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巩固培优学案
一、元朝概述1、▲元朝的特点: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元朝疆域的特点: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3、元朝形成了新的少数民族——回族
二、行省制度的建立▲▲▲
(一)目的: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
(二)元朝统治措施:(1)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山东、山西、河北称之为腹里,由中书省管辖;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2)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3)行省制度影响:开创了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先河,加强中央集权。
比较:战国时期建立县制,秦朝时建立郡县制,元朝时设立行省制。
2、元朝对边疆的管辖措施:▲▲▲
(1)台湾: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影响: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2)西藏:设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 宣政院影响:标志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管辖权.
比较: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事务。影响:标志着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元朝政府所设的行中书省意为“行动的中书省”,即中央政府为维护其统治在地方上所设的全权机关,而与具有一定自治权力的地方政府有权力来源上的不同。行中书省的设置( )
A.推动了教育的公平发展 B.削弱了君主专制
C.导致了地方实力的膨胀 D.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D
【知识点】行省制度及其影响
【解析】根据材料行中书省“即中央政府为维护其统治在地方上所设的全权机关,而与具有一定自治权力的地方政府有权力来源上的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中书省的设置加强了中央集权,D符合题意;
推动了教育的公平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不符合题意;
削弱了君主专制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
行中书省的设置加强了中央集权,导致了地方实力的膨胀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难度一般,让学生正确认识行省制度的影响,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2.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元朝变革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实行了(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答案】D
【知识点】行省制度及其影响
【解析】由于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开创行省制度。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10个行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是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重大改革,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故D符合题意;
西周实行分封制,不符合题意,排除A;
秦朝推行郡县制,不符合题意,排除B;
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元朝的行省制度以及影响。
3.《岛夷志略》记载:澎湖“地隶泉州晋江县,至元年间,立巡检司,以周岁额办盐课中统钱钞一十锭二十五两,别无科差。”据此可知( )
A.巡检司比行省更为独立
B.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台湾地区的管辖
C.巡检司主要职能是收税
D.中央加强了与台湾地区的直接交流
【答案】B
【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 根据材料,澎湖“地隶晋江县,至元年间,立巡检司,以周岁额办盐课中统钱钞十一锭二十五两,别无差科”。元朝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的行政机构是澎湖巡检司。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忽必烈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它的创立,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此外,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在台湾(琉球)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使台湾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范围之内,B符合题意;
巡检司比行省更为独立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不符合题意;
巡检司主要职能是收税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不符合题意;
中央加强了与台湾地区的直接交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岛夷志略》记载为依托,考查澎湖巡检司。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4.“至元间,立巡检司。”这里的巡检司,在当时主要管理的是( )
A.澎湖和琉球 B.新疆地区 C.西藏地区 D.辽东半岛
【答案】A
【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至元(1264年-1294年)是元世祖忽必烈使用的年号名,元朝时,中央政府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列岛、琉球及其附属岛屿,琉球就是今天的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里的“巡检司”是指澎湖巡检司,在当时主要管理的是澎湖和琉球,A项正确;
元朝时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排除B项;
元朝时管理新疆地区的机构是北庭都元帅府,排除C项;
元朝时管理辽东半岛的机构是辽阳行省,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澎湖巡检司管辖的区域的相关史实。
5.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材料叙述的是回族形成的( )
A.背景 B.原因 C.经过 D.意义
【答案】C
【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题干叙述的是回族是由国内外不同的民族在长期交融中逐渐形成的,是历史现象过程的描写。
A项,是背景,题干材料未体现回族形成的时代环境;
B项,材料没有涉及回族形成的历史条件;
C项,材料是关于回族形成的历史过程;
D项,题干没有反映回族形成产生的历史意义;
所以,C项正确,ABD不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元朝时期回族的形成过程,是历史解释题。要求考生理解清楚什么是历史现象的背景原因,什么是历史现象的过程经历,什么是历史事件的意义影响,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6.元朝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为统治不同的民族,元朝实行了什么政策?将全国居民分成不同的等级,最终这一政策引发社会动荡,成为元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
A.重蒙抑汉 B.禁止通婚 C.民族优劣 D.四等人制
【答案】D
【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元朝统治建立后,将全国居民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处等级,称为“四等人制”,以维护其统治。四等人在政治、经济、法律上不平等,是一种民族歧视政策,最终激化了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引发社会动荡,成为元朝灭亡的原因。
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与题干中“将全国居民分成不同的等级”不相符合。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历史解释类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元朝四等人制度的认知,考生只要熟悉了四等人制这一历史概念及其影响就可解答出来。
7.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朝行省制的创立( )
A.标志中央行政制度的完善 B.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
C.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D.创新出最高级政治模式
【答案】B
【知识点】行省制度及其影响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开创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由中央委派官员掌管省内军政大权,行省以下设有路、府、州、县,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元朝的统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根据“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可知,元朝行省制的创立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B符合题意;
三省六部制的实行,标志中央行政制度的完善,排除A;
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的表述太绝对,排除C;
行省制度不是最高级政治模式,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元朝的行省制度的材料以及影响。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8.《元史》记载:“宣政院……掌释教(佛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这表明( )
A.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B.元朝设置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
C.宣政院掌管全国的行政和宗教事务
D.元朝设立统一的边疆地区管理机构
【答案】A
【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设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的事务和吐蕃地区的军事、行政。宣政院是中央政府最早设置的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机构。因此BCD表述均不正确,故A正确,元朝宣政院的设置标志着今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掌握宣政院的职责和管辖范围。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9.影视作品的背景、内容要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境。在一部以元朝为历史背景的影视作品中,可以出现的场景是( )
A.安西都护府管理台湾 B.澎湖巡检司管理新疆
C.耶律阿保机建立辽 D.宣政院管理西藏
【答案】D
【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背景元朝可知,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
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D项正确;
安西都护府是唐太宗时期设置的管理西域的机构,排除A项;
澎湖巡检司是元朝时期设立的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的机构,排除B项;
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政权与题干中的时代背景元朝无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难度适中,学生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辨识不同选项才可作答。
10.2022年8月10日,《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发布,指出宋元以后,中国历代中央政府开始在澎湖、台湾设治,实施行政管辖。其中,元朝在该地区设置的管辖机构是( )
西域都护 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安西都护府
【答案】B
【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根据“ 元朝在该地区设置的管辖机构 ”可知,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南地区,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B项正确;
西域都护是西汉时期公元前60年,建立的管辖西域的机构,排除A项;
宣政院是元朝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排除C项;
安西都护府是唐太宗时期设置的管理西域的机构,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措施,难度适中,学生在理解题干和识记所学知识的的基础上作答即可。
11.“元代以前各朝代的地方行政体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当过大的缺陷。”为弥补这个缺陷,元代实行了( )
A.行省制 B.转运使
C.郡县制 D.“三司”制
【答案】A
【知识点】行省制度及其影响
【解析】根据“元代以前各朝代的地方行政体制…… 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当过大的缺陷。并结合所学可知, 忽必烈建元朝后,正式在朝廷设置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元朝在全国共设10个行省,即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省、江西、湖广。而山东、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等地则称为“腹里”,由中书省直辖。元代的行省制相较之前朝代的地方行政制度,具有进步意义,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A项正确;
转运使是宋代设置的负责把地方财赋转运到中央的一种官职名,排除B项;
郡县制是自秦朝统一后,在全国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排除C项;
唐、宋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主理财赋;明代也有三司,指的是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元代行省制度,难度适中,学生要能读懂材料,解读材料,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才可作答。
12.根据下表中的史实,可知那一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时期 史实
西汉 归属会稽郡,称夷洲
三国时期 孙权派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隋朝 隋炀帝派人三赴流求;《隋书》中有对流求的专门记载
元朝 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流求
A.新疆 B.南海 C.台湾 D.西藏
【答案】C
【知识点】港澳台;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西汉时期,这里就归属会稽郡,称为夷洲;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派卫温率领船队到达夷洲;隋朝时期,隋炀帝三次派人到台湾,当时称为流求;元朝时期,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台湾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故选项C符合题意;
A.新疆,不符合题意;
B.南海,不符合题意;
D.西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所选择的选项要把所给的信息全部包括在内,切记一个都不能少。
13.2019年3月28日,庆祝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会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举行。今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标志是( )
A.西汉时设西域都护 B.唐朝时文成公主入藏
C.元朝时设立宣政院 D.清政府设立驻藏大臣
【答案】C
【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辖,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西汉时设西域都护,不符合题意;
B. 唐朝时文成公主入藏 ,不符合题意;
D. 清政府设立驻藏大臣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考查学生的准确记忆能力。
14.李明在博物馆看到一张破损的古地图,依稀能辨认出“江浙行省”“岭北行省”等字,此图最有可能绘制于( )
A.西周 B.东汉 C.宋朝 D.元朝
【答案】D
【知识点】行省制度及其影响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 江浙行省 ”“ 岭北行省 ”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设置了岭北、辽阳、江浙等10个行省,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故选项D符合题意;
A.西周,不符合题意;
B.东汉,不符合题意;
C.宋朝,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所选择的选项要把所给的信息全部包括在内,切记一个都不能少。
15.《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基于疆域空前辽阔这个现实因素,元朝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在地方设置了( )
A.司农司 B.行中书省 C.宣政院 D.中书省
【答案】B
【知识点】行省制度及其影响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基于疆域空前辽阔这个现实因素, 元朝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等10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司农司,不符合题意;
C.宣政院,不符合题意;
D.中书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考查学生的准确记忆能力。
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是入主中原的第一位蒙古族帝王,大元帝国的创立者。他结束了中华民族数百年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
材料二: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1)材料一赞颂的历史人物是谁?他重新统一中国有伺重大意义?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元朝疆域空前辽阔的特点,说说这一特点对民族发展的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开创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政治制度。
(4)请你指出元朝对东南地区进行管辖的史实。这有何历史意义?
【答案】(1)忽必烈。元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融。
(3)行省制度。
(4)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澎湖巡检司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知识点】行省制度及其影响;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 他是入主中原的第一位蒙古族帝王 , 大元帝国的创立者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1279年,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元的统一 , 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 , 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疆域辽阔, 促进了各族经济 、 文化的发展与交融 ;
(3)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元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实行了行省制度, 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4)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澎湖巡检司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
故答案为:(1)忽必烈。元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融。
(3)行省制度;
(4)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澎湖巡检司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
(2)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注意理解识记,不要死记硬背;
(3)(4)属于同一类型,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准确记忆。
17.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年间)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诏群臣议区处之宜,……彦博曰:“孔子曰:‘有教无类’,若赦其死亡,授之生业(谋生之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上卒用彦博策。
——《资治通鉴》
材料二:真宗景德二年,令雄、霸州置榷场(宋辽边界开设贸易场所),以通其贸易。自此,沿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互不交侵。辽人多以羸老之羊及皮毛,易宋之绢。彼此利之,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摘编自翦伯赞、郑天挺《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如图所示
(1)材料一中的“上”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这一政策为其赢得了怎样的称号?这位皇帝是如何践行这一民族政策的?在处理与吐蕃的关系上,试分析该事件的历史作用。
(2)材料二中提到的“辽”是中国古代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写出促成材料二中历史现象的盟约名称?该盟约的订立有何积极意义?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疆域图?它在地方上通过实行什么制度来管理辽阔的疆域?山东地区当时归属哪个机构管辖?这一时期形成了哪个新的少数民族?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2机构设置的意义。
(4)结合上述材料和相关史实,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答案】(1)开明的民族政策;天可汗;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和亲);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契丹;澶渊之盟;维持了和平的局面;促进宋辽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
(3)元朝;行省制度;中书省;回族;标志着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4)与少数民族友好相处,尊重对方的习俗。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辽与北宋的和战;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贞观年间”可知“上”是唐太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民族政策是开明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正是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少数民族的赞誉,被尊为“天可汗”。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保进了唐蕃关系的发展,说明唐太宗践行开明民族政策的方式是和亲。唐蕃之间的和亲,加强了汉藏民族的联系,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
(2)第一问是基础史实的考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建立契丹国,后改为辽,所以辽是契丹族建立的。第二问,材料二反映宋辽边境设置榷场,开展边境互市贸易,说明宋辽关系进入和平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成这一历史现象的是宋辽澶渊之盟,宋辽和议。第三问关于盟约的积极意义,是评价类解答,结合材料二中“能通其贸易”“互不交侵”“易宋之绢”“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可知保进宋辽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促成宋辽和平对峙局面形成。
(3)根据材料三图1“湖广行省”“江西行省”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元朝的疆域图。为加强对地方上的有效统治,元朝实行了行省制度。第三问,从图1信息可知,山东省在元朝时由中书省直接管理。第四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唐以来,至元朝,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与汉、蒙、畏兀儿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通婚,形成新的民族---回族。第五问,从图2文字信息看出是元朝中央宣政院的印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中央宣政院直接管理西藏地区,说明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是历史上的民族交往对当今的认识与启示,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结合材料和所学,今天要处理好民族之间的关系,要切实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让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尊重少数民族的习俗,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
故答案为:
(1)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尊称:天可汗;践行: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和亲;作用:促进了吐蕃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民族;契丹;盟约:澶渊之盟;意义:维持了和平局面;促进了宋辽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
(3)朝代:元朝;制度:行省制度;机构:中书省;民族:回族;意义:标志着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4)处理:与少数民族友好相处;尊重对方的习俗。
【点评】本题是综合性的材料分析题,纵向跨度较大,涉及几个朝代,考查唐宋辽元的民族关系与边疆治理。第(1)(2)(3)题的各前三个小问,主要是最基础的史实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能有效地解答,比较容易。第(1)(2)(3)题的最后一小问,是评价类设问,包括作用,意义探析,解答这些方面,考生应根据材料的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点,作出理解性的分析、运用。第(4)题,解答具有开放性,考生可结合当前我们国家的民族政策及社会主义新型民放原则来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18.隋唐宋元时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效地巩固了政权,维护了国家统一。阅读材料,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学习探究活动。
任务一[文献解读一汲 取政治智慧]
唐太宗继位时,摆在唐太宗君臣面前的是一幅政治制度缺失、社会经济凋敝、治国人才匮乏、文化教育停滞的混乱景象……经过唐太宗君臣的不懈努力,终于改变了隋朝末年以来社会破烂不堪的局面,使中国封建社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乾莹《显赫于青史,影响于后世——贞观之治》
任务二[史料解读——感悟治国策略]
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何故也 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计长久,其道何如 ”
普曰:“……非它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毕沅《续资治通鉴》
任务三[制度解读——阐释巩固统一]
元朝拥有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版图。其创新了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以及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有效维护了国家统一。下面是与《元朝的统治》一课有关的关键词。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全国性统一王朝 回族 行省制度 澎湖巡检司 北庭都元帅府 宣政院
(1)根据任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改变唐初的混乱景象,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如何
(2)根据任务二所示图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太祖”成为皇帝源于哪一历史事件 成为皇帝后,太祖采取的治国政策有什么突出特点 太祖在“权”“钱”“兵”三方向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从上面关键词中任意选出两个,并指出这两个关键词所代表史实的重大意义。
【答案】(1)措施: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结果:形成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2)件:陈桥兵变。
特点:重文轻武。
“权”:削弱武将或节度使实权,派文臣担任地方州县长官;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钱”: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兵”:杯酒释兵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文官主持军务,形成文官统兵的格局;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3)①全国性统一王朝: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全国统一,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回族: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到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③行省制度:是元朝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创新,现代省制的开端;强化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统一和增进民族交融,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④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⑤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⑥宣政院:统辖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行省制度及其影响;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解析】(1)、根据任务一“唐太宗继位时,摆在唐太宗君臣面前的是一幅政治制度缺失、社会经济凋敝、治国人才匮乏、文化教育停滞的混乱景象……经过唐太宗君臣的不懈努力,终于改变了隋朝末年以来社会破烂不堪的局面,使中国封建社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改变唐初的混乱景象,唐太宗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形成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祖”成为皇帝源于陈桥兵变。成为皇帝后,太祖采取的治国政策突出特点是重文轻武。太祖在“权”方面的措施是:削弱武将或节度使实权,派文臣担任地方州县长官;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钱”方面的措施是: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兵”方面的措施是:杯酒释兵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文官主持军务,形成文官统兵的格局;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①全国性统一王朝: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全国统一,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②回族: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到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③行省制度:是元朝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创新,现代省制的开端;强化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统一和增进民族交融,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发展。④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⑤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⑥宣政院:统辖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故答案为:
(1)、措施: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广纳贤才,知人善任。结果:形成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2)、 事件:陈桥兵变。特点:重文轻武。“权”:削弱武将或节度使实权,派文臣担任地方州县长官;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钱”: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兵”:杯酒释兵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文官主持军务,形成文官统兵的格局;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3)、①全国性统一王朝: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全国统一,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②回族: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到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③行省制度:是元朝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创新,现代省制的开端;强化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统一和增进民族交融,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发展。④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⑤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⑥宣政院:统辖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一般,让学生正确认识唐宋元时期的统治,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19.下列材料:
材料一: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摧灭弱宋,遂一天下。
材料二:元朝疆域图
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元朝是哪年建立的?遂一天下是什么回事?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元朝疆域空前辽阔,那么元朝哪位皇帝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采取了什么制度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3)图中的“宣政院辖地”指现在的哪一地区?它的设立有什么意义?
(4)“琉球”指现在哪一地区?元朝设立什么机构对它进行有效管理?
(5)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说说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答案】(1)1271年。1279年统一全国。
(2)元世祖忽必烈。行省制度。
(3)西藏地区;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4)台湾;澎湖巡检司。
(5)结束了唐末以来的分裂割据和政权并立的统治局面,为以后各朝保持统一局面打下坚实基础;大体确立了中国后来疆域的轮廓;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知识点】行省制度及其影响;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元朝是1271年年建立的。遂一天下是1279年,元统一全国。忽必烈即汗位后,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忽必烈就是元世祖。1276年,元灭南宋,1279年最终完成统一。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元朝疆域空前辽阔,那么,元朝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 元世祖忽必烈采取了行省制度。行省制度是秦汉以来郡县制度的一大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明清及后来政治制度影响深远。行省制度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保留至今。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的“宣政院辖地”指的是现在的西藏地区。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中央设宣政院,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充分和有效的管理。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琉球”指现在的台湾地区。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在台湾(琉球)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使台湾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范围之内。这标志着台湾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5)据所学知识可知,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元朝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大体确立了中国后来疆域的轮廓,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元朝的行省制度、行省制度的影响、元朝管理台湾的措施等知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巩固培优学案
一、元朝概述1、▲元朝的特点: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元朝疆域的特点: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3、元朝形成了新的少数民族——回族
二、行省制度的建立▲▲▲
(一)目的: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
(二)元朝统治措施:(1)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山东、山西、河北称之为腹里,由中书省管辖;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2)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3)行省制度影响:开创了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先河,加强中央集权。
比较:战国时期建立县制,秦朝时建立郡县制,元朝时设立行省制。
2、元朝对边疆的管辖措施:▲▲▲
(1)台湾: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影响: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2)西藏:设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 宣政院影响:标志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管辖权.
比较: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事务。影响:标志着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元朝政府所设的行中书省意为“行动的中书省”,即中央政府为维护其统治在地方上所设的全权机关,而与具有一定自治权力的地方政府有权力来源上的不同。行中书省的设置( )
A.推动了教育的公平发展 B.削弱了君主专制
C.导致了地方实力的膨胀 D.加强了中央集权
2.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元朝变革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实行了(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3.《岛夷志略》记载:澎湖“地隶泉州晋江县,至元年间,立巡检司,以周岁额办盐课中统钱钞一十锭二十五两,别无科差。”据此可知( )
A.巡检司比行省更为独立
B.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台湾地区的管辖
C.巡检司主要职能是收税
D.中央加强了与台湾地区的直接交流
4.“至元间,立巡检司。”这里的巡检司,在当时主要管理的是( )
A.澎湖和琉球 B.新疆地区 C.西藏地区 D.辽东半岛
5.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材料叙述的是回族形成的( )
A.背景 B.原因 C.经过 D.意义
6.元朝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为统治不同的民族,元朝实行了什么政策?将全国居民分成不同的等级,最终这一政策引发社会动荡,成为元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
A.重蒙抑汉 B.禁止通婚 C.民族优劣 D.四等人制
7.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朝行省制的创立( )
A.标志中央行政制度的完善 B.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
C.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D.创新出最高级政治模式
8.《元史》记载:“宣政院……掌释教(佛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这表明( )
A.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B.元朝设置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
C.宣政院掌管全国的行政和宗教事务
D.元朝设立统一的边疆地区管理机构
9.影视作品的背景、内容要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境。在一部以元朝为历史背景的影视作品中,可以出现的场景是( )
A.安西都护府管理台湾 B.澎湖巡检司管理新疆
C.耶律阿保机建立辽 D.宣政院管理西藏
10.2022年8月10日,《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发布,指出宋元以后,中国历代中央政府开始在澎湖、台湾设治,实施行政管辖。其中,元朝在该地区设置的管辖机构是( )
西域都护 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安西都护府
11.“元代以前各朝代的地方行政体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当过大的缺陷。”为弥补这个缺陷,元代实行了( )
A.行省制 B.转运使
C.郡县制 D.“三司”制
12.根据下表中的史实,可知那一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时期 史实
西汉 归属会稽郡,称夷洲
三国时期 孙权派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隋朝 隋炀帝派人三赴流求;《隋书》中有对流求的专门记载
元朝 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流求
A.新疆 B.南海 C.台湾 D.西藏
13.2019年3月28日,庆祝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会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举行。今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标志是( )
A.西汉时设西域都护 B.唐朝时文成公主入藏
C.元朝时设立宣政院 D.清政府设立驻藏大臣
14.李明在博物馆看到一张破损的古地图,依稀能辨认出“江浙行省”“岭北行省”等字,此图最有可能绘制于( )
A.西周 B.东汉 C.宋朝 D.元朝
15.《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基于疆域空前辽阔这个现实因素,元朝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在地方设置了( )
A.司农司 B.行中书省 C.宣政院 D.中书省
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是入主中原的第一位蒙古族帝王,大元帝国的创立者。他结束了中华民族数百年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
材料二: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1)材料一赞颂的历史人物是谁?他重新统一中国有伺重大意义?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元朝疆域空前辽阔的特点,说说这一特点对民族发展的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开创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政治制度。
(4)请你指出元朝对东南地区进行管辖的史实。这有何历史意义?
17.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年间)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诏群臣议区处之宜,……彦博曰:“孔子曰:‘有教无类’,若赦其死亡,授之生业(谋生之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上卒用彦博策。
——《资治通鉴》
材料二:真宗景德二年,令雄、霸州置榷场(宋辽边界开设贸易场所),以通其贸易。自此,沿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互不交侵。辽人多以羸老之羊及皮毛,易宋之绢。彼此利之,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摘编自翦伯赞、郑天挺《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如图所示
(1)材料一中的“上”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这一政策为其赢得了怎样的称号?这位皇帝是如何践行这一民族政策的?在处理与吐蕃的关系上,试分析该事件的历史作用。
(2)材料二中提到的“辽”是中国古代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写出促成材料二中历史现象的盟约名称?该盟约的订立有何积极意义?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疆域图?它在地方上通过实行什么制度来管理辽阔的疆域?山东地区当时归属哪个机构管辖?这一时期形成了哪个新的少数民族?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2机构设置的意义。
(4)结合上述材料和相关史实,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18.隋唐宋元时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效地巩固了政权,维护了国家统一。阅读材料,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学习探究活动。
任务一[文献解读一汲 取政治智慧]
唐太宗继位时,摆在唐太宗君臣面前的是一幅政治制度缺失、社会经济凋敝、治国人才匮乏、文化教育停滞的混乱景象……经过唐太宗君臣的不懈努力,终于改变了隋朝末年以来社会破烂不堪的局面,使中国封建社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乾莹《显赫于青史,影响于后世——贞观之治》
任务二[史料解读——感悟治国策略]
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何故也 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计长久,其道何如 ”
普曰:“……非它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毕沅《续资治通鉴》
任务三[制度解读——阐释巩固统一]
元朝拥有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版图。其创新了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以及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有效维护了国家统一。下面是与《元朝的统治》一课有关的关键词。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全国性统一王朝 回族 行省制度 澎湖巡检司 北庭都元帅府 宣政院
(1)根据任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改变唐初的混乱景象,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如何
(2)根据任务二所示图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太祖”成为皇帝源于哪一历史事件 成为皇帝后,太祖采取的治国政策有什么突出特点 太祖在“权”“钱”“兵”三方向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从上面关键词中任意选出两个,并指出这两个关键词所代表史实的重大意义。
19.下列材料:
材料一: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摧灭弱宋,遂一天下。
材料二:元朝疆域图
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元朝是哪年建立的?遂一天下是什么回事?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元朝疆域空前辽阔,那么元朝哪位皇帝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采取了什么制度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3)图中的“宣政院辖地”指现在的哪一地区?它的设立有什么意义?
(4)“琉球”指现在哪一地区?元朝设立什么机构对它进行有效管理?
(5)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说说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