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巩固培优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师版 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巩固培优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师版 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5.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26 21:07:5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巩固培优学案
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1.原因:一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政局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
2.建立: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
3.政策:对内独裁,对外侵略,1935年侵略埃塞俄比亚,第二年吞并。
二、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1.原因:①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德国②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利用人们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煽动复仇情绪。
2.标志: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建立法西斯专政,标志世界大战在欧洲策源地形成。
3.措施:①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解散工会②为加强思想控制,焚毁进步书籍③屠杀犹太人④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进驻莱茵非军事区,1938年,吞并奥地利,1939年3月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日本法西斯统治的建立)
1.原因①日本称霸世界的政策②经济大危机重创经济③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推动对外扩张。
2.形成: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标志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注意:区分德、意,日本的法西斯政权是军部建立,军部是一种军事官僚机构,不是法西斯政党。)
对外侵略:
①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解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②制定《国策基准》,把“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地位之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作为根本国策。
③1937年7月7日,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1938年张伯伦相信,通过一场重要的外交活动,他为他的国家已经赢得了一个重大胜利。刚下飞机,这位喜形于 色的首相面对着昂扬的人群宣称:“我相信,我们的时代得救了!”但丘吉尔对此予以激烈批评,并称这是“一个全面且彻底的失败”。张伯伦的这场外交活动是(  )
A.凡尔赛会议 B.慕尼黑会议
C.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D.波茨坦会议
【答案】B
【知识点】希特勒与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据题干“1938年张伯伦相信,通过一场重要的外交活动,他为他的国家已经赢得了一个重大胜利。刚下飞机,这位喜形于色的首相面对着昂扬的人群宣称:‘我相信,我们的时代得救了!’”和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9月29至3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了关于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族聚居区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四国首脑会议。因此,张伯伦的这场外交活动是慕尼黑会议,B项正确;
凡尔赛会议是1919年召开的处置战败国德国的会议,排除A项;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是二战期间,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的代表齐集华盛顿签署的,排除C项;
波茨坦会议是1945年7月17日到8月2日,美、英、苏3国首脑杜鲁门、丘吉尔和斯大林在柏林近郊的波茨坦举行战时第3次会晤,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2.这两个国家的大财团们和统治阶层认为,要摆脱经济危机,必须向外扩张,争夺更大的市场和势力范围,因此他们两国的举措是建立法西斯专政。这两个国家是(  )
A.日本、美国 B.意大利、苏联
C.德国、日本 D.德国、俄罗斯
【答案】C
【知识点】希特勒与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日本与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提取答题关键信息“要摆脱经济危机,必须向外扩张,争夺更大的市场和势力范围”“建立法西斯专政”,结合所学可知,1929-1932年世界经济大危机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国家,就摆脱经济危机的打击,德国、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故选C项。
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缓和了经济危机,维护了民主制度,排除A项。
意大利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专制,苏联建立社会主义,排除B项。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是苏联,没有俄罗斯这个国家,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法西斯专政,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法西斯专政的相关史实。
3.1933年,在德国、苏联和美国可以看到的景象分别是(  )
A. 德国正在组建三国同盟,苏联粉碎武装干涉,美国罗斯福开始实行“新政”
B.德国正在组建三国同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热火朝天,美国处在经济危机之中
C.德国希特勒上台,苏联粉碎武装干涉,美国处在经济危机之中
D.德国希特勒上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热火朝天,美国罗斯福开始实行“新政”
【答案】D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罗斯福新政;希特勒与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转嫁危机,德国希特勒上台,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美国罗斯福开始实行“新政”,而此时期的苏联正在进行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热火朝天,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词“分别”,结合题干的时间是1933年,联系此时期德国、苏联和美国三国的相关知识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能够运用基础知识解答问题的同时,结合排除法排除不正确的选项,得出准确答案。
4.有学者认为:“意大利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历史背景,尤其是资本主义在意大利的形成与发展的滞后性,以及南部、岛屿和农村地区都还处于封建残余桎梏下的情况,是法西斯得以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首要因素”。该学者认为意大利法西斯的兴起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 B.源于其经济和政治的落后
C.经济大危机下的产物 D.源于强烈的民族复仇情绪
【答案】B
【知识点】墨索里尼与意大利法西斯专政
【解析】 根据材料是资本主义在意大利的形成与发展的滞后性,以及南部、岛屿和农村地区都还处于封建残余桎梏下的情况,是法西斯得以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首要因素",可见意大利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之后,封建制度的阻碍是意大利法西斯兴起的主要原因,故B符合题意;
意大利法西斯的兴起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与史实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
意大利法西斯的兴起是经济大危机下的产物的说法错误,故C不符合题意;
意大利法西斯的兴起是源于强烈的民族复仇情绪,与题干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意大利法西斯的兴起的相关史实。
5. 毛泽东曾说: “这些阴谋家……不但并无丝毫制止侵略的意识,而且相反,纵容侵略,挑拨战争,使人为鹬蚌,己为渔人,美其名曰‘不干涉’,实则是‘坐山观虎斗’。世界上多少人被张伯伦及其伙伴的甜蜜演说所蒙蔽,而不知道他们笑里藏刀的可怕。”下列历史事件,符合材料描述的是(  )
A.萨拉热窝事件 B.慕尼黑会议
C.铁幕演说 D.马歇尔计划
【答案】B
【知识点】希特勒与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依据题干的“张伯伦”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9月29~3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关于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族聚居区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四国首脑会议,是西方大国推行的绥靖政策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该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慕尼黑阴谋的相关评述。
6.《安妮日记》记述了犹太女孩安妮为免遭纳粹迫害,与家人躲躲藏藏的生活。书中对纳粹盖世太保的恐惧,对躲藏生活的绝望和对世界天真的幻想,一点一滴地汇成一幅真实而悲惨的历史画卷。该书控诉的是(  )
A.法西斯政权的暴行 B.莫斯科保卫战的血腥
C.凡尔登战役的残酷 D.国会纵火案的真相
【答案】A
【知识点】希特勒与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记述了犹太女孩安妮为免遭纳粹迫害,与家人躲躲藏藏的生活。书中将对纳粹盖世太保的恐惧、对躲藏生活的绝望和对世界天真的幻想”及所学可知,控诉的是二战时期德国法西斯残害犹太人的暴行,A项正确;
莫斯科保卫战重要抵抗德国法西斯,排除B项;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国会纵火案”是德国纳粹党策划的焚烧柏林国会大厦,借以打击德国共产党和其他反对纳粹主义与法西斯主义力量的阴谋事件,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德国法西斯的暴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7.1929年10月下旬,美国华尔街股市打了一个厉害的喷嚏,病菌立即弥漫到世界,影响了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此,德国采取的治疗方案是(  )
A. 实施罗斯福新政 B.建立法西斯专政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加入“国联”
【答案】B
【知识点】希特勒与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1929年10月下旬,美国华尔街股市打了一个厉害的喷嚏,病菌立即弥漫到世界,影响了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指经济危机的爆发和扩展。为应对危机,德国建立了法西斯统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8.德、日的大财团们和统治阶层认为,要摆脱经济危机,必须向外扩张,争夺更大的市场和势力范围。因此德、日两国的举措是(  )
A.建立法西斯专政 B.请求国际援助
C.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实行君主专制
【答案】A
【知识点】墨索里尼与意大利法西斯专政;希特勒与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由题干“德、日的大财团们和统治阶层认为,要摆脱经济危机,必须向外扩张,争夺更大的市场和势力范围。”并结合所学可知,为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德、日两国分别于1933年和1936年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企图摆脱经济危机,德意日三国建立了法西斯同盟,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A项正确;
德日两国没有请求国际援助摆脱经济危机,当时各国都被经济危机困扰,不能抽出精力帮助别国摆脱危机,排除B项;
苏联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快速实现了工业化,排除C项;
实行君主专制不是德日两国应对经济危机的举措,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法西斯的认识。
9.20世纪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
A.意大利法西斯上台 B.1933年希特勒上台
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D.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
【答案】D
【知识点】日本与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36年,日本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内阁成立,建立法西斯专政,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故选D项。
1922年,墨索里尼进军罗马,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起来,与亚洲战争策源地无关,排除A项。
1933年,希特勒出任总理,掌握大权,建立法西斯专政,标志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排除B项。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抗战的起点,揭开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
10.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寻找对策。下列历史事件的发生,与这次经济危机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墨索里尼“进军罗马”,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
C.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D.希特勒上台,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
【答案】B
【知识点】墨索里尼与意大利法西斯专政
【解析】提取答题关键信息“与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没有直接关系”,结合所学分析:
A: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应对日本严峻的经济大危机,宣布实施新政,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B:1922年,墨索里尼“进军罗马”,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与1929--1933年经济危机没有直接关系,故选B项。
C:1931年,为了转稼经济大危机的损害,转移国内视线,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D:1932年,经济大危机打击下,德国人民困苦不堪,对政府不满加剧,希特勒利用人民的心理,在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相关史实。
11.有学者认为,二战期间政治领袖们说他们可以从根本上促进人类的发展,于是他们获得了几乎无限的权力,这就是出现大规模杀戮的主要原因。该学者旨在说明 (  )
A.法西斯专政是二战的祸首 B.战争源于领袖掌握权力
C.领袖并不能促进人类发展 D.希特勒是二战的发起者
【答案】A
【知识点】墨索里尼与意大利法西斯专政;希特勒与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二战期间政治领袖们说他们可以从根本上促进人类的发展,至少是促进部分人类的发展,于是他们获得了几乎无限的权力,这就是出现大规模杀戮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西斯专政是二战的祸首,比如德国、意大利和日本。
A项法西斯专政是二战的祸首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项战争源于领袖掌握权力错误,二战爆发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不符合题意;
C项领袖并不能促进人类发展错误,领袖人物在一定程度推动人类历史发展,不符合题意;
D项希特勒是二战的发起者过于片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法西斯专政建立及影响。识记与灵活掌握法西斯专政建立和法西斯暴行的相关知识。
12.图片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历史的瞬间。下列两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
法西斯暴行 B.纳粹的暴行
C.战场的残酷 D.种族的灭绝
【答案】A
【知识点】希特勒与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日本与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依据两幅图片所给信息“日军刺杀中国人”“纳粹迫害犹太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军刺杀中国人”体现日本在中国的法西斯暴行,“德国纳粹党迫害犹太人”体现了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种族灭绝政策,体现了德国法西斯的暴行。所以,这两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都是法西斯暴行。
A项法西斯暴行是题干两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符合题意;
B项纳粹的暴行概括不全面,和日本残害中国人民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战场的残酷和题干两幅图片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种族的灭绝和题干两幅图片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法西斯的暴行及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法西斯暴行的相关史实。
13.20世纪30年代,某国在文件中这样写道:“鉴于内外形势,我们当前的根本国策,是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在于希求‘满洲国’的健全发展。”这里的“某国”是 (  )
A.苏联 B.德国 C.日本 D.意大利
【答案】C
【知识点】日本与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鉴于内外形势,我们当前的根本国策,是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在于希求‘满洲国’的健全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一批军部的少壮派军官发动“二·二六”兵变,企图建立军事独裁政权,之后,日本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以军部为首的法西斯专政建立,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8月7日,日本五相会议提出了实行大陆政策的北进和向太平洋扩张的南进同时并举的《国策基准》计划,日本在《国策基准》中,把“在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地位之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定为日本的根本国策。
A项苏联和题干描述不符,扶植满洲国的是日本,不符合题意;
B项德国和题干描述不符,扶植满洲国的是日本,不符合题意;
C项日本和题干描述相符,符合题意;
D项意大利和题干描述不符,扶植满洲国的是日本,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法西斯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关键是对题干信息的分析与理解。
14.(主题概括)下面是1922—1938年的部分大事年表,该表反映的主题是 (  )
时间 事件
1922年 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
1931年 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侵华战争
1933年 希特勒上台,德国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1935年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年 广田弘毅上台组阁,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
1938年 德国吞并奥地利
A.民族解放运动的持续高涨 B.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C.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与疯狂扩张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答案】C
【知识点】墨索里尼与意大利法西斯专政;希特勒与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日本与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根据材料“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国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侵华战争……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及疯狂扩张。
A项民族解放运动的持续高涨错误,德意日三国当时都是独立国家,与民族解放运动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经济大危机的影响错误,墨索里尼上台发生在经济大危机发生之前,不符合题意;
C项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与疯狂扩张是题干表格反映的主题,符合题意;
D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的标志是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与疯狂扩张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图表的能力。要求依据所学分析题干表格内容。
15.1933年,德国先后退出世界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1935年,德国重新实行义务兵役制;1936年,德军进驻莱茵非军事区。德国这一系列举动 (  )
A.得到了其他法西斯国家的支持
B.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C.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挑战和否定
D.标志着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答案】C
【知识点】希特勒与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据题干内容可知,德国这一系列举动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挑战和否定。1935年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把陆军人数由10万人扩展到60万人,标志着德国冲破了凡尔赛体系。B项正确;“攻击马克思主义,宣扬种族主义”与题干内容不符。
A项得到了其他法西斯国家的支持题干史实不能说明,不符合题意;
B项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错误,1933年,希特勒上台,标志着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不符合题意;
C项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挑战和否定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D项标志着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错误,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9月3日,英国、法国对德国宣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也标志着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德国法西斯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德国法西斯的相关史实。
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6.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特点是什么?面对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走上了哪两条典型道路?其结果如何?
【答案】(1)时间长,2、破坏性大3、规模大,范围广,波及世界(2)美国罗斯福新政,德国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3)结果:美国缓和了经济危机,恢复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德国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对外独裁,对外侵略,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引发了二战。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希特勒与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日本与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此题简单,考查课本知识点,依据课本知识点作答,
【点评】此题考查经济危机的特点及结果
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请回答:
德国和日本领导人对待历史问题的不同态度,你有何感想。
材料二: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王洋):一直以来,不断有日本人否认南京大屠杀等的史实!2014年2月3日,日本NHK(日本放送协会)一名高层经营委员、作家百田尚树又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就历史认识问题发表狂妄言论,并拒绝道歉。
请另外列出德国和日本在二战中制造的暴行各一个,在错综复杂的当今世界,你认为世界各国如何相处。
材料三:2014年2月 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你认为我国设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答案】(1)德国领导人深刻反醒,坦诚谢罪,日本领导人否认战争历史,推卸战争罪行
(2)德国:屠杀犹太人(国会纵火案) 日本:731细菌部队暴行;应当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各国关系。
(3)牢记历史,不忘过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南京大屠杀;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希特勒与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日本与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1)依据图片信息,战后德国德国总理勃兰特双膝跪在死难烈士纪念碑前湿漉漉的大理石板上体现了德国对二战历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敢于正视历史,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否认侵华战争的史实,推卸战争责任。
(2)依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德国在二战中所犯的罪行为屠杀犹太人(国会纵火案);日本所犯的罪行为731细菌部队暴行,依据当今国际关系的史实结合中国新时期的外交可以得出当今世界各国应应当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各国关系。
(3)依据所学我国设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意义在于提醒每一位中国人牢记历史,不忘过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点评】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德日对待战争的态度。
观察下面的手绘日本国力发展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请你说出日本在A处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此后,日本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19世纪末通过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哪一块领土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
一战结束后,日本在1921年参加了为解决东亚、太平洋地区矛盾而召开的国际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哪一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利益造成了严重危害?
日本在B处也曾深受经济危机困扰,它是如何应对的?试举一例说明此情况。
谈谈当今中日应如何发展健康的两国关系?
【答案】(1)明治维新;台湾。
(2)《九国公约》。
(3)建立法西斯专政(或法西斯化),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4) 日本政府应正视历史,以史为鉴,信守和平承诺,牢记历史,妥善处理历史问题;中日两国应增进了解,扩大共识,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断加强两国人民的友好 和交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珍爱和平,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开创未来,巩固和扩大经贸合作以及文化交流,加大在国际问题上的沟通与协调。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日本明治维新;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日本与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日关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1)观察手绘日本国力发展简图,A处的时间是1868年,根据所学知识,19世纪60年代,日本面对民族危机进行了明治维新运动,最终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894年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割占了中国台湾岛,使台湾和祖国分离数十年。
(2)一战结束后,面对美日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1922年召开了华盛顿会议,会议上签订了《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对中国造成了伤害。
(3)观察手绘日本国力发展简图,B处的时间是1929-1933年,根据所学知识,1929-1933年爆发了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面对经济危机,美国采取罗斯福新政,德日意则走上法西斯道路,1931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
(4)根据自己的理解我认为中日关系的正确途径是日本政府应正视历史,以史为鉴,信守和平承诺,牢记历史,妥善处理历史问题;中日两国应增进了解,扩大共识,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断加强两国人民的友好和交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珍爱和平,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开创未来,巩固和扩大经贸合作以及文化交流,加大在国际问题上的沟通与协调。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历史上中日关系睦邻友好,只是近代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开始了大规模的侵略扩张,给亚洲各国人民造成 了伤害,今日日本仔钓鱼岛问题上又兴风作浪,钓鱼岛自古以来是我国的领土,我们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由于知识综合性强、线索条理清晰,已成为各省市中考命题的重点。因此,复习时要给予高度关注。
19.【危机与发展】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过高潮,也经历过低潮,有发展也会有危机,如何应对发展带来的机遇和危机带来的压迫,这需要智慧。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的一个大国,它先后在民族解放和国家统一上经历了两次政治危机,在经济上经历了四次危机……
请回答:(1)美国化解本国政治危机的两大事件是什么?
(2)面对第一次经济危机,美国是怎样应对的?其中富有创造性的措施是什么?
(3)同样的危机出现在德国、日本,它们应对危机的措施带给了我们怎样的危害?
危机有经济方面的,有政治方面的,也有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如何应对方方面面的危机,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假如中国也面对危机,请你为政府建言献策,针对危机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答案】(1)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南北战争。
(2)实施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3)引发了二战,破坏了世界和平,给人类带来了灾难。
(4)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和国际组织的协调作用。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罗斯福新政;希特勒与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日本与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美国的经济危机及应对措施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1)根据所学知识,美国在民族解放和国家统一上经历了两次政治危机,美国化解的措施分别是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
(2)根据所学知识,美国经历的第一次危机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为了解决经济危机美国采取了罗斯福新政,其中富有创造性的措施是国家干预经济。
(3)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不同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英法美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德日则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最终成为欧洲和亚洲的战争策源地,二战爆发,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
(4)危机是多方面的,假如中国也面对危机我认为一是要充分发挥多家对经济的调控,二是要和国际组织进行协调,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危机。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该题跨度大,涉及的历史知识点多,需要学生对相关的历史知识要有整体的把握并具有一定的历史分析能力才能解答,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罗斯福新政都是美国历史上的大事,都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过重要的作用,我们从中认识到,一个国家经济要发展就必须民族独立,民族独立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提,国家经济发展则是民族独立的保障。面对危机,人类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巩固培优学案
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1.原因:一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政局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
2.建立: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
3.政策:对内独裁,对外侵略,1935年侵略埃塞俄比亚,第二年吞并。
二、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1.原因:①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德国②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利用人们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煽动复仇情绪。
2.标志: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建立法西斯专政,标志世界大战在欧洲策源地形成。
3.措施:①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解散工会②为加强思想控制,焚毁进步书籍③屠杀犹太人④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进驻莱茵非军事区,1938年,吞并奥地利,1939年3月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日本法西斯统治的建立)
1.原因①日本称霸世界的政策②经济大危机重创经济③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推动对外扩张。
2.形成: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标志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注意:区分德、意,日本的法西斯政权是军部建立,军部是一种军事官僚机构,不是法西斯政党。)
对外侵略:
①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解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②制定《国策基准》,把“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地位之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作为根本国策。
③1937年7月7日,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1938年张伯伦相信,通过一场重要的外交活动,他为他的国家已经赢得了一个重大胜利。刚下飞机,这位喜形于 色的首相面对着昂扬的人群宣称:“我相信,我们的时代得救了!”但丘吉尔对此予以激烈批评,并称这是“一个全面且彻底的失败”。张伯伦的这场外交活动是(  )
A.凡尔赛会议 B.慕尼黑会议
C.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D.波茨坦会议
2.这两个国家的大财团们和统治阶层认为,要摆脱经济危机,必须向外扩张,争夺更大的市场和势力范围,因此他们两国的举措是建立法西斯专政。这两个国家是(  )
A.日本、美国 B.意大利、苏联
C.德国、日本 D.德国、俄罗斯
3.1933年,在德国、苏联和美国可以看到的景象分别是(  )
A. 德国正在组建三国同盟,苏联粉碎武装干涉,美国罗斯福开始实行“新政”
B.德国正在组建三国同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热火朝天,美国处在经济危机之中
C.德国希特勒上台,苏联粉碎武装干涉,美国处在经济危机之中
D.德国希特勒上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热火朝天,美国罗斯福开始实行“新政”
4.有学者认为:“意大利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历史背景,尤其是资本主义在意大利的形成与发展的滞后性,以及南部、岛屿和农村地区都还处于封建残余桎梏下的情况,是法西斯得以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首要因素”。该学者认为意大利法西斯的兴起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 B.源于其经济和政治的落后
C.经济大危机下的产物 D.源于强烈的民族复仇情绪
5. 毛泽东曾说: “这些阴谋家……不但并无丝毫制止侵略的意识,而且相反,纵容侵略,挑拨战争,使人为鹬蚌,己为渔人,美其名曰‘不干涉’,实则是‘坐山观虎斗’。世界上多少人被张伯伦及其伙伴的甜蜜演说所蒙蔽,而不知道他们笑里藏刀的可怕。”下列历史事件,符合材料描述的是(  )
A.萨拉热窝事件 B.慕尼黑会议
C.铁幕演说 D.马歇尔计划
6.《安妮日记》记述了犹太女孩安妮为免遭纳粹迫害,与家人躲躲藏藏的生活。书中对纳粹盖世太保的恐惧,对躲藏生活的绝望和对世界天真的幻想,一点一滴地汇成一幅真实而悲惨的历史画卷。该书控诉的是(  )
A.法西斯政权的暴行 B.莫斯科保卫战的血腥
C.凡尔登战役的残酷 D.国会纵火案的真相
7.1929年10月下旬,美国华尔街股市打了一个厉害的喷嚏,病菌立即弥漫到世界,影响了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此,德国采取的治疗方案是(  )
A. 实施罗斯福新政 B.建立法西斯专政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加入“国联”
8.德、日的大财团们和统治阶层认为,要摆脱经济危机,必须向外扩张,争夺更大的市场和势力范围。因此德、日两国的举措是(  )
A.建立法西斯专政 B.请求国际援助
C.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实行君主专制
9.20世纪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
A.意大利法西斯上台 B.1933年希特勒上台
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D.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
10.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寻找对策。下列历史事件的发生,与这次经济危机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墨索里尼“进军罗马”,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
C.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D.希特勒上台,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
11.有学者认为,二战期间政治领袖们说他们可以从根本上促进人类的发展,于是他们获得了几乎无限的权力,这就是出现大规模杀戮的主要原因。该学者旨在说明 (  )
A.法西斯专政是二战的祸首 B.战争源于领袖掌握权力
C.领袖并不能促进人类发展 D.希特勒是二战的发起者
12.图片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历史的瞬间。下列两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
法西斯暴行 B.纳粹的暴行
C.战场的残酷 D.种族的灭绝
13.20世纪30年代,某国在文件中这样写道:“鉴于内外形势,我们当前的根本国策,是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在于希求‘满洲国’的健全发展。”这里的“某国”是 (  )
A.苏联 B.德国 C.日本 D.意大利
14.(主题概括)下面是1922—1938年的部分大事年表,该表反映的主题是 (  )
时间 事件
1922年 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
1931年 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侵华战争
1933年 希特勒上台,德国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1935年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年 广田弘毅上台组阁,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
1938年 德国吞并奥地利
A.民族解放运动的持续高涨 B.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C.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与疯狂扩张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15.1933年,德国先后退出世界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1935年,德国重新实行义务兵役制;1936年,德军进驻莱茵非军事区。德国这一系列举动 (  )
A.得到了其他法西斯国家的支持
B.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C.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挑战和否定
D.标志着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6.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特点是什么?面对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走上了哪两条典型道路?其结果如何?
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请回答:
德国和日本领导人对待历史问题的不同态度,你有何感想。
材料二: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王洋):一直以来,不断有日本人否认南京大屠杀等的史实!2014年2月3日,日本NHK(日本放送协会)一名高层经营委员、作家百田尚树又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就历史认识问题发表狂妄言论,并拒绝道歉。
请另外列出德国和日本在二战中制造的暴行各一个,在错综复杂的当今世界,你认为世界各国如何相处。
材料三:2014年2月 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你认为我国设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观察下面的手绘日本国力发展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请你说出日本在A处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此后,日本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19世纪末通过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哪一块领土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
一战结束后,日本在1921年参加了为解决东亚、太平洋地区矛盾而召开的国际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哪一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利益造成了严重危害?
日本在B处也曾深受经济危机困扰,它是如何应对的?试举一例说明此情况。
谈谈当今中日应如何发展健康的两国关系?
19.【危机与发展】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过高潮,也经历过低潮,有发展也会有危机,如何应对发展带来的机遇和危机带来的压迫,这需要智慧。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的一个大国,它先后在民族解放和国家统一上经历了两次政治危机,在经济上经历了四次危机……
请回答:(1)美国化解本国政治危机的两大事件是什么?
(2)面对第一次经济危机,美国是怎样应对的?其中富有创造性的措施是什么?
同样的危机出现在德国、日本,它们应对危机的措施带给了我们怎样的危害?
危机有经济方面的,有政治方面的,也有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如何应对方方面面的危机,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假如中国也面对危机,请你为政府建言献策,针对危机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