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18 12:02:53

文档简介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一课一练)
单项选择题
1、“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湖铁轨的按钮,中日延续了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材料所指的是 ( )
A.鸦片战争 B.七·七事变 C.甲午中日战争 D.九·一八事变
2.“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穷的宝藏……”这首悲怆的歌曲唱出了中国人民对日寇的无比痛恨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歌中的“家乡”在( )
A.东北 B.华北 C.西南 D.西北
3.九一八事变纪念馆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它坐落在( )
A.北京 B.南京 C.沈阳 D.上海
4.为了提醒大家牢记“九一八事变”,勿忘国耻,居安思危,我国每年都在9月18日鸣放防空警报.当年,日本制造这一事变的借口是( )
A.西安事变 B.柳条湖事件
C.八一三事变 D.一名士兵失踪
5. 与右图联系最紧密的判断是( )
A.国共两党开始第一次合作
B.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D.东北沦陷为日本殖民地
6. 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
A.使国民党内部矛盾加剧 B.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C.从中国全民族利益出发 D.缓和国民党内部矛盾
7. 国共两党由内战开始走向联合抗日的标志是 ( )
A、创建黄埔军校 B、北伐胜利进军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卢沟桥事变
8.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国共两党开始致力于( )A.打倒列强,推翻军阀 B.停止内战,团结抗日
C.避免内战,和平建国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_____蒋介石给张学良的电报
材料二 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前方守土之将士浴血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最后之诤谏,保其安全,促其反省……
—张学良、杨虎城叩文(十二日)
材料中的“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什么?这时蒋介石对日军态度如何?
2.从材料二中可看出材料一中做法带来了什么后果?张、杨发表该文是在何时何地?
3.通过上述材料,概括张、杨对“介公最后之诤谏”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单选题:
1.D 2.A 3.C 4.B 5.B 6.C 7.C 8.B
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
1.九一八事变 不抵抗
2.东北三省全省沦陷 1936年12月,西安
3.逼蒋抗日
课件23张PPT。难忘九一八人教版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纪念九一八事变的残历碑 一、狼子野心—根本原因 惟欲征服支那(近代日本称中国),必先征服满蒙(中国东北和内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1927年,田中义一在东方会议“给天皇的奏折田中义一其他两个原因 从1930年10月起,蒋介石调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大规模“围剿”,也给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可乘之机。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日本。蒋介石“围剿”
红军手令1929年至1933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经济基础原本薄弱,本土资源匮乏,国内市场狭小,导致国内阶级矛盾空前尖锐。日本军国主义者妄图通过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来摆脱困境。国共内战正酣,给日本以可乘之机。二、祸起东夷之贼喊捉贼柳条湖事件(借口) 三、退避三舍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
张学良密电
三、退避三舍 东北军脚上的镣铐1.东北军脚上的镣铐指什么?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2. 蒋介石为什么这样做呢?蒋介石正忙着围剿红军,他认为自己
最大的敌人不是日本,而是中国共产党。3.这种政策导致的结果是什么?东北三省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锦
绣河山沦于敌手,三千万东北同
胞过着耻辱的亡国奴生活。东三省沦陷日









行亲眼看见自己的儿子被炸死,老人痛不欲生 四 怒涛汹涌 1、面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全国人民的态度如何?全国人民强烈反对蒋的
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
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2、中共态度如何?一二九运动中国各阶层掀开了抗日救亡运动 四 怒涛汹涌 3、东北人民的抗日战争起了什么作用?东北人民的抗日战争,
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
开始,他们在极为险恶
的环境里英勇抗敌,为
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做出
重大贡献。打响抗战第一枪的马占山杨靖宇 五、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之兵谏 张学良杨虎城五、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之兵谏五、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之兵谏直接原因:1936年12月12日西安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不同意合作抗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逼蒋抗日时 间地 点人 物:目 的:根本原因:活动与探究 蒋介石被捉,怎么处置蒋介石呢?在中共内部引发了激烈的争论。甚至于当时的毛泽东主席,听到此消息后,也是一个字“杀”。那么,究竟杀还是不杀?
杀蒋?放蒋?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角色扮演日本:企图挑拨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美英: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美英的在华势力,支持和平解决。南京国民
政府: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何应钦主张“讨伐”张学良,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取而代之。亲美、英派宋美龄等竭力主张和平解决。五、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之杀蒋、放蒋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局面。而内战一起,必使虎视眈眈的日本有机可乘,从而利于其进一步独霸中国。杀蒋?五、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之
杀蒋、放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向转变。放蒋!中共参与西安事变谈判的代表秦邦宪、叶剑英、周恩来(左起)民族利益高于一切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登机回南京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中共和人民奋勇抵抗西安事变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1.9.181936.12.12板书小结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教案设计

课型:综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时间:2015年 设计者:阳军长
课标要求:
掌握九一八事变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掌握西安事变的发生以及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理解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
二.教材分析:
本课在教材内容上主要讲述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随着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西安事变发生并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本课是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与上一课《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在时空上成并列关系,与下一课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存在时序上的先后关系和逻辑上的因果关系,学好本课,对学生形成清晰的时空观念和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三.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从认知规律看,他们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对抽象的事物却较难理解,尤其是近代化的内容,有些概念很难理解,所以要尽可能地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地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四.教学目标:
1、记住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地区的暴行,概述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情况。
2、掌握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发动者及其结果。
3、分析和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4.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了严重的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难点:分析西安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的意义。
六.教学方法:
1.教法:讲解法、启发式谈话法、情景体验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
2.学法:阅读理解法、交流展示法、史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调查研究法等。
七.教具准备:PPT多媒体、视频等。
八.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上课前反复播放《黄河大合唱》,以达到烘托气氛的目的。
一.情境导入:
【教师讲述】9月18日,我正在阳安中学参加初中历史新教材培训。时值一老师在上公开课,当他正讲得声情并茂、绘声绘色时,突然,------(播放警报声)一阵刺耳的警报声打破了正常的教学过程。为什么学校上空会响起刺耳的警报声?是火灾?还是发生了其他突发事件?答案都不是。因为在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事件,那就是九一八事件。
二.讲授新课
1.背景篇:狼子野心—根本原因
【教师】播放视频,展示材料,提问:九一八事变为什么会爆发?
学生:独学,对学,完成图表,以主人翁精神给出最佳答案。
教师:给出材料,并启发引导学生。
【衔接】
正是由于日本侵华的狼子野心,所以强盗想方设法地找借口挑起事端。
2.爆发篇:祸起东夷之贼喊捉贼
(1)展示《九一八事变形势图》
教师:日本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悍然对中国军队发动了疯狂的进攻,九一八事变爆发。
(2)学生分析地图,明白日本之所以选择在柳条湖制造事端的原因,并明确日本是制造事端的罪魁祸首。
【衔接】九一八事变后,全国要求抗日的呼声很高,这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的态度呢?
3.应对篇:退避三舍
教师:出示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和漫画《东北军脚上的镣铐》,并要求学生回答三个问题:
东北军脚上的镣铐指什么?
蒋介石为什么这样做呢?
这种政策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呢?
学生:认真阅读电文和漫画,并展开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展示东北三省沧陷图、日军在东北犯下滔天罪行组图、东北人民的在沦陷后的悲惨生活组图,伴着一首悲怆的《松花江上》,起到很好的渲染情境和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并要求学生认真体会。
【衔接】
正是由于蒋介石政府的这种不抵抗政策,直接导致了东三省的沦陷。面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和日本侵略的步步深入,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全国各阶层人民反映如何呢?
4.爆发篇:怒涛汹涌
【教师】展示《一二九运动》《中国各阶层掀开的抗日救亡运动》图,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三个问题:
全国人民的态度如何?
中共的态度如何?
东北人民的抗争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边看边思考,并从中捕捉解题的重要信息。
4.高潮篇:
(1)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之兵谏
【教师】展示张学良、杨虎城两幅图像,并播放视频《西安事变》,要求学生从视频中提取有效信息。
【学生】完成相关内容。
(2)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之杀蒋、放蒋
活动与探究:要求学生就杀蒋和放蒋展开辩论,并分别扮演三派人士:日本、美英、南京国民政府(两派)。要求学生从中体会出各派的用意和居心。并认真体会杀蒋和放蒋的利弊,最后得出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结论。
5.结局篇: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教师】展示图片和相关内容,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学生】完成记忆内容。
你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解决了吗?如果还没有,请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噢!
三.板书小结(略)
课后反思:
仔细倾听、观察,引发学生的思考。
认真看视频和观察图片,并结合教师的阐述,明确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让学生展开独学、对学,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动手、动脑
,完成相关内容。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回答问题
观看视频、地图,回答问题。
学生精读教材,完成图表,并通过小组讨论,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重要性。
学生动手,完成自我小结。
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谈起,自然而然的切入课题,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导人新课。
学生通过认真看视频和观察图,完成相关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通过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巩固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
透过视频、地图,捕捉历史信息的能力。
夯实基础,加强记忆。。
通过列图表的方式小结本课重点内容,使知识更加系统,便于理解,记忆,也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第14课 抗日救亡运动
一、【学习目标】
1、记住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地区的暴行,概述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情况。
2、掌握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发动者及其结果。
3、分析和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二、【情景导入】
阳安中学的一件小事谈起。
三、【自主学习】
1.    年  月  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炮轰东北军驻地    ,占领    ,是为    事变。事变后,由于国民党政府执行    政策,东北三省沦陷。
2.    年  月  日,      、       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抗日。此为        ,又称        。
3.中国共产党从      出发,提出      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并派      到西安谈判。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下,蒋介石被迫接受            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        基本结束,促进了        局面的出现。
四、【问题探究】
1、日本侵略军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
2、蒋介石对日寇的进攻实行什么政策?造成什么后果?
3、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的态度怎样?
3、国民党内部爱国人士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
4、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以及和平解决所起的历史作用有哪些?
五、【基础过关部分】
1.每年的9月18日晚,东北沈阳总要响起长长的警报声。这是为了让人们记住哪一国耻( )
A.火烧圆明园 B.九一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2.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B.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C.九一八事变 D.西安事变
3.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你看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 )
A.国民党发动内战,人民无法安居乐业。 B.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人民四处逃亡。
C.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威胁我国东北地区。 D.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人民流离失所。
4.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组织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其主要领导人是( )
A.贺龙 B.陈毅 C.叶挺 D.杨靖宇
5 “西安事变,张无忌,杨不悔”有人曾用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人物来诠释历史。这里的“张无忌和杨不悔”指的是( )
①张作霖 ②张学良 ③杨靖宇 ④杨虎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西安事变后,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被派往西安调停的主要中共代表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王若飞 D.王稼祥
【能力提升训练】
1.“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这一历史现象曾经发生在 ( )
A.华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东地区 D.台湾地区
2.漫画“东北军脚上的镣铐”形象的揭示了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我国就丧失了一百多万平方千米河山的主要原因是( )
A.日军突然发动袭击 B.英美等国纵容日本侵华
C.抗日义勇军力量弱小 D.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
3.1936年导致国民党内部不断分化的原因有( )
①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加剧 ②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③日本帝国主义的挑拔离间 ④内部为了夺取领导权产生了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
①是多方面协商的结果 ②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③标志着十年内战局面的基本结束 ④有利于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的到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初步实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导地位 B.中共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杨虎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 D.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6、在民族危亡关头,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发动西安事变,立下了不朽功勋。下列选项中,对他们评价准确的是( )
A.“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 B.“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C.“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D.“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始先基”
7.阅读下列图片材料:
右图一是中共参与西安事变谈判的代表(右起):周恩来、叶剑英、秦邦宪
右图二是,要求他停止对西安的军事进攻。
观察上图并请回答:
(1)蒋介石的手令是 事件发生的第五天写的。
(2)这次事变是由张学良、_________两位爱国将领发起,目的是为使蒋介石接受他们早已提出的停止内战、_________主张。
(3)周恩来后来称张学良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最主要的原因是:
A.抓住了中国共产党的老对手蒋介石
B.邀请中国共产党参加谈判
C.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和内战的基本结束
D.避免了新的内战
(4)根据所学知识,你觉得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起关键作用的是哪一方?
(5)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当时的时局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反思】
参考答案
三、【自主学习】
1.1931年9月18日,北大营,沈阳,九一八事变,不抵抗。
2、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3、全民族利益,和平解决,周恩来,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十年内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四、【问题探究】
1、日本先侵略中国东北,进而实现侵吞中国,称霸全世界的野心。
2、不抵抗政策,造成了东北三省全省沦陷。3、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怒潮。
4、根本原因:日军进一步侵犯华北,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中日民族矛盾激化.
直接原因:蒋介石顽固反共、一意孤行,激起爱国学生和官兵的强烈不满, 中共的大力争取。
5、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局面。而内战一起,必使虎视眈眈的日本有机可乘,从而利于其进一步独霸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向转变。作用是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五、【基础过关部分】
1、B 2、C 3、D 4、D 5、D 6、B
【能力提升训练】
1、B 2、D 3、A 4、B 5、A 6、A
7、(1)西安事变 (2)杨虎城 一致抗日 (3)C
(4)中国共产党。因为中共从中华民族的民族利益出发,放弃了个人私怨,从而有力地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5)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