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26 09:5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以时空为序,以作者的身心感受为线索,描绘了各拉丹冬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本文涉及的时间为两天,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描绘了雪山、冰塔林、冰山、冰窟的美景,同时记叙了作者细腻而丰富的身心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及敬畏之情,也体现了作者的乐观、坚强的心态,以及对人类探索精神的赞美。本文的语言平实、自由、随性,简洁而形象。文章用词精准,描写生动形象;用语幽默,且富有哲理性,读来张弛有度,轻松自如,印象深刻。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了《壶口瀑布》,了解了游记的基本特点,可在此基础上,把本文与《壶口瀑布》相比较,自读本文,掌握本文的大致内容。本文的写作特色及主旨的探析,需教师搭建支架,引导学生学习。
教学设想:
本文具有一般游记的特点,又有自身的特色。本课的学习可在《壶口瀑布》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游记的基本特点,同时探析本文的特色。据此,本文的学习可设置以下环节:一是提炼“三要素”,把握游记的内容;二是赏析美景,体味语言的特色;三是探析感受,理解作者的情感。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理清脉络,把握美景的特点。
2.聚焦文段,赏析美景,体味语言的特色。
3.研读课文,探析感受,理解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阅读课文,理清脉络,把握美景的特点。
教学难点:研读课文,探析感受,理解作者的情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任务一:阅读课文,理清脉络,把握美景的特点。
活动1:阅读课文,圈画游记的“三要素”。
预设:所至:走向各拉丹冬,就近安营扎寨——草坝子——冰塔林、砾石堆——冰山——冰窟——冰塔林、冰河时间:第一天——第二天
追问:文章的写作顺序?
以时空为序所见:雪山、冰河、冰山、冰窟(移步换景)
所感:身体感受、心理感受
活动2:作者描绘的景物各有怎样的特点?
预设:雪山:高峻雄壮、变化多端冰塔林: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浩浩苍苍、奇美冰山:图案多样冰窟:琼瑶仙境、晶莹闪耀、形态多样、凝聚历史,永恒之美
任务二:聚焦文段,赏析美景,体味语言的特色。
活动3:聚焦第10-11小节,从用词、句式、修辞等角度赏析,体味语言特色。
预设:
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总赞美,定调)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时间漫长而持久)。冰体一点一点(用词准确)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用词准确,形象生动)。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小结:用词准确;比喻生动;虚实结合;长短句结合、多角度描写
活动4:学生自选语段,自选角度赏析,体味语言特色。
预设:精彩的描写句、精炼的哲思句、幽默的点染句
任务三:研读课文,探析感受,理解作者的情感。
活动5:
作者在文中说“各拉丹冬值得你历尽艰辛去走上一遭”,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并谈谈你的看法。
预设:“历尽艰辛”:高原反应、折断尾椎骨、缺氧反应、“我要死了”、“衰竭”(乐观、坚强)“值得”:“不甘心”、“挣扎”
追问:作者为何觉得“值得”?你觉得是否“值得”?
预设:
(1)美景;
(2)对大自然的敬畏;
(3)人类的探索精神(七下《伟大的悲剧》悲壮美)
感受:“这世上若没有让你甘愿赴死的人或事,活着何其无趣”?
为你,千万遍!
延伸拓展:阅读阿来《大金川上看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