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26 19:1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历 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1.某学者曾经感慨地写道:“经过百年的奋斗,几代人的努力,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他感慨的历史事件是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2. 右图是人民日报1949年9月 29日刊发的广告。这反映出当时
A.新生政权得到了人民拥护
B.个体私营工商业发展迅速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建立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立
3.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严守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英雄是
A.黄继光 B.邱少云 C.董存瑞 D.罗盛教
4.某同学利用下面《小王庄农户构成变化表(单位:户)》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的结论应是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48年 86 197 116 18 0 27 2
1953年 3 74 355 0 4 0 7
A. “大跃进”运动掀起 B.一五计划顺利实施
C.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 D.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5.1957年,一位诗人写道: “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车轮追风, ‘屋脊’建新路!……”该诗句表达了
A.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的喜悦 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欢乐
C.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后的欣喜 D. “大跃进”运动全面展开后的热情
6.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70周年,它是在哪一次会议上通过的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7.历史照片是时代的见证。右侧照片“上海市信大祥绸布店庆祝公私合营”发生的历史时期是
A. 1949-1952年
B. 1953-1956年
C. 1958-1966年
D. 1966-1976年
8.1961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对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这一事件产生的历史背景是
A.全面完成一五计划 B.支援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战争
C.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 D.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9.2024年5月14日,是焦裕禄逝世60周年的日子。他已远世半个多世纪,而他的精神却始终存留神州。焦裕禄被人民称颂为
A. 铁人 B.党的好干部
C.两弹元勋 D.解放军好战士
10.正确的思想路线是社会发展的灵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B.求同存异,和平共处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11.1978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为我国农村经济改革注入了无限的活力。这里的“首创”是指
A.兴办乡镇企业 B.建立人民公社
C.设立经济特区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1984年1月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在这之后,:我国
A.逐渐扩大对外开放的地区 B.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迅速建立了珠海经济特区 D.在内地各城市建立了经济特区
13.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中共十五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二大
14.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的奋斗目标是
A.推翻三座大山统治 B.实现共产主义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5.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
A.邓小平理论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6.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材料反映出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
A. “一国两制”的构想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村民选举“海选”制度 D.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17.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材料中“最佳制度”指的是
A. “求同存异”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一国两制”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8.历史证明:要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必须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宣告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是
A.华东军区海军 B.东海舰队
C.南海舰队 D.北海舰队
19. “此翁淡泊于名利,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远离饥饿。”这里的“此翁”是
A.钱学森 B.屠呦呦
C.邓稼先 D.袁隆平
20.如图反映的是1984年山东胶县某乡妇女正在围观上海发廊的画报。据统计,此前几年,该乡进入发廊烫发的女性不过3人,但仅1984年一年,就有万人烫发。这体现了
A.人们个性解放的要求
B.全面对外开放的影响
C.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
二、非选择题(21·题7分,22题7分,23题8分,24题8分,共30分。请把每题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
2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 影片《英雄儿女》和《跨过鸭绿江》
材料三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几次有效调整
事件 影响
土地改革 农民得到了土地, 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农业合作化运动 生产发展了, 产量提高了, 社员收入增加了。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生产力大解放, 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1)材料一中“民族独立”的具体标志是什么 (1分)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初期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在工业领域有什么英明举措 (1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部影视作品都取材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1分)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分)
(3)材料三中“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1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与中国共产党哪次重大会议作出的历史性决策有关 (1分)
22.追求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价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社会制度不变,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外国资本不动,台湾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台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一个区,还保持它原有的社会制度、生活。
——摘自徐斌《理性的选择》
材料三 2003年12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访问美国会见华侨和留学生等各界代表,谈到两岸关系时: “浅浅的海峡,国之大荡,乡之深愁。”《海峡两岸歌》中这样写道“海峡两岸鲜花开,统一的旗帜升起来……我们本是一家人,我们本是亲骨肉,我们盼望早团圆,没有理由常分开……”
(1)依据材料一,解读图一到图二香港历史变化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3分)
(2)材料二中“台湾问题”的由来是什么 (1分)由此可知,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1分)
(3)两岸的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1分)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必须坚持什么原则 !(1分)
23.改革和恰当的政策调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如下图
2.“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提出: “利用临近港、澳的有利条件,在广东搞出一个出口加工区。”邓小平当即表示赞同: “还是叫特区好!”“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材料三 1978-2008年,中国用短短的30年实现了一个从颤败到中兴的划时代飞跃,迅速踏上现代化道路。30年,经历了欧洲用两个世纪才完成的同样程度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转型;30年,经济保持年均速度近10%的持续高速增长,成功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开辟中华民族全面持续发展繁荣新时期一一解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
(1)请结合材料一两幅图片举出至少三项史实说明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共中央做出了什么决定 (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决定有什么重要意义 (2分)、
(3)根据材料三,并联系所学知识思考,中国成功实现中华民族世纪复兴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2分)
2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4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成立大会上,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来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基辛格告诉总理(周恩来),尼克松已经决定,美国今年将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联合国和安全理事会的席位,但不同意从联合国驱逐台湾的行动。总理马上正告基辛格:你们要在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一定公开批驳。
——摘自《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 (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材料三
材料四 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举办多次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 (1分)在中印、中缅三国总理的积极倡议下,什么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1分)
(2)材料二中“今年”指的是哪一年 (1分)
(3)材料三的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新中国外交取得的哪项成就 (2分)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的外交布局。(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