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慈母情深》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8《慈母情深》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25 16:52:3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慈母情深
【教学目标】
1.会认“魄、抑、颓”等11个生字,会写1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细节描写的文段,初步感受慈母情深。
3.通过场景描写厘清课文结构,概括主要内容,学习反复手法。
4.进一步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情感。感知母亲的慈爱和母爱的深沉、伟大。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场景描写理清课文结构,概括主要内容。
2.通过细节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和反复等修辞手法,进一步感知母亲的慈爱和母爱的深沉、伟大。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1.联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目标:
本单元以“舐犊情深”为主题,体会作者蕴含在场景和细节中的深情,并主动运用场景、细节表情达意,从而在真实的社会场景中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敢于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2.视频激趣:
播放《人世间》周母片段。
3.揭示课题:
她是《人世间》里最不起眼的人,却赚足了千万观众的眼泪,她不是主角,但她是整个周家的支柱和灵魂。她用自己的温柔善良、宽厚仁慈,让三个孩子的童年充满了温暖的底色;用自己的坚韧和乐观把苦日子过成了诗,也让孩子的成长充满了向上的底气和动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人物就是周母的原型,是作者梁晓声的母亲,让我们一同走进梁晓声和他母亲的世界——《慈母情深》。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1.检查预习,了解作者。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当代著名作家。他参加文学培训班期间,创作了小说《向导》,并发表在当时的《兵团战士报》。知青生活经历,是他文学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他相继创作了北大荒知青题材的系列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师恩难忘》、《年轮》等等。
慈母情深,节选自他的中篇小说《母亲》梁晓声出生在1949年,而这部小说创作于 1986年,可以说创作这部小说的时候,他已经年近不惑之年,那么也就是说这部小说和这篇文中所叙之事,经历时正值年少,创作时年近不惑,这份深情流淌在他的血液里。
2.检查字词,扫清障碍。
①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作标记,同桌间交流尝试解决。
②PPT出示带有生字词的句子,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并板书指导书写。)
例:
(1)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2)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
(3)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4)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
(5)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6)母亲掏衣兜,掏出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皲裂的手指数着。
3.课堂练习,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我一直想买《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于是,我便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噪声(震耳欲聋)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当得知我想要一元五角钱买书时,母亲用极其皲裂的手将钱从(兜)里塞给我,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4.结合课文内容,谈谈文中母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初步体会:
母亲的辛勤劳累、伟大无私、慈祥深情的形象。
三、聚焦场景,整体感知
1.聚焦1-5自然段--锁定关键词:“怂恿”。讨论:1.5元在当时是什么概念?梁晓声自身的家庭情况如何?补充材料,加深理解。
资料1:课文写的是20世纪60年代初的事情,当时正是国家正经历着“三年自然灾害”,全国闹饥荒,大多数老百姓的家境都很困难,全国因饥饿及非正常死亡人口超过100万人以上,所以一元五角钱哪本书在当时是很不容易的事儿。
资料2:当年,父亲远在外地,三年才回来一次。母亲是临时工,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她每天不吃早饭,带上半饭盒生高粱米或大饼子,悄无声息地离开家,回到家里的时间总在七点左右。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了。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在床角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缝补衣裤。有时我醒夜,仍见灯光亮着,仍见母亲一针一针、一线一线地缝补。母亲加班,我们就一连几天,甚至十天半月见不着母亲的面孔,就为了那每月27元的工资。一元五角钱,相当于有的家庭几天的生活费。要买本一元五角钱的书就是最大的奢侈了。即使是这样,每次我要钱买书,母亲都很大方,从不让我难堪!至今我都珍藏着我的第一本课外书《青年近卫军》。
小结:
当时拮据的日子填饱肚子都很困难了,花那么多钱买书真的是很奢侈的。“怂恿”——明知道买书不应该,但是,不行,想的丢了魂魄了,所以才会自己“怂恿”自己。(让学生联系文章理解这些是为了塑造母亲的形象做铺垫。)
2.聚焦第六自然段,思考:那天,作者第一次到母亲工作的地方,接下来发生了什么?请按照顺序梳理出来:
厂房环境——寻找母亲——向母亲要钱——母亲塞钱
3.聚焦第七自然段--厂房环境:出示厂房阴暗潮湿的环境图片。
提问:在这样的地方日复一日地工作,母亲怎么受得了?你知道母亲怎么想的吗?学生交流提出想法。
小结:这就是慈母的心,这就是慈母的情。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这场景越压抑,越闷热,越嘈杂,就越能体现------慈母情深。看到这样的母亲,“我”还忍心问母亲要钱吗?
4.聚焦8-28自然段--寻找母亲、向母亲要钱:引导学生通过对话的内容、标点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读出不同人物说话的语气。
①抓住关键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播放音频:一台老式缝纫机发出的声音。想象一下,七八十台缝纫机同时工作的声音。在这样的噪声下进行的对话应该怎么读?和同桌试试看读,学生练习对话。
②请同学来读,边听边思考,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我和老头的对话:“你找谁?”“找我妈!”“你妈是谁?”“那儿!”
我和母亲的对话:“你来干什么?”“我……”“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我……要钱……”“要钱干什么?”“买书……”“多少钱?”“一元五角就行……”
③提问:听了这二组角色对话,你发现了什么?
④小结:
(1)对话中的省略号,表现出“我”说话时的吞吞吐吐、犹犹豫豫,母亲恰恰相反,说话时简单干脆,因为她正在干活,没时间闲聊。
(2)母亲的回答很简短,却能看到一个慈母的形象。
5.聚焦29-33自然段--母亲塞钱
①出示女工的那段话,比较母亲和那个女人对我读书的不同态度。
同事和母亲的对话:“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②情境演绎,如果你是梁晓声的妈妈,会怎样回答那个女人的质疑?学生交流,思考反馈
③引入梁晓声文学成就的资料。同时,也能够以此激发学生懂得多读书的好处,进而延伸到课外,落实在行动上。
资料3:1968年,高中毕业的他,赶上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成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兵团战士",在北大荒度过了7年的知青岁月。由于他擅长写作,被批准参加了全兵团的文学创作培训班。他参加文学培训班期间,创作了小说《向导》,并发表在当时的《兵团战士报》。知青生活经历,是他文学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他相继创作了北大荒知青题材的系列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师恩难忘》、《年轮》等等。
④引导学生体会:
同事的埋怨和母亲对“我”看书的支持,让“我”深刻感受到母亲养家糊口的艰难和对我毫无保留的爱,此时此刻“我”的内心充满了愧疚。这是一份在那个年代少之又少的支持,这是一份多么有远见的支持。从而也就理解了文中母亲的“慈”与“情深”,这就是梁晓声心目中那份真正的“慈母情深”。
6.进一步思考:他想这本书想到失魂落魄,如今拿到钱的心情不应该是高兴的吗?为何文章中确实这样写的,我鼻子一酸,攒着钱跑出去了,为何会鼻子一酸呢?
7.读下面句子,注意反复出现的部分,想想它们的表达效果。课文中还有一些这样的句子,画出来和同学交流。
①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延伸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小结:
文中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反复出现的三个“我的母亲”,表现了“我”从一开始看见不敢相信母亲竟如此瘦弱、疲魚到辦认后的震惊、心疼母亲的变化过程,震惊、自责交织在一起怎能不鼻子一酸呢?
②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小结:
文中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用了四个“立刻”,突出了母亲的劳动强度的极大,母亲为了多赚钱,一秒钟也不敢耽误拼命工作,而听闻我要读书,却又立刻掏出了钱给我,我怎能不鼻头一酸呢?
③类似句子: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小结:
反复出现的“七八十”。这“七八十”有的指——破缝纫机,有的指——女人,有的指—一身体、灯泡,还有的指—一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小工厂极端拥挤、闷热嘈杂的环境,母亲工作的艰辛,体会“我〞对母亲工作环境的惊讶,对母亲的心疼。此时此刻,我怎能不鼻头一酸呢?
8.这里的“鼻子一酸”蕴含着怎样的感情?
体会到母亲的艰辛以及对母亲的感激。
四、总结作业
1.补充资料3:《朗读者》梁晓声回忆母亲支持他读书的片段,在采访中梁晓声说:“我个人觉得,我的母亲、我的父亲其实未尝不是我们这一代许多人的父亲和母亲。 ”
2.总结升华: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作者蕴含在场景和细节中的深情,梁晓声如此描摹场景、塑造角色,正得益于母亲对他读书的支持。其实梁晓声借小说不仅是对自己母亲的表达怀念之情,更想通过母亲形象的塑造,为当时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人的母亲、父亲画一幅像。高尔基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季羡林说: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母亲,是一辈子的贵人,慈母情深深似海!
3.作业: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拿到钱时“鼻子一酸”。你有过“鼻子一酸”的经历吗?试着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