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5.16.1生命的诞生 课件+教案--苏教版八上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5.16.1生命的诞生 课件+教案--苏教版八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10-08 18:01:28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5单元 第十六章
第一节 生命的诞生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1.描述生命起源的主要过程
2.举例说出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
教学目标
花草树木,虫鸟鱼兽时刻显示着生命世界的奇妙!那地球上最初有没有生命?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你知道原始地球是怎样的吗?
地球上的生命是怎么样出现的呢?
推测
新知讲解
一、人类对生命起源的认识过程
科学推测的三要素
1. 确凿的证据
2. 严密的逻辑
3. 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是否科学
关于生命起源,有众多推测,哪个推测值得我们信服呢?
新知讲解
1.自生论
我国也有“腐草为萤”“腐肉生蛆”的说法。
范·海尔蒙特的“老鼠实验”
生物是从非生命物质中直接而迅速地“自生”出来。
否认了生命起源的“自生论”
(1)17世纪中叶,意大利医生弗朗西斯科·雷迪用实验证明“腐肉生蛆”是不可能的。
2.否认“自生论”
新知讲解
鹅颈瓶中的肉汤虽然与空气相通,但微生物只落在瓶的弯曲处,因此四年都没有腐败!
直口瓶中的肉汤,因为空气中的微生物可以进去,几天就腐败了。
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
(2)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
新知讲解
3.神创论
认为生命是由神或上帝创造出来的。
中国古代神话,女娲造人
基督教认为,上帝创造了生命。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二、生命起源的过程
生命到底是怎样起源的呢?
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学说逐渐为大多数人所认同。
化学演化学说
认为生命是漫长宇宙进化中发生的,是宇宙进化到某一阶段的产物。
46亿年前的原始地球环境:火山频繁爆发、岩浆四处奔流、地壳不断运动、天空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
原始大气中含有:甲烷、氨、氢气、水蒸气(注:无氧气)
原始地球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讨论: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
目的:描述米勒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指导:学生4人一组,阅读有关米勒实验的文字说明和示意图。
讨论:米勒实验能够说明什么?
新知讲解
视频:米勒实验
米勒模拟实验
原始海洋
原始大气
原始闪电
模拟降雨
产生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
米勒实验装置的各部分分别模拟了哪些原始地球条件?
新知讲解
1.米勒实验能够说明什么?
2.米勒实验证明了生命起源的第几步?
讨论:
米勒实验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物质。
这是生命起源的第一步!
新知讲解
有机小分子
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大分子
新知讲解
生命起源的第二步:
1.原始生命诞生何处?
2.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原始海洋
新知讲解
能生长 、生殖和遗传
生命起源的第三步:
有机大分子
原始生命
原始单细胞生物
原始地球火山爆发
原始大气(无机分子)
二氧化碳、甲烷、氮气、氨气、水蒸气等
有机小分子
(氨基酸等)
第一步
有机大分子
(蛋白质、核酸等)
第三步
原始生命
(能生长、生殖、遗传)
原始的单细胞生物
原始海洋
第二步
新知讲解
课堂练习
1.美国学者米勒在1953年进行了最著名的生命起源实验,该实验证明了( )
A.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就可以转变为原始生命
B.无机物可以转变为简单的有机小分子物质
C.无机物可以合成有机大分子物质
D.有机大分子可以直接演变为原始生命
B
课堂练习
2.原始生命诞生的重要标志是( )
A.简单有机物的形成
B.有原始的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
C.原始大气的形成
D.原始海洋的形成
B
课堂练习
3. 下列关于生命的起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命起源于原始陆地
B.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物质
C.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比较简单
D.原始大气的成分中没有氧气
A
课堂总结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课题名称 5.16.1生命的诞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本教学设计内容来自义务教育初中《生物》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生物的多样性》中第十六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第一节《生命的诞生》。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首先探讨有关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再学习生物的进化,因此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2、教学分析本节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伸缩性,加大了教学难度。在教学中应紧扣新课程标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一定的资料向学生提出生命起源的几种不同观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难点:解释米勒实验和描述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学情分析 学生对“地球上生命的诞生和生物进化的历程及原因”很感兴趣,但对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生物是如何进化的、人类的起源及进化历程是什么样的,却不清楚。因此,要收集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生物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设置问题情境、讨论模拟实验的活动、收集证据素材或视频等形式,对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能进一步认识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1.描述生命诞生的过程。2.理解米勒实验过程和结论。3.描述地球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过程。科学思维:1.通过对生命起源的猜想和讨论,促进进行发散性思维。2.利用资料分析及视频,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尝试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推测。探究实践:1.培养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2.通过讨论,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及合作意识。3.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推测,体验探究推测活动的科学性和严密性,体验探索生命奥妙的艰辛。态度责任:1.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认识生命的起源,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通过对生命诞生问题的探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1 了解原始地球为生命起源提供的条件。
2 了解生命起源化学进化的大致过程。
3 了解米勒实验及其说明的问题。
探究能力 通过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培养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命起源的进化顺序,培养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科学态度 通过对生命起源问题的探讨,树立生命的物质性观点,培养尊重客观事实、敢于怀疑的思维品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宇宙观。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思路: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解决疑难—得出结论。教学突破:1.利用对生命起源的综合信息,对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实验的讨论,来突出重点。2.利用多媒体展示原始地球图片,让学生的思维进入原始地球所具有的自然条件,在这种情况下结合对米勒实验的学习、分析、论证来想象生命起源的过程,从而突破难点。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花草树木,虫鸟鱼兽时刻显示着生命世界的奇妙!那地球上最初有没有生命?图片展示原始地球的假想图,对比现在的地球,引发学生思考:你知道原始地球是怎样的吗?地球上的生命是怎么样出现的呢? 学生观看地球图片,阅读资料,并思考。学生观看图片并对比,思考生命的起源问题。 通过原始地球的假想图对比现在的地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新知探究 人类对生命起源的认识过程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54-55,思考:(1)生命起源的推测包括哪些?(2)生命起源的哪种推测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依据“科学推测的三要素”标准判断推测是否科学:①确凿的证据②严密的逻辑③丰富的联想和想象(1)自生论:认为生命物质可随时从非生命物质直接迅速产生出来(如:范·海尔蒙特的“老鼠实验”,腐肉生蛆,腐草生萤)。展示“不封口的瓶子中鱼肉上会生蛆,封口的瓶子中鱼肉上不会生蛆”的实验图片。提问:这个学说是否科学?(2)否认“自生论”①17世纪中叶,意大利医生弗朗西斯科·雷迪用实验证明“腐肉生蛆”是不可能的。提问:此实验说明了什么?②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鹅颈瓶中的肉汤虽然与空气相通,但微生物只落在瓶的弯曲处,因此四年都没有腐败! 提问:此实验说明了什么?(3)神创论: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是由上帝设计创造的。展示“中国古代神话,女娲造人”和“基督教上帝创造了生命”的图片。提问:这个学说是否科学? 学生阅读教材P54-55,思考问题。学生了解“科学推测的三要素”,并依据标准判断以下推测是否科学。学生观看图文了解“自生论”学说,思考、讨论,并进行判断。学生思考,并回答:此实验否认了生命起源的“自生论”。学生思考,并回答: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学生观看图文了解“神创论”学说,思考、讨论,并进行判断。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图文形式展示生命起源的几种推测,并引导学生依据“科学推测的三要素”标准判断推测是否科学;在此过程中,学生感受了分析与推理的科学思维,实事求是、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以及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的思维品质,落地了学科素养。
生命起源的过程 思考:生命到底是怎么起源的呢?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学说逐渐为大多数人所认同。化学演化学说:认为生命是漫长宇宙进化中发生的,是宇宙进化到某一阶段的产物。图片展示46亿年前的原始地球。思考:原始地球的环境,大气成分是怎么样的?总结:地球从诞生到现在,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早期的地球是一个很炽热的球体,地球上炙日炎炎、火山喷发、熔岩横溢、电闪雷鸣、烟尘滚滚。原始大气中只有甲烷、二氧化碳、氨、水蒸气、硫化氢等简单物质。于是,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便开始了。讨论: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目的:描述米勒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指导:学生4人一组,阅读有关米勒实验的文字说明和示意图。讨论:米勒实验能够说明什么?播放米勒实验的视频。提问:米勒实验装置的各部分分别模拟了哪些原始地球条件?展示米勒实验装置并进行分析, 讨论:(1)米勒实验能够说明什么?(2)米勒实验证明了生命起源的第几步?化学演化学说的第二步、第三步是什么呢?总结: 学生观看图片,了解原始地球的状况并总结原始地球环境的特点。学生阅读、认识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学说。 学生阅读了解原始地球的条件。学生了解活动目的、指导过程,并积极参加讨论活动。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并分析实验,讨论米勒实验装置的各部分分别模拟了哪些原始地球条件。学生分析、讨论,并回答:(1)原始大气→有机小分子(2)第一步学生根据自学内容,尝试总结回答。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开门见山地展示“化学演化学说”及其概念,学生在前面否定了一系列推测后,见到被人们认可的推测自然格外关注。 从原始地球开始,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化学演化学说。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活动,通过视频的直观演示,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米勒实验的装置、过程及原理。学生通过自主观看视频,锻炼自学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学会分析实验,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通过总结化学演化学说的三步,锻炼总结归纳能力。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生命起源的过程:无机物→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诞生场所:原始海洋。 学生总结归纳本课的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课学习的主要知识,进一步巩固新知。
作业设计 活动:通过网络和图书馆收集有关外星生命存在的资料,与有兴趣的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生命的诞生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