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复习课件(共7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复习课件(共7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25 20:2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6张PPT)
第一单元诗词复习
《氓》
氓 离骚(节选)
一、辨清通假(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无食桑葚   ___ 同___ ,_____
2.犹可说也 同 ,__________
3.隰则有泮 同 ,______
文言知识点梳理
二、词类活用:①夙兴夜寐:
②二三其德:
③三岁食贫:
④其黄而陨:
三、古今异义
1.至于顿丘 今义:表示到达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2.秋以为期 今义:认为
3.二三其德 今义:数词,表约数
4.三岁食贫 今义:数词


不要


摆脱、脱身


边、岸
名作状,在早上、晚上
数作形,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
形作名,贫苦的生活
形作动,变黄
古义:到达
古义:多年
古义:把...当作
古义: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
四、一词多义
读qiāng,动词,愿,请
读jiāng,动词,扶持,扶助
读jiāng,副词,将要
读jiàng,名词,将领
读jiàng,动词,率领
2.乘
乘彼境垣,以望复关( )
将士乘胜,进攻其城(《吕蒙传》) ( )
乘其财用之出入(《周礼》) ( )
千乘之国(《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
3.德
土也罔极,二三其德( )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 )
以功受赏,臣不德君(《韩非子》) ( )
登上
趁着,凭借
动词,计算
读shèng,量词,
用以计算车、马舟等
名词,心意
恩德,恩惠
感激
4.言
载笑载言( )
体无咎言( )
言既遂矣( )
言笑晏晏( )
5.遂
言既遂矣( )
无往而不遂,无至而不通(《淮南子》) ( )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郑人买履》) ( )
寻向所志,遂迷(《桃花源记》) ( )
动词,说
名词,预兆
助词,无实义
名词,言语
如愿
动词,通达,成功
终究,最终
没有去了而不成功的; 没有到了而不通达的 即 无论往哪里都顺利; 不管到哪里都通畅。
诗歌常识
《氓》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只称《诗》或《诗三百》,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为《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 、颂”三部分。
《诗经》的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诗经》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氓》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
不学诗,无以言。 (《论语》)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论语》)
诗歌常识
恋爱
婚变
决绝
热烈
幸福
痛苦
怨恨
清醒
刚强
第1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第2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
第3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
第4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
第5章: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
第6章:今昔对比的怨恨痛苦
【 整 体 思路 】
结构
情节
情感
(赋)
(赋)
(比、兴)
(比、兴)
(赋)
(赋、比、兴)
回顾《氓》
女主人公是个怎样的形象?
她从这场失败的爱情中总结了什么经验呢?
(2)“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主人公对丈夫认识清醒。
(1)
【解读】
作为恋人:温柔体贴、率真痴情
作为妻子:勤劳能干、隐忍重情
成为弃妇:清醒刚烈、坚强自尊
卫国女子
“《诗经》中最完美的女性。”——鲍鹏山
【关于人物】
《氓》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氓》
(1)对人物的直接描写:
例如:"送”“将”“乘”“望”“泣涕”“耽”等动词的使用,可以看出这个女子善良多情、淳朴天真。
(2) 人物的自我描述:
例如:“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 ...说明“我”很勤劳。
歌中的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及手法
《氓》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氓》
歌中的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及手法
(3)语言描写:《氓》是以第一人称来表达的。
从“亦已焉哉”看出“我”很刚烈,那个时代的女子被休是很痛苦,很难过的,而这个女子表现得非常勇敢,敢于面对现实。
(4)侧面描写(比兴):
例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是在写这个女子的容貌,用的是比兴的写法。
诗歌特色
《氓》
《氓》中哪些诗句是比兴句?好处是什么?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诗歌特色
《氓》
桑未落:
①比喻女子的年轻貌美
②比喻男子的钟情
③比喻恋爱及新婚的甜美
比兴的手法
桑之落:
①比喻女子的年老色衰
②比喻男子的始乱终弃
③比喻爱情的消逝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斑鸠贪食桑葚喻女子沉溺于爱情
诗歌特色
《氓》
(1)内容上:
①比兴句唤起人丰富的联想。“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一般认为它们分别比拟女子容颜的润泽和衰老,并相应地推测女子年长色衰是“氓”变心的重要原因。不过,也不妨理解得宽泛些,比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如同女主人公和“氓”之间情意浓密时;“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景象,则如同两人感情枯竭时。
②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树作比,与女主人公劳动女性的身份非常吻合(从“抱布贸丝”一句来看,她养蚕作丝),富于生活气息,同时还暗示了她的勤劳。
这两处使用比兴手法的好处有:
诗歌特色
(2)结构上:
①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使叙事暂时中断,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一览无余;
②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读者能从中意识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满,因此叙事的线索似断实连;
③诗的前半部分写婚前,后半部分写婚后,中间的比兴起过渡作用。
《氓》
这两处使用比兴手法的好处有:
对比

婚前:“氓之蚩蚩”、“信誓旦旦”
(忠厚热烈、狡黠痴情)
婚后:“士贰其行”、“至于暴矣”、“二三其德”(用情不专、凶暴冷酷)


婚前: 幸福,纯情率真、善解人意
婚后: 屈辱,勤劳能干,任劳任怨
清醒刚烈,坚强自尊
①诗歌是如何用对比方法来表现男女主人公人物形象的?
负心
痴心
突出女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反映了当时妇女的悲惨生活
《氓》
热恋
婚变
决绝
热情、幸福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沉醉爱河
怨恨、沉痛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泪湿帷裳
清醒、刚强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回头是岸
淇水见证了恋爱——婚变——决绝的全过程
②《氓》诗中环境的衬托:(三次写淇水)
物象的作用
回答参考: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离骚》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扈江离与辟芷兮    同 ,___________
2.来吾道夫先路 同 ,____
3.偭规矩而改错 同 ,____
4.何方圜之能周兮 同 ,__________
5.伏清白以死直兮 同 ,____
6.进不入以离尤兮 同 ,____
7.芳菲菲其弥章 同 ,____


僻静、幽静


引导


举措


圆凿(榫眼)


保持


遭受


显著
离骚(节选)
二、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时序更替
代指有才德、有作为的人。一说是屈原自指,一说指楚怀王
荒唐
随流水消逝
1.春与秋其代序
2.恐美人之迟暮
3.怨灵修之浩荡兮
4.宁溘死以流亡兮
古义:________
今义:代替序言的文章(多自有标题)
古义:
古义: 今义:水势大;形容广阔或壮大
古义:___________
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今义:美貌的女子
善于取巧
改变措施
(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的意思
修长的样子
名词作动词,给……起名
名词作动词,同群,合群
名词作状语,在早上
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压抑
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形容词作名词,壮盛之年
形容词作名词,污秽的东西
形容词作名词,美德、品质
形容词作动词,推崇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加高
名词,情况
名词,法度、准则
动词,渡过,越过
量词,回,次
动词,爱好,崇尚
动词,善于,擅长
动词,友好,亲善
形容词,好的,美好的
动词,整理
形容词,善,美好
动词,修建,修造
名词,身长,身高
连词,表目的
介词,因为
介词,用
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并列
副词,确实
形容词,诚实
动词,信任
动词,同“伸”,伸张
动词,讲信用
诗歌常识
《离骚》的主题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
《离骚》是一首伟大的抒情长诗,它有着丰富的内容、浪漫的想象、强烈的感情、自成一格的写作手法,在思想和艺术上具有相当打的美丽,令无数文人学者倾倒。同时,它让我们了解了屈原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诗经》——《国风》——现实主义——黄河流域——西周春秋(四言)(民歌)
《楚辞》——《离骚》——浪漫主义——长江流域——战国(七言为主)(屈原)
追求美政 九死未悔 忧国忧民
(香草美人) (艺术之美)(人格之美)
《离骚》(节选)
【文脉思路】
回顾《离骚》
屈原的形象
忧国忧民
洁身自好
坚持正道
献身理想的
爱国诗人
佩戴鲜花香草高大挺拔
宁死不放弃对美丽的坚持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外部形象
内在品质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
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
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
追求真理,坚强不屈
概括出作者在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试从外部、内部两个角度来把握。
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至美至善
德行高洁
回顾《离骚》
比喻美好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各种香草:江离、辟芷、
秋兰、木兰、宿莽
扈江离与辟芷、纫秋兰、搴木兰、揽宿莽
比喻修身养性
美人
比喻君王/才德、有作为的人
乘骐骥
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
修身
治国
《离骚》中香草美人的寓意
表达效果: 这些香草大都象征了诗人美好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屈原对香草的喜爱、佩带它们,其实就是表明了诗人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始终保持高洁的情操、不肯同流合污的情感。这些香草这对塑造诗人的形象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把这些事物写进诗中,一方面使诗歌的表达更为含蓄,富有韵味;另一方面增加了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这是屈原诗歌的一大特色。
屈原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把握时间,为楚王和国家献身,一往无前。

“移情”技法的运用
《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也叫“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
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 ,可抒难抒之情。
例:“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杜甫这两句诗借用对柳絮与桃花的描写,表达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及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痛苦和愁闷。
知识链接
《孔雀东南飞》
一、辨清通假(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吾今且报府 同___
2.箱帘六七十 同 ,________________
3.蒲苇纫如丝 ___同 ,_____
4.摧藏马悲哀 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坚韧


脏腑。一说,摧藏就是“凄怆”
第 2 课 *孔雀东南飞并序
自作主张
可爱
活着的人
暗沉沉的
交相通达
迎接
一起过日子
使唤
适合,适宜
教养
处理,处置
使者,文中指媒人
凌乱
无论如何
多多告诉
官宦,做官的人
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名词作状语,在黄泉下
名词作状语,从白天到黑夜
名词作状语,中间,中途
名词作状语,用手巾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名词作动词,取名
名词作动词,侍奉
名词作动词,说话
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形容词作动词,了解,知悉
使动用法,使……受煎熬
使动用法,使……荣耀
使动用法,使……委屈
意动用法,以……为鉴
副词,当然,必定
动词,会面
副词,适逢,恰巧遇上
动词,见面
代词,我,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表被动
动词,辞别
动词,谢绝,推辞
动词,告诉,告知
副词,互相
名词,相貌
偏指一方,可译作“我”,文中指代兰芝
偏指一方,可译作“你”,
文中指代焦仲卿
介词,被
动词,成为
动词,写
介词,替
介词,为了
动词,是,算
动词,指夫家休弃妻子
动词,派
动词,送
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助词,无实义
疑问代词,什么
副词,多么
动词,出嫁
动词,顺从,依照
副词,刚才,刚刚
副词,将要
副词,暂且
连词,并且,又
偏指“姥”,婆婆
偏指“作”,劳作
偏指“母”,母亲
偏指“兄”,哥哥
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词使用,在特定语境中,实际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作陪衬,这类词就叫偏义复词。
你是大户人家的子弟。
(其实)并不是因为我织得慢。
被仲卿的母亲赶回娘家。
今天被休弃。
渐渐地被忧愁煎熬压迫。
还说什么再回来的话呢!
(2)誓天不相负! (“相”偏指“你”,作“负”的宾语,前置)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君既若见录。 (“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见录”即“记着我”)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
4.状语后置句
(1)亦自缢于庭树。 (介宾短语“于庭树”应置于动词“缢”前)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仕宦于台阁。 (介宾短语“于台阁”应置于动词“仕宦”前)
翻译:_________________
我指天发誓决不会辜负你的一片深情!
你既然如此记着我。
也自己在庭院中的树上吊死。
在大的官府中任职。
《孔雀东南飞 》 并序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诗歌常识
“ 汉 乐 府”
《孔雀东南飞 》 并序
“汉乐府”原来是指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乐府”,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这个官署相当庞大,成帝时“女乐近千人”。
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
文学史上地位:
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三,既继承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也继承发展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
诗歌常识
《孔雀东南飞》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
十六诵诗书。
(多才多艺,有教养)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
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
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
口如含珠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貌美
外貌描写
《孔雀东南飞》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鸡鸣入机织,
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
大人故嫌迟。
(勤劳能干)
动作描写
上堂拜阿母,
阿母怒不止。
今日还家去,
念母劳家里 。
(善良,有修养,识大体)
语言描写
《孔雀东南飞》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却与小姑别,
泪落连珠子。
勤心养公姥,
好自相扶将。
(善良友爱)
语言和动作描写
《孔雀东南飞》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
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
踯躅青骢马,流苏金缕鞍。
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迎娶场面很热闹、奢华
侧面表现兰芝貌美,不慕富贵、爱情专一
《孔雀东南飞》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揽裙脱丝履,
举身赴清池。
(敢于抗争)
动作描写
人物 形象特征 形象
受迫害者 刘兰芝 年轻美貌、多才多艺、知书达礼、 富有教养、勤劳能干、自尊自爱、 坚强自重、忠于爱情、外柔内刚、 性格刚烈,对封建势力本质有着清醒认识,勇于反抗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由
焦仲卿 守礼尽孝,忠于爱情,有善良软弱的顺从,有苦苦抗争坚韧,有为爱而死的忠贞 迫害者 焦母 蛮横无理,独断专行,自以为是
刘兄 性情暴躁、贪婪、见利忘义、趋炎附势 矛盾冲突: 爱情理想 VS 封建家长制
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对封建家长制、封建礼
教充满抗争精神。
【人物形象】
封建家长制的代表,
封建礼教的化身。
《蜀道难》
《蜀道难》
(1)噫吁喊,危乎高哉: 高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比
(3)西当太白有鸟道: 正对着
(4)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沟通相连
(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回转
(6)猿猱欲度愁攀援: 越过;为.......发愁
(7)青泥何盘盘: 多么
(8)但见悲鸟号古木: 只
(9)雄飞雌从绕林间: 跟随
(10)使人听此凋朱颜: 使 凋谢
重点字词梳理
《蜀道难》
(11)连峰去天不盈尺: 距离;满
(12)枯松倒挂倚绝壁: 靠
(13)飞湍瀑流争喧豗: 急流;竞相
(14)砯崖转石万壑雷: 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用作动词,
冲击;使滚动
(1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挡
(16)所守或匪亲: 不是
(17)锦城虽云乐: 说起来
(18)侧身西望长咨嗟: 名词作状语,向西;深深地
重点字词梳理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尚贤使能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
一词多义
尚且
崇尚,尊重

危乎高哉
危如累卵
正襟危坐、危言危行
上屋骑危

危险
正,端正
屋脊
2、危
1、尚
3、去
连峰去天不盈尺
逝将去汝、去国怀乡
除残去秽
汝可去应之
距,距离
离开
除掉,去掉
前往,前去
可以横绝峨眉颠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佛印绝类弥勒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韦编三绝
断绝
停止,消失
隔绝
极,最,非常
横渡
陡峭的
渡过
断开
一词多义
4.绝
蜀道难
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
1、历史、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
——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2、虚写映衬(想象):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
——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3、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
——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从手法方面分析
鉴赏诗歌
4、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
——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5、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蜀相》
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被贬)
对比失落型:古人展抱负,建功业,得遂心愿,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 。
李商隐《贾生》
宣室求贤方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借古讽今
知识回顾
蜀相 (七律、怀古诗 )
怀古
伤今
第一类是古盛今衰型:繁华远去,只留荒芜,物换星移,世事沧桑
第二类是物是人非型。风依旧,朱颜已改。物是人非,讽今伤今
作者身置其外,站在历史的高度,表达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李白的《越中揽古》
越王勾践灭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至今只有鹧鸪飞。
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刘禹锡的《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借古抒见
作者身置其中,发一己感慨;
知识回顾
知识回顾
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描其景)—抒己情(志)
意象:古人、古事、古地
内容:古人——对比失落,同病相怜,个人失意,前人启示。
名地——昔盛今衰,世事变迁。
国家——叹惋国运衰微,总结历史教训。
统治者——荒淫误国,引以为戒。
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触景生情、借景抒情;
咏史抒怀;即事议论、夹叙夹议。
关于“咏史怀古诗”
对古人:仰慕先贤,痛惜先贤失意
对自己:建功立业,壮志未酬,怀才不遇,
对国家对时代:(忧国伤时)感慨昔盛今衰,
担忧国运衰微,同情人民疾苦
对自然:物是人非之惆怅,沧海桑田之感慨,自然永恒之慨叹。
对其它:一些哲理思考
咏史怀古诗常见的主题情感
鉴赏要点: 1)要弄清史实、典故,
2)要体会意图、感情,
3)要品味技巧、手法。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所 见
所 闻
所 感
所 思
临古地

思古人

忆古事

抒己志
写 景
怀 古
抒 情
武侯祠
诸葛亮
英 雄
艺术技巧
怀古诗的思路
1、释字意:“自”是“独自”的意思,“空”是“白白的”、“徒自”、“空空的”的意思;
2、绘形象:碧草春色,无人欣赏;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进一步说明到这里的人很少,武侯呕心沥血的功业已被人遗忘,
3、点作用:表现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武侯功业被人遗忘的惋惜。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知识回顾
《望海潮》
词的基本常识
1.词,是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 。
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 。另有 、 等别称。
曲子词
长短句
诗余
乐府
2.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 的集中体现。一首词可以没有 ,但必须有 ,正所谓“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主要内容
题目
词牌
3.词的分类:
①按字数分: (58字以内)、中调(59—90字) (91字以上)
②按段落分: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③按风格分: 和 。
小令
长调
婉约派
豪放派
干谒诗(词)
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一些文人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往往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以求引荐 。
为某种目的而求见
知识链接
①赞美杭州的美好景致。
②拜谒孙何,借以赞颂他政绩卓著,赞美孙何的执政能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
③预祝他能早日被召回京城,并委婉表达希望孙河举荐提拔自己的愿望。
《望海潮》写作目的是什么?
诗歌主旨
望海潮 柳永
“点染”艺术
“点染”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
“点”:抽象的评点(总写)
“染”:具体的描述(分述)
点染间不能有其它相隔,必须是一气而下,二者紧密相连,表达共同意境。
望海潮 柳永
知识回顾
“点染”艺术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知识回顾
全词小结《望海潮》
地理位置
历史传统
自然景观
市井面貌
百姓生活
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市列珠玑,户盈罗琦,竞豪奢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杭州是东南的重镇。
自古以来,杭州是繁华都市。
有著名的钱塘江、秀丽的西湖。
建筑、设施美观、人口密集。
人们安居乐业。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填写下表)
《扬州慢》
竹西佳处
昔日→名都
(虚写)
春风十里
青楼梦好
昔盛今衰的感伤
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实写)
特色:对比鲜明,虚实相生,化用诗句,情景交融
清角吹寒
今日→空城
上片
下片
淮左名都
昔日→名都
(虚写)
(实写)
今日→空城
二十四桥
冷月无声
桥边红药
想象昔日繁华
目睹今日萧条
想象昔日繁华
目睹今日萧条
黍离之悲(主题)
回顾全词
扬州慢
《扬州慢》
《扬州慢》——艺术技巧赏析
今日扬州和昔日扬州
杜牧诗句
荒凉之景寓悲伤之情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今日扬州和昔日扬州
渐黄昏,清角吹寒
虚实结合
对比
用典
借景抒情
拟人
视听结合 通感
联想
动静结合
若杜牧重到扬州……
波心荡,冷月无声
反衬 反问
知为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