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小升初语文试卷(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小升初语文试卷(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26 15:4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年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基础训练(22分)
1.(2分)请你将语段中画线的文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人生不吃学习上的苦,就要吃尽生活中的苦。少年人,好好读书吧!因为“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2.(5分)根据语境,看拼音写字词。
读书使人增长见识,读《北京的春节》让我们了解到老北京人过春节有吃cù    泡suàn    腊八粥、jiǎo zi    的习俗。《匆匆》告诉我们,不能在这个世界上赤luǒ luǒ    走一趟,应力求上进。纵观千百年来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lǐng yù    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sī kōng jiàn guàn    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然后追根究底,找到真理。
3.(2分)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通霄 搅和 万像更新
B.妻凉 倾覆 心平气和
C.齿轮 恐怖 翻箱倒柜
D.惊慌 牺牲 无挤于事
4.(4分)字义理解。
章:①诗歌文辞的段落;②条理;③条目;④章程。(2分)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章”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出口成章    约法三章    杂乱无章   
(2)“章”在古诗文中还有特别的含义,“终日不成章”中“章”的意思是    。(2分)
5.(2分)下列语句中标点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B.“好了,”猫说:“这回够了,看在女主人的面子上,这次我饶了你。我只想你知道,我们俩现在究竟谁厉害。”
C.这个周末,老师要求我们背诵“诗仙”李白的《赠汪伦》和《望天门山》,并上网查阅作者的相关资料。
D.电视剥夺了孩子学习语言最重要的环节——与长辈对话,也使家长失去了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期。
6.(7分)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完成各小题。
走    观花 过    不及    知非福 见微知    
无    有偶    夷不屑    而不舍 一视同    
(1)“过    不及”中的“及”的意思是    。(2分)
(2)看到“走    观花”这个词,我会想象到    的场景。(2分)
(3)在追求科学的道路上,   的能力和    的精神同等重要。(选词填空)(3分)
二、能力提高(23分)
7.(7分)按要求写句子。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2分)
   
(2)请仿照示例,发挥想象写一个句子,采用夸张的写法将“兴奋”的状态形象地表现出来。
例: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2分)
   
(3)你考试成绩不好,怎样告诉妈妈呢?试着写一写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3分)
   
8.(7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毕业时小唐想用诗句作为赠言送给好朋友,请你帮他把诗句补充完整。
我愿你有“石灰”般的意志——“   ,要留清白在人间”,不惧磨难!我愿你有“劲竹”般的情操——“   ,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定信念!(2分)
(2)同样是送别,不同的诗人却有着不同的送别方式。如,高适《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己,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是:劝君更尽一杯酒,   。(2分)
(3)《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中推陈出新、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懂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的句子是:“   ,山是眉峰聚”。(1分)
(4)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引用了司马迁的经典名句是:“人固有一死,   ,   。”(3分)
9.(5分)精彩句子赏析。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1)“农业产品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    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1分)
(2)这句话运用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腊八粥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富足生活的    。请你用这种修辞手法写一写夏天的天气情况。
   (4分)
10.(4分)阅读下列信息,完成口语交际。
儿子:“爸爸,我发现您最近总是捧着手机不放。我们老师说,长时间玩手机会    。”(2分)
爸爸:“我累了一天,玩手机就是想休息休息。”
儿子:“累了一天,当然要休息了。但是休息的方式有很多,   。”(1分)
爸爸:“儿子,你说得对,你的建议非常好。我现在就去散散步。”
儿子:“那您走路的时候,也不要看手机哦。据说,   。”(1分)
爸爸:“谢谢儿子的关心,我会注意的。”
三、阅读感悟(25分)
11.(11分)课内阅读。
这段时光不好挨   (āi ái)。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là luò)。
(1)选出文中加点字正确的读音。(2分)
(2)选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_____”在文段中画出来。(2分)
(3)“我”在这段时间内没有做的事情是    。(2分)
A.玩跳房子。
B.看着天上的云彩走。
C.看画报。
D.和一群比“我”大的女孩玩。
(4)文中画“ ”的句子中,“我”焦急是因为    ,“兴奋”是因为    。(2分)
(5)“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这句话你如何理解?(3分)
12.(14分)课外阅读。
虎年话虎
①源远流长的生肖文化,神秘浪漫而有趣,为中华文明注入了多彩华章。十二生肖是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和古天文学的    (结果 结晶),是从狩猎生活过渡到农耕时代的重要文化变迁。在新出土的战国竹简中,已有相关十二生肖文化的记载。
②虎,属猫科动物,起源于中国。古人很早就崇拜虎,出土文物中常有虎的形象,如商代虎纹石磬、西周虎形铜饰件、春秋虎形玉珮、战国虎食鹿器座、西汉虎形车节等。先人视虎为开天辟地之神,尤以白虎为尊,将其塑造成神明。《说文解字》中注释:“虎,山兽之君”,即山神。上古甲骨文中的“虎”字,头朝上,尾在下,身上有花纹,是一只造型优美可爱的象形虎()。古人从物质生活和精神寄托的需求,逐步形成对虎的    (尊崇 尊重)。
③虎文化在古代军事上应用很广。譬如勇武的将士称“虎将”“虎士”;骁勇善战的军队被称为“虎狼之师”;将军的营帐叫“虎帐”;古代帝王调兵用的令牌叫“虎符”;军事议事之地叫“白虎堂”。兵书《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中的第十五计是“调虎离山计”;监狱的死牢叫“虎牢”;杀人用的刑具叫“虎头刀”;官府官员外出巡访时以虎旗、虎头牌作开路先锋;衙门公堂正中画有猛虎,庭堂两侧摆有虎头牌,以示威严。龙在天,虎行地,虎啸生风,撼山震谷,以示充满生机的民族精神。
④千百年来,民风民俗“虎”的文化长兴不衰。《汉书》中记有“李广射虎”的故事;《水浒传》有景阳冈武松打虎为民除害。除夕画虎,代表驱邪迎祥,在民间方言中,“虎”与“福”“富”谐音,又寓意福运临门,富贵盈门,汉代《风俗通义》便有记载:“画虎于门,冀以御凶也”,这个习俗比后来流行的门神画早得多。每年的端午节许多地方流行用艾叶编织成虎形的“艾虎”悬挂在门上,做成“艾虎”香包佩戴在身上。儿童着装从头到脚,处处离不开“虎”,头戴虎头帽,着虎装,穿虎头鞋,就连兜肚也绣有“虎降五毒”等,人们视虎能吞噬鬼怪、避邪降魔,是儿童健康成长的保护神。
⑤作为中华民族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虎文化源远流长,已    (流入 融入)到我们的思想观念、文学军事、民间习俗中,虎的形象无所不在。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2年4月有删改)
(1)读选文,选出括号里最恰当的词语。(2分)
(2)第②自然段列举上古甲骨文中“虎”象形字的主要目的,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为了说明古人高超的造字智慧。
B.为了说明虎的象征意义源于甲骨文字。
C.为了说明虎的形象优美可爱。
D.为了说明古人崇拜虎,虎文化源远流长。
(3)关于第④自然段画线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举例子,举了除夕画虎的例子,说明民风民俗“虎”的文化长兴不衰。
B.作比较,说明除夕画虎的习俗早于门神画很长时间。
C.引用《风俗通义》的记载,说明除夕画虎能驱避凶邪,且习俗流传已久。
D.打比方,比如端午节悬挂“艾虎”,佩戴“艾虎”香包,说明民风民俗“虎”的文化长兴不衰。
(4)作者主要从哪几方面来“话虎”?请借助文中的关键语句概括(至少三方面)。(4分)
(5)我们学过的课文《少年中国说(节选)》中有这样一句话:“乳虎啸谷,百兽震惶”。结合虎文化精神,你认为作者梁启超将少年中国比喻为“乳虎”是想表达什么呢?(4分)
四、妙笔生花(30分)
13.(30分)习作表达
喜欢探险是孩子们的天性,如果有一天你也流落荒岛,你会带哪本书陪伴你度过这段寂寞、苦难的生活?为什么选择这本书?书中的哪个人或什么道理让你受到怎样的启发?请以“生活因书香而精彩”为题,写一篇400字以上的习作。
要求:文从字顺,突出重点,感情真实。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基础训练(22分)
1.(2分)请你将语段中画线的文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人生不吃学习上的苦,就要吃尽生活中的苦。少年人,好好读书吧!因为“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解答】故答案为:
2.(5分)根据语境,看拼音写字词。
读书使人增长见识,读《北京的春节》让我们了解到老北京人过春节有吃cù  醋 泡suàn  蒜 腊八粥、jiǎo zi  饺子 的习俗。《匆匆》告诉我们,不能在这个世界上赤luǒ luǒ  裸裸 走一趟,应力求上进。纵观千百年来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lǐng yù  领域 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sī kōng jiàn guàn  司空见惯 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然后追根究底,找到真理。
【解答】故答案为:
醋 蒜 饺子 裸裸 领域 司空见惯
3.(2分)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通霄 搅和 万像更新
B.妻凉 倾覆 心平气和
C.齿轮 恐怖 翻箱倒柜
D.惊慌 牺牲 无挤于事
【解答】A.有误,通宵:整个夜晚,指从天黑到天亮。故“通霄”的“霄”错误。万象更新:这个短语可能是指万事万物都变得焕然一新。故“万像更新”的“像”错误。
B.有误,凄凉:形容孤独寂寞,悲凉。故“妻凉”的“妻”错误。
C.正确。
D.有误,无济于事:意思是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故“无挤于事”的“挤”错误。
故选:C。
4.(4分)字义理解。
章:①诗歌文辞的段落;②条理;③条目;④章程。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章”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出口成章 ①  约法三章 ③  杂乱无章 ② 
(2)“章”在古诗文中还有特别的含义,“终日不成章”中“章”的意思是  织女织的布 。
【解答】(1)出口成章:说出的话来就是一篇文章。“章”诗歌文辞的段落。故选①。
约法三章:指共同订立并遵守的简要条款。“章”条目的意思。故选③。
杂乱无章:非常凌乱,没有条理。“章”条理。故选②。
(2)“终日不成章”的“章”本意是布上的纹理,这里就是指织女织的布。
故答案为:
(1)①③②;
(2)织女织的布。
5.(2分)下列语句中标点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B.“好了,”猫说:“这回够了,看在女主人的面子上,这次我饶了你。我只想你知道,我们俩现在究竟谁厉害。”
C.这个周末,老师要求我们背诵“诗仙”李白的《赠汪伦》和《望天门山》,并上网查阅作者的相关资料。
D.电视剥夺了孩子学习语言最重要的环节——与长辈对话,也使家长失去了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期。
【解答】考A、C、D正确。
B.有误,“猫说”为提示语在中间,后面应为逗号。
故选:B。
6.(7分)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完成各小题。
走  马 观花 过  犹 不及  焉 知非福 见微知  著 
无  独 有偶  鄙 夷不屑  锲 而不舍 一视同  仁 
(1)“过  犹 不及”中的“及”的意思是  达到 。
(2)看到“走  马 观花”这个词,我会想象到  小明匆忙、粗浅地看书 的场景。
(3)在追求科学的道路上, 见微知著 的能力和  锲而不舍 的精神同等重要。(选词填空)
【解答】走马观花 过犹不及 焉知非福 见微知著
无独有偶 鄙夷不屑 锲而不舍 一视同仁
(1)过犹不及:指事情做得过分了,就像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及:达到。
(2)走马观花: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形容科举中第后得意、愉快的心情。现用来比喻匆忙、粗浅地了解事物。
(3)见微知著:见到事物的一点苗头,就能料到它未来的发展趋势。不断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符合语境。
故答案为:
马 犹 焉 著
独 鄙 锲 仁
(1)犹 达到;
(2)马 小明总是匆忙、粗浅地看书;
(3)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二、能力提高(23分)
7.(7分)按要求写句子。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吗?回答是:不是这样的。 
(2)请仿照示例,发挥想象写一个句子,采用夸张的写法将“兴奋”的状态形象地表现出来。
例: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小明兴奋得仿佛能跳到月球上去 
(3)你考试成绩不好,怎样告诉妈妈呢?试着写一写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
 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拿着成绩单,心里像有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怎么办啊,这次考试成绩太差了,怎么向妈妈交代呢?我明明已经尽力了,但成绩还是这么不理想。妈妈一直很关心我的学习,她肯定会失望的。我该怎么开口告诉她呢?告诉她之后,她会怎么反应呢?会不会生气,或者觉得我不够努力?唉,真是让人焦虑啊。 
【解答】(1)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这句话出自《孟子 告子上》中的一段论述,原文是在讨论人性的问题。这句话的意思是: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吗?回答是:不是这样的。这里是在探讨某个人的行为和能力是否因为智力不足所致,而得出的结论是并非因为智力问题。
(2)本题考查句子仿写,使用“喜得快要发疯了”来形容八儿的情绪状态,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表达了八儿极度高兴的感情。这种夸张不仅突出了喜悦的程度,还带有一定的幽默和风趣,让读者能够体会到那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快乐。
(3)本题考查扩展写话,根据题干可知,答题场景为“考试成绩不好”,着重描写心理活动。
故答案为:
(1)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吗?回答是:不是这样的。
(2)小明兴奋得仿佛能跳到月球上去。
(3)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拿着成绩单,心里像有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怎么办啊,这次考试成绩太差了,怎么向妈妈交代呢?我明明已经尽力了,但成绩还是这么不理想。妈妈一直很关心我的学习,她肯定会失望的。我该怎么开口告诉她呢?告诉她之后,她会怎么反应呢?会不会生气,或者觉得我不够努力?唉,真是让人焦虑啊。
8.(7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毕业时小唐想用诗句作为赠言送给好朋友,请你帮他把诗句补充完整。
我愿你有“石灰”般的意志——“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不惧磨难!我愿你有“劲竹”般的情操——“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定信念!
(2)同样是送别,不同的诗人却有着不同的送别方式。如,高适《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是: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
(3)《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中推陈出新、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懂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的句子是:“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4)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引用了司马迁的经典名句是:“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 或轻于鸿毛 。”
【解答】(1)“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诗人郑燮的《竹石》。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唐代高适的《别董大》。“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3)“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出自宋代王观的《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意思是: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他们的死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相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他们的死没有太大的意义和价值。
故答案为:
(1)粉骨碎身浑不怕 千磨万击还坚劲;
(2)天下谁人不识君 西出阳关无故人;
(3)水是眼波横;
(4)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9.(5分)精彩句子赏析。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1)“农业产品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  米、豆、干果的品种 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
(2)这句话运用  比喻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腊八粥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富足生活的  自豪和期盼 。请你用这种修辞手法写一写夏天的天气情况。
 夏天的天气像孩子的脸,时而阳光灿烂,时而乌云密布。 
【解答】(1)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本题中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是比喻句,句中把“粥”比作“农业产品展览会”,说明腊八粥里的米、豆、千果品种多,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的特点。
(2)考查修辞手法。本题中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是比喻句,句中把“粥”比作“农业产品展览会”,表达了作者对富足生活的自豪和期盼。结合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写夏天的天气即可。
故答案为:
(1)米、豆、干果的品种;
(2)比喻 自豪和期盼 夏天的天气像孩子的脸,时而阳光灿烂,时而乌云密布。
10.(4分)阅读下列信息,完成口语交际。
儿子:“爸爸,我发现您最近总是捧着手机不放。我们老师说,长时间玩手机会  影响视力,眼部干涩、疲劳;使颈椎变形;容易长双下巴、颈部松弛提早五年;危害人生安全;容易患心理疾病 。”
爸爸:“我累了一天,玩手机就是想休息休息。”
儿子:“累了一天,当然要休息了。但是休息的方式有很多, 比如散步 。”
爸爸:“儿子,你说得对,你的建议非常好。我现在就去散散步。”
儿子:“那您走路的时候,也不要看手机哦。据说, 目前有四成交通事故与司机或行人低头看手机有关 。”
爸爸:“谢谢儿子的关心,我会注意的。”
【解答】结合图画,根据情景完成口语交际。
故答案为:
影响视力,眼部干涩、疲劳;使颈椎变形;容易长双下巴、颈部松弛提早五年;危害人生安全;容易患心理疾病
比如散步
目前有四成交通事故与司机或行人低头看手机有关
三、阅读感悟(25分)
11.(11分)课内阅读。
这段时光不好挨 ái (āi ái)。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luò (là luò)。
(1)选出文中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2)选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_____”在文段中画出来。
(3)“我”在这段时间内没有做的事情是  D 。
A.玩跳房子。
B.看着天上的云彩走。
C.看画报。
D.和一群比“我”大的女孩玩。
(4)文中画“ ”的句子中,“我”焦急是因为  希望母亲能够早点回来 ,“兴奋”是因为  母亲回来就能带“我”出去 。
(5)“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这句话你如何理解?
【解答】(1)本题考查多音字。挨:读“āi”是意思有靠近;接触;介词。顺着(次序)。读“ái”时意思有忍受;遭受;勉强对付;拖延。落:读“là”时意思有因跟不上而被丢在后面;遗漏;把东西放在某处,忘了带走。读“luò”时意思有物体因失去支持而从高处掉下来;下降;使下降;掉进;跌入。结合字义和语境应分别读:ái、luò。
(2)本题考查找中心句。根据短文中“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可知,选段是围绕“这段时光不好挨”这句话写的。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短文中“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可知,“我”在这段时间内没有做的事情是和一群比“我”大的女孩玩。故选D。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短文中“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可知,“我”焦急是因为希望母亲能够早点回来,“兴奋”是因为母亲回来就能带“我”出去。
(5)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分析。句子“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运用了环境描写的方法,其中“空空落落”既写出了院子里很空,同时也写出了“我”内心的落寞和孤独。
故答案为:
(1)ái luò;
(2)这段时光不好挨;
(3)D;
(4)希望母亲能够早点回来 母亲回来就能带“我”出去;
(5)这句话运用了环境描写的方法,其中“空空落落”既写出了院子里很空,同时也写出了“我”内心的落寞和孤独。
12.(14分)课外阅读。
虎年话虎
①源远流长的生肖文化,神秘浪漫而有趣,为中华文明注入了多彩华章。十二生肖是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和古天文学的  结晶 (结果 结晶),是从狩猎生活过渡到农耕时代的重要文化变迁。在新出土的战国竹简中,已有相关十二生肖文化的记载。
②虎,属猫科动物,起源于中国。古人很早就崇拜虎,出土文物中常有虎的形象,如商代虎纹石磬、西周虎形铜饰件、春秋虎形玉珮、战国虎食鹿器座、西汉虎形车节等。先人视虎为开天辟地之神,尤以白虎为尊,将其塑造成神明。《说文解字》中注释:“虎,山兽之君”,即山神。上古甲骨文中的“虎”字,头朝上,尾在下,身上有花纹,是一只造型优美可爱的象形虎()。古人从物质生活和精神寄托的需求,逐步形成对虎的  尊崇 (尊崇 尊重)。
③虎文化在古代军事上应用很广。譬如勇武的将士称“虎将”“虎士”;骁勇善战的军队被称为“虎狼之师”;将军的营帐叫“虎帐”;古代帝王调兵用的令牌叫“虎符”;军事议事之地叫“白虎堂”。兵书《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中的第十五计是“调虎离山计”;监狱的死牢叫“虎牢”;杀人用的刑具叫“虎头刀”;官府官员外出巡访时以虎旗、虎头牌作开路先锋;衙门公堂正中画有猛虎,庭堂两侧摆有虎头牌,以示威严。龙在天,虎行地,虎啸生风,撼山震谷,以示充满生机的民族精神。
④千百年来,民风民俗“虎”的文化长兴不衰。《汉书》中记有“李广射虎”的故事;《水浒传》有景阳冈武松打虎为民除害。除夕画虎,代表驱邪迎祥,在民间方言中,“虎”与“福”“富”谐音,又寓意福运临门,富贵盈门,汉代《风俗通义》便有记载:“画虎于门,冀以御凶也”,这个习俗比后来流行的门神画早得多。每年的端午节许多地方流行用艾叶编织成虎形的“艾虎”悬挂在门上,做成“艾虎”香包佩戴在身上。儿童着装从头到脚,处处离不开“虎”,头戴虎头帽,着虎装,穿虎头鞋,就连兜肚也绣有“虎降五毒”等,人们视虎能吞噬鬼怪、避邪降魔,是儿童健康成长的保护神。
⑤作为中华民族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虎文化源远流长,已  融入 (流入 融入)到我们的思想观念、文学军事、民间习俗中,虎的形象无所不在。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2年4月有删改)
(1)读选文,选出括号里最恰当的词语。
(2)第②自然段列举上古甲骨文中“虎”象形字的主要目的,正确的一项是  D 
A.为了说明古人高超的造字智慧。
B.为了说明虎的象征意义源于甲骨文字。
C.为了说明虎的形象优美可爱。
D.为了说明古人崇拜虎,虎文化源远流长。
(3)关于第④自然段画线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举例子,举了除夕画虎的例子,说明民风民俗“虎”的文化长兴不衰。
B.作比较,说明除夕画虎的习俗早于门神画很长时间。
C.引用《风俗通义》的记载,说明除夕画虎能驱避凶邪,且习俗流传已久。
D.打比方,比如端午节悬挂“艾虎”,佩戴“艾虎”香包,说明民风民俗“虎”的文化长兴不衰。
(4)作者主要从哪几方面来“话虎”?请借助文中的关键语句概括(至少三方面)。
(5)我们学过的课文《少年中国说(节选)》中有这样一句话:“乳虎啸谷,百兽震惶”。结合虎文化精神,你认为作者梁启超将少年中国比喻为“乳虎”是想表达什么呢?
【解答】(1)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结果:长出果实。结晶:物质从液态或气态形成晶体。结合语境选择“结晶”。尊崇:尊敬推崇。尊重:尊敬、重视。结合语境选择“尊崇”。流入:本来指某些小河流汇入到大河流之中,或河水灌溉进田地里等等。现在又用于资金流进。融入:融合;混入、混合。结合语境选择“融入”。
(2)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短文第二段主要是说明“古人很早就崇拜虎”,所以第2自然段列举上古甲骨文中“虎”的象形字,主要目的是古人崇拜虎,虎文化源远流长,故选D。
(3)考查了说明方法及作用。阅读句子“除夕画虎,代表驱邪迎祥,在民间方言中,‘虎’与‘福’、‘富’谐音,又寓意福运临门,富贵盈门,汉代《风俗通义》便有记载:‘画虎于门,冀以御凶也’,这个习俗比后来流行的门神画早得多。每年的端午节许多地方流行用艾叶编织成虎形的‘艾虎’悬挂在门上,做成‘艾虎’香包佩戴在身上”可知,这句话举了除夕画虎的例子,说明民风民俗“虎”的文化长兴不衰,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这句话将“除夕画虎”“门神画”作比较,说明除夕画虎的习俗早于门神画很长时间。这句话引用《风俗通义》的记载,说明除夕画虎能驱避凶邪,且习俗流传已久,运用了作引用的说明方法。这句话没有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故选D。
(4)考查了对短文内容的概括。阅读句子“虎,属猫科动物,起源于中国”“虎文化在古代军事上应用很广”“千百年来,民风民俗‘虎’的文化长兴不衰”可知,作者主要从虎文化的起源、虎文化在古代军事上的应用和虎文化在民风民俗方面的体现来“话虎”。
(5)考查了开放探究。《少年中国说》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乳虎”象征着朝气蓬勃的少年。梁启超将少年中国比喻为“乳虎”表达了对肩负着建设少年中国重任的中国少年寄予无限希望,鼓励他们奋然而起,投入到改造中国的战斗中去的热切期望。
故答案为:
(1)结晶 尊崇 融入;
(2)D;
(3)D;
(4)作者主要从虎文化的起源、虎文化在古代军事上的应用和虎文化在民风民俗方面的体现来“话虎”。
(5)“乳虎”象征着朝气蓬勃的少年。梁启超将少年中国比喻为“乳虎”表达了对肩负着建设少年中国重任的中国少年寄予无限希望,鼓励他们奋然而起,投入到改造中国的战斗中去的热切期望。
四、妙笔生花(30分)
13.(30分)习作表达
喜欢探险是孩子们的天性,如果有一天你也流落荒岛,你会带哪本书陪伴你度过这段寂寞、苦难的生活?为什么选择这本书?书中的哪个人或什么道理让你受到怎样的启发?请以“生活因书香而精彩”为题,写一篇400字以上的习作。
要求:文从字顺,突出重点,感情真实。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解答】范文:
生活因书香而精彩
那偶尔飘过的一丝书香,那是我的心灵在飞扬……
书,装载着我的梦!
当我放下书本放纵生活时,是书教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我与伙伴依依惜别时,是书教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当我骄傲自满时,是书教我“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当我虚度年华时,是书教我“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书仿似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每一个故事都蕴含哲理,只有用心读书的人,才能体会书的精魂!
书,丰富着我的生活。
书中,我与李白饮酒论诗;书中,我与李商隐共度菊花园;书中,我与霍金一同面对人生的挫折;书中,我与海伦凯勒一同珍惜光阴。每一本书,都是经典;每一本书,都是乐章;每一本书,都是一次遨游。每一则经典,都会留给我不同的韵味,有的使我激情澎湃,有的使我潸然泪下,有的使我悲愤不已……
观天上云卷云舒,看人间尘世非凡,岁月的年轮缓缓碾过人生道路,书,已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轻轻翻开书本,淡淡的墨香扑鼻而来,体味生活,生活因书香而精彩!在书海里,我还攀登到人生的顶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