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题 最大公因数(一)例1 第1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重点 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难点 理解公因数的意义
教具 多媒体课件,方格纸(每人一张) 教法 引导探究
教学设计流程 教师、学生活动纪要 教学反思
(一)导入1.提问: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2.写出16和12的所有因数。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二)教学实施1.出示例1。(1)引导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在储藏室的长方形地面上铺正方形地砖。要求既要铺满,又要都用整块的方砖。(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如何拼摆。每组4人,在课前印好画有长方形的方格纸上,每人选择方砖的一种边长,试一试,只要画满一条长边,一条宽边就可以。(3)多媒体演示拼摆过程,进一步验证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况。(4)通过交流,得出结论:要使所用的正方形地砖都是整块的,地砖的边长必须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2.教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根据复习题中写出的16的因数、12的因数中找出公有因数,得出问题的答案,地砖的边长可以是1cm、2Cm、4Cm,最大的是4cm。(四)思维训练有三根小棒,分别长12厘米,18厘米,24厘米。要把它们都截成同样长的小棒,不许剩余,每根小棒最长能有多少厘米?(五)课堂小结个性化教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