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巩固培优学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二战的原因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直接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
重要原因:英法实行绥靖政策(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与德意日妥协,法西斯国家野心日益膨胀。)
二战中两大阵营
法西斯同盟国:德意日(三国轴心)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1942年华盛顿会议上成立
3.主要战场:欧洲西线、北非、苏德和太平洋等。
4.二战的进程
揭开序幕: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开辟东方主战场:1937年,七七事变,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中国八年抗战的开始)
全面爆发的标志: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军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
欧洲西线战场:1940年,德国攻陷西欧,法国灭亡。又对英国实施猛烈的轰炸,英国军民坚持抗战。
苏德战场(二战扩大):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太平洋战场(最大规模):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在亚洲,中国牵制着大部分日本陆军(第三次长沙会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背景: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
成立标志:1942年,中、美、苏、英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意义:是二战胜利的保障,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启示: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国家是可以合作的。
2.战争形势的转折:
转折点: 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意大利投降:1943年9月,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诺曼底登陆:1944年 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夹击之中,加速德国灭亡。
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雅尔塔会议:
时间:1945.2
背景:德国败局已经
主导及首脑:苏联斯大林、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三巨头,主要是美苏)
内容:①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德国;
②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二战后:1945年10月正式成立)
③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同时侵犯中国主权)
影响:进一步协调了行动,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波茨坦会议:(注意!与中国有关)
时间:1945年7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波茨坦会晤。
内容:重申雅尔塔会议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
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3.战争结束:
德国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
加速日本投降: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对日作战。
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4.性质:世界人民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
5.影响: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和人口卷入其中。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6.二战的启示:
①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②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④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⑤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7.二战中体现团结合作精神事件: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英美盟军诺曼底登陆、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1941年9月,苏联对面包、糖和糖果施行食物购买证政策,城市居民分为有不同食品定额的个群体,其中航空、化工、煤炭、石油、电力、冶金行业的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比普通标准中的工人类别拥有较高的定量。这反映了当时苏联( )
A.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 B.现代工业体系初步建立
C.计划经济体制更加巩固 D.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危急
【答案】D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1941年9月,苏联对面包、糖和糖果施行食物购买证政策,城市居民分为有不同食品定额的个群体,其中航空、化工、煤炭、石油、电力、冶金行业的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比普通标准中的工人类别拥有较高的定量。这反映了当时苏联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危急,食物短缺,不得不实行食物购买证政策。
ABC三项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危急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知道题干现象反映了当时苏联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危急,食物短缺,不得不实行食物购买证政策。
2.下图是二战中一次战役图解。这次战役对战争进程的影响是( )
A.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B.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C.使德国处于东西两线作战的局面 D.标志着欧洲战事的结束
【答案】C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图片可知,这次战役是诺曼底登陆,结合所学,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C项正确;
太平洋战争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排除A项;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排除B项;
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欧洲战事的结束,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诺曼底登陆的认识。
3.任何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存在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下列对史事时间和空间表述完整的是( )
A.1804年,拿破仑第一帝国建立
B.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1944年,英美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答案】D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要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史事的时间和空间需要表述完整,“1944年,英美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史事时间和空间都具备了,符合题意,D项正确;
“1804年,拿破仑第一帝国建立”缺失史事的空间,排除A项;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缺失史事的空间,排除B项;
“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缺失史事的时间,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诺曼底登陆,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4. 发表于1941年12月29日的漫画《活力少年》(下图),描绘的是面对即将到来的新年,罗斯福和丘吉尔各手持一根魔术棒,庆祝即将诞生的“联合”新生儿。墙上画像中的斯大林和蒋介石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漫画的“新生儿”指的是( )
A.美国签署对日作战书 B.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C.英美结盟以遏制苏联 D.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答案】B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A:1941年,日军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1941年12月29日的漫画《活力少年》(下图),描绘的是面对即将到来的新年,罗斯福和丘吉尔各手持一根魔术棒,庆祝即将诞生的‘联合’新生儿。墙上画像中的斯大林和蒋介石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和结合所学可知,1942年1月英美法苏中等26个国家联合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新生儿”指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B项符合题意;
C:英美结盟以遏制苏联,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1942年7至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投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苏军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以及意义。
5.下图的学习卡片摘录了一场战役的部分信息。该战役的发生( )
时间:1941年12月7日。 地点:美国某海军基地。 作战双方:日军、美军。 战况:美军被炸毁飞机300多架,被炸沉炸伤舰艇20余艘。 结果:12月8日,英、美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
A.揭开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B.加速了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C.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D.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答案】D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据材料信息“1941年12月7日”“日军炸毁美军飞机300多架,被炸沉炸伤舰艇20余艘”“12月8日,英、美对日宣战”,结合所学可知,1941年12月7日,日本制造珍珠港事变,挑起太平洋战争,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成为全球性战争,故选D项。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揭开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排除A项。
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组织内阁,加速了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排除B项。
1939年,德国闪电攻击波兰,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太平洋战争。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6.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分别签署了文件,次日再由澳大利亚等其他国家按照国家字母顺序依次签署。作为一个开放型文件,截至1945年5月1日,陆续在宣言上签字的还有伊朗、自由法国、墨西哥等21国和战时组织。签署这一“文件”的目的是( )
A.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联合抗击法西斯国家侵略
C.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推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答案】B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根据题干“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分别签署了文件,次日再由澳大利亚等其他国家按照国家字母顺序依次签署。作为一个开放型文件,截至1945年5月1日,陆续在宣言上签字的还有伊朗、自由法国、墨西哥等21国和战时组织。”可知,1942年1月1日,美、苏、英、中四国代表在白宫总统书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次日,22个国家驻美使节在宣言上签字。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目的是联合抗击法西斯国家侵略,《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B符合题意;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建立在一战后的世界格局,排除A;
1949年8月24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正式建立,排除C;
材料时间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目的是反法西斯而非促进经济全球化,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联合国家宣言》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7.下图为1884-1974年全球货船航运费变化示意图,其中两次明显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
A.科技进步的推动 B.国际局势的动荡
C.国际合作的加强 D.自然环境的恶化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据材料“1884-1974年全球货船航运费变化示意图”,图中变化曲线可知,两次货船航运费明显变化出现于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由于世界性大战,造成国际局势紧张、动荡,从而造成全球货船航运费率急剧上涨,故选B项。
材料信息表明造成运费变化的原因是国际形势动荡,科技进步会带来运费下降,排除A项。
国际合作的加强会带来货船航运费率下降,与材料所反映的信息不符合,排除C项。
材料表明国际形势动荡导致运费上涨,自然环境的恶化不符合事实,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是曲线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8.1941年12月,这场空前的大搏斗使全世界约4/5的人口被卷入,从而发展成为一场全球性的战争。使这场“大搏斗”发展成为一场全球性战争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诺曼底登陆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日军偷袭珍珠港
【答案】D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从“1941年12月”结合所学知识,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二战达到最大规模,D项正确;
九一八事变爆发在1931年,排除A项;
1944年美英盟军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排除B项;
1942年德国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联人民英勇抗敌,于次年2月大败德军。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这次战役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内容的相关史实。
9.某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这个规定首次从国际法角度证明了台湾是中国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文件发表于( )
A.华盛顿会议 B.开罗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答案】B
【知识点】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开罗会晤,并于12月初发表《开罗宣言》。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故B符合题意;
华盛顿会议、雅尔塔会议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AC;
波茨坦会议比开罗会议晚,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开罗宣言》,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开罗宣言》发表于开罗会议。
10.20世纪60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仅仅1960年就有17个国 家宣布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之后,又有15个国家相继独立,到60 年代,非洲独立国家的总数已达到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84%。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
A.民族解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B.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C.国际合作有利于应对全球性挑战
D.非洲人民跟殖民者的斗争过程
【答案】A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20世纪 60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仅仅 1960年就有17个国家宣布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之后,又有15个国家相继独立,到60年代,非洲独立国家的总数已达到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8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0年,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象征非洲脱离列强统治,非洲殖民时代的结束,体现了民族解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所以A符合题意;
199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的历史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瓦解,所以B不符合题意;
题干材料没有提及国际合作,主要是反映了非洲民族解放,所以C不符合题意;
1960年,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被称为“非洲年”,主要是反映了非洲逐步独立,而不是跟殖民者的斗争过程,所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二战后亚非拉美的奋起的相关史实以及影响。
11.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重新对台湾恢复行使主权,其法理依据是( )
A.波茨坦会议 B.《开罗宣言》
C.雅尔塔会议 D.《联合国家宣言》
【答案】B
【知识点】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于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在开罗举行会议(即:开罗会议),三国首脑签署《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侵占中国领土如台湾、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B项正确;
1945年,7月,美、英、苏三国的首脑在波茨坦召开会议。会议重申了雅尔塔会议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与题干中法理依据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
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的会议,与题干中法理依据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
《联合国家宣言》是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的文献,宣告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与题干中法理依据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开罗宣言》,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重新对台湾恢复行使主权,其法理依据是《开罗宣言》。
12. 高德步在《世界经济通史》中写道: “总的来看,两次世界大战……都是 市场经济运作过程中的矛盾和运行故障造成的……当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 和伴随商业角逐的外交战仍不足以达到预期目的时,个别国家很可能不惜军事
冒险,因此战争不可避免。”作者认为战争的原因在于( )
A.文化差异 B.经济矛盾 C.种族矛盾 D.宗教矛盾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依据材料“总的来看,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市场经济运作过程中的矛盾和运行故障造成的……当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和伴随商业角逐的外交战仍不足以达到预期目的时,个别国家很可能不惜军事冒险,因此战争不可避免。”分析可知,作者认为战争的原因在于经济矛盾,都是市场经济运作过程中的矛盾和运行故障造成的,B项正确;
文化的差异不是世界大战不可避免的原因,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且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
种族矛盾不是经济政治矛盾,不是战争的原因,且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
宗教矛盾不是经济政治矛盾,不是战争的原因,且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记忆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3.中、苏、美等大国认为法西斯“攻击一方,就是攻击我们全体”。该认识的产生得益于( )
A.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 B.波茨坦会议的召开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 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答案】D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根据材料“中、苏、美等大国认为法西斯‘攻击一方,就是攻击我们全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攻击一方,就是攻击我们全体”反映出反法西斯国家走上联合,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1942年1月1日,美、英、中、苏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D项正确;
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的第二战场,排除A项;
波茨坦会议的背景是1945年5月8日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但在远东对日作战还在激烈进行,为了商讨对战后德国的处置问题和解决战后欧洲问题的安排,以及争取苏联尽早对日作战,排除B项;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的转折点,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联合国家宣言》的认识。
14.回顾和平之约,1945年签署的《联合国宪章》规定:“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这一规定旨在( )
A.结束冷战对峙的局面 B.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C.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D.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
【答案】B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提出了建立战后国际安全组织的主张。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其首要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据“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可知,这一规定旨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B项正确;
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排除A项;
促进世界贸易发展的是世贸组织,排除C项;
《联合国宪章》规定并不是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联合国成立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15.1943年,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贺信中说;“此役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了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贺信中的“此役”是指( )
A.莫斯科保卫战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中途岛海战 D.诺曼底登陆
【答案】B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根据课本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格勒会战,又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中前苏联卫国战争的主要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因此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二战时期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认识。
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6.20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改变了历史发展的面貌,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
(2)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是哪两大军事集团?
(3)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的建立标志是 。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什么?
(5)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苏(俄罗斯)在二战中联合行动,共同抗击法西斯有关的是?
【答案】(1)萨拉热窝事件。
(2)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3)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4)斯大林格勒战役。
(5)苏联出兵东北。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1)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在邻近的塞尔维亚的边境检阅演习后,在去萨拉热窝的途中被杀,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是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3)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4)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会战既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5)根据雅尔塔协议,1945年8月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摧毁了日本的精锐部队关东军。
故答案为:(1)萨拉热窝事件。
(2)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3)《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4)斯大林格勒战役。
(5)苏联出兵东北。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平常注意对基础知识的记忆。
17.日本作为中国近邻,与中国之间既有古代时期的友好交往,又有近代时期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这位“邻居”的发展历史有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写出古代史时期为中日交往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明朝时期抗击日本侵略的民族英雄是谁?
(2)近代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得益于哪场改革?
(3)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后,对中国发动了哪一侵华事变?写出二战中教促日本归还中国领土的会议和文献。
(4)二战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仅仅经过不列20年的发展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强国,除了得到美国扶持外,请再写出一点内因。
(5)日本历史的发发展给你哪些感悟?
【答案】(1)鉴真;戚继光。
(2)明治维新。
(3)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波茨坦会议。《开罗宣言》。
(4)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或采用先进的科技成果或重视教育等
(5)改革创新推动社会进步,要善于学习借鉴其他民族的先进经验,要重视科技教育等。
【知识点】戚继光抗倭;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1)鉴真,唐朝高僧,为弘扬佛法,唐玄宗时,六次东渡,终达日本,为中日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明朝中后期以后,日本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明朝将领戚继光抗倭,扫清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2)1868年,明治天皇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1936年,日本军部控制政权,日本建立法西斯专专政,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发动七七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1943年召开的 波茨坦会议 发表的《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割占的台湾、澎湖,以及中国东北必须归还中国。
(4)二战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仅仅经过不到20年的发展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强国,除了得到美国扶持外,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采用先进的科技成果;重视教育是日本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内因。
(5)由日本的发展,可以看出,改革创新推动社会进步,要善于学习借鉴其他民族的先进经验,要重视科技教育等。
故答案为:
(1)鉴真;戚继光。
(2)明治维新。
(3) 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波茨坦会议。《开罗宣言》。
(4)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采用先进的科技成果;重视教育是日本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内因。
(5)改革创新推动社会进步,要善于学习借鉴其他民族的先进经验,要重视科技教育等。
【点评】本题以鉴真东渡、戚继光抗倭、明治维新、七七事变、开罗会议、二战后日本的发展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既充满希望、又遍布危机的世界,让我们回眸人类曾经的危机与战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为此,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二 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1933年3月3日,就是新任总统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天,全国已有32个州的银行全部关门,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
材料三 看下列图示
为解决材料一中的危机,新兴的苏维埃俄国采取了什么政策?
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为了摆脱1929-1933年的这场大危机,实行了什么措施?
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所示“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当今的国际形势?
【答案】(1)实施新经济政策;
(2)罗斯福新政;
(3)《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5)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国情出发,坚持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战争;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1)主要考查的是新经济政策知识点。材料一提供了关键信息“1920-1921年”、“ 列宁”,结合课本所学分析,材料提供的是新经济政策建立的背景和领导人,列宁领导的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人民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为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而实行的。实行时间从1921年起,这次改革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主要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有“1933年”、“罗斯福”。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得知,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美国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打击,1933年罗斯福总统开始实行新政,新政涉及银行业、农业、工业以及建设公共工程,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特点是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调整。
(3)主要考查的是国家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这一组织是在1942年1月1日,26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会议,会议上与会各国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德日意法西斯,这一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国家反法西斯联盟成立。从而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点评】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经济大危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读图,回答问题。
在巴黎和会上列强规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转由何国继承?结果在中国引发了什么运动?
在慕尼黑会议上,英、法同意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这一做法的实质是什么?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这两次会议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案】(1)日本;五四爱国运动。
(2)牺牲小国利益,谋求自身安全,将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3)巴黎和会和慕尼黑会议都被大国所操纵,都损害了弱小国家的利益,都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
【知识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归还在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等的合理要求,但被英、法、美拒绝。《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转由日本继承。这消息传回国内,中国人民愤怒了,引发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本题答案:日本;五四爱国运动。
(2)本题主要考查慕尼黑会议的实质及影响。慕尼黑会议上,英法等国对德意法西斯的侵略行为采取了姑息、纵容的态度,就是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以换取自身的和平。它们想将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这种政策被称为绥靖政策,慕尼黑会议把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前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本题答案:本质:牺牲小国利益,谋求自身安全,将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影响: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1919年1-6月的巴黎和会是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与战败国之间在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英法美操纵了会议,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和其他弱国在和会上处于完全无权的地位。会议签订了对德的《凡尔赛和约》,对德国加以限制,还签订了同其他战败国的条约。会上,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代表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归还在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等的合理要求,但被英、法、美拒绝,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转由日本继承。这是协约国一方的分赃会议。慕尼黑会议上,也是德、意、英、法四国首脑把持,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被排除在会议之外,直到会议结束,他们才被带到会议厅签字。由此可见,这两次会议都被少数大国所操纵,出卖了弱小国家的利益,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本题答案:这两次会议都被大国所操纵,都损害了弱小国家的利益,都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
【点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巩固培优学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二战的原因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直接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
重要原因:英法实行绥靖政策(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与德意日妥协,法西斯国家野心日益膨胀。)
二战中两大阵营
法西斯同盟国:德意日(三国轴心)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1942年华盛顿会议上成立
3.主要战场:欧洲西线、北非、苏德和太平洋等。
4.二战的进程
揭开序幕: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开辟东方主战场:1937年,七七事变,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中国八年抗战的开始)
全面爆发的标志: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军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
欧洲西线战场:1940年,德国攻陷西欧,法国灭亡。又对英国实施猛烈的轰炸,英国军民坚持抗战。
苏德战场(二战扩大):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太平洋战场(最大规模):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在亚洲,中国牵制着大部分日本陆军(第三次长沙会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背景: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
成立标志:1942年,中、美、苏、英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意义:是二战胜利的保障,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启示: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国家是可以合作的。
2.战争形势的转折:
转折点: 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意大利投降:1943年9月,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诺曼底登陆:1944年 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夹击之中,加速德国灭亡。
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雅尔塔会议:
时间:1945.2
背景:德国败局已经
主导及首脑:苏联斯大林、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三巨头,主要是美苏)
内容:①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德国;
②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二战后:1945年10月正式成立)
③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同时侵犯中国主权)
影响:进一步协调了行动,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波茨坦会议:(注意!与中国有关)
时间:1945年7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波茨坦会晤。
内容:重申雅尔塔会议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
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3.战争结束:
德国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
加速日本投降: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对日作战。
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4.性质:世界人民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
5.影响: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和人口卷入其中。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6.二战的启示:
①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②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④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⑤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7.二战中体现团结合作精神事件: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英美盟军诺曼底登陆、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1941年9月,苏联对面包、糖和糖果施行食物购买证政策,城市居民分为有不同食品定额的个群体,其中航空、化工、煤炭、石油、电力、冶金行业的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比普通标准中的工人类别拥有较高的定量。这反映了当时苏联( )
A.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 B.现代工业体系初步建立
C.计划经济体制更加巩固 D.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危急
2.下图是二战中一次战役图解。这次战役对战争进程的影响是( )
A.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B.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C.使德国处于东西两线作战的局面 D.标志着欧洲战事的结束
3.任何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存在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下列对史事时间和空间表述完整的是( )
A.1804年,拿破仑第一帝国建立
B.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1944年,英美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4. 发表于1941年12月29日的漫画《活力少年》(下图),描绘的是面对即将到来的新年,罗斯福和丘吉尔各手持一根魔术棒,庆祝即将诞生的“联合”新生儿。墙上画像中的斯大林和蒋介石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漫画的“新生儿”指的是( )
A.美国签署对日作战书 B.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C.英美结盟以遏制苏联 D.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5.下图的学习卡片摘录了一场战役的部分信息。该战役的发生( )
时间:1941年12月7日。 地点:美国某海军基地。 作战双方:日军、美军。 战况:美军被炸毁飞机300多架,被炸沉炸伤舰艇20余艘。 结果:12月8日,英、美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
A.揭开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B.加速了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C.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D.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6.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分别签署了文件,次日再由澳大利亚等其他国家按照国家字母顺序依次签署。作为一个开放型文件,截至1945年5月1日,陆续在宣言上签字的还有伊朗、自由法国、墨西哥等21国和战时组织。签署这一“文件”的目的是( )
A.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联合抗击法西斯国家侵略
C.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推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7.下图为1884-1974年全球货船航运费变化示意图,其中两次明显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
A.科技进步的推动 B.国际局势的动荡
C.国际合作的加强 D.自然环境的恶化
8.1941年12月,这场空前的大搏斗使全世界约4/5的人口被卷入,从而发展成为一场全球性的战争。使这场“大搏斗”发展成为一场全球性战争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诺曼底登陆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日军偷袭珍珠港
9.某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这个规定首次从国际法角度证明了台湾是中国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文件发表于( )
A.华盛顿会议 B.开罗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10.20世纪60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仅仅1960年就有17个国 家宣布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之后,又有15个国家相继独立,到60 年代,非洲独立国家的总数已达到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84%。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
A.民族解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B.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C.国际合作有利于应对全球性挑战
D.非洲人民跟殖民者的斗争过程
11.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重新对台湾恢复行使主权,其法理依据是( )
A.波茨坦会议 B.《开罗宣言》
C.雅尔塔会议 D.《联合国家宣言》
12. 高德步在《世界经济通史》中写道: “总的来看,两次世界大战……都是 市场经济运作过程中的矛盾和运行故障造成的……当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 和伴随商业角逐的外交战仍不足以达到预期目的时,个别国家很可能不惜军事
冒险,因此战争不可避免。”作者认为战争的原因在于( )
A.文化差异 B.经济矛盾 C.种族矛盾 D.宗教矛盾
13.中、苏、美等大国认为法西斯“攻击一方,就是攻击我们全体”。该认识的产生得益于( )
A.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 B.波茨坦会议的召开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 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14.回顾和平之约,1945年签署的《联合国宪章》规定:“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这一规定旨在( )
A.结束冷战对峙的局面 B.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C.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D.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
15.1943年,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贺信中说;“此役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了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贺信中的“此役”是指( )
A.莫斯科保卫战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中途岛海战 D.诺曼底登陆
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6.20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改变了历史发展的面貌,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
(2)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是哪两大军事集团?
(3)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的建立标志是 。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什么?
(5)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苏(俄罗斯)在二战中联合行动,共同抗击法西斯有关的是?
17.日本作为中国近邻,与中国之间既有古代时期的友好交往,又有近代时期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这位“邻居”的发展历史有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写出古代史时期为中日交往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明朝时期抗击日本侵略的民族英雄是谁?
(2)近代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得益于哪场改革?
(3)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后,对中国发动了哪一侵华事变?写出二战中教促日本归还中国领土的会议和文献。
(4)二战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仅仅经过不列20年的发展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强国,除了得到美国扶持外,请再写出一点内因。
(5)日本历史的发发展给你哪些感悟?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既充满希望、又遍布危机的世界,让我们回眸人类曾经的危机与战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为此,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二 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1933年3月3日,就是新任总统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天,全国已有32个州的银行全部关门,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
材料三 看下列图示
为解决材料一中的危机,新兴的苏维埃俄国采取了什么政策?
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为了摆脱1929-1933年的这场大危机,实行了什么措施?
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所示“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当今的国际形势?
读图,回答问题。
在巴黎和会上列强规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转由何国继承?结果在中国引发了什么运动?
在慕尼黑会议上,英、法同意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这一做法的实质是什么?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这两次会议有什么共同之处?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