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如何知秋?
——《写作要真情实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情境的观察,让学生感受身边景物的特征和变化;
2.通过多感官多角度感受练习,让学生掌握描写事物真实特征的具体方法;
3.学会发现和观察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具有写出自身真实感受的能力和自信。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生活情境的观察,让学生感受身边景物的特征和变化;
2.通过多感官多角度感受练习,让学生掌握描写事物真实特征的具体方法;
3.学会发现和观察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具有写出自身真实感受的能力和自信。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次的周记主题是记录自己找秋叶做作业的过程。昨天,我请同学们在平板上对同学的作品进行真实性打分,我们来看同学们的互评结果——
(屏显互评结果)
可以看出,同学们普遍认为自己拿到的作品真实性不够,根据同学们所写的评语,我简单总结一下:
找到的秋叶——大致相同——色黄,卷曲,清香
得到的感受——近乎一致——哀伤,思念,奉献
小结:各位同学没有做到“真情实感”,不是因为同学们没有真情实感,而是没有写作技法的帮助,难以表达出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大家的困难。
二、回忆事件缘起——如何写出真实动机
我们先来看两位同学的周记开头部分:
作文1:
我独自一人走在街上,忽然,一陈秋风吹过,带来阵阵凉意………
我走着走着,不知何时,我的心里萌生了寻找秋叶的想法,它驱驶着我向前跑去。
作文2:
这周末,我来到小区楼下,寻找“那一片秋叶”,可是,我发现小区里几乎全是绿色的叶子,只有一两片黄色的,这时,我脑海中突然浮现中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书中秋叶都是黄色的,而我看到的却是绿色的呢?
1. 请同学们找找看,这两位同学的周记开头存在什么问题?
预设:
(1)作文1“不知何时”,作文2“突然浮现”没有铺垫,没有情感的递进,出现的很突兀;
(2)我们班周记有一个前提,是我们之前的比喻句的作业,这两位同学好像记录的不是真实情况。
明确:我们这次周记的要求是记录同学们做‘秋叶’比喻句作业的过程,这两位同学的开头显然偏离了这个大背景,显然不够“真”。
2. 回忆自己在听到这个“不一样的作业”时的第一反应
问题: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当你听到这个作业时,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请以“听到老师让我去找一片”秋叶“,我心感到 。(一组词语或一个句子皆可)
预设:意外、迷茫、不知所措、开心、兴奋等
小结:面对一件新的事物,下意识的反应非常珍贵,或许是正面的,积极的,又或许是负面的,消极的……没关系,它们都是真实的,要及时地抓住它,在笔下留住它,这是我们写作真情实感的第一步,抓住当下的瞬间的情感波动。要注意,因为这样的感受会随时间快速溜走,所以我们要及时捕捉,及时感受,及时记录”。
三、回溯过程——如何写出真实特征
接下来,我们回到大家的写作现场,当你找到这片“秋叶”时,它的“外貌”长什么样子?我们先来看两位同学的作业
作文片段1:过了五分钟,我终于找到了一片叶子,色泽纯绿,完美无瑕……
作文片段2:同学们来到一颗金黄的树前,上面的叶子像一根金黄的羽毛……
提问:同学们能不能通过这两位同学的描述想象出这两片叶子的样子?
预设:
生1:想象不出来,因为不现实,世界上没有纯绿的叶子,总会有点杂色。
生2:树也是金黄的吗?树干好像是褐色的。
明确:这是很多同学的困境,看在眼里却写不出来,所以文字就比较单一,我们自然也想象不出来他所写叶子是什么样子。
观看微课《怎么描写一片叶子》,写出自己所找树叶的样子,写完后通过平板上传,互评总结。
(观看微课)
总结:写出事物的真实特征,可以使用多角度多感官的描写方法。
四、回溯结尾——如何写出真实感受
找完秋叶之后,许多同学情不自禁地发出了一些感慨。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你的写作中,结尾往往会写哪些内容?
预设:
生1:事情写完了,就可以结尾了;
生2:也会写一些启发,像小学写的道理什么的;
生3:也有可能展开联想,想到一点别的东西。
接下来,我们点评一些同学的结尾片段,说说看,你觉得这些结尾有没有做到“真情实感”?
结尾片段1:唯独秋天的黄绿,让人能在秋老虎的燥热中感受到一丝清新,幻想着十月以后的凉爽……这,就是秋天的魅力所在。
结尾片段2:我捧着它下回到了教室。将它夹在了语文课本当中,我得让它知道,它是这世间最独一无二的银杏叶,谁叫它遇到了我呢。
结尾片段3:通过找那一片秋叶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人一定不能以自己认为的来判定一个事物,要多多实践,发现,多摄取知识。
结尾片段4:看着片片落叶,我想到了一位位作出贡献的历史名人,如袁隆平。
预设:
生1:我觉得第1个片段我认为是有真情实感的,因为当下之景想到未来的凉爽。
生2:我觉得片段2不太真实,怎么这片叶子被捡到就变成独一无二的呢?有点太夸张了。
生3:我最不能接受片段4,太突兀了,一点都不真实,怎么就从落叶写到袁隆平了呢?
明确:同学们,其实这几种结尾都是我们可以写的内容,但是同学们却觉得写得不够真实,这是因为缺少写作技法的指导,难以写出自己心中所想所感,把真实的写成不真实的内容了。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篇范文。请同学们在看的过程中随时圈画,尝试归纳一下她是怎么把结尾写得让人感觉到真实的?
找那一片秋叶
老师让我们去找“秋叶”,我思考过秋叶是什么,什么属于秋叶,秋叶在何处,所有的叶子都太普通了,我无法选出我喜欢的叶子。人人都往树上找金黄色的金灿灿的“秋叶”,显得更有“秋天的气球”,我没有选这些“人们的刻板印象”。没错,刻板印象,金黄的树叶是南方人少见的。我选了一片枯叶,一片紫色的枯叶,枯叶对我来说更有秋天的气味,代表着夏天的过去,秋天的到来,至于为什么是紫色的?我自己喜欢。
描写秋叶的时候就难了,我所学过的都是描与金黄色叶子的句子啊,我思考着,秋天真的是我所见到的吗?南方的秋天和夏日一样,吃着雪糕,吹着空调。我想不出南方秋天的特点,我按照之前学过的句子一遍遍的写,最后只能写出像南方又像北方的句子。
老师花了一节课讲我们为什么会专门去摘金色的叶子,我的感觉就是刻板印象让我们觉得秋天是金色的是温暖的,而不是炎热的,这很可悲,在南方生长的我们没有真正了解南方的秋天,看见的是北方的秋天。
也许秋叶是绿色的,也许所有叶子在秋天时都属于秋叶,也许秋叶在每一棵树上等你,也许吧。
预设:
生1:她写的感受是递进的,从开头就写了自己的感受,开头的动机是真实的,结尾也就显得很真实;
生2:前面有个铺垫,认为“秋叶是黄色的”是一种刻板印象,这样结尾的猜测“也许”才合理,才会有真实的感觉;
生3:我觉得“刻板印象”可以说是一个线索,所以结尾是自然收起来的,不突兀,让我觉得她的思路是连续的,很真实。
明确: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写作结尾时一定要自然,不能刻意升华和拔高。讲述道理时也要在前文有所铺垫或者伏笔,这样才让人感到不突兀,体现出真实的感觉。同时也可以使用一些过渡句,让结尾收束得更自然。
练笔:请同学们再看一看自己的周记,修改结尾,写出你的真情实感。写完后通过平板上传。
学生练笔,之后平板上传,师生共同评价真实指数。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很多时候,我们总觉得自己不够独特,写不出特别的文章,因此开始层层加码,把文章写得虚浮起来。通过这节课,你或许发现,独特并不难,只需要你忠于自己的内心,写出真实的感受,写出真实的文章。真就是美的,这是一种不言自明的力量,是我们的内心与这个世界的深深共鸣。
六、作业布置
请你再次回忆找“秋叶”的过程,修改你的周记为一篇600字的作文,写出你的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