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课件: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课件: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共4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12-18 19:4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4张PPT。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地球的公转1、 公转的轨道
2 、公转的方向
3 、公转的周期
4 、公转速度
5 、绕转平面之间的关系---黄赤交角
6、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 公转的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近日点地球太阳远日点地球公转的轨道2 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3 公转的周期公转一周360o 365日6时9分10秒(恒星年)4 公转速度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公转的速度5 黄赤交角黄赤交角: 23°26′ ,即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AB6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观察从春分到冬至,太阳直射点是怎样运动的?
3月21日赤 道6月22日北回归线9月23日赤 道12月22日南回归线活动请同学们思考并完成活动练习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两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之上:一年一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之外:没有太阳直射23o26′N0o23o26′S南回归线北回归线按要求完成以下问题:
1.在图中粗线上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A、B、C、D四点地球公转较慢的是 ,地球公转较快的是 。
3.你能在图中找出近日点和远日点并用●标出来吗?
DABC●●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春分3月21日近日点1月初远日点7月初夏至6月22日秋分9月23 日冬至12月22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昼夜长短的变化
3、四季的更替与五带的划分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 90° — 纬度差90 °66 °34′23 °26′66 °34′23 °26′0°23°26′N23°26′S66°34′N66°34′S90°N90°′S 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90°45°0°二分日0°23°26′N23°26′S66°34′N66°34′S90°N90°′S夏至日 二分日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90°45°0° 扬州在(32 ° N),当夏至日、冬至日、春秋分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58 °81 °26′58 °34 °34′正午太阳高度= 90° — 纬度差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总结规律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上正午太阳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其他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在 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2)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1、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小值。
2、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小值。
3、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上正午太阳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其他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在 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分布规律实际应用见图1-25“楼间距示意”,已知我国北方某地区纬度为α,南北楼高度均为h,求解:为保证北楼最低层全年都有光照的楼间距最小是多少?①冬至日影子最长
②冬至日某地:H=90° -(α+23 ° 26’)
③L=h/tgH=h×ctg(90 ° -23 ° 26’- α)例题昼弧夜弧
NS夜半球昼半球2、昼夜长短的变化春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夏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冬至日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昼夜平分昼夜平分昼长夜短,越往北白昼越长昼夜平分昼夜平分昼短夜长,越往南白昼越短昼短夜长,越往北白昼越短昼长夜短,越往南白昼越长四 四季的更替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的变化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多少不同四季的更替四季的划分北 回 归 线南 回 归 线北 极 圈南 极 圈热 带南 温 带北 温 带北寒带南寒带23.5°N23.5°S66.5°N66.5°S天 文 特 征气 候 特 征有太阳直射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无太阳直射 无极昼极夜现象无太阳直射 无极昼极夜现象终年炎热四季分明四季分明终年严寒终年严寒五带的划分(1)这天大约是 月  日,是北半球的  日(节气)
(2)此时太阳光线直射点的坐标是( , )
(3)图中A点的时刻为 ,B点的日出时间是 ; 这一天C点的昼长是 小时。C点日出时间是 ;0°(4)图中A、B、D三点中,太阳高度小于0°的是 点,等于0°的是 点。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
(5)图中A、C、D三点中,与B点时刻相同的是 点,与B点太阳高度相同的是 点。
(6)此时北京时间是 时0°方法技巧:参照点地方时的确定
(1)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是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是18时。
(2)太阳直射点所在经度的时间为正午12时(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是12时),与正午相对的经线为子夜0时(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是0时)N12:006:0018:0024:00(0:00)12:0010:008:006:0024:00(0:00)昏线晨线60WNSSN
1、北极上空图:3、南极上空图总结:1、根据极圈内出现极昼、极夜现象,还是极圈被平分
2、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与纬度的确定,纬度根据日期和节气确定,经度就是求地方时为12时所在的经线。
3、日出、日落时间的确定。 图中,设EDF表示晨昏线,ED表示昏线。
(l)此时,太阳直射的纬度是 ,
经度是 。
(2)这一天,A地是 (填“极昼”或“极夜”)。(3)此时,北京时间
是 时。
(4)这一天,B,C,E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 。
(5)这一天,B点的昼长是时 ,日出时间是 .