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师生:那么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通过师生谈话得出概念(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既然我们知道物体沉浮与重量和体积都有关,那么面对重量和体积两个变量,课堂上我们有是怎样研究的呢?师生谈话后,课件导出课本P5左下实验情境图,让学生通过回忆说一说5个体积相同的彩球,在沉浮上的规律,得出概念,课件导出概念(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
师生:体积相同的物体有沉浮规律,那么重量相同又怎样的规律呢?师生谈话课件导出课本P5实验情境图,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其中的原理。得出并用课件导出概念(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师:当我们得出上面两个概念时,我们有一种莫名的高兴,因为我们对物体的沉浮有了研究的进展,但是科学就是这样,有了成果,就会急着去思考生活中的应用,接下来我们要来回顾海军中被称为海底幽灵的潜艇。
师生:教师用课件导出课本P6下图潜艇原理图,由学生上台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明潜艇沉浮工作原理。
教师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引出并用课件导出潜水艇沉浮原理(潜水艇是利用水舱注水和排水的过程来改变自身重量,而实现潜水艇的沉浮的。)并请学生读一读。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师:同学们经过对物体沉浮的研究后,课程还安排我们进行有趣的橡皮泥沉浮的研究。用课件导出课本P7试验情境图。
生:让学生小议橡皮泥的沉浮原理。
师:教师在学生讨论中,得出橡皮泥在捏成实心时排水量小,而捏成空心船时排水量大的原理,经过橡皮泥图片对比,得出排水量决定沉浮的道理和钢铁船也是利用排水量大的原理。用课件导出概念(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4、浮力
师:同学们物体在水中会产生沉浮现象,那么物体在水中受到哪些力呢?
生:浮力和重力。
师:那么什么叫浮力呢?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生:物体在水中有一种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师:用课件导出课本P12木块水面漂浮图,请学生根据图说一说图上的沉浮原理。教师总结得出概念,课件导出概念(当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
师生:漂浮的物体怎样让它沉入水中呢?教师借机导出课本P13实验情境图,教师进行引导,通过前后对比想象实验过程,重点得出体积与浮力和物体上浮原理,即课件导出概念(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
5、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浮力吗
师:课件出示课本P16课本图片,问: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浮力吗?
学生讨论,并交流,得出下沉的物体具有一定排水量,所以也有浮力的作用。主要借用下沉图片,分析水中物体浮力的存在,以及浮力大小的关系和下沉的条件,即课件导出概念(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也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并读一读概念。
6、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师生:课件出示课本P17实验情境图片,回忆当时的实验情景,让学生猜一猜哪一杯是盐水,并说一说怎样才能让马铃薯浮出水面和还有哪些液体也可以让马铃薯浮起来。课件展示得出概念(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7、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师生:通过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的观察,我们发现马铃薯可以浮在不同的液体中,也激发了我们去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教师出示课本P20上面的表格,让学生观察表格中塑料块、清水、浓盐水和食用油的1立方厘米轻重,然后让学生猜一猜将塑料块分别放入后面三种液体中会怎样?说一说原因,找出1立方厘米轻的物体容易浮在上面,1立方厘米重的物体容易沉在下面的基本原理。
师生:接着课件出示课本P20图片,请学生说一说软木塞、塑料块和葡萄在油、水和糖浆中的沉浮原因,然后由学生将铜砝码浮在水银上的原理进行说明。最后介绍比重计的原理和作用,让学生懂得如何使用和比重计的现实意义。课件得出概念(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的物体,在水中上浮。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并重点朗读概念(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活动5【活动】总结复习内容(建构知识树)
总结复习内容,进行单元总概念的阅读整理,并进行单元知识深入归纳,提供知识树的方式引导学生用更系统更全面的观点来复习单元知识。完成后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整理作业。
活动6【练习】巩固环节
一、我来判一判:
1、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四分之一大小放入水中就是浮的。 ( )
2、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中也是沉的。 ( )
3、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体积较大的形状容易浮在水面上。 ( )
4、除了盐水外,其他液体不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 )
5、水里只要溶解了其他物质,马铃薯就一定能浮起来。 ( )
6、马铃薯在盐水中是浮的,那么其他物体在盐水中也一定能浮起来。 ( )
7、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所以马铃薯在清水中会沉。 ( )
8、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马铃薯在浓盐水中会浮。 ( )
9、如果1立方厘米的某物体的重量为1克,那么它在浓盐水中就会沉。 ( )
10、比重计是一种能够比较液体轻重的仪器。 ( )
11、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的轻重、大小有关。 ( )
12、如果一块塑料块在水中是沉的,那么它在食用油中是浮的。 ( )
13、在水中搬石头比在陆地上搬石头要省力。 ( )
14、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铜块,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 ( )
二、我是选择能手。
1、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的。
A. 向上 B. 向下 C. 向两边
2、当小船漂浮在水面静止时,它受到的浮力( )它受到的重力。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3、浮力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 )。
A. 相同 B. 相反 C. 垂直
4、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主要与( )有关。
A. 物体排开的水量 B. 物体的重量 C. 物体的颜色
5、漂浮在水面的泡沫,被拉入水中后,泡沫塑料受到的浮力是( )。
A.浮力=重力-拉力 B. 浮力=拉力-重力 C.浮力=拉力+重力
6、沉在杯底的铁块,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是( )
A. 浮力<重力 B. 浮力=重力 C. 浮力>重力
7、浮在水面的木块,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是( )
A. 浮力<重力 B. 浮力=重力 C. 浮力>重力
8、测得某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为50克,浸没在水中时的重量为35克,那么这个物体放在水中会( )。 A. 上浮 B.下沉 C. 停在水中任何深度的地方
9、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相比,最重的是( )。
A. 马铃薯 B. 清水 C. 浓盐水
10、塑料块在( )中会沉。
A. 清水 B. 食用油 C. 浓盐水
三、请分别画出马铃薯在清水和浓盐水中的受力情况。
活动7【作业】课后拓展延伸
同学们课后以小组为单位整理本课复习内容,设计制作“沉和浮”单元复习海报!课后在年级组展示交流!共享学习成果,取长补短。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