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6-25 18:04:56

文档简介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到括号中。
1.(2023六上·夏津期中)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由(  )和蛋白质组成。
A.核酸 B.细胞膜 C.细胞核
2.(2023六上·夏津期中)双胞胎姐妹长得像,主要受(  )的影响。
A.环境因素 B.遗传因素 C.饮食习惯
3.(2023六上·夏津期中)蘑菇适宜生活在(  )的环境里。
A.阴暗、干燥 B.明亮、干燥 C.阴暗、潮湿
4.(2023六上·夏津期中)真空包装的食物是通过(  )的方式防止发霉的。
A.保持干燥 B.降低温度 C.隔绝空气
5.(2023六上·夏津期中)星空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变化,而(  )的位置几乎不变。
A.天狼星 B.北极星 C.北斗七星
6.(2023六上·夏津期中)在我们居住的地区,下面节日中黑夜时间最长的是(  )。
A.春节 B.中秋节 C.儿童节
7.(2023六上·夏津期中)月球是一颗(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8.(2023六上·夏津期中)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说明地球在(  )。
A.公转 B.自转 C.无规律的转
9.(2023六上·夏津期中)地球上的四季形成与(  )有关。
A.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变化
B.地球自转的速度
C.一年中,地球上同一地点,阳光照射的角度有规律地变化
10.(2023六上·夏津期中)月球的平均直径相当于地球直径的(  )。
A.1/4 B.1/6 C.1/49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1.(2023六上·夏津期中)细菌适应力强,无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都能生存。 (  )
12.(2023六上·夏津期中)霉菌对我们有功也有过。 (  )
13.(2023六上·夏津期中)化石是古生物的骨骼,古生物的脚印不属于化石。(  )
14.(2023六上·夏津期中)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
15.(2023六上·夏津期中)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就是利用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
16.(五年级(下)科学期末直通车(五)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35)在地球上,当南半球是白天时,北半球是黑夜。
17.(2023六上·夏津期中)在北半球猎户座在冬季是最易辨认的星座。(  )
18.(2023六上·夏津期中)地球停止自转后我们依旧能看见太阳东升西落。(  )
19.(2023六上·夏津期中)星体间的距离太遥远,天文学家用光年作为距离单位。(  )
20.(2023六上·夏津期中)日食现象是地球自转时产生的天文奇观。(  )
三、填空题。
21.(2019六下·微山期中)   和   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22.(2023六上·夏津期中)科学家主要通过   了解远古时期生物的信息。
23.(2023六上·夏津期中)细菌是微生物,   是所以生物中数量最多一类。
24.(2023六上·夏津期中)防治发霉可以采用   、低温保持、真空包装等技术。
25.(2023六上·夏津期中)市场上有很多大小、口味不同的芒果,不管什么品种的芒果都保留它独有的味道,源于芒果亲代对后代的   现象
26.(2023六上·夏津期中)   是中国古代测量正午时刻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
27.(2023六上·夏津期中)我国古代人民把四季分成了   节气。
28.(2023六上·夏津期中)一年四季中,在我国白天最长的一天是   。
29.(2023六上·夏津期中)我国科学家去南极考察,最佳时间是我国四季中的   季。
30.(2023六上·夏津期中)古人指出:“斗柄南指,天下皆   ;斗柄西指,天下皆   ”。
四、实验探究。
31.(2023六上·夏津期中)
(1)如图,我们是在探究   成因模拟实验,手电筒模拟的是   ,地球仪模拟的是   。
(2)实验时,手电筒应该   (选填“从下向上”或“水平”) 照射在地球仪上。
(3)正对地球仪打开手电筒,我们发现地球仪朝向手电筒的一面是   的,背向手电筒的一面是   的。
(4)实验结论:当地球一点朝向太阳时,就是   ,当这一点转到背向太阳时,就变成了   ,正是地球   的,才形成了   现象。
五、综合题。
32.(2023六上·夏津期中)
(1)当地球运行到A点时,此时我国处于   季,当地球处于B和D点时,在我国北半球物体影子的长度   ,当地球运行至图中点时,在自然条件下我们所处地区的食物、衣物等最不易发霉。
(2)请结合图中所示,说一说一年四季是怎么形成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病毒的个体及其微小,图中光学仪器中都不能看清病毒形态结构,需要放大倍数到200万倍的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病毒不可以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的微生物。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选项A正确,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答案】B
【知识点】遗传
【解析】【分析】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正是因为遗传和变异,自然界才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植物。遗传是植物后代与亲代非常相似,双胞胎姐妹长得像,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选项B正确,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答案】C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列文虎克使用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微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里容易生存。蘑菇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选项C正确,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答案】C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列文虎克使用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微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里容易生存。发霉是由霉菌大量繁殖和生长引起的。由于物品在潮湿、阴暗、不通风、温暖的条件下容易发霉,所以要防止物品发霉,就必须注意使物品不受潮、通风、保持干燥等。真空包装的食物是通过隔绝空气的方式防止发霉的,选项C正确,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答案】B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天文学上为便于表示恒星的位置,人为地将星空划分成若干个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不同的季节,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星座。星空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变化,而北极星的位置几乎不变,选项B正确,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不同地区的日出时间有所不同,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在我们居住的地区,下面节日中黑夜时间最长的是春节,选项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答案】C
【知识点】月球的特征
【解析】【分析】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围绕地球自西向东运行。观察月球,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选项C正确,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不同地区的日出时间有所不同,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说明地球在自转,选项B正确,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答案】C
【知识点】四季成因
【解析】【分析】由于地轴倾斜,地球公转,使阳光有规律性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使得气温也会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地球上的四季形成与一年中,地球上同一地点,阳光照射的角度有规律地变化,选项C表述正确,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答案】A
【知识点】月球的特征
【解析】【分析】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围绕地球自西向东运行。观察月球,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月球的平均直径相当于地球直径的四分之一,选项A正确,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1.【答案】错误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显现人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细菌只有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大约10亿个细菌才相当于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当温度很高时,如500度,就会把细菌杀死,所以细菌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生存的。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12.【答案】正确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列文虎克使用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微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里容易生存。人类利用霉菌做腐乳及生产农药等这是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发霉是由霉菌大量繁殖和生长引起的。霉菌会造成食物和其他物品的变质,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植物的病变,也是霉菌有害的一面。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13.【答案】错误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是由于某种原因被掩埋在地层中,经过若千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古生物的脚印属于遗迹化石,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14.【答案】正确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太阳位置的变化会引起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一天中,正午时影子最短,早晚影子都比较长。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是长--→短--→长,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15.【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
【解析】【分析】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正是因为遗传和变异,自然界才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植物。遗传是植物后代与亲代非常相似;变异是植物后代与亲代有一些细微的不同,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就是利用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16.【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球自转;昼夜交替
【解析】【解答】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的自转造成的,所以东西半球会出现白天和黑夜的区别,而南北半球不会,故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地球的自转带来了昼夜交替,由于地球的自转方向是由西向东,所以东西半球会出现昼夜的差别。
17.【答案】正确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天文学上为便于表示恒星的位置,人为地将星空划分成若干个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不同的季节,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星座。在北半球猎户座在冬季是最易辨认的星座。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18.【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不同地区的日出时间有所不同,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如果地球停止自转,就不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的,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19.【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年
【解析】【分析】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光年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是天文学上的距离单位,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20.【答案】错误
【知识点】日食
【解析】【分析】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就挡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形成日食。日食现象不是地球自转时产生的,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21.【答案】遗传;变异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解答】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分析】遗传就是子代在这个连续系统中重复亲代的特性和特征(性状)的现象,其实质则是由于亲代所产生的配子,带给子代按亲代性状进行发育的遗传物质──基因。相同的基因规定着生物体发育相同的性状,于是表现为遗传,体现了生物界的稳定性。但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因为基因在世代延绵的长期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在此时或彼时发生结构的改变。结构改变了的基因使生物体发育不同于改变前的性状,于是出现了变异。
22.【答案】化石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是由于某种原因被掩埋在地层中,经过若千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科学家主要通过化石了解远古时期生物的信息。
故答案为:化石。
23.【答案】单细胞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显现人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细菌只有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大约10亿个细菌才相当于一颗小米粒那么大。细菌是微生物,单细胞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一类。
故答案为:单细胞。
24.【答案】加干燥剂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列文虎克使用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微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里容易生存。发霉是由霉菌大量繁殖和生长引起的。由于物品在潮湿、阴暗、不通风、温暖的条件下容易发霉,所以要防止物品发霉,就必须注意使物品不受潮、通风、保持干燥等。防治发霉可以采用加干燥剂、低温保持、真空包装等技术。
故答案为:加干燥剂。
25.【答案】遗传
【知识点】遗传
【解析】【分析】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正是因为遗传和变异,自然界才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植物。遗传是植物后代与亲代非常相似;变异是植物后代与亲代有一些细微的不同。市场上有很多大小、口味不同的芒果,不管什么品种的芒果都保留它独有的味道,源于芒果亲代对后代的遗传现象。
故答案为:遗传。
26.【答案】圭表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圭表是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根据圭表上的日影长度(每天最短),人们就可以确定节气的日期和一年的长度。
故答案为:圭表。
27.【答案】24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独特创造。它把一周年分成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表示季节的更替和气候的变化,并用以指导农业活动。我国古代人民把四季分成了24节气。
故答案为:24 。
28.【答案】夏至
【知识点】四季的特征;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独特创造。它把一周年分成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表示季节的更替和气候的变化,并用以指导农业活动。一年四季中,在我国白天最长的一天是夏至。
故答案为:夏至。
29.【答案】夏
【知识点】四季的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上有些地方四季变化分明,有些地方四季如春,有些地方常年干旱,有些地方常年炎热,有些地方常年寒冷。我国科学家去南极考察,最佳时间是我国四季中的夏季。
故答案为:夏。
30.【答案】夏;秋
【知识点】四季的特征;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转及地轴的倾斜,导致地球上的四季交替现象,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当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南半球是冬季,古人指出:“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
故答案为:夏;秋。
31.【答案】(1)昼夜;太阳或太阳光;地球
(2)水平
(3)明亮;黑暗
(4)白天;黑夜;自转;昼夜交替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不同地区的日出时间有所不同,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运动是围绕太阳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呈逆时针运转,公转周期是一年。
(1)如图,我们是在探究昼夜成因模拟实验,手电筒模拟的是太阳或太阳光,地球仪模拟的是地球。
(2)实验时,手电筒应该水平照射在地球仪上。
(3)正对地球仪打开手电筒,我们发现地球仪朝向手电筒的一面是明亮的,背向手电筒的一面是黑暗的。
(4)结合实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当地球一点朝向太阳时,就是白天,当这一点转到背向太阳时,就变成了黑夜,正是地球自转的,才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
故答案为:(1)昼夜;太阳或太阳光;地球。
(2)水平。
(3)明亮;黑暗。
(4)白天;黑夜;自转;昼夜交替。
32.【答案】(1)夏;相等
(2)地球公转时,由于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完全相同,导致温度有差别,就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四季成因
【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转及地轴的倾斜,导致地球上的四季交替现象,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当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南半球是冬季。
(1)当地球运行到A点时,此时我国处于夏季,当地球处于B和D点时,在我国北半球物体影子的长度相等,当地球运行至图中点时,在自然条件下我们所处地区的食物、衣物等最不易发霉。
(2)结合图片分析,四季的形成从地球公转时,由于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完全相同,导致温度有差别,就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等方面作答。
故答案为:(1)夏;相等。
(2)地球公转时,由于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完全相同,导致温度有差别,就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
1 / 1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到括号中。
1.(2023六上·夏津期中)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由(  )和蛋白质组成。
A.核酸 B.细胞膜 C.细胞核
【答案】A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病毒的个体及其微小,图中光学仪器中都不能看清病毒形态结构,需要放大倍数到200万倍的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病毒不可以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的微生物。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选项A正确,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2023六上·夏津期中)双胞胎姐妹长得像,主要受(  )的影响。
A.环境因素 B.遗传因素 C.饮食习惯
【答案】B
【知识点】遗传
【解析】【分析】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正是因为遗传和变异,自然界才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植物。遗传是植物后代与亲代非常相似,双胞胎姐妹长得像,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选项B正确,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2023六上·夏津期中)蘑菇适宜生活在(  )的环境里。
A.阴暗、干燥 B.明亮、干燥 C.阴暗、潮湿
【答案】C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列文虎克使用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微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里容易生存。蘑菇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选项C正确,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2023六上·夏津期中)真空包装的食物是通过(  )的方式防止发霉的。
A.保持干燥 B.降低温度 C.隔绝空气
【答案】C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列文虎克使用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微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里容易生存。发霉是由霉菌大量繁殖和生长引起的。由于物品在潮湿、阴暗、不通风、温暖的条件下容易发霉,所以要防止物品发霉,就必须注意使物品不受潮、通风、保持干燥等。真空包装的食物是通过隔绝空气的方式防止发霉的,选项C正确,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2023六上·夏津期中)星空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变化,而(  )的位置几乎不变。
A.天狼星 B.北极星 C.北斗七星
【答案】B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天文学上为便于表示恒星的位置,人为地将星空划分成若干个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不同的季节,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星座。星空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变化,而北极星的位置几乎不变,选项B正确,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2023六上·夏津期中)在我们居住的地区,下面节日中黑夜时间最长的是(  )。
A.春节 B.中秋节 C.儿童节
【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不同地区的日出时间有所不同,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在我们居住的地区,下面节日中黑夜时间最长的是春节,选项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2023六上·夏津期中)月球是一颗(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答案】C
【知识点】月球的特征
【解析】【分析】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围绕地球自西向东运行。观察月球,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选项C正确,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2023六上·夏津期中)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说明地球在(  )。
A.公转 B.自转 C.无规律的转
【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不同地区的日出时间有所不同,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说明地球在自转,选项B正确,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2023六上·夏津期中)地球上的四季形成与(  )有关。
A.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变化
B.地球自转的速度
C.一年中,地球上同一地点,阳光照射的角度有规律地变化
【答案】C
【知识点】四季成因
【解析】【分析】由于地轴倾斜,地球公转,使阳光有规律性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使得气温也会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地球上的四季形成与一年中,地球上同一地点,阳光照射的角度有规律地变化,选项C表述正确,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2023六上·夏津期中)月球的平均直径相当于地球直径的(  )。
A.1/4 B.1/6 C.1/49
【答案】A
【知识点】月球的特征
【解析】【分析】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围绕地球自西向东运行。观察月球,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月球的平均直径相当于地球直径的四分之一,选项A正确,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1.(2023六上·夏津期中)细菌适应力强,无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都能生存。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显现人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细菌只有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大约10亿个细菌才相当于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当温度很高时,如500度,就会把细菌杀死,所以细菌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生存的。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12.(2023六上·夏津期中)霉菌对我们有功也有过。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列文虎克使用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微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里容易生存。人类利用霉菌做腐乳及生产农药等这是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发霉是由霉菌大量繁殖和生长引起的。霉菌会造成食物和其他物品的变质,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植物的病变,也是霉菌有害的一面。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13.(2023六上·夏津期中)化石是古生物的骨骼,古生物的脚印不属于化石。(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是由于某种原因被掩埋在地层中,经过若千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古生物的脚印属于遗迹化石,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14.(2023六上·夏津期中)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太阳位置的变化会引起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一天中,正午时影子最短,早晚影子都比较长。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是长--→短--→长,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15.(2023六上·夏津期中)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就是利用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
【解析】【分析】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正是因为遗传和变异,自然界才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植物。遗传是植物后代与亲代非常相似;变异是植物后代与亲代有一些细微的不同,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就是利用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16.(五年级(下)科学期末直通车(五)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35)在地球上,当南半球是白天时,北半球是黑夜。
【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球自转;昼夜交替
【解析】【解答】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的自转造成的,所以东西半球会出现白天和黑夜的区别,而南北半球不会,故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地球的自转带来了昼夜交替,由于地球的自转方向是由西向东,所以东西半球会出现昼夜的差别。
17.(2023六上·夏津期中)在北半球猎户座在冬季是最易辨认的星座。(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星座
【解析】【分析】天文学上为便于表示恒星的位置,人为地将星空划分成若干个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不同的季节,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星座。在北半球猎户座在冬季是最易辨认的星座。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18.(2023六上·夏津期中)地球停止自转后我们依旧能看见太阳东升西落。(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不同地区的日出时间有所不同,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如果地球停止自转,就不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的,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19.(2023六上·夏津期中)星体间的距离太遥远,天文学家用光年作为距离单位。(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年
【解析】【分析】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光年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是天文学上的距离单位,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20.(2023六上·夏津期中)日食现象是地球自转时产生的天文奇观。(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日食
【解析】【分析】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就挡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形成日食。日食现象不是地球自转时产生的,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三、填空题。
21.(2019六下·微山期中)   和   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答案】遗传;变异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解答】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分析】遗传就是子代在这个连续系统中重复亲代的特性和特征(性状)的现象,其实质则是由于亲代所产生的配子,带给子代按亲代性状进行发育的遗传物质──基因。相同的基因规定着生物体发育相同的性状,于是表现为遗传,体现了生物界的稳定性。但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因为基因在世代延绵的长期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在此时或彼时发生结构的改变。结构改变了的基因使生物体发育不同于改变前的性状,于是出现了变异。
22.(2023六上·夏津期中)科学家主要通过   了解远古时期生物的信息。
【答案】化石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是由于某种原因被掩埋在地层中,经过若千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科学家主要通过化石了解远古时期生物的信息。
故答案为:化石。
23.(2023六上·夏津期中)细菌是微生物,   是所以生物中数量最多一类。
【答案】单细胞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显现人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细菌只有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大约10亿个细菌才相当于一颗小米粒那么大。细菌是微生物,单细胞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一类。
故答案为:单细胞。
24.(2023六上·夏津期中)防治发霉可以采用   、低温保持、真空包装等技术。
【答案】加干燥剂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列文虎克使用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微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里容易生存。发霉是由霉菌大量繁殖和生长引起的。由于物品在潮湿、阴暗、不通风、温暖的条件下容易发霉,所以要防止物品发霉,就必须注意使物品不受潮、通风、保持干燥等。防治发霉可以采用加干燥剂、低温保持、真空包装等技术。
故答案为:加干燥剂。
25.(2023六上·夏津期中)市场上有很多大小、口味不同的芒果,不管什么品种的芒果都保留它独有的味道,源于芒果亲代对后代的   现象
【答案】遗传
【知识点】遗传
【解析】【分析】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正是因为遗传和变异,自然界才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植物。遗传是植物后代与亲代非常相似;变异是植物后代与亲代有一些细微的不同。市场上有很多大小、口味不同的芒果,不管什么品种的芒果都保留它独有的味道,源于芒果亲代对后代的遗传现象。
故答案为:遗传。
26.(2023六上·夏津期中)   是中国古代测量正午时刻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
【答案】圭表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圭表是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根据圭表上的日影长度(每天最短),人们就可以确定节气的日期和一年的长度。
故答案为:圭表。
27.(2023六上·夏津期中)我国古代人民把四季分成了   节气。
【答案】24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独特创造。它把一周年分成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表示季节的更替和气候的变化,并用以指导农业活动。我国古代人民把四季分成了24节气。
故答案为:24 。
28.(2023六上·夏津期中)一年四季中,在我国白天最长的一天是   。
【答案】夏至
【知识点】四季的特征;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独特创造。它把一周年分成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表示季节的更替和气候的变化,并用以指导农业活动。一年四季中,在我国白天最长的一天是夏至。
故答案为:夏至。
29.(2023六上·夏津期中)我国科学家去南极考察,最佳时间是我国四季中的   季。
【答案】夏
【知识点】四季的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上有些地方四季变化分明,有些地方四季如春,有些地方常年干旱,有些地方常年炎热,有些地方常年寒冷。我国科学家去南极考察,最佳时间是我国四季中的夏季。
故答案为:夏。
30.(2023六上·夏津期中)古人指出:“斗柄南指,天下皆   ;斗柄西指,天下皆   ”。
【答案】夏;秋
【知识点】四季的特征;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转及地轴的倾斜,导致地球上的四季交替现象,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当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南半球是冬季,古人指出:“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
故答案为:夏;秋。
四、实验探究。
31.(2023六上·夏津期中)
(1)如图,我们是在探究   成因模拟实验,手电筒模拟的是   ,地球仪模拟的是   。
(2)实验时,手电筒应该   (选填“从下向上”或“水平”) 照射在地球仪上。
(3)正对地球仪打开手电筒,我们发现地球仪朝向手电筒的一面是   的,背向手电筒的一面是   的。
(4)实验结论:当地球一点朝向太阳时,就是   ,当这一点转到背向太阳时,就变成了   ,正是地球   的,才形成了   现象。
【答案】(1)昼夜;太阳或太阳光;地球
(2)水平
(3)明亮;黑暗
(4)白天;黑夜;自转;昼夜交替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不同地区的日出时间有所不同,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运动是围绕太阳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呈逆时针运转,公转周期是一年。
(1)如图,我们是在探究昼夜成因模拟实验,手电筒模拟的是太阳或太阳光,地球仪模拟的是地球。
(2)实验时,手电筒应该水平照射在地球仪上。
(3)正对地球仪打开手电筒,我们发现地球仪朝向手电筒的一面是明亮的,背向手电筒的一面是黑暗的。
(4)结合实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当地球一点朝向太阳时,就是白天,当这一点转到背向太阳时,就变成了黑夜,正是地球自转的,才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
故答案为:(1)昼夜;太阳或太阳光;地球。
(2)水平。
(3)明亮;黑暗。
(4)白天;黑夜;自转;昼夜交替。
五、综合题。
32.(2023六上·夏津期中)
(1)当地球运行到A点时,此时我国处于   季,当地球处于B和D点时,在我国北半球物体影子的长度   ,当地球运行至图中点时,在自然条件下我们所处地区的食物、衣物等最不易发霉。
(2)请结合图中所示,说一说一年四季是怎么形成的。
【答案】(1)夏;相等
(2)地球公转时,由于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完全相同,导致温度有差别,就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四季成因
【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转及地轴的倾斜,导致地球上的四季交替现象,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当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南半球是冬季。
(1)当地球运行到A点时,此时我国处于夏季,当地球处于B和D点时,在我国北半球物体影子的长度相等,当地球运行至图中点时,在自然条件下我们所处地区的食物、衣物等最不易发霉。
(2)结合图片分析,四季的形成从地球公转时,由于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完全相同,导致温度有差别,就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等方面作答。
故答案为:(1)夏;相等。
(2)地球公转时,由于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完全相同,导致温度有差别,就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