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巩固培优学案
1.人口增长:
①原因: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人口迅速增长。
②影响:工人阶级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为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2.大众教育:
①目的:为适应工业化的发展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
②表现: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1870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③作用: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3.城市化:(选择题常考,需理解)
工业革命促进工业和商业发展,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
4.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分化加剧
5.启示: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也是把双刃剑,要合理利用,趋利避害。
6.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的方式
革命:17-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战争
改革: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19世纪,大国崛起的过程都受到同一事件的影响:工业革命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两次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这些变化不包括( )
A.欧洲国家推行大众教育 B.妇女地位得到不断提高
C.人们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D.城市人口急剧涌向农村
【答案】D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人口增长与大众教育;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发生,促使欧洲国家推行大众教育,妇女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同时也加剧了贫富分化。
ABC三项都是工业化国家发生的变化,不符合题意;
D项城市人口急剧涌向农村不符合史实,工业革命发生后,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工业革命及影响。
2.工业革命前,美国家庭的经济重担-般由男性承担,女性鲜有在外谋求职业者。工业革命兴起后,女性就业人数开始缓慢增长,1800年就业女性仅占女性总人口的5%,1850年已增长至10%。这说明工业化( )
A.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B.改变了家庭的经济结构
C.引起了大规模人口流动 D.改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答案】B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人口增长与大众教育
【解析】根据材料“工业革命兴起后,女性就业人数开始缓慢增长,1800年就业女性仅占女性总人口的5%,1850年已增长至10%”反映的是工业革命兴起后,女性就业人数增长,女性收入在家庭收入中占有了一定比例,改变了工业革命前,家庭收入主要依靠男性的局面,这说明工业化改变了家庭的经济结构,B项正确;
题干强调的是工业化改变了家庭的经济结构,并未说明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引发大规模人口流动以及改变了女性社会地位的问题,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工业化的认识。
3.英国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人,从1786年阿克莱特纱厂的第一个烟囱立起,15年后拥有蒸汽机的纺纱厂发展到50个;1790年人口发展到5万人,1801年猛增到9.5万人,到1841年又增至35万人。曼彻斯特的发展印证了(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确立 B.垄断组织的出现激发了城市活力
C.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D.殖民扩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答案】C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人,从1786年阿克莱特纱厂的第一个烟囱立起,15年后拥有蒸汽机的纺纱厂发展到50个……1841年又增至35万人”可知,工业革命时期阿克莱特制成水力纺纱机,瓦特制成改良型蒸汽机,由此得出工业革命推动了曼彻斯特的城市化发展,C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只是曼彻斯特的发展,无法印证世界市场的确立,排除A项;
垄断组织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材料反映的时间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B项;
材料没有提及殖民扩张的影响,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认识。
4.平奇贝克在《女工和工业革命》中提及:工厂“使年轻妇女走出狭小的‘家’,这种家在场地,光线、空气,思想和同伴方面都非常有限”“表现自己在交友和社会活动方面的才干”"训练她具备自尊、自立和勇气”。这主要说明工业革命( )
A.促使女性走上企业领导岗位 B.提高了女性的生产积极性
C.增强了女性融入社会的能力 D.培养了女性优良的工作习惯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使年轻妇女走出狭小的‘家’”“表现自己在交友和社会活动方面的才干”"训练她具备自尊、自立和勇气”,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工厂生产组织形式的出现,使女性在思想、交友、社会活动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增强了女性融入社会的能力,故选C项。
材料反映了女性社会融入能力的增强,没有体现女性走上企业领导岗位,排除A项。
材料反映了女性社会融入能力的增强,没有涉及女性的生产积极性,排除B项。
材料反映了女性社会融入能力的增强,没有反映女性的工作习惯,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工业革命对女性地位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5.右图显示的是19世纪英国人口结构的变化情况,其中曲线①代表的阶级成分是( )
A.地主 B.资本家 C.工人 D.农民
【答案】D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人口增长与大众教育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曲线①”可知①代表的阶级成分所占人结构比例急剧下降,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不断发展,圈地运动导致大量农民破产,失去了士地,成为无业游民,为了谋生,不得不到城市中去做工,沦为雇佣工人,所以英国农民的数量逐渐减少,曲线①代表的阶级成分是农民,故选D项。
工业革命,地主阶级逐渐转化成资产阶级,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A项。
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资本家数量增多,与曲线①变化不符合,排除B项。
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农民阶级转变为工人阶级,工人日益数量增加,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英国人口结构的变化。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坐标曲线图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6.19世纪中期,彼得在一家工厂上班,因不满长达12小时的工作时间和50英镑的收入,故意捣毁机器、材料。这反映了工业化进程中的( )
A.社会矛盾 B.生产效率 C.环境污染 D.文化教育
【答案】A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彼得不满长达12小时的工作时间和50英镑的收入,故意捣毁机器、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机器大生产形式下,工人劳动强度大、时间长,收入低,“故意捣毁机器、材料”反映了工人斗争的兴起,说明社会矛盾尖锐,故选A项。
材料反映了工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没有涉及生产效率问题,排除B项。
材料反映了工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没有涉及环境污染问题,排除C项。
材料反映了工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没有涉及文化教育信息,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工业化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7.18世纪以前,英国教育主要是由教会组织和控制。然而到19世纪中期,英国开始通过颁布法律并增加财政拨款,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B.西方民主制度广泛实行
C.工人阶级斗争的促进 D.工业化时代的社会需求
【答案】D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人口增长与大众教育
【解析】A: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A项不符合题意;
B:西方民主制度广泛实行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工人阶级斗争的促进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18世纪以前,英国教育主要是由教会组织和控制。然而到19世纪中期,英国开始通过颁布法律并增加财政拨款,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和结合所学可知,19地纪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理解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理解并识记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8.下图是小明制作的学习主题示意图,“ ”处应该填写……( )
A.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B.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C.工业化国家的社会进步 D.资本主义制度扩展
【答案】B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A: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示意图和结合所学可知,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城市工业化发展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大众教育普及,妇女地位提高,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人口增长、大众教育、城市化、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这反映了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B项符合题意;
C:“污染加剧和贫富分化”不属于工业化国家的社会进步,C项不符合题意;
D:资本主义制度扩展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注意掌握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9.第二次工业革命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的变化不包括( )
A.人口增长 B.大众教育推广
C.贫富加剧 D.环境质量提高
【答案】D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人口增长与大众教育;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A: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增长,A项不符合题意;
B: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大众教育的推广,B项不符合题意;
C: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他们日益富裕;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使贫富加剧,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所学可知,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出现了许多问题,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分化加剧,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为逆向选择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的变化,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10.甘地在《印度自治》中说:“正是由于机器使印度赤贫遍野。曼彻斯特给我们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由于曼彻斯特,印度的手工业差不多消亡了。”材料反映出( )
A.甘地具有反工业化的倾向 B.工业化使贫富分化更严重
C.印度需完全打开通商口岸 D.甘地致力于解决民生问题
【答案】A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正是由于机器使印度赤贫遍野。曼彻斯特给我们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可以看出,甘地认为贫困的根源是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因此甘地具有反工业化的倾向,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工业化使贫富分化更严重 ,题干中没有提及贫富分化,不符合题意;
C. 印度需完全打开通商口岸 ,题干中没有提及打开通商口岸,不符合题意;
D. 甘地致力于解决民生问题 ,题干中没有提到民生问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1.在1750-1850年间,欧洲人口从1.4亿增加到2.65亿,到1900年猛增到4亿。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欧洲城市的扩大与发展 B.欧洲开放的移民政策
C.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D.欧洲国家联合的结果
【答案】C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人口增长与大众教育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 在1750-1850年间,欧洲人口从1.4亿增加到2.65亿,到1900年猛增到4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欧洲城市的扩大与发展 ,先有人口增长才有城市扩大,不符合题意;
B. 欧洲开放的移民政策 ,不是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D. 欧洲国家联合的结果 ,此时欧洲国家没有联合,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变化,再结合其中的时间,分析变化的原因回答。
12.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到1930年,城市人口已达到415亿,占人类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材料强调了工业革命( )
A.引发了城市化 B.刺激了人口的增长
C.带动了财富的增加 D.加剧了贫富分化
【答案】A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A.依据题干信息“ 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到1930年,城市人口已达到415亿,占人类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可以看出,这里强调的是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大量增加, 引发了城市化,符合题意;
B. 刺激了人口的增长,不符合题意;
C. 带动了财富的增加,不符合题意;
D. 加剧了贫富分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依据题干信息理解。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信息,分析备选项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找到正确答案。
13.下图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数据图,这反映出工业革命加快了英国( )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英]迪恩和科尔《英国经济的增长》
A.农业的发展 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C.城市化进程 D.确立世界殖民统治的地位
【答案】C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工厂大量出现,促进了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农民大规模进城务工,引发大规模人口迁徙。据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数据表可知,这反映出工业革命加快了英国城市化进程,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城市化进程的相关史实。
14.构建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示意图,下列选项适合在▲处填写的是( )
A.经济发展 B.社会矛盾 C.社会变化 D.政治制度
【答案】C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人口增长与大众教育;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横线处最恰当的内容,应该是社会变化。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化的进步,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引起了社会变化。C符合题意;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选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的相关知识。
15.下列有关城市和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促进工业革命的开始
②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的环境开始得到改善
③19世纪后期,大部分英国人已生活在城市中
④随着城市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里。开始时,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规划。城市的卫生、居住等状况很差。到19世纪后期,大部分英国人已经生活在城市之中了。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卫生条件开始得到改善。城市供排水设施建设起来,街头照明日益完善,还出现了马拉的轨道公共客车和有轨电车等城市公共交通工具。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排除ABC,选项D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城市和城市化的相关史实。
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6.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工业革命……改变了使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从实验社会向科学技术社会过渡。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德国的工业化进程落后于英国,但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走上了现代化道路。全民 教育为德国培养了高素质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智力成为这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凭借这一资源,19世纪的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站在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网上通信、快递物流、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新事物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这也造成社会心理结构乃至价值观念的变化,形成开放、乐观、宽容、积极进取、适应变革的现代人格特征。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在生产方式上发生的改变。并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述互联网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与三则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分别使人类社会进入到了什么时代?
【答案】(1)改变:从手工劳动到机器生产;影响: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英国城市化进程;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推动英国社会转型;
(2)原因:全民教育的发展;大学的发展;
(3)影响: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4)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工业革命开始后的人口增长与大众教育
【解析】(1)改变:根据“英国工业革命……改变了使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可得出从手工劳动到机器生产;影响:根据“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从实验社会向科学技术社会过渡。”可从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英国城市化进程;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推动英国社会转型等角度概括;
(2)原因:根据“全民教育为德国培养了高素质的国民”得出全民教育的发展;根据“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智力成为这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得出大学的发展;
(3)影响:根据“网上通信、快递物流、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新事物逐渐深入人们生活,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得出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根据“这也造成社会心理结构乃至价值观念的变化,形成开放、乐观、宽容、积极进取、适应变革的现代人格特征。”得出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4)时代:根据所学,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故答案为:
(1)改变:从手工劳动到机器生产;影响: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英国城市化进程;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推动英国社会转型;
(2)原因:全民教育的发展;大学的发展;
(3)影响: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4)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7.工业革命不仅改变了社会产业结构,而且引起了社会阶级结构,生活方式,世界市场等的深刻改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福特汽车制造厂)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摘自韦尔奇《美国创新史》
材料三:为发展工业,美国很注重发明创造并对其知识产权进行保护。从1890年到1900年,美联邦专利局批准专利约23.5万件。为提高全民素质,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人才,并鼓励科技发明,政府在1867年建立教育局,并拨出1.5亿英亩的土地用于建立各类学校。美国人很擅长将科技发明运用到实际中。例如,自爱迪生发明电灯后,有了输电、配电,直流变交流、高压变低压等一系列技术碱备的发明和改进,有100多个小型电厂建成。爱迪生在纽约建立了火力发电厂,为6000-7000只电灯供电。
——付京香编著《美国、加拿大历史与文化》
材料四:“(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五:工业革命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推动了生产的向外扩张,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它一方面使物质生产规模迅速地扩大,使得本国的市场趋于饱和,需要寻找新的产品销售市场;另一方面,机器大工业生产需要更多的原料、燃料,国内原材料已不能完全满足供给的需求,需要到国外去开辟新的原料供应地。为了适应机器大工业的产品在国际交换中的大规模长途运输的要求,交通运输业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各种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不断地涌现。这些都加快了英、法等国的向外扩张,从而使整个世界都被纳入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分工体系。
(1)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根据材料一图片所示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推动经济,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
(2)指出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并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工业化国家发展的认识。
【答案】(1)开始标志:珍妮机的发明;表现:城市化进程加快;改变了社会产业机构;
(2)出现原因:福特流水线生产的出现;发展原因:美国很注重发明创造并对其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建立各类学校,提高全民素质,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人才;美国人很擅长将科技发明运用到实际中;
(3)条件:使物质生产规模迅速地扩大;机器大工业生产需要更多的原料、燃料;各种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不断地涌现。
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认识:工业化社会,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科技能够大大推动生产力发展,同时,科技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蒸汽机燃烧大量煤炭,汽车燃烧石油等会严重污染环境等。所以,我们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要趋利避害。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工业革命开始后的人口增长与大众教育
【解析】(1)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根据材料一涉及的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比重、1841年和1877年产业结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现是促进了英国生产力的提升;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农业比重下降,工业地位提升。
(2)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根据材料二“(在福特汽车制造厂)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可知,原因是福特发明流水线生产。根据材料三“美国很注重发明创造并对其知识产权进行保护。从1890年到1900年,美联邦专利局批准专利约23.5万件。为提高全民素质,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人才,并鼓励科技发明,政府在1867年建立教育局”可知原因是政府注重发明创造及知识产权保护;根据材料三“并拨出1.5亿英亩的土地用于建立各类学校”可知原因是财政拨款支持;根据材料三“美国人很擅长将科技发明运用到实际中”可知原因是科技发明与实际运用紧密结合;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因是美国经过南北战争,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3)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知识。根据材料四“(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可知,有利条件是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密切了国际交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根据材料五“为了适应机器大工业的产品在国际交换中的大规模长途运输的要求,交通运输业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各种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不断地涌现”可知有利条件是工业革命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次工业革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是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4)本题考查对工业化的认识。根据上述材料涉及的英美进行的工业革命可知,工业化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侵略扩张;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工业化国家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等。
故答案为:
(1)开始标志:珍妮机的发明;表现:城市化进程加快;改变了社会产业机构。
(2)出现原因:福特流水线生产的出现;发展原因:美国很注重发明创造并对其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建立各类学校,提高全民素质,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人才;美国人很擅长将科技发明运用到实际中。
(3)条件:使物质生产规模迅速地扩大;机器大工业生产需要更多的原料、燃料;各种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不断地涌现。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认识:工业化社会,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科技能够大大推动生产力发展,同时,科技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蒸汽机燃烧大量煤炭,汽车燃烧石油等会严重污染环境等。所以,我们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要趋利避害。
【点评】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化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8.社会的发展总是伴随着新的挑战,而这些挑战的解决反过来也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城市的发展
1851年 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
19世纪中期 英、法、美等国城市中出现了有轨电车和马拉的轨道公共客车
19世纪70年代 英、法、美等国城市已有煤气灯;电灯发明后,城市照明改善
20世纪初 美、英等国城市街道上奔跑的内燃机汽车越来越多
材料二:近代教育的发展。
美国在1870年至1900年,小学生人数由690万增加到1500万。1900年,每1万人口中平均有大学生31.4人,把其他主要国家远远甩到后面。按照同一比例,德国有8.3人,法国有7.6人,英国只有6人。而在此期间,美国工业总产量跃居世界首位。
——《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英国城市化进程具有不平衡性和盲目性。结果城市规模发展过大过快,出现严重的”城市病”。182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1866年通过了《环境卫生法》; 1909年,英国通过了第一部《城市规划法》,1956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治理大气法律——《空气清洁法》。
——林秀玉《十九世纪英国贫困问题与宪政调适谫论》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城市出现了哪些新气象?这些新气象的出现与哪些科技发明有关?
(2)联系材料二,分析工业化与大众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
(3)依据材料三,归纳英国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的经济建设能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答案】(1)新气象: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交通改善(或新的交通工具出现);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等。
发明:白炽灯泡;发电机;电车;内燃机;汽车。(任写出3个即可)
(2)工业化的发展为大众教育的发展提供资金等条件;大众教育的发展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人才,推动工业化的发展。
(3)问题:城市规模发展过大过快;贫富分化加剧;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缺乏统一规划。
办法:加强立法。
(4)要关注民生,缩小贫富差距;应注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重视科技和教育等。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人口增长与大众教育;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1)新气象:根据材料一中“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体现了城市规模扩大;根据材料一中“英、法、美等国城市中出现了有轨电车和马拉的轨道公共客车”“美、英等国城市街道上奔跑的内燃机汽车越来越多”,反映了城市交通改善(或新的交通工具出现);根据材料一中“英、法、美等国城市已有煤气灯;电灯发明后,城市照明改善”,材料表明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等。
发明:根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中的新气象的出现与白炽灯泡;发电机;电车;内燃机;汽车等科技发明有关联。
(2)关系:根据材料二“美国在1870年至1900年,小学生人数由690万增加到1500万。1900年,每1万人口中平均有大学生31.4人,把其他主要国家远远甩到后面”,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工业化水平发展进步,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进步,推动美国教育呈现大众化;同时,大众教育的发展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人才,推动工业化的发展。
(3)问题:根据材料三中“……城市规模发展过大过快,出现严重的‘城市病’”,材料反映了英国城市规模发展过大过快;根据材料三“《济贫法》修正案”“《环境卫生法》”“《空气清洁法》”“《城市规划法》”,由此可知,英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贫富分化加剧;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缺乏统一规划等一系列问题。
方法:根据材料三中“《济贫法》修正案”“《环境卫生法》”“《空气清洁法》”“《城市规划法》”等信息可知,为解放城市化带来的社会问题,英国政府加强相关立法工作。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题要综合上述材料,围绕“我国的经济建设如何吸取经验与教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阐述,言之有理即可。比如:
要关注民生,缩小贫富差距;应注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重视科技和教育等。
故答案为:
(1)新气象: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交通改善(或新的交通工具出现);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等。
发明:白炽灯泡;发电机;电车;内燃机;汽车。(任写出3个即可)
(2)工业化的发展为大众教育的发展提供资金等条件;大众教育的发展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人才,推动工业化的发展。
(3)问题:城市规模发展过大过快;贫富分化加剧;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缺乏统一规划。
办法:加强立法。
(4)要关注民生,缩小贫富差距;应注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重视科技和教育等。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近代城市出现的新气象及其原因、工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等知识。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工业化建设与社会发展。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19.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极大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阅读材料
材料一: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项目 第一次 第二次
兴起时间 18世纪六十年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A
进入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使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在19世纪进入空前活跃并取得重大突破的高峰期。在物理学方面,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在19世纪40年代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使电力工业得以建立。……在19世纪,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则是以英国为中心……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编》
材料三:机器和居民正在以加速度增长,生态环境很可能会极度恶化。现今世界人口一直在快速增长,因为不断增长的农业和工业生产力能够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尽管人类花了几百万年才在1830年达到第一个10亿人口,但只需一个世纪便能达到第二个10亿人口,只需15年便能达到第四个10亿人口……生态困境并不仅限于美国,它已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传播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问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中A处补充完整。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工业化造成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答案】(1)电力广泛应用。
(2)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和科学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研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3)生态环境恶化;工业革命促使世界人口迅速增长。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工业革命开始后的人口增长与大众教育;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力广泛应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特点表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和科学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研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3)根据材料三“机器和居民正在以加速度增长,生态环境很可能会极度恶化。现今世界人口一直在快速增长,因为不断增长的农业和工业生产力能够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而医学的进步和公共卫生措施的先进又降低了死亡率。因此,尽管人类花了几百万年才在1830年达到第一个10亿人口……生态困境并不仅限于美国,它已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传播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问题”可知,工业化造成的主要问题是生态环境恶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出现的原因是工业革命促使世界人口迅速增长,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两次工业革命、工业化国家的变化等相关史实。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巩固培优学案
1.人口增长:
①原因: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人口迅速增长。
②影响:工人阶级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为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2.大众教育:
①目的:为适应工业化的发展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
②表现: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1870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③作用: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3.城市化:(选择题常考,需理解)
工业革命促进工业和商业发展,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
4.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分化加剧
5.启示: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也是把双刃剑,要合理利用,趋利避害。
6.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的方式
革命:17-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战争
改革: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19世纪,大国崛起的过程都受到同一事件的影响:工业革命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两次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这些变化不包括( )
A.欧洲国家推行大众教育 B.妇女地位得到不断提高
C.人们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D.城市人口急剧涌向农村
2.工业革命前,美国家庭的经济重担-般由男性承担,女性鲜有在外谋求职业者。工业革命兴起后,女性就业人数开始缓慢增长,1800年就业女性仅占女性总人口的5%,1850年已增长至10%。这说明工业化( )
A.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B.改变了家庭的经济结构
C.引起了大规模人口流动 D.改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3.英国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人,从1786年阿克莱特纱厂的第一个烟囱立起,15年后拥有蒸汽机的纺纱厂发展到50个;1790年人口发展到5万人,1801年猛增到9.5万人,到1841年又增至35万人。曼彻斯特的发展印证了(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确立 B.垄断组织的出现激发了城市活力
C.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D.殖民扩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4.平奇贝克在《女工和工业革命》中提及:工厂“使年轻妇女走出狭小的‘家’,这种家在场地,光线、空气,思想和同伴方面都非常有限”“表现自己在交友和社会活动方面的才干”"训练她具备自尊、自立和勇气”。这主要说明工业革命( )
A.促使女性走上企业领导岗位 B.提高了女性的生产积极性
C.增强了女性融入社会的能力 D.培养了女性优良的工作习惯
5.右图显示的是19世纪英国人口结构的变化情况,其中曲线①代表的阶级成分是( )
A.地主 B.资本家 C.工人 D.农民
6.19世纪中期,彼得在一家工厂上班,因不满长达12小时的工作时间和50英镑的收入,故意捣毁机器、材料。这反映了工业化进程中的( )
A.社会矛盾 B.生产效率 C.环境污染 D.文化教育
7.18世纪以前,英国教育主要是由教会组织和控制。然而到19世纪中期,英国开始通过颁布法律并增加财政拨款,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B.西方民主制度广泛实行
C.工人阶级斗争的促进 D.工业化时代的社会需求
8.下图是小明制作的学习主题示意图,“ ”处应该填写……( )
A.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B.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C.工业化国家的社会进步 D.资本主义制度扩展
9.第二次工业革命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的变化不包括( )
A.人口增长 B.大众教育推广
C.贫富加剧 D.环境质量提高
10.甘地在《印度自治》中说:“正是由于机器使印度赤贫遍野。曼彻斯特给我们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由于曼彻斯特,印度的手工业差不多消亡了。”材料反映出( )
A.甘地具有反工业化的倾向 B.工业化使贫富分化更严重
C.印度需完全打开通商口岸 D.甘地致力于解决民生问题
11.在1750-1850年间,欧洲人口从1.4亿增加到2.65亿,到1900年猛增到4亿。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欧洲城市的扩大与发展 B.欧洲开放的移民政策
C.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D.欧洲国家联合的结果
12.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到1930年,城市人口已达到415亿,占人类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材料强调了工业革命( )
A.引发了城市化 B.刺激了人口的增长
C.带动了财富的增加 D.加剧了贫富分化
13.下图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数据图,这反映出工业革命加快了英国( )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英]迪恩和科尔《英国经济的增长》
A.农业的发展 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C.城市化进程 D.确立世界殖民统治的地位
14.构建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示意图,下列选项适合在▲处填写的是( )
A.经济发展 B.社会矛盾 C.社会变化 D.政治制度
15.下列有关城市和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促进工业革命的开始
②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的环境开始得到改善
③19世纪后期,大部分英国人已生活在城市中
④随着城市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6.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工业革命……改变了使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从实验社会向科学技术社会过渡。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德国的工业化进程落后于英国,但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走上了现代化道路。全民 教育为德国培养了高素质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智力成为这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凭借这一资源,19世纪的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站在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网上通信、快递物流、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新事物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这也造成社会心理结构乃至价值观念的变化,形成开放、乐观、宽容、积极进取、适应变革的现代人格特征。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在生产方式上发生的改变。并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述互联网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与三则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分别使人类社会进入到了什么时代?
17.工业革命不仅改变了社会产业结构,而且引起了社会阶级结构,生活方式,世界市场等的深刻改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福特汽车制造厂)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摘自韦尔奇《美国创新史》
材料三:为发展工业,美国很注重发明创造并对其知识产权进行保护。从1890年到1900年,美联邦专利局批准专利约23.5万件。为提高全民素质,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人才,并鼓励科技发明,政府在1867年建立教育局,并拨出1.5亿英亩的土地用于建立各类学校。美国人很擅长将科技发明运用到实际中。例如,自爱迪生发明电灯后,有了输电、配电,直流变交流、高压变低压等一系列技术碱备的发明和改进,有100多个小型电厂建成。爱迪生在纽约建立了火力发电厂,为6000-7000只电灯供电。
——付京香编著《美国、加拿大历史与文化》
材料四:“(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五:工业革命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推动了生产的向外扩张,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它一方面使物质生产规模迅速地扩大,使得本国的市场趋于饱和,需要寻找新的产品销售市场;另一方面,机器大工业生产需要更多的原料、燃料,国内原材料已不能完全满足供给的需求,需要到国外去开辟新的原料供应地。为了适应机器大工业的产品在国际交换中的大规模长途运输的要求,交通运输业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各种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不断地涌现。这些都加快了英、法等国的向外扩张,从而使整个世界都被纳入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分工体系。
(1)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根据材料一图片所示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推动经济,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
(2)指出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并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工业化国家发展的认识。
18.社会的发展总是伴随着新的挑战,而这些挑战的解决反过来也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城市的发展
1851年 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
19世纪中期 英、法、美等国城市中出现了有轨电车和马拉的轨道公共客车
19世纪70年代 英、法、美等国城市已有煤气灯;电灯发明后,城市照明改善
20世纪初 美、英等国城市街道上奔跑的内燃机汽车越来越多
材料二:近代教育的发展。
美国在1870年至1900年,小学生人数由690万增加到1500万。1900年,每1万人口中平均有大学生31.4人,把其他主要国家远远甩到后面。按照同一比例,德国有8.3人,法国有7.6人,英国只有6人。而在此期间,美国工业总产量跃居世界首位。
——《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英国城市化进程具有不平衡性和盲目性。结果城市规模发展过大过快,出现严重的”城市病”。182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1866年通过了《环境卫生法》; 1909年,英国通过了第一部《城市规划法》,1956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治理大气法律——《空气清洁法》。
——林秀玉《十九世纪英国贫困问题与宪政调适谫论》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城市出现了哪些新气象?这些新气象的出现与哪些科技发明有关?
(2)联系材料二,分析工业化与大众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
(3)依据材料三,归纳英国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的经济建设能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19.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极大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阅读材料
材料一: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项目 第一次 第二次
兴起时间 18世纪六十年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A
进入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使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在19世纪进入空前活跃并取得重大突破的高峰期。在物理学方面,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在19世纪40年代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使电力工业得以建立。……在19世纪,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则是以英国为中心……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编》
材料三:机器和居民正在以加速度增长,生态环境很可能会极度恶化。现今世界人口一直在快速增长,因为不断增长的农业和工业生产力能够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尽管人类花了几百万年才在1830年达到第一个10亿人口,但只需一个世纪便能达到第二个10亿人口,只需15年便能达到第四个10亿人口……生态困境并不仅限于美国,它已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传播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问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中A处补充完整。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工业化造成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