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下沉,反之则上浮。
(二)过程与方法:
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了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2.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2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探究过同一种材料与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物体排开的水量变化与浮力变化的关系、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研究之后进行的。学生对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后已经比较容易理解。对沉入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没有把握。但是,学生会有一些生活经验,如游泳时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会被水托起来。这些经验提醒学生,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也会受到水的浮力。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1.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请思考 ,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也会受到水的浮力呢?
2.生交流:猜测、说明理由。 引导:在生活中我们提取井水的时候会感受到在水桶离开水的时候桶变的重了,这是为什么呢?
3.现在请同学们来设计一个“下沉的钩码是否受到水的浮力”实验方案。
(在下列方法中任选一种,为后面活动做铺垫) 方法1:用文字说明来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你们的想法。 提示:1.可以选用桌上的材料来设计;2.要有说服力,比如用数据。 方法2: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来设计一个实验。 要求:以图为主,如果需要,可以用文字来说明。 (1) 生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师巡视。 引导:如果学生在设计上存在困难,教师应适时引导:a、浮力的方向。b、当浮力作用在钩码上的时候,测力计指针会有什么变化 ?c、钩码在空气中会有多重;钩码在水中会有多重;这两个重量有变化吗?怎样判断钩码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2)利用实物展台交流设计方案。 师生交流,评选较合理的设计方案。
4.学生小组实验,交流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浮力=空气中的重力-水中的重力)
5.形成 “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会受到浮力”的认识。(教师板书: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会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方向朝上)。
活动2【活动】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1.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1)(总结出下沉物体受到浮力的计算方法)提出问题:所有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都是一样大吗?
(2)学生交流。(不一样的可能性大)
(3)师:我们应该怎样研究下沉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变化呢?
(4)生讨论交流,明白实验方法。
(5)测量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6)教师引导学生从数据中总结出下沉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活动3【练习】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来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1.师: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石块放在水中是下沉的?(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石块的重力和它受到 的浮力大小来比较,从中解释物体为什么在水中会下沉)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重力>浮力 石块下沉
2.师: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它在水中是上浮的?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重力<浮力 塑料块上浮
3.学生画一画石块和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情。
4.全班交流,师板演、引导,明确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来判断沉浮情况。
活动4【作业】复习、巩固
1、师带领学生复述本课内容。
2、课外探究:当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时会怎样?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