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7《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25 19:2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的长生果》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喻、瘾、籍”等15 个生字,读准“差、奔”等多音字。自主积累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正确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能深入理解文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感悟读书对作者的成长起到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梳理信息,把握内容之要
1.谈话导人。
(1)上一篇课文,冰心奶奶为我们讲述了她的读书经历与感受。今天,我们再来走近另一位作家的童年,看看她与书籍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2)了解作者。
这位大作家是谁 请阅读作家小档案,你捕捉到了哪些重点信息
叶文玲,女,1942 年生,浙江玉环人。著名作家、电影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自幼酷爱文学,13岁读初中时在县办的《玉环报》上发表《夫妻间的小风波》和《七角钱》两篇小说。1958年正式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我和雪梅》,引起文坛注意。此后做过幼儿园、民办小学教员,农场、街道缝纫站工人。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的《心香》被评为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出版有长、中、短篇小说集和散文集多部。
(3)出示课题。
你知道“长生果”吗 叶文玲的“长生果”是什么 作者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希望同学们运用上一篇课文的学习方法自己读懂课文。
2.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字音,相互评价。(重点关注几个多音字的读音)
(2)还记得上一篇课文我们是如何梳理信息,把握课文要点的吗 参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自主阅读提示: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说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她从童年读书、作文中悟出了哪些道理。)
3.交流整理。
书的类型 悟出的道理
“香烟人”小画片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儿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连环画
文艺书籍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大部头小说
板块二 聚焦结构,理解章法之巧
1.追问。
(1)大家是用什么方法理清作者的读书经历的
(借助文中的过渡句,如:“开始我看得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就感到不过瘾了。”“连环画一类的小书已不能使我满足了。”“我又不满足于只看一般的故事书了。”)
(2)小结:借助过渡句是理清文章的思路的好方法。
2.讨论。
(1)文中作者列举了自己两次作文的事,谁找出来完整地读给大家听。(强调两个“有一次”,这是举例的一般特征。)
(2)小组讨论:作者列举的两篇作文,能不能前后调换位置 两次作文的故事不写可以吗 说说你的理解。
3.交流。
(1)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智慧生成关系:如课文第7自然段重点写阅读扩展了作者的想象力,别人对着石墙无动于衷,而作者则会“待上半天,构想种种神话传说”;而作者列举的作文《秋天来了》的成功,主要是作者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感受去写秋天”,把秋天比作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并由此悟到了“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的道理。在这里,阅读与作文的关键词是“想象力”。
同理,第 12 自然段讲我养成了阅读做笔记的习惯,它的关键词“记忆力”“理解力”与后文的“真情实感”“借鉴和模仿”一脉相承。
(2)“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悟呢 (可阅读被编者删去的原文,帮助学生理解。详见“教学资源链接”。)
4.现在,你是如何理解作者说“书是我的‘长生果”的
板块三 细读体会,感受情感之真
1.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1)作者将书誉为“长生果”,对书的钟爱可见一斑。再次默读课文,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作者对书的特殊情感的
(2)通过重点词句的品析,明白作者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看叫作“香烟人”的小画片时的津津有味,看连环画时的废寝忘食,读文艺书籍时的不求甚解,读中外名著时的如痴如醉。
2.现在,你又是如何理解作者说“书是我的‘长生果”的
3.引读:是啊,有书的日子真幸福。所以作者在回首少年时光时才感到那样的愉悦。这份愉悦之情,就像蜂蝶飞过花丛,就像泉水流经山谷......(接读课文第2自然段)
板块四 品读赏析,感悟语言之美
1.品读语言
(1)请你再好好地读一读第2自然段(教师指名朗读)。
(2)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想一想,为什么这一 段文字读起来让人感觉那么美 (比喻句反复运用,前后照应,表现出抒情的韵味和行文的美感。)
(4)课文中还有很多精彩的语句,只要你留心细细揣摩,一定会品出更醇香的滋味。(学生摘录,品读,交流。)
2.自主积累这篇课文有那么多精彩的语言,请你也学一学作者,把课文中你印象深刻的词句端端正正地摘抄在自己的积累本上。
三、教学资源链接
拓展阅读
1.我终于开始学着“创造”了那是在初中二年级时,我写了一篇八百字的小小说《夫妻间的小风波》,投寄到刚创办的县报,终于在一星期后刊登了出来。看着手稿变成了铅字稿,看到作文被标成了“小说”,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这也许应该算是我当学生时写的最成功的一篇“作文”。
我深深明白: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绝不可能写出那八百字。是书籍——人类精神文明的“长生果”——滋养了我。
——叶文玲《我的“长生果”》删节部分
2.华罗庚猜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华罗庚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儿,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华罗庚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编写人: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罗丹红名师工作室:包林军)
四、课件部分展示
第三篇
课前解析
关注作者:叶文玲,女作家, 1958年发表处女作《我和雪梅》,从此走上文坛,后以短篇小说《心香》名闻遐迩。她恪守“美是文学的生命”的宗旨,孜孜于真善美的追求,同时致力于散文创作,收获颇丰。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
关注教材:这篇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全篇情感真挚,层次分明。作者在读写的实践中,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些“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情真意切,真实可感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学习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教学时引导学生按照学习提示,选择合适的梳理方法,根据要求梳理出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体会作者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本课是略读课文,教学中紧紧围绕课前提示,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梳理信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喻”“瘾”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差”“奔”。
2.用较快的速读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体会作者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教学重点】
能说出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体会作者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引导:同学们,本单元我们的学习主题是“阅读”,在前几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一直在和书进行着有趣的对话,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读书的文章,看看它又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课题:我的“长生果”)
【出示课件1】
2.教师引导: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1:“长生果”指的是什么?
预设2:作者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
……
3.认识作者
本文的作者叶文玲,是一位女作家, 1958年发表处女作《我和雪梅》,从此走上文坛,后以短篇小说《心香》名闻遐迩。她恪守“美是文学的生命”的宗旨,孜孜于真善美的追求,同时致力于散文创作,收获颇丰。我想,她之所以在文学创作中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和她的读书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现在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走进文本,解答心中的疑惑。
【出示课件2】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设置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更深入地理解文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读课文的要求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音查字典,把课文读流利。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出示课件3】
2.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字音。
教师引导:现在我们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认真听,看他们是否能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流利。
学生读课文,注意重点词语“馈赠、酵母”的读音。
【出示课件4】
3.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教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从童年读书、作文中悟出了哪些道理?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字词,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大致了解课文内容,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出示学习单,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教师引导:这是一篇叙事性的课文,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借助表格、提纲或者结构图等形式梳理信息吧!
预设1:我是采用表格形式梳理的信息。看香烟小人书,看连环画,看文艺书籍,看中外名著,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
教师追问:采用表格的形式梳理,能清楚的知道了解到作者的阅读经历。从作者所读的书籍中你看出了什么?
学生回答:作者读书的范围越来越广,内容越来越深,从中得到的知识也越来越多。
(板书:博览群书)
预设2:悟出的道理: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板书:构思 别出心裁 落笔与众不同 要写出真情实感 借鉴 模仿 创造)
教师总结:作者与书的故事深深的感动着我们,作者酷爱读书的情感再现在我们的眼前。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说一说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对书的喜爱之情的?
2、结合课文,深入感悟
教师引导:说一说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对书的喜爱之情的?
【出示课件6】
预设1:看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津津有味
预设2:看连环画时废寝忘食
预设3:读文艺书籍时不求甚解
预设4:读中外名著时如痴如醉
教师小结:作者不断的在书籍中汲取营养,不断的成长。再回忆首年时光时才感到那样的愉悦。
3、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教师引导:反复读一读作者列举的两篇作文,想一想: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悟出的道理的?你在自己的写作中有过类似的体会吗?
预设1: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我收获了读书和写作的方法,要博览群书,做读书笔记,写作要会借鉴和运用,更重要的是要入情入境。
预设2:只有博览群书,才能获取丰富的知识,写作只有真情实感,能做到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读者。
4、解答疑问,深入主题
教师引导: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理解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了吗?
【出示课件7】
预设1:长生果从字面意思理解吃了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果子,在这里将书比喻为“长生果”:,这个比喻特别贴切。
预设2: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成熟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书籍的钟爱。
【出示课件8】
教师总结:即使多年之后,当作者回忆起自己青少年的读书经历时,还是这样让人心醉。让我们再读读课文,体会那种读书的乐趣吧。
(板书:我的“长生果”——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
5、品读语言,学习积累
教师引导:再读课文,找到你觉得写得好的句子。说一说它好在哪里。
预设1:作者运用了生动的比喻,让我们体会读书的重要性。
预设2: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如:流光溢彩,津津有味,如痴如醉,如饥似渴,黯然伤神等等,让我们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出示课件9】
【设计意图:精读课文,根据问题的引导,能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最后一个环节的处理回到题目,首尾呼应,既能揭示“长生果”的特殊含义,又能为学生解决疑惑,一举两得。】
四、联系实际,升华感情
教师引导:说一说你在读书中的故事,以及你在书中的收获。
【出示课件10】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10)
1.抄写文中优美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自己在读书中的收获写成一个小片段。
【设计意图: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既能梳理学生的思路,检验学生的所得,又能指导学生进行习作,提高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