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二下《祖先的摇篮》第二课时核心素养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通过品读课文,激发学生对祖先创造文明的赞美和向往,对大自然的崇敬以及对神话故事的兴趣。
②语言运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作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③思维能力: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④审美创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教学难点
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作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回顾(预设时间:5分钟)
(一)教师课堂行为
1.复习词语掌握情况。PPT出示本课应掌握的词语,学生开火车认读,再同桌之间检查。
2.本首诗歌都讲了什么内容呢?打开书,回顾一下。
3.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诗歌《祖先的摇篮》,齐读课题。
(二)学生学习活动
1.学生根据PPT出示的词语,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再同桌之间检查掌握情况。
2.打开书,回顾本首诗歌的主要内容。
3.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检测词语掌握情况与主要内容,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
环节二:学习诗歌(预设时间:15分钟)
(一)教师课堂行为
1.走近原始森林
(1)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祖先的摇篮在文中指的是原始森林,那这是怎样的原始森林呢?默读课文,圈画相应的词句。
(2)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梳理内容:
那浓绿的树荫,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
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
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真有意思,这是多大的摇篮啊!
2.了解祖先做的事情。
(1)这么美的原始森林,“我”认为祖先都在这里做了什么呢?赶紧用横线画出。
(2)教师梳理学生的回答:
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
曾在那片草地上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
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
也曾在这里捉红蜻蜓,逮绿蝈蝈吗?
3.结合课后第三题,关注学习动词+名词结构的词组。
(1)一位同学读读这些词语,其他同学思考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特点?
摘野果 掏鹊蛋 逗小松鼠 采野蔷薇 捉红蜻蜓 逮绿蝈蝈
(2)总结:这些词语都是动词加名词构成的,课后习题里也出现了更多的,一起来看看,自己读一读。
(3)你们能不能仿照这样的结构,自己也说说其他词组?
4. 引导学生关注问句
(1)你们发现这些句子都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问句
(2)“曾”“可曾”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怎么说这些问句?
(3)谁能读出疑问的语气?
(4)省略内容,引导学生关注问句句式,补充课文内容:
我们的祖先,可曾……?
可曾……?
那时候,……吗?
也曾……吗?
(5)自己再读读这些句子,尝试背诵。
5.学习诗歌篇章结构
(1)祖先做的事情是小朋友亲眼看到的吗?总结:这些都是作者的想象。
(2)后面的诗歌内容还是想象吗?从哪儿看出的?
——回到了现实。风儿吹动树叶“沙沙,沙沙!那回忆多么美好,又那么遥远......
(3)对比阅读开头结尾,引导学生发现首尾呼应的写法:
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啊!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
(4)自己读读这两部分,再体会首尾呼应这种文章结构。
6.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次回读全文。
(二)学生学习活动
1.走近原始森林
(1)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圈画相应的词句,自己感知是怎样的原始森林。
(2)学生汇报,梳理内容。
2.了解“我”想象祖先做的事情。
(1)用横线画出“我想象”祖先在原始森林里做的事情。
(2)学生汇报,全班梳理内容。
3.关注学习动+名结构词组:
(1)一位同学读教师出示的词组,其他同学思考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特点。
(2)听教师总结词组的特点,了解都是动词加名词构成的,并继续积累课后习题里出现的词组。
(3)学生模仿结构,自己也说说其他这样结构的词组。
4. 引导学生关注问句
(1)仔细观察梳理出的内容,发现句子的共同点都是问句。
(2)学生思考“曾”“可曾”是什么意思,并联系自己积累说说还可以怎么说这些问句。
(3)几位同学读出疑问的语气。
(4)学生对照着PPT出示的句子,回忆课文内容,将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
(5)学生再读这些句子,并尝试背诵。
5.学习诗歌篇章结构
(1)思考并发现这些都是作者的回忆和想象。
(2)再次回看文章,发现最后一小节作者又回到了现实。
(3)对比阅读开头结尾,引导学生发现首尾呼应的写法:
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啊!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
(4)自己读读这两部分,再体会首尾呼应这种文章结构。
6.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次回读全文。
【设计意图】深入学习诗歌,结合课后习题,重点引导学生关注问句、动名结构以及篇章结构,学习诗歌语言特点。
环节三:仿写诗歌(预设时间:10分钟)
(一)教师课堂行为
1.同学们,在“我”的想象与回忆中,祖先在原始森林的做了这么多的事情,你们觉得祖先还会做什么事情呢?小组交流一下。
2.哪位同学想和大家交流?
3.赶紧拿起笔,仿照文章的样式,也来写写。
我们的祖先,可曾 ?
曾 ?
那时候, 吗?
也曾 吗?
4.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仿写的诗歌?
(二)学生学习活动
1.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祖先还会在原始森林里做什么事情,小组开展交流。
2.各位学生谈自己的想象。
3.学生仿照文章的样式,仿写诗歌。
4.班级分享自己的写作,同学之间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一方面锻炼想象力,另一方面运用上课所学的内容,开展练笔。
环节四:拓展学习(预设时间:10分钟)
(一)教师课堂行为
1.通过《羿射九日》我们知道在早期的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抗争,用自己的想象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祖先的摇篮》里,“我”想象的祖先的生活是那样的惬意。我们的祖先在文明刚开始的时候,到底是如何生活与生存的呢?拿出自己找到的资料与下发的资料,回顾一下。
2.小组交流。
3.班级交流。
4.结合这些资料,我们了解了祖先在石器制作、使用火、居住、饮食方面的知识。想一想祖先的一天会做些什么?创编一个故事。
(二)学生学习活动
1.在教师的引导下,出自己找到的资料与下发的资料,思考祖先在文明刚开始的时候是如何生活与生存。
2.小组交流。
3.班级交流。
4.结合祖先在石器制作、使用火、居住、饮食方面的知识,围绕祖先一天的生活,合理想象,创编一个故事。
【设计意图】拓展课上所学,从儿童视角想象祖先在人类历史开始之初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如何在这片土地生活。
本课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穿越之旅,真切的体会到:这片原始森林是我们的祖先生存的家园,给了她们安全的庇护。那里的水果保证了食物的供应,那里的动物使他们身体更加的强壮,那里的木材使他们有了居住的地方,那里的水源能够让我们的祖先生生不息,代代繁衍,难怪称为祖先的摇篮呢。祖先在繁衍的过程中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神话故事,很多很多的创造发明,后续就让我们的老师带领我们再次穿越吧。
作业设计 :
1.说说为了保护“祖先的摇篮”,我们可以怎么做?
2.完成练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