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猴王出世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7 猴王出世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26 12:1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猴王出世》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对该阶段的阅读有着明确的要求:默读要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 300字;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扩大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00万字。在明确了学段目标以后,《课程标准》又提出了具体建议: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
二、设计思路
同时,在最新公布的《课程标准》中,除了以上内容,就整本书阅读也做了相关的教学提示:应兼顾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阅读;应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多种策略,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阅读方法;根据实际需要,合理推荐和利用适宜的学习资源,如相关的音频、视频等。基于以上要求和建议,整体设计《猴王出世》一课,力求做到既完成其所承担的单元教学任务,又能作为打开学生课外阅读的窗口,引导学生畅读经典,感受魅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芝、遂”等 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呵”。
2.默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语句,能猜出大致意思,并继续往下读。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石猴出世及成为猴王的经过。
4.能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感受语言魅力,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学习和感悟反复的写作方法。
五、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一)漫谈“悟空”,揭示课题 1.播放音效“俺老孙来也”,引出人物形象孙悟空。 2.询问学生:孙悟空是哪位作者、哪部书中的主要人物? 3.接着询问学生:故事的最初,孙悟空只是一只石猴,那这只石猴是从哪儿来的?他又是怎样当上猴王的?(板书) 说到古典名著,学生或许会觉得很遥远,但熟悉的音效声一响起,满满的回忆立刻扑面而来,可以说是非常熟悉。以此方式进行导入,既可以减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时的畏难情绪,又能激发学习兴趣。 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内探究 (二)扫清“障碍”,检查自学 1.课件出示学习单上的词语,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先请学生一起来读,再找学生进行指读,强调“列位呵”的读音。 zhī芝兰、suì遂有、bènɡ迸裂、石luǎn卵、jiàn涧泉、zhānɡ獐鹿mí猕yuán猿、石qiào窍、石jié碣、kǎi楷书、juān镌着、顽liè劣拖男qiè挈女、mínɡ瞑目蹲身、喜不自胜、抓耳náo挠腮拱伏无wéi违、序齿排班、耍子去yé耶、列位a呵 本文的文言色彩相对浓厚,学生朗读、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事实上,不认识和不理解,这也是学生在阅读经典名著时的障碍所在。 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学生把这些难读的词语读通、读顺、读准确,为接下来的阅读和学习扫清基本障碍。同时,及时检测和反馈,也是督促学生课前认真预习的有效手段。 (三)回顾所学,聚焦要素 1.询问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你学会了哪些理解难懂语句的方法?(引出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等) 2.再问学生:在这篇课文中,你遇到了哪些不懂的句子?说出来,一起讨论解决。 3.最后,请理解的同学答疑解惑,教师适时补充,并总结方法。(石猴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经过预设和了解学情,上述语句中的“大造化”是一个难点,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动态,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下文和借助资料进行理解。) 4.渗透“阅读名著可以不求甚解,只要带着兴趣坚持读下去即可”。 本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本单元承担的教学任务是迁移运用前面两篇课文中学到的理解古典名著中难懂语句的方法,因此在本环节的设计中,在自学的基础上,向对学、群学过度,利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来解决问题。你问我答,互帮互助,比教师一味的灌输和强化更有效果,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思考积极性。 立足于孩子的求知心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分组讨论 自主阅读《闹龙宫夺取金箍棒》(节选),完成以下两个问题: ①用本单元学到的方法,猜猜下面几个语句的意思。久闻贤邻享乐瑶宫贝阙委的再无他尽力两手挝过,道:“忒粗忒长些!”龟鳖鼋鼍皆缩颈②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说一说悟空得到如意金箍棒的过程。 教给学生一种归纳总结知识的学习方法。
思维延伸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走近中国古典名著”,并围绕该主题,由易到难地编排了四篇课文:《草船借箭》《景阳冈》《石猴出世》《红楼春趣》。这四篇课文均与四大名著有关,其中:《草船借箭》是根据《三国演义》的相关情节改写的,讲述了诸葛亮巧施妙计向曹操“借箭”的故事;《景阳冈》节选自《水浒传》,记叙了武松打虎的故事;《猴王出世》节选自《西游记》,主要写了一块仙石孕育出的石猴发现了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红楼春趣》节选自《红楼梦》,讲述了宝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打开。
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小结,互相补充回忆巩固本节课知识,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七、教学反思
在通读《课程标准》和教学用书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我设计了《猴王出世》一课,三易其稿,多次打磨,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启发和收获,现就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情况,结合《课程标准》,谈一下我在本课教学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力求在反思中再寻突破。
紧扣课程标准,研读教学用书要想上好一节课,光看教材是没有用的,必须深入研读教学用书,此可以作为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除此之外,还要对《课程标准》中与本学段相关的内容有所了解,此可以作为设计教学环节的方向。比如:《课程标准》对该阶段的阅读有着明确的要求,默读要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 300字;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扩大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00万字。因此在达成“遇到不理解的语句,能猜出大致意思”这个目标的时候,我采用的是让学生默读、联系上下文、结合已有学习经验等方法。同时,在本节课的作业设计中,以文本作为桥梁,引导学生进行经典名著《西游记》的整本书阅读,实现从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的“转身”,也为实现“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00万字”的学段目标打下基础。《课程标准》中还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因此,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时,我选取部分有利于达成目标的关键性问题,以学习单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且在课堂上先后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对学和群学中发现自学之不足,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培养合作探究的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