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26 09:5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创设意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2022年版)》总目标中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语言运用”。《敬业与乐业》是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而本单元所选的文章都是议论性文体,同时议论文的写作也是部编版九年级写作教学的重头戏,可见对于议论文的教与学至关重要。本单元的单元导读告诉我们,要了解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的观点,区分观点与材料,理清论证思路。依据以上因素,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把握作者的观点,区分观点与材料。
2.梳理文章的层次,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3.分析材料,体会作者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重难点
1.把握作者的观点,区分观点与材料。(重点)
2.梳理文章的层次,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重点)
3.分析材料,体会作者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相信通过大家的学习,我们不难知道这是一篇议论文。哦,你还知道这是一篇演讲稿,你是怎么知道的呢?你很会学习,你从课下的注释1知道的,可见我们课本的助学系统对我们的自主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一篇成功的演讲稿是把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正确看法,即自己的思想传达给听者听,并让听者接受。那么据此标准,大家判断一下,梁启超《敬业与乐业》的演讲成功吗?
二、文体知识
1、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戊戌变法”领袖之一,并称"康梁"。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术大师。是位爱国主义者、世界名人。他名成于政治,功成于教育与学术,而学术则成于饮冰室书斋内。梁启超自幼受过良好教育,比较系统地学习了中国古代典籍。勤奋好学加之天资聪颖使他十二岁考中秀才,十七岁考中举人,享有“神童”美誉。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该文集共计 148 卷,1000余万字,为后人留下丰厚的学术遗产,成为一代宗师。
2、写作背景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
三、检查预习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佝偻(ɡōu lóu) 亵渎(xiè dú) 旁骛(wù) 骈进(pián)
强聒不舍(ɡuō) 承蜩(tiáo) 容赦(shè) 秘诀(mì)
教诲(huì) 解剖(pōu)
2.词语解释。
精微:精深微妙。
旁骛: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
秘诀:能解决问题的不公开的巧妙办法。
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亵渎x:轻慢,不尊敬。
妄想:①狂妄地打算;②不能实现的打算。
杜绝:制止,消灭(坏事)。
敬业乐群:专心于学业,与朋友和睦相处。
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
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而只根据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门径,常用来指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言不及义:只说些无聊的话,谈不到正经的事情。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四、浏览课文,把握作者的观点
1.梁启超在上海职业学校的演讲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有着明确的观点,那么本文的观点是什么呢?在弄清作者的观点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观点”与“材料”的区别。
补充:
“观点”是作者所持有的看法、态度、主张,是判断句。作者要论证的核心观点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只有一个,能统摄全文的论述。某一段或某几段的核心观点是分论点,分论点可以有若干个。本课要区别中心论点与分论点。
“材料”是论证论点所用的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是用来阐明支撑论点的,材料可以分为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
2.本文的题目是《敬业与乐业》,请大家在文中勾画出与敬业和乐业有关的句子。
预设:
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
第一要敬业。
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
第二要乐业。
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
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那么究竟哪一句才是统摄全篇的中心论点呢?
PPT显示: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是一个判断句,中心论点必须鲜明,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预设:
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中心论点还应该是简洁凝练的,我们来给这句话“瘦身”。
所以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五、精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清文章思路。
1.我们已经归纳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其余的几点是围绕中心论点展开的,就是分论点。我们根据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用以下句式,不难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首先 ,然后 ,最后 。
(个别学生汇报自主学习成果,再次温馨提醒:论点的简洁概括性)
2.为了使论述过程更加合理、严谨,作者常使用一些词语或句子来推进论证或转换话题,如关联词、设问句等,请同学们以第6、7自然段为例,找出这类词句,具体分析。
预设1:为了证明“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第6段作者用“总之”对论述进行总结,之后用关联词语“至于”将话题进行转换。
预设2:第7段开头的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 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这句话将文章的论述从第6段对“业”可敬原因的讨论,转换到怎样做才是“敬业”上。
这篇文章有很多这样的词语和句子,它们在论述的过程中起到了支架和桥梁的作用,它们使文章过渡自然,浑然一体,这也是这次演讲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之一。
六、跳读课文,分析材料,感悟文章的魅力。
1.这篇演讲稿最大的魅力在于引用经典名句,列举名人事例。请同学们阅读2——5段,根据以下“支架”,探讨这一部分作者是如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与说服力的?
出示学习“支架”:
事例法:主语+事件
填表归纳法:
名言 出处 要论证的道理
预设1:百丈禅师不做事,不吃饭。
预设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难矣哉”,出自《论语·阳货》,论述有业之必要。
预设……
事例我们可以称之为事实论据;名言警句称之为道理论据。
PPT显示进一步学习议论文的论据:
①事实论据: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字等
②道理论据:论述、格言、谚语、科学原理、概念公式、概念定律、公式等
2.请大家速读课文,运用以上方法,找出文章中其它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并试着分析这些论据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预设1:在课文第6段,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的。然后作者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演绎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的观点。
预设2:课文第7段,作者通过木匠与政治家、挑粪的与军人的演绎,证明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做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七、教师小结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梁启超先生列举名言、警句、事例,包罗古今,横跨中外,正反兼备,雅俗共赏,作为论据,从多个角度支撑起论点,从而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那么作者是如何用论据来证明自己所持的观点呢?下一节我们继续以《敬业与乐业》为“抓手”来学习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八、作业
经典文章常读常新,名言警句、通俗事例放之四海人皆知。同学们你们能在实际生活中或语文课本中再寻找一些材料来证明本文的观点吗?试一试,相信自己的实力吧!一份勤劳,一份热爱,一种责任,一种担当,这便是敬业乐业。
九、板书:
敬业与乐业
中心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论据:
事例法:主语+事件
填表归纳法:
名言 出处 要论证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