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On the historical monument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
课堂导入
在出现外敌侵略时,中国人为什么能够同仇敌忾,一致对外?在出现天灾人祸是,中国人为什么能够逆流而上,团结一心?所有的问题答案就在于中国人身体里流淌的血脉。接下来,让我们回到那个白色的日子,体会来自国人的温暖。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品味文中富有诗意、饱含情感的语句,提升鉴赏能力。
2.感悟文本内容,理解并传承中国人民在抗疫行动中体现的精神品格。
1.梳理报道的方法,掌握事件通讯和人物通讯的特点。
2.深入文本,品味文中富有诗意、饱含情感的语句。
3.理解并传承中国人民在抗疫行动中体现的的精神品格。
目录
CATALOG
01
02
03
04
第一部分
探究新知
第二部分
课堂练习
第三部分
知识总结
第四部分
课后作业
探究新知
第一部分
01
政论栏目
“钟华论”是由新华社领导直接指挥、集中全社评论骨干力量打造的重要政论栏目,于2019年创办。“钟华论”聚焦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重磅评论,实现文字、视频、图片、金句海报的全媒呈现,彰显新华社评论的影响力。
写作背景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1949年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湖北武汉市等地近期陆续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全力做好防控工作。
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字音字词
巍巍(wēi) 庚子(gēng) 荆楚(jīng) 肆虐(sì)
坚如磐石(pán) 遏制(è) 铆足(mǎo)
夯实(hāng) 凛冽(lǐn) 屹立不倒(yì)
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
坚如磐石:像大石头一样坚固。形容不能动摇。
沉疴积弊:拖延长久的重病;难治的病。
休戚相关: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学习任务一:初读文本,感受社论特点
学习任务一:初探文本,掌握开幕词知识
社论定义:社论是新闻评论的一种,是最为重要的新闻评论和舆论工具,是报纸编辑部就重大问题发表的评论。美国作者史本沙尔在《社论写作》一书中认为:“社论是一种事实与意见的精确、合理与有系统的表白,为了娱乐,并影响公众,也为了要解释新闻,使一般读者能够了解其重要性。”
学习任务一:初读文本,感受社论特点
学习任务一:初探文本,掌握开幕词知识
社论功能:社论也不同于一般的文件和指令,它是从思想认识上阐明问题,把社会生活现象和重大时政问题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加以分析阐述,从而把受众的认识水平提升到政策的高度,从而具有高度的指导性。所以说,作为新闻评论的一种形式,社论也具有新闻评论的一般功能(认知功能、教育功能等),但是最突出和重要的就是它代表媒体乃至政党、政治团体等直接发言的喉舌与舆论功能。
学习任务一:初读文本,感受社论特点
学习任务一:初探文本,掌握开幕词知识
这篇社论写了什么内容?请通读文本补充相关内容。
导语 悲壮雄浑的篇章
(一) ①
(二)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三) 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四) ②
(五) ③
(六) 国家治理能力的检验
(七) 合作抗疫,国际援助
(八)结语 中华民族从磨难中奋起
学习任务一:初读文本,感受社论特点
学习任务一:初探文本,掌握开幕词知识
这篇社论写了什么内容?请通读文本补充相关内容。
导语 悲壮雄浑的篇章
(一) ①党的坚强领导
(二)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三) 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四) ②生命至上,人民至上
(五) ③科学防治,效果显著
(六) 国家治理能力的检验
(七) 合作抗疫,国际援助
(八)结语 中华民族从磨难中奋起
学习任务二:研读文本,掌握技巧语言
学习任务一:初探文本,掌握开幕词知识
(一)本文的标题有何特点?作者通过这个标题要表达什么意思?
1.本文的标题由主副标题构成。主标题“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是一个介词短语,副标题“2020中国抗疫记”则交代了文章所写的具体内容。
2.这两个标题结合在一起,意思是2020年中国成功战胜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必将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学习任务二:研读文本,掌握技巧语言
学习任务一:初探文本,掌握开幕词知识
(二)本文在叙述中运用了倒叙手法,请分析一下这样叙述有哪些好处。
1.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引人入胜,避免叙述的平板和单调。
2.造成悬念,引发读者对文章的思考。
3.倒叙打乱事件发展的顺序,使人猝不及防地进入故事发展的紧要关头,使故事更加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学习任务二:研读文本,掌握技巧语言
学习任务一:初探文本,掌握开幕词知识
(三)文章第(三)部分为何写1938年外国记者在武汉拍的照片?
这幅照片展示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民众举着写有“不死”两字的旗帜。作者以此说明,武汉人民在面对各种困难时,都表现出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从而引出下文对民族精神的讴歌。
学习任务二:研读文本,掌握技巧语言
学习任务一:初探文本,掌握开幕词知识
(四)作者在文中引述外国友人(如拉法兰、谭德塞)对中国的评价有什么好处?
外国友人作为旁观者,其评价更为客观,作者引述他们的话使文章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学习任务二:研读文本,掌握技巧语言
学习任务一:初探文本,掌握开幕词知识
(五)“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并使这些量集中在同一个攻击点上。”这句话是谁说的?它的作用又是什么?
这句话是恩格斯说的。
引用恩格斯的话强调团结的力量和作用,高度赞扬中国人民集中量办大事的作风,肯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名言的使用使得文章的观点有说服力。
学习任务三:拓读文本,感受中国精神
学习任务一:初探文本,掌握开幕词知识
(一)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但是过去的那些悲痛和在危难中出现的人却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你还记得那个时候的什么事情吗?请你根据自身的经历,谈一谈你对那段时光的真实感受。
学习任务三:拓读文本,感受中国精神
学习任务一:初探文本,掌握开幕词知识
疫情下的坚韧与感动
随着疫情的阴霾逐渐散去,那些曾经的恐慌、无助和坚持,仿佛都被尘封在记忆的某个角落。但每当我回想起那段特殊的时光,心中总是涌动着难以言表的情感。
我记得,疫情初起时,城市的街头巷尾都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气氛。人们戴着口罩,行色匆匆,仿佛都在与看不见的敌人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所在的小区也迅速进入了封闭管理状态,家家户户都闭门不出,只有偶尔的快递小哥和社区工作人员在楼下穿梭。
学习任务三:拓读文本,感受中国精神
学习任务一:初探文本,掌握开幕词知识
那段时间,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力量。我记得,有一次,家里的口罩用完了,正当我焦急万分时,邻居阿姨敲响了我家的门,手里拿着一包崭新的口罩。她微笑着说:“这是我儿子从外地寄回来的,家里也用不完,你拿去用吧。”那一刻,我的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温暖。
除了邻里之间的互助,我还看到了许多平凡人在危难时刻展现出的不平凡。医护人员们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抗疫一线,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无畏精神守护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志愿者们也纷纷加入到了抗疫的行列中,他们协助社区进行防控宣传、物资分发和心理疏导等工作,成为了疫情防控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学习任务三:拓读文本,感受中国精神
学习任务一:初探文本,掌握开幕词知识
那段时光虽然艰难,但也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力量。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团结、互助和奉献的重要性。这些美好的品质不仅让我们在疫情期间相互扶持、共渡难关,更让我们在之后的生活中受益无穷。
现在回想起来,我对那段时光的感受是复杂的。既有对疫情的恐惧和担忧,也有对人们的勇敢和坚韧的敬佩和感激。这些经历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团结和互助的重要性。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携手共进,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学习任务三:拓读文本,感受中国精神
学习任务一:初探文本,掌握开幕词知识
(二)文章不仅能够表述故事内容,还可以进一步表现作者的情感,增加艺术感染力。请你结合本课所写知识,仿照本文写一篇关于“中国飞速发展”的社论(800字)。
在时代的巨轮上,中国飞速发展的壮丽篇章
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书写着令世界瞩目的飞速发展篇章。这不仅仅是一段关于经济增长的历史,更是一部描绘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壮丽史诗。
学习任务三:拓读文本,感受中国精神
学习任务一:初探文本,掌握开幕词知识
回望过去,中国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从封闭落后的旧中国,到改革开放的春风拂面,再到如今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中华儿女的智慧和汗水。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见证着中国飞速发展的奇迹。
中国的飞速发展,体现在经济实力的迅猛增强。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现代化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科技创新层出不穷。高铁飞驰、大桥横跨,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和质量令世界瞩目。同时,中国正逐步成为全球消费市场的重要力量,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着重要力量。
学习任务三:拓读文本,感受中国精神
学习任务一:初探文本,掌握开幕词知识
中国的飞速发展,也体现在人民生活的持续改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医疗条件显著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这是中国飞速发展的最生动写照。
中国的飞速发展,更体现在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应对全球性挑战和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方面,中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也在不断增强,中华文化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学习任务三:拓读文本,感受中国精神
学习任务一:初探文本,掌握开幕词知识
然而,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问题,都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智慧。但正是这些挑战和困难,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不断超越。
在时代的巨轮上,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驰。我们坚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一定能够继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让我们携手并进、砥砺前行,共同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飞速发展的壮丽篇章已经展开,我们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坚定的步伐,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课堂小结
文章全面、客观、立体地报道了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一事件,揭示了中国抗疫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表现了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彰显了科学抗议的理性思考,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礼赞,对中国人民高尚品格的歌颂,对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变革的深入思考。
课堂练习
第二部分
02
巩固基础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巍巍(wēi) 庚子(gēng) 荆楚(jīng) 肆虐(sì)
磐石(pán) 遏制(è) 铆足(mǎo) 夯实(hāng)
凛冽(lǐn) 屹立(yì) 脊梁(jí) 淬炼(cuì)
诠释(quán) 罹难(lí) 疟疾(nüè) 停泊(bó)
·
·
·
·
·
·
·
·
·
·
·
·
·
·
·
·
jǐ
C
课内提升
2.“面对当前全球疫情形势及其造成的严重影响,我们提出中国经验,介绍中国主张,阐述中国倡议,作出中国贡献”这句话有语病,请予以修改。
【答案】针对当前全球疫情形势及其造成的严重影响,我们介绍中国经验,阐述中国主张,提出中国倡议,作出中国贡献。
【解析】画线句子主要错点均是搭配不当。前半句,“面对”强调“遭遇”疫情,而“针对”强调述说的对象,更符合我国介绍经验的语境。后半句,“经验”应该搭配“介绍”,“主张”搭配“阐述”,“倡议”搭配“提出”。
知识总结
第三部分
02
知识总结
本单元为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单元人文主题为“伟大的复兴”。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是本单元的第四课,是一篇社论文。本节课以社论特点为切入点,分析了文中的语言技巧,依据“伟大的复兴”的人文主题,通过自身经历感受中国精神,自觉理解并传承中国人民在抗疫行动中体现出的精神品格。
知识总结
课后作业
第四部分
02
必做内容:
1.完成《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课后练习题。
2.文章不仅能够表述故事内容,还可以进一步表现作者的情感,增加艺术感染力。请你仿照课内示例,自己写一篇关于“中国飞速发展”的社论。
选做内容:
正如2024年新高考作文中提到技术的发展不光会解决问题,也会带来问题。你认为中国的发展会遇到哪些问题,请结合你的理解谈一谈。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