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古诗三首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9 古诗三首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26 12:30:4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一、教材分析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高段学习的要求,本课共设计三个任务,任务一叹大好河山,任务二怜百姓凄苦,任务三叹文人风骨,层层推进,旨在让学生通过古诗,了解诗意,理解诗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同时理解陆游这一爱国诗人的赤子之心。
五年级学生对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感悟诗的意境,《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所蕴含的背景知识比较多,教师可以适当补充,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这首诗以及陆游这一伟大的爱国诗人。
二、设计思路
本单元围绕“责任”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和《清贫》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爱国者们为国家的付出,意在让学生感受先辈们的崇高精神。虽然体裁各异,但这些课文对人物的描写都细腻传神,展现了深沉的爱国情怀,令人感动,且极具教育意义。学习本单元课文时学生要通过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其中蕴含的爱国情怀。《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描写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中原人民的悲惨遭遇,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及对北方人民的同情。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了解时代背景,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歌的意思。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理解诗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文人风骨。
四、教学重点
学习和感悟反复的写作方法。
五、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一.导入: 同学们,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意思是说,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不顾生死,不能因祸而逃避,见福就趋附,说这句话的是清朝民族英雄林则徐,天下兴旺,匹夫有责,当国家、民族立于危难之际时,总有一些人不顾个人生死,挺身而出,为国家、为民族、为百姓呐喊。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一位诗人,他的名字叫——陆游关于陆游,你有那些了解呢?陆游是中国历史上留下诗歌最多的诗人,他一生写了9000多首诗,而他的诗大部分和一个主题有关,那就是爱国。这节课我和他一起叹大好河山、怜百姓凄苦,在诗歌的字里行间感受那个时代的文人风骨,我们来学习他68岁时所作的一首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内探究 二.解诗题: 1、指名读课题(评价) 2、了解到了这首诗的那些信息?写作时间,作者在干什么,感受 3、教师范读,读出韵味、节奏过渡:天气已然入秋,天还没有亮,陆游辗转反侧,不能安睡,他走出篱笆门,迎着丝丝的凉意,他都想到了些什么呢?初读古诗,陆游想到了什么?指名答,根据诗句,走进诗心。 三.任务:叹大好河山 1.学习三万里河东入海这里三万里河指的是——黄河,黄河是我们中华的民族的母亲河。三万里河说明黄河很长,指导朗读。“入”入什么意思:流入,进入,奔入,是啊,黄河入海流,想不想看一看这种景象,这就叫——三万里河东入海。指导朗读。陆游还想到了什么呢? 2.学习五千仞岳上摩天按我们刚才的读法,谁来试一试这一句。其他同学注意听,他那个字着重读了。上,换个别的字可不可以,换成到可不可以,为什么? 五千仞岳说明了什么?高到何处呢?谁能把华山读的高一点指导朗读祖国的大好河山,让人惊叹,让人赞美——齐读两句过渡:然而,同学们,我们都为祖国的大好河山而赞美,老师要告诉你们的是,此时的陆游想到黄河,想到华山,心中涌上的不是自豪之情,更有别的心绪在心头,想知道吗? 看地图,有什么发现?那是因为在北宋靖康二年,金攻破北宋的都城汴京,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就是皇帝都被金人掳走了,而且祖国的大好河山,黄河、华山也都被敌人占领了。听到老师这段关于背景的描述,你的心情怎么样? 这首古诗中的战争和时代,与学生距离遥远,孩子们并不能感同身受地体会作者那种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因此,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是体会情感最好的语言支架,“泪尽”、“南望”这一组神态描写,最好地诠释了遗民在绝望的生活中对南宋朝廷的期待之情。为了让学生的感情真发生,我补充了关于金统治的一段文献资料、南宋朝廷腐败写照的《题临安邸》。此时身处南方的陆游,也一直在“北望”,牵挂着故土与遗民,这是对祖国多么感人至深的一份深情啊!学生都能感同身受,切身体会遗民之痛,感悟到了诗人忧国忧民伟大情怀。 立足于孩子的求知心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分组讨论 读来读这两句诗,大好河山落入敌手啊,黄河、华山,已经被金占领了啊!过渡:同学们,此时的陆游和你们一样,有悲愤,有叹息,然而,同学们当国家有难时,最可怜的是谁?最无助的是谁?陆游最关心的是谁?用诗中的词语来回答,谁——遗民。 本单元围绕“责任”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和《清贫》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爱国者们为国家的付出,意在让学生感受先辈们的崇高精神。虽然体裁各异,但这些课文对人物的描写都细腻传神,展现了深沉的爱国情怀,令人感动,且极具教育意义。学习本单元课文时学生要通过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其中蕴含的爱国情怀。《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描写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中原人民的悲惨遭遇,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及对北方人民的同情。 教给学生一种归纳总结知识的学习方法。
思维延伸 1.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书写“遗”这个字,组词理解意思。 3.通过学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诗人。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打开。
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小结,互相补充回忆巩固本节课知识,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七、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这个课的教学设计磨了很久,但是我没有选择提前给学生试讲,甚至在讲之前学生的面都没见过,但恰恰是这样的课,呈现了一个真实的课堂,一个学生一直在思考的课堂。我们听了太多准备的太充分的课,学生在其中扮演工具人的角色,这不是我们语文课堂所应该呈现的样子。课前交流,我给学生讲了林则徐的故事,牢牢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而后交给他们该如何朗读古诗,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补充资料了解古诗背景,让学生了解了很多关于这首诗他们不知道的知识,学生听得很好,有思考,有所得。磨课,磨自己,不要磨学生,课堂生成才尤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