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济南的冬天》读写结合——写景手法及顺序的运用课例研修-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济南的冬天》读写结合——写景手法及顺序的运用课例研修-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26 16:28: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济南的冬天》读写结合之写景手法及顺序的运用课例研修报告
课例研究的背景
2021年11月的时候接到我们学校李主任发的通知:可以申报沈阳市“十四五”名优教师工作室成员。研究方向是初中语文读和写结合,体会语文学习的文化价值。主要特色是建立读写结合的语文课堂。对此很感兴趣希望能有幸参与其中,为回归大语文的本真、弘扬汉语言文化精神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也是人类精神成长、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也向我们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样的要求。现代文的教学中更要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不断的阅读中,学生对文章内容也有了初步的掌握。
读和写是分不开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语文有许多需要积累的地方,作文也是同学们比较头疼的点,所以在讲课文时渗透名家的写法技巧并及时练习,以此培养学生们的写作能力。
段老师在群里发布通知做一节读写结合的课,我翻遍了语文教材确定课题,鉴于我自己资历尚浅,能力不足,想找一篇比较典型的课文来讲。在翻找课文过程中,我的目光停驻在《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首先它是第一单元第二课,放在前面的课文相对比较容易理解,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没有太大难度;其次文章抓住“温情”这一特点来构思,独特描绘出其冬天特有的魅力,描写景物时,语言准确生动,因此,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品味其中具有表现力的语言,在品味过程中体会本文写法的精妙,受到美的熏陶。基于以上原因,最后确定了以这节课为课例。
二、教学设计的形成
学生已学过前一课朱自清的写景散文《春》,学到可以从多角度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去描写景物,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学习本文的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济南的冬天》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这是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这篇文章虽然篇幅不长,但语言精巧,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去阅读文本,观察生活。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自然,描写生动形象而又妙趣横生。作者对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种观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应是本文教学的难点。文章开头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亲身的感受,写出了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也就是温情的特点;接着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然后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最后写冬天的水色。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第5段。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不是采取直抒胸臆,而是通过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如这样一句话,“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作者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在构思教学设计的时候,我收集了许多有关资料,比如说公开课视频、课堂实录文字版和优秀教案等,吸收了其中可取的东西,尤其课堂环节间的过渡、对课文的分析和对课堂的把握,不愧是优秀作品,帮助我更好的入手这篇课文。
因为加入工作室的时候上班只有一年,其中还有疫情耽误了几个月,没有太多丰富的经验支撑着我,所以对研究总方向不太理解,假期的时候在家里查了许多读写结合运用的案例,稍微了解些皮毛,后来在群里看到具体例子才明白是什么意思。最初写的教学设计是从整节课的知识点完整性来写的,比较杂不突出课题重点,明白含义之后主要就围绕读写结合这一主题来设计。按照教案上了一节课后,同语文组的老师觉得我课堂环节之间过渡语可以适当多点、自然些;对导入语进行了调整,更能突出主题;文章中写到济南山水的句子有很多处都是传神优美的,这样的句子同学们都能容易找到,所以可以分小组来解决,在写景手法上再让同学们多找几个句子,这样课堂上,教师把宝贵的时间还给了学生,促进了学生的阅读、探究、感悟。学生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过程中,品词析句,感情朗读,深刻领悟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景手法精妙之处
2学习本文的写景顺序,写出你所熟悉的自然景物
3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本文的写景手法和写景顺序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本文的写景手法和写景顺序来描绘出熟悉的景物
教学方法
启发法、问答法
教学过程
品读
一导入
课前预习时同学们初读了《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感受到作者笔下冬天的济南美丽如画的景色。谁来说一说,文章围绕“济南的冬天”主要描写了哪些美景?(学生踊跃回答)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这个不同寻常的“冬天”。
二新授
(一)写景顺序
1文中最能代表济南冬天特点的是哪个词呢?
(学生齐答)温情
2朗读2-6段,每段分别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请同学们从中找出一些能够表现山、水特点的词语。
阳光朗照下的山(可爱)
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城外的远山(淡雅)
水 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暖)
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绿)
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清)
3第2自然段写阳光朗照下的山,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1)“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地理位置表明济南冬天温情的原因
(2)“面上含笑”-神态
(3)“有了着落,有了依靠”-感觉
(4)“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幻想
(5)“ 并不着急”-心情
以上从神态、感觉、幻想和心情表达人们对冬天的喜爱
4第3自然段写薄雪覆盖下的山,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来一一展开的。山上一顶白花,山尖全白(镶银边),山坡白雪黄草(穿花衣),山腰薄雪露出粉色(害羞)。写出雪后山景、雪光雪色和雪态的精妙之处。
5从城内小山的或可爱或秀丽写到城外小山的淡雅,这是按照什么顺序展开的呢?
按照从里到外的顺序展开的
6第5自然段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水的?
自下而上的空间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
小结:本文作者围绕济南冬天“温情”这一总体特点来写,分别写了济南山和水。山有可爱、秀丽和淡雅特征,水有暖、绿、清的特点。这样按照空间顺序,从里到外,从山到水的写来,层次分明。
(过渡语: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语言的活泼生动也是文章的一大亮点,同学们最喜欢哪个句子呢?为什么?)
(二)写景手法
(小组交流中心话题:课文处处流露着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热爱。现在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用心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在小组中交流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将“一圈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体贴、慈祥。
2“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拟人,生动形象地将山坡上斑驳的色彩和风吹动下的小山描绘地富有动感和美感,显得更加秀丽迷人,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3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拟人,生动形象地将山腰的薄雪在夕阳下发生的变化细腻地描写出来,写出小山的秀美情态,同时也隐含了作者对小山的喜爱之情。
4“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5“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采用拟人手法,将小村庄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来济南小村庄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6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拟人,使水有了灵气,表现了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小结:我们欣赏的这些美句,能体会到作者老舍笔下山水的魅力,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过渡语:老舍是大文豪,一篇《济南的冬天》让众多的文学爱好者仰慕而迷醉,在座的同学们,应该对家乡很熟悉,很热爱了,为什么不试着写一写呢?)
写作
三练习
所以大家根据这节课我们学到的写景手法和写景顺序写出自己喜欢的家乡的季节,200字左右小短文即可。(限时写作,当堂完成)
学生展示作品,老师给予具体评价
四总结
本文作者描写了济南这一特定区域的冬天景象,全文围绕“温情”这一总体特点展开,分别写了山景和水景,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和对祖国山水的热爱。
五作业
同学们整理这节课对“读写技巧运用”的心得体会
三、课堂实践
起初设计的内容,一节课没有讲完,到课堂后面部分有点着急,语速比较快,让学生展示的比较少,后面删减了一些跟主题无关的内容,这样减少过多多余环节,让学生更能领会本文写景手法的精妙。在赏析第三段写景的时候,直接问这一段写景的精妙在哪,同学们是反应不过来的,不好回答问题,后续修改的时候把这个地方改成空间顺序,会让学生们更好理解。学生当堂写作是不太容易的,所以要充分引导,给予充足时间,鼓励学生试着写一写,能写多少写多少,并在学生完成之后,及时准确积极评价。
反思
先说了一下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然后组内老师给予点评。先说了优点:教态自然亲切;学生回答问题之后会及时给予准确评价;主题突出,环节流畅;在教学过程中时刻伴有人文关怀。然后是缺点: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品析文章离不开阅读,尤其是赏析美句的时候,本课阅读环节相对较少;给学生写作时间太短。
在这个大家庭中我是一名新教师,上课的经历、对学生们整体情况、特性的把握、教学规律经验肯定是比不上其他优秀老师的,主要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参与其中。在今后的交流和教学中一定更加细心聆听,深入教材,不断提高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