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巩固培优学案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二战后,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如东欧的联邦德国、南斯拉夫、波兰,亚洲的中国、朝鲜、越南,拉丁美洲的古巴。
2.经互会:1949年,苏联同东欧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3.中苏关系: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苏建交,1950年,中苏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二、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苏联解体
1.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在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同时,在经济上进行改革。
内容:①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
②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
③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结果:失败
失败原因: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的偏差。
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 年,勃列日涅夫开始执政。
内容:
①经济: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②军事:为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国民经济呈现畸形发展状态。一些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轻工业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高投入、高能耗、低效率是苏联经济的痼疾。
结果:失败
失败原因:仍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
内容: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效果不佳。1988年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这些措施使人们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割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
东欧剧变:20世纪80年代末,受戈尔巴乔夫改革影响,东欧各国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东欧剧变的实质)。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苏联解体:1991年8月19日,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失败。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1991年底,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美苏冷战结束。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历史兴趣小组给下表拟定的标题中,最合适的是( )
时间 20世纪50年代开始 1964年开始 20世纪80年代开始 20世纪80年代末 1991年底
事件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A.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B.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C.走向和平与发展的世界 D.美苏冷战
【答案】A
【知识点】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可知,这反映了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据题干中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可知,这反映了社会主义发展遭受了挫折。综上所述,题干大事年表的主题可归纳为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A项正确;
根据题干大事年表中“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可知,这反映了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也不是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排除BD项;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世界格局终结,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世界走向和平,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排除C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表格的理解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的相关史实。
2.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然而,就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这里所说的后一个“战争”结束的标志是( )
A.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B.日本投降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苏联解体
【答案】D
【知识点】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第一个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个“战争”指的是冷战,冷战结束的标志。因为1991年底苏联解体是冷战结束的标志,D项正确;
马歇尔计划的提出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经济表现,排除A项;
日本投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排除B项;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3.请你分析下表中的信息,与其最符合的一个主题应该是( )
原名 新名 更改时间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匈牙利共和国 1989年10月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罗马尼亚共和国 1989年12月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保加利亚共和国 1990年11月
A.美国竞选 B.中东动荡 C.苏联解体 D.东欧剧变
【答案】D
【知识点】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史料、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立。根据表格中的国家名称判断是东欧国家,根据国家名称更改时间判断表格反映了东欧剧变。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东欧剧变相关知识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要学生掌握东欧剧变的史实,以此排除其它选项最终确定答案。
4.20世纪70年代,不结盟运动将重点议题从政治上争取和维护各国的民族独立、反对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转移到经济上追求经济解放。下图为1961—1979年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中经济相关宣言、决议与纲领的数量变化图,据此可知,70年代( )
1961—1979年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中经济相关宣言、决议与纲领的数量变化图
——摘编自徐思宁《论不结盟运动对世界和平的维护1961—1991》
A.传统的殖民体系已经瓦解 B.不结盟运动与美苏关系缓和
C.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 D.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实力增强
【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从1970年开始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中经济相关的内容增多,说明随着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对经济问题的关注增多,D项正确;
传统殖民体系瓦解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A项;
题干中没有体现出美苏关系,排除B项;
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发展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三世界国家的认识。
5.苏联是一个单一制中央集权国家,但怎样才能使各加盟共和国自愿留在联盟内,并保证它们行使自己的主权,苏共领导没有认真从理论和实践中加以解决。这无疑为联盟的解体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由此可见,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是( )
A.国家自身建设上存在巨大缺陷 B.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
C.国内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D.戈尔巴乔夫实施改革失败
【答案】A
【知识点】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怎样才能使各加盟共和国自愿留在联盟内,并保证它们行使自己的主权,苏共领导没有认真从理论和实践中加以解决”可知,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是国家自身建设上存在巨大缺陷,没有保障各加盟共和国行使自己的主权,A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涉及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排除B项;
材料中没有涉及国内的经济困难,排除C项;
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戈尔巴乔夫改革,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其影响。
6.(历史解释)戈尔巴乔夫的助手切尔尼亚耶夫在日记中写道:“昨天(1991年12月21日)是阿拉木图屠杀日。这将是一个转折点,有着同样不确定的后果。”材料中的“转折点”直接导致了( )
A.全面冷战的不断加剧 B.世界大战即将爆发
C.美苏两极格局的瓦解 D.美国“单极世界”的形成
【答案】C
【知识点】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根据材料“昨天(1991年12月21日)是阿拉木图屠杀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12月21日《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标志着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的瓦解。
A项全面冷战的不断加剧错误,1991年12月21日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不符合题意;
B项世界大战即将爆发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C项美苏两极格局的瓦解是材料中的“转折点”直接导致的结果,符合题意;
D项美国“单极世界”的形成错误,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积极谋求建立单极世界,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实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苏联解体的影响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运用所学分析材料信息。
7.(唯物史观)国徽是代表国家的徽章,是民族的象征。下面分别是苏联和俄罗斯的国徽,由“镰刀锤子”到“双头鹰”这一过程反映的实质是( )
A.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B.两极格局的崩溃
C.苏共领导权的丧失 D.苏联的解体
【答案】A
【知识点】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91年苏联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力图阻止联盟的解体,发动了八一九事件,八一九事件后,国家大权转移,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A项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是由“镰刀锤子”到“双头鹰”这一过程反映的实质,符合题意;
B项两极格局的崩溃不是由“镰刀锤子”到“双头鹰”这一过程反映的实质,不符合题意;
C项苏共领导权的丧失不是由“镰刀锤子”到“双头鹰”这一过程反映的实质,不符合题意;
D项苏联的解体不是由“镰刀锤子”到“双头鹰”这一过程反映的实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苏联解体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理解苏联解体的史实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右图是美国漫画家摩尔丁描绘苏联经济发展的作品。图中抱着孩子的农妇一面拉着犁一面抱怨生活的痛苦,而她的丈夫一手扶犁,一手指着坦克车队说:“可是我们能制造世界上最好的坦克呀!”该作品 ( )
A.表达了对美苏冷战的担忧 B.揭示了苏联妇女地位的低微
C.肯定了苏联军事工业的成就 D.嘲讽了苏联经济的畸形发展
【答案】D
【知识点】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解析】根据材料漫画分析可知,一方面苏联“能制造世界上最好的坦克”,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发达,“抱着孩子的农妇一面拉着犁一面抱怨生活的痛苦”则体现了农业和轻工业发展滞后,农民生活水平较低,经济结构严重失衡。
A项表达了对美苏冷战的担忧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美苏冷战,不符合题意;
B项揭示了苏联妇女地位的低微与材料主旨不相符,不符合题意;
C项肯定了苏联军事工业的成就后人题干图文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嘲讽了苏联经济的畸形发展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属于漫画类选择题,学生需要结合材料及漫画理解漫画主旨。
9.下面是美、苏二战后的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图。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
A.苏联工业产值增速呈下降趋势
B.苏联模式是苏联工业产值增速下降的历史根源
C.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是苏联工业产值增速呈下降趋势的重要原因
D.60年代美、苏较高速的增长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
【答案】C
【知识点】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解析】由图表数据可知,苏联在二战后的工业产值增速呈下降趋势,美国呈现曲折发展;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模式是苏联下降的历史根源,60年代美苏较高速的增长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戈尔巴乔夫改革开始于1985年。
ABD三项分析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C项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是苏联工业产值增速呈下降趋势的重要原因分析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美苏争霸,要求学生结合美苏争霸的表现和影响因素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战后苏联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影响因素,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10.1989年12月2日,美、苏领导人布什和戈尔巴乔夫在马耳他海域的一艘苏联军舰上会晤。在这次会晤中,布什将一块“柏林墙”的砖作为礼物送给戈尔巴乔夫,对此世界舆论一致宣称:一个时代结束了。材料中“柏林墙”阐述的史实是 ( )
A.东欧剧变 B.苏联解体
C.两极格局结束 D.冷战结束
【答案】A
【知识点】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结合所学,随着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苏联与美、英、法在处理德国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大。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直到东欧剧变后东德才并入西德,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1989年底民主德国宣布开放柏林墙。1990年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
A项东欧剧变是材料中“柏林墙”阐述的史实,符合题意;
B项苏联解体和材料中“柏林墙”阐述的史实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两极格局结束和材料中“柏林墙”阐述的史实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冷战结束和材料中“柏林墙”阐述的史实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柏林墙的拆除。解答本题要把握美苏争霸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11.(跨数学整合)下面为苏联农业生产年平均产量情况统计表,表格中的信息说明苏联 ( )
时间 粮食/万吨 肉类/万吨 奶类/万吨
1951—1955年 3850 570 3790
1961—1965年 13030 930 6470
A.克服了农业集体化弊端 B.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C.未突破苏联模式束缚 D.赫鲁晓夫改革取得成效
【答案】D
【知识点】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时间,联系所学可知,此时正值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上台执政。选择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扩大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等举措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题干中粮食、肉类和奶类等年均产量均激增的现象即为其具体体现。
A项克服了农业集体化弊端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B项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未突破苏联模式束缚题干表格内容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D项赫鲁晓夫改革取得成效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赫鲁晓夫改革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图表的能力。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表格信息。
12.斯大林说:“苏联红军的铁犁,犁了东欧的反动政权,在这个基础上,东欧大多数党的领袖是坐着苏联的坦克回国执政的。”社会主义由一国扩大到多国是在 ( )
A.一战后 B.二战期间 C.二战后 D.一战期间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出现了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由一国发展到多国,社会主义力量壮大。
ABD三项和题干信息“社会主义由一国扩大到多国”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二战后社会主义由一国扩大到多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13.导致表中变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1951~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
年代 增长率 年代 增长率 年代 增长率
1951~ 1960年 10.25% 1961~ 1970年 6.45% 1971~ 1980年 4.95%
A.美苏争锋的影响 B.苏联模式的制约
C.历次改革的失败 D.华约组织的瓦解
【答案】B
【知识点】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解析】由表格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苏联模式形成。这一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据“1951-1980年苏联收入年平均增长率”可知,其根本原因是苏联模式的制约,B项正确;
美苏争锋,华约组织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D项;
历次改革的失败,这一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表格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苏联模式的认识。
14.1991年12月底,随着苏联解体,“二战”后由美苏主导的世界两极格局崩溃。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 )
A.“八一九”事件爆发 B.戈尔巴乔夫的错误改革
C.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答案】D
【知识点】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D选项符合题意。
ABC选项属于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苏联解体的准确把握,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15.下图是1989年部分柏林墙被拆除的场景。该场景出现的背景是( )
A.东欧剧变 B.苏联解体
C.独联体建立 D.”八一九事件”
【答案】A
【知识点】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答题关键词“1989年部分柏林墙被拆除”,据此分析:
A项:20世纪80年代末,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实行政治多元化,引发了东欧政局剧烈动荡,1989年部分柏林墙被拆除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故选A项。
B项: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排除B项。
C项:1991年12月8日,《独立国家联合体》签署,宣告独联体成立,排除C项。
D项: 1991年8月19日,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试图维护原联盟体制,史称“八一九事件”,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东欧剧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东欧剧变的相关史实。
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6.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同属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请问苏联赫鲁晓夫的改革主要内容有哪些?为什么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答案】内容: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点:消减农 业税,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增加农业投资,大规模开垦荒地;对工业也进行“手术”;同时,进行政治改革,反对个人崇拜,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等。原因:经 济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模式;政治改革在破除斯大林个人迷信时片面地否定一切,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总体上,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 小补,所以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知识点】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解析】依据课本知识点作答
【点评】考查赫鲁晓夫的改革
美国、俄罗斯(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是当今世界上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两个大国。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步骤一】解读材料,走进历史
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美洲的古巴、亚洲的阿富汗都留下了他们争霸的痕迹。也许在《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的漫画中,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美国如愿以偿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然而,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也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军事实力的强大,仍使俄国成为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
“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他们“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和正式成为“仇者”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
“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二战后美苏之间的冷战和争霸最终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步骤二】画面回放,再现历史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2005年6月7日,为了纪念这位沙皇在世界近代史上作出的巨大贡献,俄罗斯政府在莫斯科红场旁边竖立起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在揭幕仪式上,卢日科夫市长说:“今年俄罗斯人民有幸经历了本国历史上和文化界的一件大事,经过艺术家们的努力,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终于在莫斯科落成了。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通过材料分析美国和俄国分别通过什么历史事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自由女神像是美国的象征,她一手是高举火炬,一手紧握一本书。这本书是哪部文献?
【步骤三】关注现实,展望未来
让历史告诉未来,请你就美俄关系的发展前景发表你的见解。
【答案】(1)1942年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
(2)1991年苏联解体。
(3)独立战争;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
(4)《独立宣言》。
(5)三种观点:一是和平友好。原因或理由:人民反对战争,呼吁和平;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需要;彼此力量的互相制约等。二是时有摩擦时有缓和;三是摩擦不断,关系恶化。后两种理由略。
【知识点】《独立宣言》;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美国的冷战政策;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1)本小题考查的是美俄的关系。二战中当法西斯全面威胁世界的和平时,世界需要联合起来,在战争初期束手旁观的美国,也逐渐改变了对苏联的态度,开始对苏联进行援助,共同对付法西斯,当美国也卷入战争后,合作更加紧密了。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这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了。它的建立改变了二战的进程,最终打败了法西斯。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不得不面对拥有超强实力的苏联,因为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匹敌的政治军事大国。于是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由杜鲁门陪同在美国的富尔敦发表关于“铁幕”的演说,揭开了“冷战”序幕。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要求国会拨款,援助受到共产主义严重威胁的希腊、土耳其。杜鲁门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以杜鲁门主义为起点,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在军事方面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采取了争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由此形成。
(2)本小题考查的是苏联解体。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针对苏联经济发展面临的停滞局面,先进行了经济改革,没有结果,后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政治方面。结果由于其改革的指导思想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使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由一党制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急欲脱离。八一九事件后,苏联共产党失去了对政局的控制,随着独联体的成立,1991年苏联解体。苏联作为曾经的超级大国,二战后与美国冷战对峙,展开争霸,最终因为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积重难返,走向了灭亡。也改变了世界的格局,两极格局宣告结束,世界进入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向多极化趋势的方向发展。
(3)本小题考查的是美国独立战争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美国是通过独立战争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俄国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18世纪以来,随着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英国的殖民统治越来越成为其发展的最大障碍,终于因为英国采取的高压政策,引发了来克星顿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了。在华盛顿的杰出领导下,北美人民以弱胜强,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打败了英国,迫使英国承认北美殖民地的独立。独立后的美国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俄国1861年改革也叫废除农奴制改革,是当时俄国新的生产力的发展与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之间矛盾冲突所引起的封建农奴制危机,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阶级斗争尖锐化的必然结果。 这次改革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并为革命形势所迫,自上而下进行的一次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使,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这样农奴就变成可以支配自己的自由人,从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它成了俄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
(4)本小题考查的是《独立宣言》。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后,各殖民地代表举行了大陆会议,决定组建军队与英国作战,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言痛诉了英国国王队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宣言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即美国诞生了。《独立宣言》的发表,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它所宣扬的思想理念来自于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的思想,可以说是法国启蒙运动为美国独立战争完成了舆论准备。
(5)当今世界处于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欲建立单极世界,到处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而包括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在内的力量成为其中的制约因素。苏联的衣钵大部分被俄罗斯继承,虽经历了低谷,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俄罗斯的实力是不容小视的。未来的美俄关系无非有三种可能,一是和平友好。原因或理由: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世界人民反对战争,呼吁和平;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共同需要;彼此力量的互相制约等。二是时有摩擦时有缓和;毕竟国家的意识形态曾经不同,国家的利益永远存在,美俄在北约东扩等问题上肯定是无法调和的,但双方的军事实力又互为威胁,在其他领域也要合作。三是摩擦不断,关系恶化:2008年的格鲁吉亚危机,今年的乌克兰危机以及斯诺登事件都说明了俄罗斯在对待美国及北约东扩的问题上的强硬立场,现在美俄双方互相制裁,关系有逐渐恶化趋势。至于最终以什么的结果收场,我们不得而知。
【点评】步入近代·美国独立战争;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冷战中的对峙;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他们的较量是现代的祸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42年夏季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态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日军在太平洋战场陷入了被动局面;德、意法西斯丧失了东北非战场的主动权;德国法西斯在苏联战场不断遭到失败,……人们确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已经到来,战争正在朝着有利于盟军的方面发展。
——改编自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对欧洲的全球霸权的破坏,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了“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并由此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请回答:
材料一中“战争”具体是指哪场战争?在“该死的联盟体系”中展开较量的是哪两大集团?他们的较量最终形成了怎样的国际关系格局?
材料二中的“转折”开始于哪一事件?“盟军”采取的什么军事行动迫使法西斯德国陷入两面夹击之中?
材料三中“新的世界格局”是由哪两个大国主宰?这一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在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
(3)美国、苏联;1991年底苏联解体。
(4)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
【知识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德国的分裂与欧洲冷战格局的形成;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1)此问考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其实此题是基础题,考察的是学生对相关史实的特征的识记能力。学生从材料中找到的判断依据是时间:1914年8月发生的战争,还有第二小问中提到两大军事集团和材料一描述,两大集团引发了这次战争。结合这两个特征可判断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小问确定是一战,二三小问根据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记忆就迎刃而解了。
(2)此问考查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材料二所描述的内容是整个世界大战的战局都发生了转变,开始有利于盟军即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说明战争发生了转折。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主要战场在欧洲,1944年诺曼底登陆战,开辟了欧洲第二战争。第一战场东欧苏德战场,第二战场西欧英美盟军对德作战。使法西斯德国陷入两面夹击之中。
(3)此问考查的是二战后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材料三说的是“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成了新的世界格局”,有这些特征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确定二战后新的世界格局是美苏两极格局。确定了二战后的世界格局,第二小问根据学生的记忆就容易答了。
(4)此问考察的是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现实意义。此问是综合性题,考察学生总结能力,分析理解及其表达能力,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这种类型的题,可提示学生按照前面材料、问题和答案逐一分析来确定答案。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大国操纵,大国主宰,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都是因为这些国家是强国、大国经济实力强,体现在综合国力强。
美国、俄罗斯(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是当今世界上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两个大国。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也许在《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的漫画中,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美国如愿以偿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然而,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也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军事实力的强大,仍使俄国成为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
材料二:
“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的标志是什么?
“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他们正式成为仇者的标志是什么?
从材料二中你可以看出美苏之间的冷战带有什么色彩?
“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让历史告诉未来,请你就美俄关系的发展前景发表你的见解(包括观点和理由)。
【答案】(1)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2)“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3)军事对抗色彩
(4)苏联败下阵来,苏联解体。 标志着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结束。
(5)三种观点:一是和平友好,原因或理由:人民反对战争,呼吁和平;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需要;彼此力量的互相制约等。 二是时有摩擦时有缓和;三是摩擦不断,关系恶化。后两种理由略。(本问评分标准:见解包括观点和理由两部分 )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美国的冷战政策;“北约”与“华约”的对峙;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美苏历史的准确识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指的是面对法西斯国家的疯狂侵略,美苏等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共同打击法西斯的侵略。
第(2)问,主要考查二战后的美苏关系的相关史实,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图片,获取有效信息。结合图片,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美苏展开了冷战,他们正式成为仇者的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美苏冷战的准确理解与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美苏冷战开始后,美国在军事方面建立了北大西洋组织,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结合图片,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美苏之间的冷战带有军事对抗色彩。
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美苏冷战的准确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最终的结局是苏联败下阵来,1991年苏联解体;对世界局势产生的影响是:标志着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结束。
第(5)问,主要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围绕材料的主旨分析归纳。结合当今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美俄关系的发展前景可以是和平友好,原因或理由:人民反对战争,呼吁和平;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需要;彼此力量的互相制约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巩固培优学案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二战后,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如东欧的联邦德国、南斯拉夫、波兰,亚洲的中国、朝鲜、越南,拉丁美洲的古巴。
2.经互会:1949年,苏联同东欧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3.中苏关系: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苏建交,1950年,中苏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二、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苏联解体
1.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在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同时,在经济上进行改革。
内容:①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
②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
③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结果:失败
失败原因: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的偏差。
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 年,勃列日涅夫开始执政。
内容:
①经济: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②军事:为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国民经济呈现畸形发展状态。一些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轻工业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高投入、高能耗、低效率是苏联经济的痼疾。
结果:失败
失败原因:仍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
内容: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效果不佳。1988年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这些措施使人们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割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
东欧剧变:20世纪80年代末,受戈尔巴乔夫改革影响,东欧各国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东欧剧变的实质)。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苏联解体:1991年8月19日,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失败。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1991年底,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美苏冷战结束。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历史兴趣小组给下表拟定的标题中,最合适的是( )
时间 20世纪50年代开始 1964年开始 20世纪80年代开始 20世纪80年代末 1991年底
事件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A.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B.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C.走向和平与发展的世界 D.美苏冷战
2.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然而,就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这里所说的后一个“战争”结束的标志是( )
A.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B.日本投降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苏联解体
3.请你分析下表中的信息,与其最符合的一个主题应该是( )
原名 新名 更改时间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匈牙利共和国 1989年10月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罗马尼亚共和国 1989年12月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保加利亚共和国 1990年11月
A.美国竞选 B.中东动荡 C.苏联解体 D.东欧剧变
4.20世纪70年代,不结盟运动将重点议题从政治上争取和维护各国的民族独立、反对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转移到经济上追求经济解放。下图为1961—1979年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中经济相关宣言、决议与纲领的数量变化图,据此可知,70年代( )
1961—1979年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中经济相关宣言、决议与纲领的数量变化图
——摘编自徐思宁《论不结盟运动对世界和平的维护1961—1991》
A.传统的殖民体系已经瓦解 B.不结盟运动与美苏关系缓和
C.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 D.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实力增强
5.苏联是一个单一制中央集权国家,但怎样才能使各加盟共和国自愿留在联盟内,并保证它们行使自己的主权,苏共领导没有认真从理论和实践中加以解决。这无疑为联盟的解体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由此可见,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是( )
A.国家自身建设上存在巨大缺陷 B.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
C.国内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D.戈尔巴乔夫实施改革失败
6.(历史解释)戈尔巴乔夫的助手切尔尼亚耶夫在日记中写道:“昨天(1991年12月21日)是阿拉木图屠杀日。这将是一个转折点,有着同样不确定的后果。”材料中的“转折点”直接导致了( )
A.全面冷战的不断加剧 B.世界大战即将爆发
C.美苏两极格局的瓦解 D.美国“单极世界”的形成
7.(唯物史观)国徽是代表国家的徽章,是民族的象征。下面分别是苏联和俄罗斯的国徽,由“镰刀锤子”到“双头鹰”这一过程反映的实质是( )
A.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B.两极格局的崩溃
C.苏共领导权的丧失 D.苏联的解体
8.右图是美国漫画家摩尔丁描绘苏联经济发展的作品。图中抱着孩子的农妇一面拉着犁一面抱怨生活的痛苦,而她的丈夫一手扶犁,一手指着坦克车队说:“可是我们能制造世界上最好的坦克呀!”该作品 ( )
A.表达了对美苏冷战的担忧 B.揭示了苏联妇女地位的低微
C.肯定了苏联军事工业的成就 D.嘲讽了苏联经济的畸形发展
9.下面是美、苏二战后的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图。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
A.苏联工业产值增速呈下降趋势
B.苏联模式是苏联工业产值增速下降的历史根源
C.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是苏联工业产值增速呈下降趋势的重要原因
D.60年代美、苏较高速的增长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
10.1989年12月2日,美、苏领导人布什和戈尔巴乔夫在马耳他海域的一艘苏联军舰上会晤。在这次会晤中,布什将一块“柏林墙”的砖作为礼物送给戈尔巴乔夫,对此世界舆论一致宣称:一个时代结束了。材料中“柏林墙”阐述的史实是 ( )
A.东欧剧变 B.苏联解体
C.两极格局结束 D.冷战结束
11.(跨数学整合)下面为苏联农业生产年平均产量情况统计表,表格中的信息说明苏联 ( )
时间 粮食/万吨 肉类/万吨 奶类/万吨
1951—1955年 3850 570 3790
1961—1965年 13030 930 6470
A.克服了农业集体化弊端 B.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C.未突破苏联模式束缚 D.赫鲁晓夫改革取得成效
12.斯大林说:“苏联红军的铁犁,犁了东欧的反动政权,在这个基础上,东欧大多数党的领袖是坐着苏联的坦克回国执政的。”社会主义由一国扩大到多国是在 ( )
A.一战后 B.二战期间 C.二战后 D.一战期间
13.导致表中变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1951~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
年代 增长率 年代 增长率 年代 增长率
1951~ 1960年 10.25% 1961~ 1970年 6.45% 1971~ 1980年 4.95%
A.美苏争锋的影响 B.苏联模式的制约
C.历次改革的失败 D.华约组织的瓦解
14.1991年12月底,随着苏联解体,“二战”后由美苏主导的世界两极格局崩溃。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 )
A.“八一九”事件爆发 B.戈尔巴乔夫的错误改革
C.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15.下图是1989年部分柏林墙被拆除的场景。该场景出现的背景是( )
A.东欧剧变 B.苏联解体
C.独联体建立 D.”八一九事件”
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6.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同属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请问苏联赫鲁晓夫的改革主要内容有哪些?为什么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美国、俄罗斯(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是当今世界上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两个大国。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步骤一】解读材料,走进历史
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美洲的古巴、亚洲的阿富汗都留下了他们争霸的痕迹。也许在《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的漫画中,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美国如愿以偿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然而,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也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军事实力的强大,仍使俄国成为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
“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他们“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和正式成为“仇者”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
“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二战后美苏之间的冷战和争霸最终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步骤二】画面回放,再现历史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2005年6月7日,为了纪念这位沙皇在世界近代史上作出的巨大贡献,俄罗斯政府在莫斯科红场旁边竖立起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在揭幕仪式上,卢日科夫市长说:“今年俄罗斯人民有幸经历了本国历史上和文化界的一件大事,经过艺术家们的努力,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终于在莫斯科落成了。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通过材料分析美国和俄国分别通过什么历史事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自由女神像是美国的象征,她一手是高举火炬,一手紧握一本书。这本书是哪部文献?
【步骤三】关注现实,展望未来
让历史告诉未来,请你就美俄关系的发展前景发表你的见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他们的较量是现代的祸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42年夏季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态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日军在太平洋战场陷入了被动局面;德、意法西斯丧失了东北非战场的主动权;德国法西斯在苏联战场不断遭到失败,……人们确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已经到来,战争正在朝着有利于盟军的方面发展。
——改编自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对欧洲的全球霸权的破坏,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了“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并由此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请回答:
材料一中“战争”具体是指哪场战争?在“该死的联盟体系”中展开较量的是哪两大集团?他们的较量最终形成了怎样的国际关系格局?
材料二中的“转折”开始于哪一事件?“盟军”采取的什么军事行动迫使法西斯德国陷入两面夹击之中?
材料三中“新的世界格局”是由哪两个大国主宰?这一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在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美国、俄罗斯(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是当今世界上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两个大国。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也许在《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的漫画中,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美国如愿以偿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然而,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也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军事实力的强大,仍使俄国成为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
材料二:
“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的标志是什么?
“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他们正式成为仇者的标志是什么?
从材料二中你可以看出美苏之间的冷战带有什么色彩?
“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让历史告诉未来,请你就美俄关系的发展前景发表你的见解(包括观点和理由)。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