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 配套教学设计(67)

文档属性

名称 浮力 配套教学设计(67)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5-12-18 10:34:32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学科性目标: 1.通过用测力计测量同一泡沫塑料块浸入水中的不同体积受到的浮力这一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理解相同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2.通过用测力计测量大小不同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这一活动,理解不同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教育性目标: 1.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3.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创新性目标: 改进实验器材有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
2学情分析
本单元一到四课,学生通过探究了解了构成物体的材料、重量、体积大小对沉浮的影响,实际上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已经感受到了浮力的存在,本课和下一节课学生将把注意力放在研究物体的沉浮上——不管物体是下沉还是漂浮,它都受到了水对它向上的浮力。 当学生将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与受到的重力进行比较时,他们会发现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寻找到物体为什么在水中上浮的原因。学生通过测量比较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还会发现,不同大小的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也就是浮力的大小与浸入水的体积有关。 由于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的第一课《我们的小缆车》和第三课《测量力的大小》这两课中学生将初步了解了重力,知道了重力的方向向下,并且重力等于拉力。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定滑轮》将学习定滑轮能把压力转换成方向相反的拉力, 四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五年级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也还没有学习相关知识,但是在《苹果落地》一课中,学生已经知道了牛顿及其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因此在上这一课时,学生在测量泡沫塑料块浸入水中不同的体积时受到的浮力这一活动时,需要教师对相关知识点进行铺垫。
3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通过测量泡沫浸入水中不同体积受到浮力的实验数据,分析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水的体积有关。
学习难点:通过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理解浮力与重力的关系,解释泡沫塑料块上浮、静止的原因。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了解重力 1.看图猜故事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它揭示了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 2.观察重力方向:向下 3.了解G表示重力,向下的箭头表示方向、单位是N。 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玩个看图猜故事的游戏,好吗 猜一猜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发现了什么? 2.示范实验,泡沫自由落地。 3.出示重力的字母、方向及单位的习惯表示。(N) 二、有效点拨,感受浮力 1.观察实验,感知浮力 观察示范实验 2.动手实验,感受浮力 动手实验,细心体会手有什么样的感觉?仔细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 汇报试验的后手上的感受 3.小结浮力 理解向上的力就是水对泡沫的浮力。 4.了解浮力的方向 观察泡沫的移动方向,理解浮力的方向 5.了解浮力及方向的习惯表示 F表示浮力,向下的箭头表示方向 6.观察水量的变化 小结:越往下按,水槽的水平面越往向上升。 1.激发兴趣,谈话引入 泡沫不浮在水面,这时它除了受到重力外,它还会受到什么力?(浮力)那么这个浮力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呢?咱们来感受一下? 2.示范实验,感知浮力 仔细观察老师的动作,细心观察和体会手有什么样的感觉?水面有什么变化? 3.动手实验,感受浮力 说一说你手上的感觉? 追问:其他同学都有这样的感觉吗? 小结:刚才我们向下按压时感觉到的这股向上的力,我们就称之为水对泡沫的浮力。 板书浮力,出示课件 4.放手后泡沫是怎样移动的?(向上浮出水面) 5.浮力和方向的表示 6.我们越往下按,泡沫和水面有什么变化? 追问:其他同学都观察到了吗? 三、抓住关键,测量浮力 1.理解静止浮在水面的泡沫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理解泡沫静止漂浮在水中,它受到了哪些力?方向又向哪里?理解测浮力就测重力,因为向下的重力等于向上的浮力。 2.观察泡沫在空气中的重力和水槽的初始水量 3.分组测出泡沫在空气中的重力和水槽初始水位,记录数据 分组测量泡沫在空气中的重力,观察水槽初始水位,实验前,请检查测力计是否归零?没有请先归零,再实验。记录员及时记录数据,比一比,看哪一组完成的又安静又快。 4.理解小部分、大部分、全部泡沫浸入水中,泡沫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加压力 由理解小部分泡沫浸入水中时它受到了向上的浮力、向下的重力和压力,这时既没有上升,也没有下沉,说明所有向上的力和所有向下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也就是向上的浮力等于向下的压力和重力。推理出大部分、全部泡沫浸入水中,泡沫受到的浮力也等于重力加压力 5.制定实验方案,把压力转换成拉力 结合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借鉴书本上的方法,独立思考,制定实验方案。理解可以把压力转换成拉力。 6.观察安装实验器材 仔细观察,熟悉安装实验器材的步骤 7.抽生观察小部分泡沫浸入水中的拉力和水槽水量 抽生观察拉力和水槽的读数。读数时眼睛要与测力计和水平面保持平行。 8.梳理实验步骤 测力计归零;测出泡沫在空气中的重力;观察、记录水槽的水量;安装实验器材;测量浮力:升高铁架台,依次测量泡沫塑料大部分以及全部浸没水中时,测力计及水槽水面上升的读数,并记录。 9.安装器材,分组实验 10.梳理、计算实验数据 分组梳理、计算数据 小组梳理刚才的实验实验数据。比一比,看谁既安静,完成的又快。 11.汇报实验数据 小组汇报实验数据 12.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实验,解决试验单的三个问题。 13.小结同一泡沫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也越大,所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 1.分析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小结:这时它既没有上升,也没有下降,这时说明它所受到的向下的力和向上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也就是浮力等于重力,我们要测量浮力的大小,怎么办?为什么? 2.演示实验:测泡沫在空气中的重力。 3.分组测出泡沫在空气中的重力和水槽初始水位,师巡视反馈 4.理清小部分、大部分、全部泡沫浸入水中,泡沫受到的浮力与重力和压力的关系 把泡沫的一小部分按压到水中,怎样才能测量这个浮力呢?想一想它受到了哪些力?他们的方向又指向哪里? 板书 浮力=重力+压力 小结:泡沫浸入水中后,浮力变成了压力加上重力,现在重力大小大家已经知道了,我们要测量浮力,只需要测量什么就可以了? 生答:压力 5.结合器材,思考实验方案 提供铁架台、5N的弹簧测力计、带钩的泡沫、有刻度线和固定装置的水槽等改实验器材 小结:由于向下的压力等于向上的拉力,因此我们可以把压力转换成拉力。 6.安装实验器材 怎样安装实验器材,才能使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呢?手拿改装的回形针有线的一头,穿过水槽底下的固定线,这样就能把压力转换成拉力了,然后再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钩住泡沫一头的小环,用另一头链接铁架台的铁架,这样就安装完我们的实验器材了。 7.演示实验:测出泡沫小部分浸入水中的拉力和水量 要求线要与测力计保持在一条直线,测量时,要慢慢拉动测力计,当它小部分浸入水中时,就可以测量出拉力。师演示板书数据 8.梳理实验步骤 在实验中还需要注意什么,才会让实验数据更加准确呢? 出示课件 9.巡视学生实验,及时反馈实验信息 10.梳理数据 (1)师引导学生梳理演示实验数据,理解浮力=重力+压力,排开的水量=水槽水量-初始水量,计算浮力和排开的水量。 11.师板书实验数据 哪个小组说说说的实验数据 11.板书分析数据 12.巡视反馈 13.相同的道理,同一泡沫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小,排开的水量也越小,所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小。 四、思维递进,知识迁移 思考小结同一泡沫塑料块浸人水中的体积不同,排开的水量就不同,受到的浮力也不同。 如果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实验结论 五、升华认识,拓展延伸 猜测大、中、小三块不同的泡沫完全浸入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和排开的水量 当大、中、小三块不同的泡沫完全浸入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和排开的水量会是怎样的呢?根据今天的实验现象推测一下?你们的推测是否正确,我们将在下一节课用实验来说话。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